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闯关东、走西口,但你知道赶大营吗?

千年古镇杨柳青靠近大运河、子牙河,是漕运重镇。据《天津道光保甲图说》记载,当时在杨柳青四千八百多户居民中,有船户将近500户,船伙五百二十一户,从事航运的人占了近四分之一。漕运是当时杨柳青经济的重要支柱。西青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运河文化研究学者王洪海于2012年寻访过大运河沿河各地,在走访时,他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从北京的通州张家湾开始,向前走到沧州、德州、临清、济宁……沿途各处都有“竹竿巷”,天津也有竹竿巷,在南运河的河边上。这可以说明大运河的流动在历史上起了南北交融的作用。


竹竿巷往往最后发展成为金融中心,比如霍元甲当年帮助经营的药站就是在竹竿巷。竹竿是南方的一种产物,但是它的作用非常广泛,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的竹竿陆续进入北方,开发市场,也惠及百姓,因为利用竹子制作的东西那是太多了。另外,从其他文化方面,也有很多交流融合。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时,临清商贾“多于居民者十倍”。当时受南北漕运影响,杨柳青和山东地段的临清、德州等地类似,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要知道,当年位于天津北大关一带的这条“竹竿巷”曾是商业巨户进行巨额资金贸易的地方。在八九十年以前,这里曾有近四十家大银号、棉纱庄、杂货贸易庄,还有茶庄等繁盛经营。在这条小巷里每天都码放着三千万两白银,一段时间曾被称为北方的“银子窝”。

    到了咸丰年间,南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占据了长江下游各省,割断了南北运道,经过运河漕运的只剩山东、江苏二省了,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改行海运,让杨柳青的船户失去了营生。而子牙河“水清性又急,每年立秋时例为涨溢,淹禾稼又不遽退,为害甚烈。”同治年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多旱涝,间有蝗灾,基本没有丰年,农民的生活也没有了着落。曾经的漕运大户们不得不在传统谋生方式之外另谋出路了。他们的出路就是沿河私人贩运、做船工,俗称“赶大河”。


“赶大河”为杨柳青人找到了生存途径,发展了地方经济,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它也为后来的“赶大营”做了预演,是“赶大营”的先声。

清朝末期,外国侵略者阿古柏占领西域。清政府派出重兵击败阿古柏,打碎了他的侵略梦。由于西域土地广阔,人烟稀少,军队很难买到生活用品。清政府命令在天津杨柳青招募小商贩货郎数百名,挑上津京等地生产的中成药、日用小百货等随军做生意。清军打到哪里他们就服务保障到哪里。这就是著名的 “赶大营”。

“赶大营”和“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规模迁徙的典范。赶大营到底是怎么赶?赶的又什么大营?《赶大营》一书作者、西青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运河文化研究学者王洪海介绍说:

赶大营就是追赶军队大营,做生意,就是这么一件事。赶大营是因为西北地区和新疆地区失去清朝的统治,尤其新疆那个地区被外国侵略势力给占领了,侵略了,所以左宗棠就带着西征军去收复失地,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军需供应,可是西北地区偏僻、人烟稀少,不像内陆,军队供应除了吃粮和穿衣,另外其他的好多日用百货用量大了去了,可是当地没有百姓没有商店,怎么办呢?就招募大量的货郎。随军贩售。这个时候因为杨柳青船运不行了,好多纤夫都干什么去呢?就改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在河北这个地方,征用军需物资,比如粮食、帐篷、好多绳子等东西,就需要通过运河运到西安,从西安再走旱路往甘肃兰州那边运。这样在杨柳青这个地方招募人,因为有活干,而且给的工钱高,所以杨柳青这边很多纤夫就跟着官船运东西。


第一批“赶大营”的人们,挑着货郎担,一路风尘来到万里长城的西端嘉峪关。回首关里是千里繁华,遥望前途是茫茫戈壁。再加上“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出关容易进关难”这样的民谣,每个人都难料前程的吉凶祸福。于是,刚刚走出嘉峪关的“大营客”们,望着“天下第一雄关”不忍离去,他们向着嘉峪关的关门叩拜祈福,并取出铜钱,用力抛向关门。抛进关门者最为吉利,象征着“发财还家”。后来络绎不绝的“赶大营”者,都模仿此举,且增加了堆土焚香等程序,相延成俗,伴随“赶大营”的始终。


