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人的一生
作者:小黄兔

老爸之前托老妈捎带来的《一生》,我哗啦啦地看完了,期间还流了不少眼泪。非常推荐准备步入婚姻的女孩子读读这本书,虽说是贵族和资本主义交界时期发生的故事,但人性是共通的,是可以让我们借鉴的。

《一生》里面有三个点,我是特别注意的:女人的婚姻幸福、孩子教育和人生的幻变。

(一) 女人的婚姻幸福

先说约娜这个贵族出生的纯真少女,是如何掉进生活的深渊,最后变成穷困悲苦的老女人。

老爸说,约娜一生的错误是在于嫁错老公、教错孩子。借故事中,仆女罗莎莉的口说,是:“没有别的,只怪您结婚结错了,连对方是怎么一个人也不弄明白,不应该这样就结婚了”。

似乎约娜没经考量就接受求婚,是她最大的错误。但是仔细想一下,如果她嫁的不是花花公子,而是一个忠实的人,结局会不会不同?如果说是因为嫁错人,那么在于连死后,她大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把孩子教育好,那为什么还更糟糕呢?再进一步说,在儿子抛弃她后,她还能依靠微薄的家产,渡过安详的晚年,但是她生活中只剩下愁苦和无力。

表面上,约娜是受害者,是丈夫、儿子等等伤害了她,但其实,真正的刽子手,是约娜自己。

约娜一开始是纯真的少女,对生活抱有过高的幸福期望。她想象着爱情就在不远,自己在不久会遇到一生的伴侣,然后生孩子,快乐地生活。这种“公主王子从此幸福生活”的构想,是她生活中的生机,虽然她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

怀春的少女,遇到稍微顺眼的男人,都会在心中燃起热烈的爱火,她们会以为这就是最崇高的爱情。约娜遇到子爵,就是这种情形。很快,他们就在父母的撮合下结婚了。约娜没有想过,子爵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她满心以为,他就是自己一直梦想的“付诸一生的人”。

待到结婚后,她才知道,婚姻意味着将自己身体交给对方,即使自己并不愿意;她又发现,于连是那么一个吝啬、粗鲁的人;结婚后,并不是自己期望的“那种幸福愉悦”,顿时她失落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居家已久的人,非常渴望出外旅游,并幻想出门后会有很多奇遇和经历;可是真正去了、看了,觉得不外如是,旅途中没什么惊喜,也并不带给自己额外的幸福,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烦恼。

“她第一次发觉,既然是两个人,就永远不能从心底里,从灵魂身处达到互相了解,他们可以并肩同行,有时拥抱在一起,但并非真正的合二为一。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永远是感到孤独的。”

“但是如今,温柔的蜜月已成过去,摆在眼前的将是日常生活的现实。它把无限的希望之门关上了,把不可知的美丽的向往之门关上了。确实,再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再没有什么事可做了。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以后也永远如此。她模糊地意识到这种幻灭的心情,她的梦想消沉了。”

这些,约娜都默默忍受,直到她发现于连一直跟仆女罗莎莉私通,罗莎莉还诞下于连的孩子。这时候,她更进一步看到生活的丑陋――欺骗、不忠、侮辱。在那一刻,她只想摆脱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回到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但是,在父母的劝说下,她妥协了。同时她知道一直敬仰的父亲,年轻时如同丈夫于连,与众多女人做过荒唐事,于是那一点点抗争的力量都没有了。

虽然她决定不再将心思放在丈夫身上,看上去,她不在乎丈夫的不忠――他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实际上,她的懊恼、恨,并没有消失,只是深深埋在心中,连她自己都不曾发现。这在她诞下儿子之后的生活,得到很好的证明。

她将所有的希望和爱的渴求放在儿子身上。少女时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于连身上得不到的忠诚和爱护,都寄托在这个小生命上。因为丈夫不受控制,而儿子,她想她可以一辈子把他留在身边。

“从此她只有一个念头;她的孩子。她立刻成了一个盲目地溺爱的母亲,正因为她在爱情中受了骗,她的希望幻灭,她的母爱也就显得特别狂热。”

当她发现丈夫跟伯爵夫人私通,她装作不知道,也并不伤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既然以前可以忍过去,为什么现在不能忍?但她不是真的心如止水,那些懊恼、无奈和憎恨,都是加倍压抑在心上。她不能化解,更加空虚和孤独,于是她加倍爱孩子,一刻都不想离开儿子。

