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天来了,《黄帝内经》告诉你如何避免暑气伤身

图|谦德君 


人吃五谷杂粮,无论高低贵贱,都会得病。得病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外感恶邪;二是内伤情志。前者属于外因,后者属于内因。就外感而言,《黄帝内经》将之概括为风、寒、湿、暑、燥、火六淫。

暑邪是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热之邪。暑邪为病称之为暑病。进入三伏天后,暑邪要尤其避免。《黄帝内经》中列举了一些暑邪弊端: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黄帝内经》通解 四气调神大论

如果违和了春天的气候变化规律,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就会使肝气郁结而发生病变。如果违和了夏天的气候变化规律,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就会使心气虚空。如果违和了秋天的气候变化规律,太阴之气就不能“收敛”,就会使肺叶焦热而产生胀满。如果违和了冬天的气候变化规律,少阴之气就不能“潜藏”,就会使肾气衰弱。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 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黄帝内经》通解 生气通天论

如春天被风气所伤,且长时间滞留不去,就会影响到脾的功能,造成急性肠胃炎,拉肚子。假如夏天被暑气所伤,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假如秋天被湿气所伤,邪气往上逆行至肺部,就会产生咳嗽,甚至发展成痿病。假如冬天被寒气所伤,潜藏到春天就会成为温病,如果大面积 传染的话,就会酿成瘟疫。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黄帝内经》通解 阴阳应象大论

喜怒等情志变化,容易伤内脏之气;寒暑等外邪入侵,容易伤外在的形体。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

——《黄帝内经》通解 离合真邪论篇

病邪侵入人体,如果是寒邪,则会使血气凝滞;如果是热邪,则会使血气滑润流利;如果是虚邪侵入,则会像江河之水遇到暴风一样。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黄帝内经》通解 金匮真言论

春天邪气伤人,大多病在肝经、痛在头部;夏天邪气伤人,大多病在心经、痛在内脏;秋天邪气伤人,大多病在肺经、痛在肩背;冬天邪气伤人,大多病在肾经、痛在四肢。

针对暑邪之气《黄帝内经》中也提出一些相应的方法: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通解 四气调神大论

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衍茂盛的季节,天气与地气上下交合,万物都变得枝繁叶茂,子实果熟。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不要厌烦夏天的日子太长,天气太热,而应该保持一种清凉愉悦的心境,不生气,不发怒,使肝木不能伤及脾土,让脾胃能够更多更快地吸收蕴化五谷精华,一方面增强体内的正气阳气,一方面把阴气邪气排泄出来。这,就是适应夏天的气候而应当践行的“生长、成长”之道。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损伤心脏之气,导致心火不能生脾土,到了秋天,则容易得疟疾,打摆子,时冷时热,周期发作,不仅不能够借助秋季的收敛之气积聚能量、增强体质,还有可能在冬天重复发病。

因于暑(暑邪),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黄帝内经》通解 生气通天论

一旦被暑邪所侵,刚开始时,身体会出现多汗、烦躁的现象,呼吸急促,听起来有“喝喝”的声音;等到邪气攻到了脏腑,情绪上虽然看起来不再烦躁,但身体会烧得像火炭一样,神志昏迷,甚至出现胡言乱语的现象。这种状况,必须等到发出一身大汗之后,高烧才能消退。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筋脉拘急麻木),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黄帝内经》通解 异法方宜论

南方地区,是阳气最旺盛的地方,其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像夏天一般的“炎热”,其水土适合万物生长。由于地势低下,水土薄弱,经常会起雾露。这里的人们,喜欢吃酸味和腐熟的食品,皮肤腠理细密而带红色,容易得筋脉拘急、麻木等疾病。治疗这类疾病,采用针刺之法比较适宜。由此可见,针刺治病之法,是从南方传下来的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黄帝内经》通解 脏气法时论

心气,对应夏天的火气。由于心与小肠互为表里,故夏天应重点调治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十天干”里,丙丁属火,手太阳小肠经属丙火,手少阴心经属丁火,故心经、小肠经之气最旺应在丙丁日。喜伤心,一旦出现此症,就要抓紧用酸味的药食来收敛它。

脾气,对应长夏的土气。由于脾与胃互为表里,故长夏应重点调治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在“十天干”里,戊己属土,足阳明胃经属戊土,足太阴脾经属己土,故脾经、胃经之气最旺应在戊己日。湿伤脾,一旦出现此症,就要抓紧用苦味的药食来燥湿健脾


黄帝内经通解》

(全三册)

结缘价  ¥119元 

【点击下方图片,读懂医学巨作

c.cn/mmbiz_png/nQFiadu2GLiazB7BKTjm8l3FxCzfKx1I7SWN11HHsrOckRdzqSj6toH9D356q2y8ApHkFNDzoibsPzy8gFicibmPTHw/0?wx_fmt=png'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 hre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帝内经原文八十一篇
郝万山讲: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某些精神类的问题可能因为中医所说的“肝肾不足”
中医的五恶、五液、五病、五邪、五脏所藏、五脏所主及五劳所伤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四节 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第二单元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