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凡四训》:教你打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生

  前段时间朋友圈很火的一句话: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实现财务自由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以及奋斗目标。除财务自由外,事业有成、爱情甜蜜、健康长寿等等也都是长存在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可是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好事多磨,很难圆满;即使圆满了,却又总是美中不足——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做一个人生赢家谈何容易啊。   明朝袁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就能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功名得功名,所求皆能如意。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家训,以此来教戒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他在书中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了凡四训》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揭示了改造命运的秘诀,是一本数百年来影响无数人的励志书,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曾国藩读了《了凡四训》后,改号涤生、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当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号召学习“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了凡四训》专题。《了凡四训》中的谆谆教诲,对于生活在浮躁喧嚣当下的我们,意义尤为明显。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本书的三个内容:   1.解锁命运的密码,活出别样人生   2.我命由我不由天,改命先要改过   3.行善和谦德,幸福人生的秘决   一、解锁命运的密码,活出别样人生   人们常常把不顺归咎于命运,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解锁命运的密码,告诉人们不仅人的命运存在真实不虚,而且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自强不息,就可以活出别样人生。   袁了凡原名叫袁黄,少年丧父,母亲让他学医,以养家糊口、济世救人。袁黄少年时期遇到过一个预测高手,孔先生。孔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在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孔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后来,孔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平生无子,半生无福。   后来袁黄先生经历的几件大事,连细节都在算命先生的预算之中,这让他更加相信了命数,相信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强求——命里没有的,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命里有的,不用努力,自然就会有!自此之后,这位少年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袁黄遇到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历史上记录的高僧。云谷禅师告诉他,你虽然命中注定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儿子,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周易》这本书就是用来趋吉避凶的,如果命运不能改变,那何来趋吉避凶?《诗经》里也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自己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为自己增加福祉。   于是袁黄先生拜云谷禅师为师,按禅师的教导——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他决定洗涮自己无子、短命、没有功名的命运,重塑一个崭新的自己!他把自己的号改为了凡。   云谷禅师赠送“功过格”给了凡先生,并把什么是"功德",什么是"过失",一条一条地列出来,教导袁了凡先生依此修行,每天反省检点,有过失要记下来,行的善事也要记下来。   了凡先生回到家中,立誓要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一年后孔先生给他算的命就开始不准了:在一年后的科举考试中他考第一名,中了举人,而孔先生给他算的是他会考是第三名。 了凡先生决定继续改命。他立誓再行三千善事,求子嗣。仅仅过了一年,袁了凡便陆续得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   再后来他又立誓行善一万件,希望能遂进士之愿。三年之后,袁了凡如愿以偿,中了进士。   了凡先生没有求寿命,踏实地用心行善,活到了73岁,多活了20年。   从了凡先生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定数,但也并非不可改变。如果我们愿意去提升、去改变,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我命由我不由天,改命先要改过   不知改过之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很难收到效果。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想改命,先要改过,若要改过首先就要知道错在哪里,改过要从反省自己开始。   1.反省是改过的开始   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禅师问了凡先生:别人算你的一生怎样?了凡先生就如实说了:不仅一生无子,还考不上科第。   云谷禅师就说:你自己想一想,你应该考得上科第吗?你应该有儿子吗?   