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沧浪诗词学院七律特训班-第六课

七律写作中的组句法(二)

主讲老师:青螺

大家好,我们上一讲中,学习了四种不同的组句法,分别是,主谓宾句法,主语省略句法,主谓句法,和状语句法。并且列举了,14首例诗来说明此四种句法的实际应用今天我们继续几种律诗中常用的组句法

五、名词句法

七言组句中的名词句法,意思是,整个句子,只有一个名词作中心词,其余的句子成分,都是修饰这个中心词的,这个中心词,根据上下文,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宾语,总之,这个中心词,只是一个名词,这一点和列锦句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后面会讲。这种名词句,在诗句里用的也不少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这个名词是作主语的,意思是,整个句子只是一个主语,放在前分句,为后分句作主语用。这个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主语拆分出来,单独组句的单句式流水句。还有一种是对仗联里,前后两句都是这种类型的名词句,在诗中是作主语还是宾语,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我们先说第一种的。比如: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元稹的遣悲怀其一)

这里,前句,虽然是七言句子,但中心词在那个“女”字上,前面六个字都是修饰这个女的,而前句里的女,是元稹的发妻韦丛,做后分句的主语。这种句子,也是所谓的流水句常用的,两句完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而且也是单句式的流水。这首七律我们在第五讲里已经用了,所以就不分享全诗了。再看第二种情况的对仗联前后两句都是名词句的例子:

1、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白居易 〔唐代〕 押侵韵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新月的色,故人的心是中心词名词前四是三五夜中,二千里外,都是修饰的月色和人心,句中没有动词。仔细推敲诗意,这两个名词句的意思是:白居易在宫里值班,赶上中秋夜,两千里外的故人,元稹,应该也能见月,所以用了颔联这样很有特色的句子,以三五夜中的新月色,来对,二千里地之外的古人心,表达了在两人虽在两地,距离遥远,但心是连在一起的,可以共赏一轮明月。这样的句子,非常精炼的说了很多言外的意思,言简意赅,含蓄蕴藉。这里,新月色,是两人同时观赏的,而且是在三五夜中,自然是作宾语的,而前四自然是作状语的,修饰的是两人赏月的时间;后面的心呢,自然是两人虽遥居千里之外,但一颗相互思念着的心是一样滴,作主语用哦。同时两人是彼此彼此的,这个名词句,也是互文的。再看一首元稹的对仗联句子:

2、使东川 南秦雪

(唐·元稹)押真韵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颈联也是一个名词句这是元稹年轻时第一次作为监察御史去东川办案,对途中遇雪所见的奇特的雪色景观所用的句子千峰对千蛛万树对万朵,也是一个掉字对的句子同时整个句子没有动词前四字是主语重在笋石松萝后三是喻体是写的雪后的样子,如玉,如银,玉和银,也都是名词。这里被形容的物像是笋石和松萝在雪后的形状,但喻词,如,似,省略了,只剩下非常漂亮的名词句从上下文看,当然是作主语用的。用这样的句子,一个是体现了句子的变化多端,还有就是言简意赅,灵动。再看一首温庭筠的写景的句子:

3、和道溪君别业

(唐·温庭筠)押真韵

积润初销碧草新,凤阳晴日带雕轮。

风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

屏上楼台陈后主,镜中金翠李夫人。

花房透露红珠落,蛱蝶双飞护粉尘

屏上楼台陈后主,镜中金翠李夫人。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这个句子非常特别和上面又稍有不同了我们前面讲了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句子里的前六字全是修饰这个色,和心的;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句子里的前四是主语后三是宾语但没有动词前后都是名词喻词如都省略了。而这首的颈联屏上楼台陈后主,镜中金翠李夫人。后三是两个典故人物前四的屏上楼台,镜中金翠则是实景意思是这里的楼台如陈后主的宫殿楼阁池上中的倒影金翠如李夫人的头饰一般的漂亮共同的特征也都是名词

这时大家可能会想到我们班群里常提到的江楼夕望招客中的颈联句子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大家可能会问,这和元稹的句子不是一样的吗?回答是不一样。为何,因为这白居易的两个句子后面虽然类似,但前四就完全不一样了,前四的风吹古木,本身就是个主谓宾俱全的结构,月照平沙,一样的结构,所以严格说,两句虽然都是暗喻体,但却不是单纯的名词句了哦。再看一首许浑的句子:

4、移摄太平寄前李明府

(唐·许浑)押真韵

病移岩邑称闲身,何处风光贳酒频。

溪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

娇歌自驻壶中景,艳舞长留海上春。

早晚高台更同醉,绿萝如帐草如茵

溪柳绕门彭泽令,野花连洞武陵人。

这里的颔联,有彭泽令,武陵人两个典故人物,是用典,句子也是名词句,但和上面列举的几个句子又稍有不同:这里的彭泽令,武陵人,都是自比,而前四的景,是对两个典故人物居处的景的烘托,也是许浑所居的实景,但重点不在景,景是烘托角色的,所以这个句子是名词句,句中的动词绕,连,不是作谓语动词用的,明白了没啊?

