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匯集
userphoto

2023.04.22 天津

关注
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治療經驗彙集          彭永禮 著                   天津北辰書房 【名方】百合益心湯 【組成】百合30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生地30克,丹皮15克。 加減:忍冬藤120克 魚腥草60克 【功能】益肺養心,涼血解毒,清熱安神。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症見心悸、胸悶、氣短、咽紅赤、舌紅者。 【用法】諸藥共水煎,每劑取汁 50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劑,用藥期間忌食油膩辛辣之品。 【方解】 百合性微寒,味苦辛,偏入心肺、大小腸四經,本方以百合為主藥,能益肺補中、清心安神。《本草述》言:“百合之功,在益氣兼之利氣,在養正而能祛邪”。百合益氣,肺氣足則宗氣盛,易化熱擾心致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百合微寒,《本草經疏》言其“解利心家之邪熱而安心神。百合分別又入大小腸經,寒能清熱,甘能補中,熱清則氣生,故補中益氣”。百合還能補肺氣、清胃腸之熱,二便通利則胃氣自複,中氣旺則精氣足,使心氣得補則心神得養。方中沙參、麥冬益肺養陰、清心除煩為臣。二藥均入心肺二經,能助百合益氣養陰。《本草新編》曰:“麥門冬瀉肺中伏火,清肺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本草經解》言沙參“氣微寒、味苦無毒,主血結驁氣,除寒熱,補中益肺”。二者均能清肺中之伏熱,並能益氣養陰。方中生地、丹皮為佐使,意在清熱涼血。疫毒為患血分,生地、丹皮偏入血分,涼血以清心則神自安。諸藥合用,使肺胃氣盛宗氣足則心氣得充,二便通利胃氣自複精氣得生,血分之熱得清則心神得安。   臨床應用:病毒性心肌炎發病時有明顯的上感病史,據此責其病因為疫毒。病邪從皮毛襲入,且有胸悶、心悸、咽幹等症,故病位當在心肺,疫毒傷肺,致氣陰兩傷。毒熱日久入血分,熱擾心神則心神不安,出現心煩、心悸等症。病人脈象雖多沉細、數而無力,但多有咽幹口苦、咽赤舌紅或絳、舌下脈絡怒張等,故舍脈從症,認為此乃毒熱鬱積血分、心經鬱熱之外候。範老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切忌妄投大補之劑,慎用辛溫之品,以調理胃肺為先,肺氣盛則宗氣足,胃氣旺則精氣充,寓益氣於利氣之中,並注意早投清熱涼血之劑,使邪去正安。 【加減】臨床應用時若病人素易外感、咽潮紅或扁桃體充血腫大者,舌下粘膜紅絳或脈絡怒張等血分瘀熱較重之征外現,則加入人中白、重樓或重用丹皮,以涼血解毒,虛汗出者加黃芪。 【名方】補氣活血湯方 【組成】黃芪80~120克,當歸10克,赤芍15克,豨薟草20克,丹參15克,水蛭10克,紅花6克,桃仁6克,地龍10克,懷牛膝9克,僵蠶10克,菖蒲10克。 【功能】益氣化瘀,化痰通絡。 【主治】各型、各期中風病所致的半身不遂、語言謇澀或失語、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煮2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溫服,每次200毫升。 【方解】   本方是以中醫理論為依據,宗王清任《醫林改錯》中補陽還五湯化裁而成。中風病的病機為本虛標實,正氣虧虛,脈絡瘀阻,腦失氣血的滋養,神機失用,發為中風。方中重用黃芪,峻補元氣,以助運血之動力,使氣旺而血亦行,瘀祛而不傷正,為方中君藥;輔以歸、赤芍、希薟草、丹參、水蛭、地龍、桃仁、紅花破血逐瘀,活血通絡,共為臣藥,佐以僵蠶、菖蒲化痰通絡,牛膝既活血祛瘀,又引血下行為使;全方君臣有續,佐使有節,共奏益氣化瘀,化痰通絡之功。   臨床應用:中風病無論是腦出血性還是缺血性,均以氣虛血瘀證為主,應用益氣化瘀法治療越早,預後越好,絕無再出血之弊,不可濫用止血之品。