了凡先生反思了很久回答道:不应该,能考上科第的人都有福相,我福薄,又不知道积功累德,存积厚的福报;我心量小不能容人,经常仗着自己才智过人,每每跟人聊天都要压人一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轻言妄谈等等,这些都是薄福之相,怎么会考得上科第呢?然后又把不应该得子的原因一一反思了一下。   云谷禅师告诉他,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自己不中科第、命中无子的原因,就要好好改正,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前没积功累德,从此一定要多积德;以前不能容人,从此一定要多点包容;以前脾气暴躁,从此一定要多点和气;以前不爱惜精神,从此一定要多爱惜自己的精神! 这样你就重新再生了一个义理道德的生命了。我们这个血肉之躯,尚且还有一定的的数;而义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动上天的道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的福气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修行得来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般人常常很难发现自己过失,总以为自己不偷不抢、老老实实、本本份份,是个好人。可是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了凡先生所说的自私自利、脾气急躁、懒惰刻薄、不能包容别人、不爱惜精神之类过错,自己身上有没有。   曾国藩早年做人做事往往过于刚强、固执,因此得罪了许多人、与官场落落不合、难以与他人合作,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有理。后来,曾国藩经过不断反思,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终于为自己打开局面、迎来机遇、获得发展。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所以我们也常常要停下忙碌的脚步,做一些反思和检讨。只有反思才能获得突破,才能进步,反省自己是改正错误的开始。   2. 发现了错误就要去改正错误   发现错误不容易,改正错误更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它需要有异常坚韧的毅力和决心并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了凡先生力劝儿子,改过要发三心:敬畏心、羞耻心和勇猛心。有了这三心,那么有过就能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光一样,还怕不融化吗?   了凡先生提醒儿子,过错要天天改,需要每天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的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会一天自认为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古往今来,那些成功者与平庸大众的区别就在于,他们能积极反省改过,不断提升自我。   年青时期的曾国藩身上也处处是缺点:学问不精、心浮气燥、虚伪好色,还爱显摆。他有一次与同乡争论问题没有结果,最后闹到拳脚相加;去同僚家里做客,看到同僚的小妾貌美,忍不住言语挑逗,内心也泛起恶念。   曾国藩读《了凡四训》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他决定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学做圣人。   曾国藩的改过从写日记开始,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把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每天早晨一睁眼到晚上睡觉所做的事情,特别是把不符合圣人标准的都摘出来,痛自反省。发展到后来,曾国藩的心性已经达到控制自如的境界,生活中只要有不好的想法冒头,就立刻将它扼杀在萌芽里,久而久之,曾国藩其它的一切坏毛病也都渐渐减少了,最终成长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在给弟弟们的家书中,曾国藩称“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勇于与过去的旧我决裂,这无疑需要有非凡的毅力,而曾国藩切切实实地做到了。   曾子说,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差错。孔子则认为,对于自己的错误,要像打官司一样,不依不饶,痛下决心改正。天天都在改错,天天都在反省,天天都在努力,这个命运就一定能改。   三、行善和谦虚,幸福人生的秘决   有这么个故事:一个很优秀的大学生,他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座右铭——“我第三”。他说,这是他上大学前妈妈送给他的,妈妈说:“你什么时候也不要忘怀:上帝第一,别人第二,你永远只是第三。”正是这句座右铭,使他成了一名处处受欢迎的人。他学习优秀,是学校公认的学生领袖,但他从不清高气傲、盛气凌人,他与人为善、为人谦和,从心坎深处尊重欣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种“我第三”的心态,让我们不但处处以他人的利益为重、事事为他人着想,而且让我们能欣赏他人的优点,忽略他人的缺点。这样的人,怎么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怎么会没有好运气?《道德经》中说:“无私故能成其私”,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优先考虑别人,把自己的摆在利益最后,反而更能成就自己。   如果我们能从心里处处以“别人”的利益为重,事事为他人着想,那么表现在外面就是行善和谦虚了。   1、行善   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是还不能彻底把坏命变成好命。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不但要改过,还要行善、积德,善事积多了,自然能转坏命成好命。   从前有户姓严的人家,觉得孔家祖先所积的德,多而且长久,预知孔家的子孙,将来必定会大发。于是这户人家把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后来果然生出了圣人孔子,其家族历经2500年兴盛不衰,如今子孙后代遍布中国。   江苏省常熟县有一位徐凤竹先生,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富户,偶然碰到了荒年,他不但把自己应收的田租,完全捐掉,做为全县有田的人的榜样,而且分出他家中原有的稻谷,去救济穷人。