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细医院信息化标准出炉,数千亿市场待开发!

2018年以来医疗信息化政策利好频出,可谓医疗信息化建设大方向非常明确:包括国家医保局成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等(识凌科技专家团队多次参与相关国家标准的起草),目前政策大方向已较为明朗,总结为三点即:服务便民、资源下沉、信息互通。

针对未来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趋势问题,本文将从四大方面展开:政策利好分析、行业趋势和核心公司表现、建议关注企业和医疗信息化投资要点。


目录


政策利好频出

1、重要政策盘点

2、明确的医疗信息化大方向

3、“史上最细”医院信息化标准

4、互联网医疗服务    

5、成立国家医保局

6、医联体与医共体


行业趋势分析

1、集中度与景气度提升

2、软件与服务支出占比扩大

3、解决方案升级

4、一级市场整合


核心上市公司表现

1、大订单数量增加

2、资源下沉趋势出现


典型企业表现

1、卫宁健康:HIS领域领军企业

2、思创医惠: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领域领军企业

3、和仁科技:军队医院信息化领域领军企业


医疗信息化投资要点


特别提示:如需本文所涉文件原文请在本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医疗信息化”即可获取。



政策利好频出


重要政策盘点



明确医疗信息化大方向


3月20日,政府报告中提出将加速互联网 医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分级诊疗、医联体等领域建设。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

要点1——“服务便民”,加快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


要点2——“资源下沉”,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推动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对接中西部需求。支持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专线保障远程医疗需要。


要点3——“信息互通”,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信息共享。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一站式”结算。健全“互联网 医疗健康”标准体系,加快信息互通共享,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信息安全防护。


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包容审慎、鼓励创新。

“做优存量”——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互联网 ”优化现有医疗服务。

“做大增量”——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丰富服务供给。



《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对医院信息平台、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要求,在时间节点上更加明确。


2017年4月《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医联体建设 ——资源下沉 信息互通。


2018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决定组建国家卫健委和医保局(国务院组成部门) ——信息互通。


2018年4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

——服务便民 信息互通。


2018年4月16日,国务院召开“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意见》吹风会

——服务便民 资源下沉。



“史上最细”医院信息化标准发布


4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发布《医院信息化标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


在便民服务、电子病历、分级诊疗、区域协同等方面要求较为严格,且明确细致,出台政策符合国务院常委会的三大核心思路要点。


图2:《医院信息化标准》对于二级以上医院在便民服务、电子病历方面做出的要求


图3:《医院信息化标准》对于二级以上医院在分级诊疗、区域协调方面做出的要求


出台的《医院信息化标准》对于二级、三乙、三甲医院信息化要求模块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模块下,细则侧重点也有区别;即使同一细则下,要求数量也有差别。


图4:《医院信息化标准》对于二级以上医院在硬件设备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图5:《医院信息化标准》对于二级、三乙医院在软件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图6:《医院信息化标准》对于二级、三乙医院在软件信息化方面的要求


互联网医疗服务


2017年5月,“此前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应在办法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



国新办举行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意见》吹风会

(1)发展“互联网 医疗服务”,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可以依托这个实体医院在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


(2)促进家庭签约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网上开展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和延伸处方。


(3)“互联网 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方面,明确对线上开具的处方经过药师审核以后,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配送。


(4)推进“互联网 保险结算”方面逐步拓展在线结付功能,包括异地结算、一站式的结算来方便病人。


(5)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鼓励推进研发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两种互联网医院模式

(1)以医疗机构为提供主体,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并且把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第二名称,根据互联网医院要提供服务的原则,此类互联网医院诊疗科目要与批准的实体医疗机构相关诊疗科目要一致。


(2)一些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已经申办了互联网医院,根据文件要求,互联网医院必须落地在实体的医疗机构,线上线下要一致的监管,并且必须得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依托。


两种互联网医院模式均与《意见》内涵吻合:

“做优存量”——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互联网 ”优化现有医疗服务;

“做大增量”——推动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丰富服务供给


新《意见》强调,通过互联网方式,对医院等医疗机构时间空间上的延展(诊疗科目范围不发生变化)。


对已有医院,特别是二级以上大医院,依赖度提升。



成立国家医保局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指出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务院组成部门)。


1、三医联动开始改革。此前人社部和卫计委共同管理。现在卫计委管服务提供,医保局负责支付。


2、导致HIT的演变,并出现新项目,例如药品配送和药品采购。以EHR(电子健康记录)为核心的区卫平台、以EMR(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包括DRG,Diagnosis RelatedGroups)都会受到影响。