“她觉得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都是一些精神上不健康的人,这才使她心灵上感到孤独;虽然她也突然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装着笑面,伸出手去接待伯爵夫人,但是她内心的那种空虚之感,和对周围人们的鄙视,却越来越扩大起来,把她整个包围了。”

可见,她对儿子的爱,夹杂着情人间的爱,一种极度占有和爱怜,带有殉难者要牺牲自己的狂热。但是儿子到底还是一个人,一个长大后会有自己意志的人。由于儿子长期被溺爱,变得贪得无厌、自私卑鄙、无心读书,后来放弃读书去赌博、跟妓女私奔、散尽母亲家财,似乎也不见得奇怪。对儿子带给她的伤害,她如同忍受丈夫不忠般默默忍受,并继而用更强烈的希望去期待儿子回到她身边。她并不恨儿子,而是恨“从她身边带走她儿子”的女人,一种本该是在情人身上体现的嫉妒,由于一直被压抑,此时已经转移到儿子身上。

“她感到在她和这个女人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她觉得宁肯丢掉她的儿子,也不能教这一个女人来和她分享她儿子的爱。”

可以说,约娜最大的错误,是她一直希望能够得到一种确实存在的幸福――可以留在身边的人、生活的美丽和永远的幸福。她看不到人生的多变和复杂,一开始看到的,是生活美好的一面,当梦想破灭时,她只看到生活中丑陋不幸的一面。所以约娜的人生,是失衡的,她的生活是“无目的”,因为她企求的东西,并不是能真正掌握,并不是她自己努力得到的。她的空虚和无聊,与她所憎恨的贵族没什么不同――这大概是贵族阶级所共有的特点。

与约娜作对比的,是曾经与于连私通的仆女罗莎莉。在她生下于连的孩子之后,于连一心只想把她跟孩子赶走,不给他们一点钱。是约娜父亲用了一万多来为罗莎莉找了个老实庄稼汉,用婚姻来掩饰了这则丑闻。所以罗莎莉,从来没有想过生活是有多么灿烂和美丽。虽然文中没有过多阐述她离开约娜家后的生活,但是可以想象到,罗莎莉心中没有抱多大期望,只想踏踏实实生活下去,老了手上有点钱,可以安稳渡过晚年。罗莎莉对婚姻生活的期望,完全是建立在“生活”、“生存”的基础上,所以她的晚年过得比主人约娜要好得多。

那么,婚姻幸福是怎么得到的呢?

我想起当中国的包办婚姻遇上思想开放的浪潮时,那种门当户对的婚姻被打到地狱,人们高歌自由恋爱的伟大。慢慢地,自由恋爱的人们,在踏入婚姻后,感觉到不那么“自由”和“美好”,于是认为,恋爱和婚姻是对立的,或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恋爱对象不同于结婚对象”等等。

但我认为,这种对立是说不通的,是畸形的。婚姻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只能算是一种形式。犹如学历只能证明你受过教育,但并不能保证你真的获得智慧。人该好好生活,要么一个人生活,要么两个人生活,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爱情说到底,是一种欲望和激情,转变为共同生活的愿望和动力。约娜及众多人的不幸,是将婚姻想成一个美好的实物,而没有考虑到生活的各方面。

有人说,爱情是美好的,一想到婚姻的油盐酱醋,就变得不那么美好了。是真的么?是谁界定了,这种基于生活需要的考虑是美好或不美好呢?于我看,没有什么美好和不美好,生活就是如此,既是这样,又是那样,既不是这样,又不是那样。感情、婚姻等等也如此,无谓加上我们玫瑰色的幻想。

(二) 孩子的教育

人这种生物很奇怪,好像总要抓住什么东西。当还是婴儿时,弱小的手指一旦触到物体,就会紧紧抓住;长大后,死心塌地地经营着友谊、爱情,并十分确信会长久不变;到生了孩子,人变老时,唯一希望就是养儿防老。