之后,徐凤竹去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他的父亲因此更加高兴,继续努力不倦地做善事:修桥铺路、施斋饭供养出家人、接济缺米缺衣的人等等。总而言之,凡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无不尽心地去做。结果徐凤竹,官做到了两浙的巡抚。   能够一心行善,福德才会绵远,这才是真正保富之法。   有些人认为,有钱、有时间才能去做善事,普通人每天为生计而奔忙,既没钱也没时间,怎么做善事呢?   其实做善事不一定非要很多钱,能使别人获得利益,得到帮助,这就是善,不一定非得拿出多少钱,没有钱一样做善事。了凡先生所列举的善事中的敬重尊长、爱惜物命、成人之美等等都不用花多少钱。   我们生活中可做的善事也比比皆是,比如我们有某种技能可以与人分享,让别人从中获益,这是善事;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举手之劳,这是善事;坚持一天不骂人、不说脏话、不恶口、不两舌,这是善事;甚至于,哪怕只是心存善念,也是做善事,最起码温暖了自己。   行善积德的事情要努力去做,但行善也要用智慧去辨别。   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人说,做好事就是善,做坏事就是恶。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何还有人抱怨自己一生与人为善,却处处不顺?而有的人狡猾吝啬,却能过得很好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了凡先生早已告诉我们一切,善恶并非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益处,那怕是骂人,打人,也都是善;而有益于自己的事情,那么就算是恭敬人,用礼貌待人,也都是恶。所以一个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   从良心上所发出来的善行,是真;只不过是照例做做就算了的,是假。还有,为善不求报答,不露痕迹,那么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为着某一种目的,企图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这样的种种,自己都要仔细地考察。”   比如,从前春秋时代的鲁国定有一种法律,若有人肯出钱,把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很有钱,虽然也有时出手赎回被抓的人,他却是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子贡纯粹是帮助他人,不肯接受赏金,本意是很好。但是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的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么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由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料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善要看得长远,不能只考虑眼前是否正确有益,要看长远的影响;不能只看自己是否得益,要考虑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也是如此,要秉持一颗善心,积德行善自然要努力去做,但是同时也要兼顾行善带来的后果,切莫好心办坏事。   2、谦德   一个人如果真的做到了有过必改,并且心善、行善、言善,这个人的命运会变得顺利起来。这个时候许多人会滋生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恶习。因此《了凡四训》的末篇以“谦德之效”,叮咛“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了凡先生告诉儿子,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懂得谦虚,便更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这些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   “满招损,谦受益”,换成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少仁人志士由于谦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永载史册;而又有多少英雄豪杰由于骄傲而悔恨终生。   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吝啬,也就不值一提了。” 孔子自己也不喜爱夸夸其谈来显摆自己的学问渊博;他在面对自己的父老乡亲时,非常地低调谦和、恭敬谨慎。   曾国藩在平叛太平天国之后,并没有居功为傲,反而做出了让弟弟辞职回家的举动,这让周围的人很佩服。曾国藩在官运亨通后,反而让虚心学习西方的数理化,积极兴办洋务。这样谦逊的态度,最终让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楚霸王项羽以为自己贵族出身,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最后,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有凶有吉,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   人学会了谦虚,就等于得到了人生成功的要素之一。对人谦逊有礼,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报,积累得越多,人生的道路便会越走越宽。   总结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分享的三个内容是:   1.解锁命运的密码,活出别样人生   2.我命由我不由天,改命先要改过   3.行善和谦德,幸福人生的秘决   抱利他心、行利他事、心诚意坚、勇于改过,心存善念、行善积德、谦虚谨慎,正是了凡先生改命的关键。我们如果也这样每时每刻积累,就可以效仿了凡先生那样,来改造自己的命运了。如果给你带来启发,不妨翻开本书,开始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了凡四训》
真正命好的人,懂得这五种改变命运的方法
一位高僧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 他的前半生平平无奇,后半生积善行德逆天改命
解读《了凡四训》1、了凡先生告诉你,如何做到要什么来什么
嘉靖年间,袁了凡行医途中,突被一位老者叫住,道:“你怎么学医,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