早用益氣化瘀使脈道通利,津不外滲為痰,也就不會形成中風病後期的痰瘀互阻之證。早用益氣化瘀可使血腫、血栓溶解、吸收,減輕血腫對其周圍神經的壓迫,不會形成腦水腫;另外益氣化瘀可促進血腫周圍開放或建立側枝迴圈,從而改善大腦組織供血,改善恢復腦細胞功能,故預後良好。濫用止血藥,延緩血腫吸收,容易形成腦水腫,從而影響患者語言、肢體功能的恢復,預後較差。 【加減】(1)卒然昏僕、神志昏蒙,舌紅,脈弦者,加羚羊角、菊花、天麻、鉤藤以平肝熄風;(2)頸項強直、肢體抽搐、牙關緊閉者,加石決明、珍珠母、生龍牡以鎮肝潛陽;(3)失語或言語謇語、嗆咳者,加絲瓜絡、橘絡、皂刺、白芥子、天竺黃、竹瀝水以剔痰化濁;(4)腹滿便結、舌紅少津、苔黃燥者加大黃、枳實、厚樸、全栝樓以通腑瀉熱;(5)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蠍、白芥子化痰止痙;(6)下肢癱軟無力加杜仲、寄生、山萸肉、威靈仙等壯腰健腎之品;(7)夏日或口幹欲飲、舌質欠潤或苔黃者,加生石膏、黃連,既可清心胃之火,亦可抑制黃芪偏於溫燥之性,總之,黃芪峻補元氣。治其本,量不易輕,祛瘀滌痰藥治其標,量不宜重。 【名方】柔肝熄風湯 【組成】枸杞子12克,杭菊花12克,夏枯草12克,桑寄生15克,刺蒺藜12克,何首烏12克,全當歸9克,赤白芍各12克,大元參12克,懷牛膝12克,淨鉤藤9克,廣地龍9克,珍珠母24克。 【功能】柔肝熄風,清熱,降壓,解痙。 【主治】肝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偏亢所致之眩暈(高血壓、中風先兆)、口乾舌燥、腰膝無力、頭重腳輕之症。 【用法】(1)方中珍珠母1味,煎藥時用紗布包好,先煎15分鐘。(2)方中鉤藤一味,煎藥時要後下,即頭煎不下,二煎再下,兩煎藥兌在一起,約350毫升左右,分兩次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 眩暈一症(含高血壓),中醫認為無虛不暈,無風不暈,無熱不暈,無痰不暈。本方所治之眩暈,是屬肝腎陰虛,肝陽偏亢,化熱生風的高血壓及中風先兆症。方中枸杞子、桑寄生、當歸、白芍、制首烏滋補肝腎之陰,起滋水涵木作用。菊花、鉤藤、赤芍、夏枯草、元參具有涼血、平肝清熱、熄風解痙的功效。懷牛膝壯腰膝並能引氣血及浮越之火下行,珍珠母平肝潛陽,安神定驚。刺蒺藜、地龍具有降壓作用。共同組成方劑,則具有柔肝熄風,清熱、降血壓、解痙的作用。 本方的特點是:補而不膩,清而不寒,行中有補,潛中有安。臨床療效證明,對上述類型的眩暈(高血壓、中風先兆)效果良好。 【加減】語澀加菖蒲;有痰或舌苔微黃而膩加鮮竹瀝50毫升,兌入藥液中,分兩次服下。大便幹,加炒決明子15克,也可浸開水當茶飲。 【名方】愈梗通瘀湯 【組成】生曬參10~15克,生黃芪15克,紫丹參15克,全當歸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廣藿香12克,佩蘭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黃6~10克。 【功能】益氣行氣,活血通瘀,化濁定痛。 【主治】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簡稱心梗)。在急性期及康復期應用可以消瘀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品質,延長壽命。 【用法】水煎服,1日1劑,也可製成丸劑康復期應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方解】   心梗實為心脈痹阻病證,屬內科急症。臨床常表現為氣虛氣滯、血瘀濁阻,或氣陰兩虛、氣滯血瘀濁阻,證情複雜而險惡。通常均應採用標本並治、通補兼施的治法。據此以選用扶正益氣生肌、行氣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脈及通腑化濁降逆的方藥。愈梗通瘀湯為治療心梗之基本方劑。方中人參、黃芪並用,扶正益氣生肌;人參以用生曬參或紅參為好,津液虧短者可用西洋參;或謂“人參長於補氣而短於療疾”,我未能苟同。薛立齋雲人參為“氣中血藥”,帥氣之力既強,血之運行當可改善。