3、加速医联体、医共体的进度,加速三保融合和六统一。2017年各省级卫计委明确提出加你县级医共体.2018本次改变后,预计医疗机构从抢高附加值病人到政府组建健共体进行总体控费,会提升健共体内和区域内临床数据互通,进行总体控费、减少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


4、医院盈利模式也变化,应从增加病人转变到节约成本上,医疗机构盈利主要靠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来盈利。地方级航母级大医院将逐渐转变为高端医学中心,未必接受或苛刻接受普通医保支付。


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发展


2017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医联体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到2020年,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带来新增的医疗信息化需求。医联体通常是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联合体,目的是增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协同。


模式包括远程医疗平台、城市医联体、医共体、专科医联体。医联体是以诊疗为中心、各机构有独立法人的跨区域组织,成员间是互补的关系。医共体是以一个区域为中心、单独法人管理的集团化组织,区域内成员的联系更紧密。



2016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对到2020年的医院建设任务做出了部署。

中央对中西部地区新建医院项目的补助投入较大,特别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率高的西北地区、云贵川地区。



行业趋势分析


企业集中度与景气度提升


2017年四季度开始,受政策规划及行业内需求促发,医疗行业信息化景气度持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年初相关上市公司信息化项目中标总金额几近翻倍,而项目数量亦上升超过50%,上千万的大单也不断增多。

上市公司17年订单高增长:根据中国招采网等公开信息订单统计,2017全年,卫宁健康订单增速超40%;创业软件订单增速超40%;思创医惠订单增速100%。


上市公司增速大于整体行业增速,集中度提升。



软件与服务支出占比扩大


在医疗信息化IT支出中,硬件占比将会减小,软件与服务的占比将会提升。医院IT、区域卫生IT均遵从这一趋势。



解决方案升级


医院核心管理系统、电子病历、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仓库、分级诊疗系统均值以上增,HIS增速一般,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一级市场整合


2015年鼎盛时期国内移动医疗公司一度扩张到5000家。


2017年注销移动医疗公司1000余家,未注销项目也存在公司电话暂停网站关闭等“类死亡”状态。


2018年,真正运营不足50家。



一级市场独角兽上市步伐


平安好医生:18年1月,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集团已经提交了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的申请。


微医:2017年末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微医目前融资进行得非常顺利,如果不出差错,计划于今年年底赴港上市。


宁远科技:3月28日,“健康160”平台的运营公司宁远科技(834750.OC)宣布拟从新三板摘牌,其董事长罗宁政称明年将启动IPO。



医疗信息化投资要点



《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下称《标准》)正式对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程度提出明确细致要求:4月15日,国家卫健委规划与信息司发布《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对于二级以上医院在便民服务、电子病历、分级诊疗、区域协同等方面做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我们认为,本次《标准》填补了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的空白。


互联网 医疗春风再起,新一轮互联网医院将对线下医院资源更为倚重。4月2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未来将以包容审慎、鼓励创新为原则,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互联网手段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并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丰富服务供给。我们认为,新互联网医疗将在更规范的监管下开展,对于线下已有医疗资源将更为倚重,在医院互联网平台有良好布局基础的公司有望抢占先机。


总包大订单增加 解决方案升级,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显现。公开订单统计显示医疗机构统一招标已逐渐成为常态,千万级、总包大订单增加。同时,医院核心管理系统、电子病历、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仓库、分级诊疗系统等需求增长较快,解决方案开始升级。因此,产品线单一、总包能力欠缺的中小型医疗IT提供商在这一过程中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


资源下沉打开增长新空间。在对订单按照地区划分时,我们发现中西部地区无论医院或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都在提升,形成新的增长点。17年4月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政策将加快这一趋势。


2017年良好的订单为医疗信息化业绩提供了有力保证,叠加政策新要求,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2017年卫宁健康、思创医惠、创业软件等公司订单增速都在40%以上,这为18年业绩提供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医院为了满足2018年以来的新增政策要求,后续将在信息化建设上持续发力,2018年医疗IT公司订单增速大概率延续。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08-2016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16-2021年市场增速在21%左右,到2021年或将突破千亿元。其中,电子病历、医技、信息平台、分级诊疗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高阶产品需求上升。


来源:参考资料来源于中国政府网、国家卫健委、申万宏源计算机,筑医台资讯精编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卓健科技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互联网 智慧医院
互联网医院蓝海百家争鸣,巨头通吃还是小厂弯道超车?
互联网医疗得到政策支持 医疗IT订单环比向好
医疗信息化深度报告:中美对标分析
分级诊疗
一文划定建设数字化医院的重点,全国华东区数量最多,以病人为中心是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