约娜抓不住丈夫的心,父母又相继离世,最后孩子也弃她而去,是结尾时,儿子跟妓女生下孩子,养不了,丢给母亲,约娜才感觉到,她又能抓住一样东西,立刻有了生机。

但是,这些真的抓得住么?想一想,如果儿子的孩子突然害病死掉,或者如父亲一样,离开了,约娜会怎样,生活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没什么可以抓得住,包括从我们身上掉下来的孩子。

我想起之前我遇到的一个女孩。女孩家境富裕,父母把五个孩子都送到世界各地读书,但是却要求孩子毕业后回国,留在他们身边。女孩的哥哥姐姐都遵循父母意愿,一一回国,根据父母喜好挑选工作和配偶。但这个小女儿,却是一个大大的变数。女孩在澳洲完成学业,并交了一个瑞典的男友,不想回国发展。于是女孩父母一时以“断父母子女关系”来要挟,一时用“身体越发糟糕,心脏肿大”来打动,简直是无所不用。女孩陷在两难的困境中,除了痛苦就是无奈。

这是爱么?不是,这只是一种占有欲,以爱为名的自私。就如男爵对约娜所说的:“约娜,你没有权利来支配这个孩子的一生。你现在这种想法是最没有出息的,几乎是犯罪的,你为了个人的幸福而去牺牲你的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如同弄清“爱情是什么”、“人生的本质”一样复杂。但是无论怎样,父母都不能基于自身欲望和满足来培养孩子。任何过度的严厉和过度的溺爱,都是有害的。过度严厉,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心灵会扭曲;过度溺爱,会耽误孩子教育,最后一事无成。

我还没有做人父母,对于这个话题,只能够结合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来思考。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通用的,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令到孩子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即是父母要做的事情。

(三)人生的多变

在所有事件的底下,其实隐藏着一个暗示:人生是捉摸不定的。

当约娜从修道院回来,她想她的人生应该是简单和快乐,每天都充满小惊喜,但偏偏现实生活是多苦多难的。当她以为,一辈子就这样跟于连凑合着过,对他的不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私通的男女被伯爵锁在牧羊人的流动小屋里,推下了悬崖,死掉了。母亲的死,同时让约娜发现,母亲当年是别人的情妇。后来在儿子抛弃了她、生活只有绝望时,她抱回了自己的孙女,为她麻木的生活,注入了一道暖流。

约娜埋怨自己“运气不好”、“一直受命运的打击”,甚至到后期,将一切苦难都归于自己“对上帝不够虔诚”。约娜的希望和幻灭,也是跟随生活的起伏而改变。约娜看不到生活的无定性,人生的多变,于是她做了生活的奴隶,一生受着所谓“命运”的摆布,将自己的苦困归于命数,而不作积极有用的努力,去为自己谋幸福。

《鲁滨逊漂流记》中,对命运也有一番讨论。鲁滨逊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感到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将自己推向这条路,而不是另外一条路。似乎有种神秘的力量,使我们过着某种生活。但是鲁滨逊的命数论,是积极的,在任何一个困境中,他总是用最大力量去生存、谋出路。约娜的命数论是消极的,因为她没有想过,自己为自己制造了不幸,而且在困境中,是她把自己推向更深的苦困中。约娜不能拯救自己,一部分原因是她与世无争的天性,一部分也是贵族阶层所特有的软弱。

从经济层面说,约娜屈服于命运,也是由于她的财富是承继而来,而不是自己挣回来。曾经有人讨论过“娜拉出走后会怎样”,同样的,想象一下,约娜抗争后会怎样。结婚后,约娜从父亲中得到的所有财富都归丈夫掌管,她不是没有考虑过出走,可是一想到自己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就放弃了。不通过劳动而来的财富,不是真正的财富;不通过劳动而为自己挣面包,也就无法了解人生,也没有坚强的心去承受种种不幸。

于是约娜消沉、悲观,既无法了解人生的幻变,也无法在幻变下独立生存。她的无聊和空虚,占据了她的心,直至把她的青春、好奇、活泼,一口口吞掉。

结尾罗莎莉为人生做了最朴实的总结:“你瞧,人生从来不像意想中那么好,也不像意想中那么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令人感慨的《一生》
读懂了莫泊桑的《一生》,你就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读《一生》
莫泊桑《一生》:丈夫背叛、独子离家,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
莫泊桑《一生》:男人和子女都可能背叛你,只有自己不会
《我的前半生》为什么火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