黨參雖也可用,但個人經驗以為黨參平補和緩,似不能與生曬參等溫補益氣之效同日而語。張潔古稱黃芪乃“瘡家聖藥”,《名醫別錄》亦謂可“逐五臟間惡血”,確具補氣生肌之功;現代研究證明本方可改善心肌細胞活力,改善心肌微循環,修復損傷心肌,具縮小梗塞面積之作用。   本方當歸、丹參並用,調氣養血活血,使氣血各有所歸,即所謂“歸所當歸者”。徐靈胎稱當歸為“補營之聖藥”。根據“損其心者調其營衛”的理論,血虛當得補,血滯當能通。丹參補血之力雖遜於當歸,但通瘀之力強於後者;前者宜於偏熱,後者宜於偏寒,兩相配伍,可得通治。玄胡、川芎並用,可增強理氣定痛、化瘀抗栓通脈之功。玄胡苦辛,性溫無毒,入肝經,兼入心包、腎、脾、肺四經。《雷公炮炙論》有“心痛欲死,速覓玄胡”之論。川芎為氣中血藥,理氣定痛而活血通瘀,抗血小板功能亢進尤好,玄胡得此,效用更彰。心梗時由於氣血驟阻,脾失健運,氣機不暢,升降失司,混濁上泛,苔膩脈滑,納呆嘔惡,大便幹結。本方大黃之用,可以通瘀、化濁阻而推陳致新。或謂心梗已有虛象,不可虛虛,臨床應用表明,盲瞽不明,則不見秋毫,張仲景於“五勞虛熱羸弱”之用大黃蟄蟲丸的範例足以佐證臨床經驗之科學合理性,蓋胃氣和順則五臟也得以安和。藿香辛微溫無毒,通常認為系清暑藥,實際上醒脾和胃,辟惡止吐,四時皆可應用;佩蘭苦辛溫無毒,化濕濁而定痛。至於方中半夏之用,張仲景早有“嘔加半夏”之古典醫訓,配以陳皮理氣和中,治療濁阻尤好。 【名方】益智靈 【組成】太子參30克,天冬20克,熟地黃15克,香附10克,法半夏10克,制膽星10克,川芎15克,炙遠志6克。 【功能】滌痰醒神,化瘀通絡,補腎生髓,健腦益智。 【主治】中風癡呆,腦血管性癡呆及腦萎縮所致記憶力減退,思維混亂,精神抑鬱,早衰等。 【用法】本方原為湯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而2次服,每服150~200毫升。也可根據需要製成膏劑、片劑、口服液,以便服用。 【方解】   益智靈原為家傳治療中風後遺症方。在臨床運用中,發現該方不僅對中風後智能低下具有明顯的增強智力、恢復肢體功能的作用,對其他原因所致癡呆,亦有很好療效。尤其對老年人出現的記憶力減退、思維混亂、精神抑鬱和早衰等症,對腦萎縮、帕金森氏病以及腦炎所致智能減退療效顯著。本方主要作用為增進智力,故取名“益智靈”。   益智靈取古方“三才封髓丹”之意,以天、地、人補腎填精生髓,配以遠志養心陰,通心腎,制膽星滌痰開竅醒神,川芎化瘀通絡,使腦氣與髒氣相接,神明為開。腦為諸髓所聚,記憶思維所在。凡智能減退、記憶思維障礙,均為腦病。癡呆為病,根本在於積損正衰,髓海不足,故以填精封髓為要點,而腎主骨生髓上通於腦,則補腎即為補腦,補腎即為補髓。陳士鐸有“智慧生於心腎相交”之說,故於補腎生髓時用遠志交通心腎,使相離者親,相忘者憶。老年癡呆,本虛標實,其標在於痰瘀互阻,腦絡阻滯,故補腎同時,施以滌痰醒神,化瘀通絡,標本同治,共奏健腦益智之效。   智能減退,根源在於長期積損。臨床治療不可圖一時之快,而濫用清熱、化痰、活血之品,鬚根據病情之輕重緩急,病機之偏頗兼夾,靈活施用。腦為髓海,補腎填精之品佔有重要地位,且劑量宜大,時間宜長。在服湯劑之後,應以丸藥繼之,才能保持療效。此外,在服用益智靈的同時,應注意腦力鍛煉、飲食起居及功能鍛煉。飲食宜清淡而富於營養,忌辛辣厚味;居處宜優雅明快,空氣清新,慎寒溫;腦力訓練以激發志趣,增強思維聯想,提高記憶力、計算力為原則。加強生活技能訓練,促進智力恢復。   益智靈經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能保護和增強小鼠智力,增強耐缺氧能力,其作用明顯優於“腦複康”對照組;能抑制大鼠腦組織脂質過氧化作用,抗實驗性腦缺血,降低血液粘稠度,具有明顯的健腦護腦作用。 【名方】益氣通瘀湯 【組成】太子參15克,棗仁15克,蘇木15克,降香15克,丹參15克,石菖蒲15克,桃仁15克,川芎5克,甘草5克。 【功能】益氣寧心,活血祛瘀。 【主治】冠心病之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心律不齊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休息兩天,每個療程20劑。 【方解】   本病發病率日益增高,已成為老年人常見病之一。