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一“僵” 初二“忧” 初三“熬”!家长陪读之路,如何走好?


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留言,说自己现在很烦恼。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其实,这里就存在一个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和如何才能更好帮助孩子的问题。



大部分家长的陪读历程


初一开始,学生进入了一个不同的阶段,一部分的孩子成绩会下降,会变得和小学时期有很大不同。初中生家长开始感觉很多情况都不像小学那样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僵的状态”。


到了初二以后,学生的成绩名次基本就保持不变了。有些家长感觉孩子名次不理想的,就会心中忧虑,言语之间会流露出来,引起孩子的反感。


到了初三,一些子女和家长的关系相当紧张。中考的压力迫在眉睫,家长、孩子心里都很紧张,有些孩子甚至会把家长的关心当成一种压力,家长和孩子都想尽快熬过这一年。


那么,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局?家长如何与孩子良好地沟通?家长如何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呢?



孩子学习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1.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是中下游水平,或者某科成绩不稳定。不要牢骚,不要埋怨,学习部分重点、掌握基础知识,稳定住成绩。把基础知识和作业题做好,就可以大加鼓励。


告诉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中等,中考复习中放弃任何一门都是不应该的。要知道,中考毕竟不是选拔性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是基础性的。毕竟“弱项”上升空间很大,而且一旦这门课补上来了,对其它学科同样有促进作用,最差的一门课都能有进步,其它的也一定行了。如果轻易放弃某一门科目,损失和代价一定会很大。


经验分享



小政: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提高不了,当时我决定放弃英语复习,把精力都放在还比较在行的语文和数学上,以为能以这两门成绩来拉动“总产量”。后来被班主任注意到了,他告诉我:“放弃其中的一门其实就等于放弃了整场考试,如果你在较弱的那门学科上多多用心的话,也许成绩会提高很多。”后来我抓紧了英语复习,把基础知识补上。结果中考成绩一出来,考得还不错,进入了高中。


2.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是中等水平,和老师关系也比较融洽,那么你就要重点培养子女的学习作风,培养孩子学习的认真程度,多肯定和鼓励孩子。一个学习中等,但是学习稳健的学生,往往在最后关头,能够冲出去,成为一匹黑马。


经验分享


小河:我原来在初中时候成绩中等,当时我给自己定位的是一般高中,或者是录取分数比较低的职校。可是老师有一天竟然很肯定地对我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进重点中学的。”


我当时一下子傻了:按照我这个成绩,怎么可能进重点中学呢?但是班主任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我一起分析了现在的学习状况,告诉我不足在哪里,优势在哪里,他对我说:“这段时间,你只要努努力,把薄弱环节补上来,上重点中学肯定没问题。”


从那天起我信心倍增,觉得每天复习起来都充满了动力,我主动找到各个科目的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多做多练,多看多听,模拟考我就进步了不少,结果中考的时候,我发挥正常,考入了一所很不错的区重点高中。


3.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名列前茅,那么你不需要在子女的学习上过多地下功夫或者给到过多的要求。子女已经是坐上了顺风船。再用力,结果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你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


很多学习相当优秀的学生,经不起一场考试的失败。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学习再怎么好,也不见得场场必赢。


经验分享


小志:初中时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5名,考上市重点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是我在中考之前特别忙,一方面要准备复习迎考,另一方面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区里、市里的各种竞赛,包括作文、英语、物理竞赛,每天的计划表都排得满满的。


为了准备竞赛,我得在复习时抽出很多时间,每天都要温习到深夜,那真叫“连轴转”。渐渐地我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压力很大,身体也很疲倦,模拟考临近的时候,我已经没有精力甚至一度出现了“厌考情绪”,考试结果不好,严重影响了我的信心!


把握住初中生的3个特点


1. 13岁至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为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竞争环境。


2. 极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一味训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他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面子,今后怎么在同学面前抬头,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此外,孩子为了维护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父母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3. 强烈的独立意识。到了初中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去做。这时,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自我展现的平台。


很多父母总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极为不利。


如何与初中孩子沟通

4


1. 对孩子表达你的爱。自孩子小时,就要让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关心他的,是愿意接纳他的。


2. 沟通的点要细致,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譬如“今天如何?”“学校好吗?”也别常用,为什么?因为孩子会害怕家长指责自己。多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孩子有兴趣的电视节目或作业。


3. 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也别心急,别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好和他“聊”了。



4.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家长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5. 不要取笑孩子的任何问题。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想再跟你谈了。


6. 认真去倾听孩子的话。有时当妈妈做家务时,女儿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她想说的话。我们不一定要停下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饭菜摆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晓得你是真的愿意听。很多时候,孩子说的是一些你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阶段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初一“僵”,初二“忧”,初三熬!80%的初中生家长必经陪读历程,如何走好?
初一“僵”, 初二“忧”, 初三“熬”! 家长这样才能走好陪读之路
坎坷的陪读之路,初中生家长该怎么走?
【分享】初一僵, 初二忧, 初三熬!90%陪读家长的必经之路,值得看看!
【家长必读】初中孩子的三个突出特点和家长的九个应对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