 “哟,这是嘛肉啊?” “不是马肉,这是羊肉。”大约130年前,乌鲁木齐街头,出现了操天津杨柳青口音的妇女。她们向当地人买肉时,由于言语不通,经常闹这样的笑话。这些妇女和她们的丈夫来自万里之遥的天津杨柳青。史料记载,杨柳青后来到新疆谋生的至少有1万五千人,占同期杨柳青人口的四分之一。从此,以一镇之微,影响着中国六分之一土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罕见的。天津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安家大院私人博物馆馆长刘春芬说:

杨柳青和运河养育了他们,无论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市场等都离不开这个背景。以至到新疆打造了赶大营丝绸之路的商业帝国。在中国很了不起。后来杨柳青运河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杨柳青三千人一起赶大营,至今在新疆还有大概6、70万杨柳青人的后代。


为什么杨柳青的商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后就有机会发财成为名商巨贾?《赶大营》一书作者、西青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运河文化研究学者王洪海介绍说,

显然他们都是怀揣商人胆魄走出家门的,带着开放与进取的精神跳入商海的。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随军贩售发财之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杨柳青人知道之后,很多人都去追随他,这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杨柳青有很多人举家迁移,形成了一种移民潮,都到新疆去发展。后来进入新疆的有好几万人,包括杨柳青和杨柳青周边这些村的,后来就在那发展得非常大,可以说富可敌国了,到这种程度。安文忠最后财富发展到在天津建了两个银号,银号就是银行啊,自己建了两个银行,同时又买了好多宅子。还有很多人因为赶大营致富的,所以杨柳青这边大院很多。


谈起杨柳青的大院,杨柳青人可以如数家珍地报出一大溜名字:什么董家大院、安家大院、周家大院、曹家大院、刘家大院等,共计30多座。这些大院大都聚集在南运河北岸,疏密张弛,自然形成了一个大院区域。怎么会有如此众多恢宏的大宅院集中于此?这是与杨柳青地域特点密切相关的。由于杨柳青河道水系的发达,明清至民国年间,漕运业十分兴盛,当时的杨柳青是几百年不衰的北方商贸集散地。商贸的兴隆,吸引着这方住民崇尚创业兴家,积累财富,先后出现了数量不菲的聚财大户。纵观杨柳青的座座大院,每座大院都有一部创业兴家的历史。

在杨柳青,有一条人称豪富聚居的风水宝地估衣街。街南有中国华北第一大民宅的石家大院,仅一路之隔的街北有更古老的的安家大院。安家大院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安家出了一位在历史上了不起响当当的人物安文忠,他就是杨柳青赶大营的“第一人”。


安文忠

安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宣统年间它是一个双进的四合院,里面建筑结构没有什么华丽的东西,比较朴实,基本上符合安氏的家风,但在当时来说算是最讲究的房子。安家大院与历史共度了150个春秋,更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与喧嚣,记载了岁月的痕迹和风貌。天津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安家大院私人博物馆馆长刘春芬介绍说:

安家大院作为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的故居,其实里边有深厚历史文化的背景。安文忠老先生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运河做漕运。漕运使他们不断认识到商品社会、经济社会的往来规律,使他们开阔了很多很多眼界。那时候,他耳闻清军派左宗棠要收复新疆,当时部队没有提供军需的,比如衣食住行,小到针头线脑啊,还有医药什么的。这时候他挑了担子就跟左宗棠的部队一路赶大营,当时行程八千里路。他的思想比较开明,和当年漕运历史有很大关系。”


2004年安家大院通过整修恢复了当年的风貌,为了真正体现修旧如旧,保留古老的建筑痕迹,在维修安家大院时采用旧材料老工艺复原其破损部分,甚至屋内院内的地面都采用了老青砖。修复后的安家大院,复原了清代时期的陈设,民国时期的陈设,更让人们领略到院落主人往日的生活状况。刘春芬告诉记者,在整修安家大院的时候,她们意外地发现了不少旧宅地下遗存的 “宝贝”:

“当时修复房屋的时候在一间房的地下室,我们还意外发现在赶大营时候使用的左轮手枪,护身用的。另外还有行程8千里路的路单,150多站。路单是从天津杨柳青开始到新疆,有一段是水路,大部分是行走的。我们都一一保存下来。在安家大院,有一个整个三间房屋,房屋里陈列着都是赶大营当时历史留下来的东西。首先,是人物。安文忠的介绍、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去的新疆,在新疆建立了哪些老字号,以及回到天津建立的大的银号和慈善事业。东西里,有很多当年赶大营时使用的比如药品箱、药瓶,当时的行李箱,当时用的秤杆、秤砣、尺子、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我们当时办的时候,杨柳青赶大营的后代还给我们捐了一些东西,比如那个时候取暖用的毛毯毛毡,当时盛东西用的笸箩等。还有,有的后代还把当年安文忠办的学校当时的毕业证书也给我们捐过来了。”


“赶大营”这一人类迁徙的壮举从安文忠由纤夫变货郎开始,到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阻断时基本结束,先后延续了近60年。在这60年中,大营客们由货郎到摊贩再到坐商,一步步走向辉煌。光绪三年,也就是1877年,清军收复全疆时,随军的杨柳青商贩已遍布新疆各大中城镇,形成“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局面。1884年,改营坐商后,逐渐形成规模庞大、财势雄厚的“天津商帮”,即俗称的“天津帮”或“津帮”。老家杨柳青或京津一带,则称他们为“新疆帮”。“津帮”当时翘居“新疆八帮”之首,在当时新疆商业中占垄断地位。

“赶大营”之所以能成为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杨柳青人前赴后继、历时60年,先后有上万人进疆做生意而且有不少人成为巨富,更重要的是大营客们将生意做大后,把新疆大量土特产运进内陆,又将大量内陆商品运进新疆,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商贸的发展。


2004年,整修后的安家大院作为赶大营的主题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虽然,当年的主人安文忠老先生已经故去多年,但安家这150多年的院落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大院深处,处处布满了历史的年痕。每年,这里都会吸引大批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委员金彭育更是亲自接待过诸多安家后代前来瞻仰,他说:

“去年我接待了很多赶大营后代,特别是安家的后代好多都来了,好多都入了外国籍,包括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但是还姓安。有一个安向阳女士,她差不多60多岁,她是直系后代,我们一起接触了很多安家的后代,在新疆,有的人当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都有,杨柳青人发展新疆起到很大作用。赶大营后来规模大了,就是整个西北的航线路途都连接上了,就是丝绸之路,对巩固边疆起到很大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生活在新疆的杨柳青人后裔约有数十万人,从先祖进疆算起,他们现在多已是第四五代甚至第六七代人。这众多的杨柳青人后裔,如今已遍布新疆所有的市地州县,他们既有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作家、艺术家以及各级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和战士,如今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继续为新疆的繁荣与发展做着新的贡献。

遍地是黄金,商人的眼光才能看到,不出家门、因循守旧的人,视野无法打开,心胸无法扩展,难以捕捉到商机。以安文忠为代表的大营客们获得巨大财富的主要原因当然是“走出去”,敢想敢干,敢于拼搏。 赶大营不仅给杨柳青人开辟了一条致富路,更为西域边陲带去一股股新风,起到了文化融合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为巩固边防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联系方式

天津广播电视台滨海广播《城市记忆》节目播出频率:FM87.8\AM74.7

首播时间:每天6:00;

重播时间:每天14:00和23: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吾知足---“赶大营”与杨柳青的安家大院
南运河 天津安家大院
年画的四大产区(中国木版年画的五大产地)
杨柳青五记:(四)西去“赶大营”
天津杨柳青安家大院:静静诉说“大营客”的百年历史
名胜|天津·杨柳青安家大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