由於本病多數兼有心絞痛一症,根據中醫辨證,普遍認為與血行瘀阻有關,其觀點與現代醫學頗相一致。因而治療大法一律以活血祛瘀為原則。錢氏自1973年以來,從事本病研究多年,通過深入臨床體驗,認為本病血行瘀阻固然為其特點;但血瘀之由來,在於氣虛之所致,氣虛是因,血瘀是果。蓋導血者氣也,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此歷代醫家所言其常也。有常必有變,氣滯既可出現血瘀,氣虛當亦可以出現血瘀。所不同者,氣滯是在氣血旺盛、運載過剩之情況下所產生。氣虛是在氣血虛弱,運載無力之情況下所產生。二者同屬血瘀,而病機有本質不同。必須弄清此一機理,才能建立本病之治療大法,否則,一提血瘀,動手一派化瘀導滯之品,長期峻投,不僅無益,反受其害。蓋本病之發生,皆在機體進入年老體衰、心氣虧虛的階段,心氣虛則出現心慌氣短、氣力下降、稍一勞累則自汗出等一派心神不寧徵象;氣虛運血功能減退,致氣虛血瘀,故出現胸悶胸痛等症。方中太子參、甘草扶正益氣,棗仁補心寧心斂汗;在補益正氣的基礎上,運用蘇木、降香、丹參、桃仁等活血化瘀,使瘀血通行;至於石菖蒲、川芎二味,取其開竅行氣,使氣行則血行,在本方中起佐使作用。 【加減】口苦咽幹、舌紅苔黃、心火旺盛者,可加麥冬15克、蓮子心2克;心悸怔忡、夜臥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克;胸悶甚、舌苔厚膩者,可加法半夏12克、郁金12克、枳殼10克;高血壓、頭暈頭痛者,可加鉤藤20克、白芍15克,僵蠶12克、夏枯草12克。 【名方】益心健腦湯 【組成】黃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參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功能】補氣活血,益心健腦。 【主治】氣虛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壓病、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腦動脈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用法】將藥用適量水浸泡30分鐘左右,煎兩次,取汁約300~400毫升。每日1劑,分2~3次溫服。 【方解】   心腦血管疾病的致病原理較為複雜,但患者多為老年人,其病機主要為“氣虛血瘀”。本方以“益氣活血”為宗旨,方中黃芪、葛根、桑寄生益氣為主,丹參、生山楂、川芎活血為輔,取其“氣不虛不阻、血得氣而不滯”之意。   人體是一個氣血相依、臟腑相關的有機整體,心腦血管氣虛血瘀之病變會影響到整體機能,反過來講,也是整體病變在局部的反映。如“心舍脈,其主在腎”、'肝藏血,心行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精”。因此,本方在“益氣活血”的宗旨下,即著眼於整體機能,又考慮到局部病變,力求達到整體與局部統籌兼顧的治療目的。在補氣藥中,黃芪補心肺之氣,葛根升脾胃之氣,桑寄生益腎氣;在活血藥中,丹參活心血,生山楂消中積,川芎行肝血。諸藥合伍,益諸髒之氣,活一身之血,使氣旺血活,心脈得通,腦以得養,從而達到益心健腦之功能。據現代藥理研究,以上諸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心腦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脂、降血壓以及抗心律失常等功能。 【加減】主要根據病證的變化和兼證的多少而進行相應的加減。如出現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現口幹、舌紅少苔、大便幹結等陰虛證,加麥冬12克、生首烏15克;體倦、神疲、氣短等氣虛證明顯者,加黨參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氣滯疼痛明顯者,加香附12克、元胡9克;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15克、夜交藤30克。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據病情適當調整。 