关于名词句的用法就说这么多其实这样的句子挺常用的如果能应用的好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非常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学习一下把多个名词词组集中在一个句子中就称作列锦法了


六、列锦句法

“列锦”又称“列词”,最早大约见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比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列锦式的组句法,在七律里也是不少见的。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杜甫的诗句:

5、野望  

唐代:杜甫 押萧韵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首联全部是写景,而且没有动词。这里列举了:西山、白雪、三城戍,以及南浦、清江、万里桥。这些景物都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时期,当地的远近景物,非常系统的介绍了杜甫所在地的环境,为颔联颈联的抒情表达提供了清晰的铺陈,其实这首诗的后三联,则没有写景了。

这首我们在早读发过,所以简单说一下,这首布局上的最大特点,是七分句点明,首联的景,是跨马出郊时极目远眺所见,中二联是由景起兴,发的议论,感慨,尾句收结全篇。再看一首陆游的:

6、书愤

南宋·陆游 押删韵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首七律的颔联是非常漂亮的列锦句,记录了陆游一生里,参与的两次抗金战役,也是一生引以为傲,终生难忘的经历。其中,楼船夜雪瓜洲渡,是第一次在润州时的经历,楼船,指准备北伐的战船,夜雪,是天气,瓜洲渡,是准备渡江的地点,没有动词哦,单纯的列举了三个场景,景物;铁马秋风大散关。是第二次,在大散关附近参与军事的经历,铁马,代指战马,秋风,天气,大散关,作战前线的地点。和前句对仗工稳,名词对。由于这首诗一直没讲过,所以简单解析一下:

该诗是陆游1186年春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述壮年心情,自伤迟暮,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国,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不可复得。结尾提到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中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之语),正道出了陆游生平的心事,故引以言志。写这首七律时,陆游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街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是回顾往事。“早岁”匈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润州)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的两句,以列景句的形式,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

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计划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颈联一转,开始正面抒情,岁月不尽,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惆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以诸葛亮的出师表,壮志未酬作结。陆游虽老,但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沱胄起兵抗金,他还跃跃欲试。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七、倒装句法

倒装句,是诗词里最常见的句法,有人认为倒装是诗家语的最大特征,方式有很多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能粗浅的简单说说。先看看王维的七律:

7、积雨辋川庄作

唐代:王维 押支韵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晚年,王维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辋川买了宋之问的别业,过起了悠闲的和农民一起的生活。这首七律记录了这样的郊居生活状态,首联就描述了农家的耕作生活情况,颔联就有了这个非常漂亮的句子: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联就是典型的倒装句子,因为从常识看,水田不可能去飞白鹭,而是,白鹭在漠漠的水田里飞来飞去,夏木不可能去啭黄鹂,而是黄鹂鸟在阴阴的夏木里鸣叫。从句子看,前四是状语修饰词,后三是主谓倒装。这是倒装句里,最常见的倒装句法。大家可以看看,如何按正常的顺序写,诗句就显得很平淡,但一用倒装,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显得非常的有错落的动感,是诗家语的精妙之处。再看一首王维的,也是对仗句,但前句倒装,后句不倒装:

8、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盛唐·王维 押尤韵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颔联是非常漂亮的对仗句子是西安目前的城市名片因为写的太经典了气势恢宏把一个千年的帝都描写的栩栩如生但你仔细看了没前句开宫殿其实是倒装句意思是宫殿的大门在上朝时开了如开在九天阊阖(天都,天门),属于主谓倒装句,而后句,万国衣冠拜冕旒。则是顺装句,万国的臣子来拜冕旒(皇上)。再看一首杜甫的,最独特的倒装句。

9、秋兴八首·其八

唐代:杜甫 押支韵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个颔联,是杜甫绝妙的倒装句,当然也有争论的,据说胡适先生就批评过,说不合语法,还专门给颠倒了一下,大家比较一下: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倒装句)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悟枝。(胡适的纠正)

下面是胡适先生建议的,上面是老杜的经典倒装句,到底有何不同?应该很清楚,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一比较,区别就出来了。老杜是用词极度讲究的,从来不会随意这么用的,其实,这样倒装,是为了强调在盛唐时期,渼陂这里的物产有多丰富,所以把 香稻、碧梧,提到了前面,这个整句就变成了:这里的香稻都是鹦鹉吃剩下的,梧桐树的枝,都是因为栖息凤凰,而变老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只有这样倒装后,意思才能突出出来,按胡适的句子,虽然顺序符合语法,但意境就全没了,就是个极普通的句子了,也没能突出长安美陂这里的特殊物产。那么为何胡适要去纠正杜甫的这个倒装句,而不去纠正其他人的倒装句呢,难得胡适不懂古诗词讲究倒装吗?我仔细看了,杜甫的这个倒装句确实非常的少见,是一个修饰语的倒装,句子前后把两个主修饰词,鹦鹉,凤凰,颠倒用了,大家看一下:

本来应该是香稻粒碧梧枝对吧这里主词是但杜甫仅仅把作为修饰词的香稻碧梧和鹦鹉凤凰两个物象作了调换一下子就变成了鹦鹉粒和凤凰枝了所以胡适受不了了很多人也没发现这个倒装的独特性从我看来没任何一个他人的句子这样倒装过绝无仅有的哦

我们今天讲了常用的七言诗句的几种不同句法,希望大家熟记,慢慢地在我们写诗过程中加深理解,纠正我们作品中的句法错误哦。关于倒装句,今天只是简单的概述,在下面的第三讲中,我们还会细说。今天的第六讲就说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律第十讲~七律句法(一)
七律特训班(梅组) 第六讲作业
七律特征与作法
闲谈对仗
传统诗词的句法知识
蒋寅|五言古近体诗选读·通篇对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