【名方】益腎化痰清腦湯 【組成】熟地12克,枸杞12克,山萸肉12克,橘紅10克,半夏9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丹參15克,赤芍15克,鮮荷葉10克。 【功能】益腎填精、化痰清腦。 【主治】腦動脈硬化,中風先兆、中風後遺症。症見頭悶不清,昏眩不定,語言謇澀,痰多涎盛,胸悶納呆,腰膝酸軟,失眠健忘,足如蹈絮,夜尿頻數,舌苔厚膩,脈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 【方解】   痰飲為病,或責之於邪實,或責之於正虛,但本虛標實、正虛邪實並見者為多。正虛又有脾腎之分,由於腎中精氣虧乏,水津不得蒸化,聚而為痰者,則屬上盛下虛之證,本方湯證即屬於此。對本證若專事攻伐,則有傷於腎,水濕不得蒸化,則痰生不止,但若一味以厚味補腎,則又礙於宣通,上盛之疾日盛,非但病不能除,反會病情日增。故宜補腎以實其下,正其本,祛痰以虛其上,清其標,攻補兼施,病癒有望。本方正宗其法,以熟地、枸杞、山萸肉補腎填精以實其下,橘紅、半夏、茯苓理氣化痰以清其上,菖蒲、郁金開竅通心、醒神清腦,丹參、赤芍活血通絡化瘀,更以鮮荷葉升發輕清陽氣。痰飲除,腎氣充,清陽升,上盛下虛昏眩、語澀諸症病癒。   按: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腔隙性腦梗塞、美尼爾氏綜合征及神經衰弱患者,臨床多見痰盛於上,腎虛於下,上盛下衰證。筆者以本方隨證化裁施治,對改善頭悶不清、昏眩不定、語言謇澀、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步履蹣跚諸症,效果明顯。 【加減】本方臨床當分痰飲之寒熱,辨腎虛之陰陽各異隨證加減。若畏寒肢冷,陽萎尿頻,脈沉弱,偏腎陽虛者,可加仙靈脾、菟絲子;若五心煩熱,而色紅赤,脈沉細數,偏腎陰虛者,可加丹皮、女貞子、旱蓮草;若煩熱少寐,便秘嘔惡,舌紅苔黃厚,痰熱盛於上者,可加膽星、栝樓、梔子;若痰清涎稀,舌胖苔白水滑,痰飲偏寒者,可加蒼術、白術、幹薑、白芥子;若肢體麻木,活動受限,舌質瘀暗,痰瘀阻絡者,可加桃仁、紅花、絲瓜絡;若眩暈耳鳴,肢麻不仁較甚,血壓升高明顯,兼風陽上擾者,可加天麻、鉤藤、地龍、代赭石。 【名方】益氣清眩湯 【組成】生黃芪2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2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天麻20克,鉤藤30克 甘草6克,生薑3片。 【功能】益氣養血,溫化痰濁,平肝降逆。 【主治】眩暈(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缺血性腦血管病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方解】   老年臟腑功能減弱,氣血衰微。氣為血帥,虛則血行滯緩,上榮力減,以致腦失濡養。故本方用黃芪、川芎為君,生芪益氣升清,川芎活血上清頭目,二藥合用則益氣養血活血而改善腦部迴圈。脾虛失運、濕聚生痰,痰濁鬱阻陰陽,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用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為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以降濁逆為臣;配生薑以助半夏、陳皮行氣消痰之力。尊“掉眩屬肝”之旨,用旋覆花、代赭石化痰降逆,伍天麻以加強平肝潛降之效。全方共具益氣養血化痰降逆平肝止眩之功。 【加減】病初症見舌紅苔微黃膩,兼痰熱者,加黃連、栝樓,亦可再以竹茹、枳實各10克易旋覆花、赭石,或先用黃連溫膽湯,俟痰熱清化之後,再服本方。心悸少寐者,加菖蒲、遠志以開竅寧神;若胸悶多寐,減遠志再加郁金以開竅醒神。腿酸軟無力者,加川斷、懷牛膝補肝腎而強宗筋。上述加減,多用於本證屬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者。如有頸椎骨質增生,症見項強肢麻者,除增大黃芪用量30~60克,再加葛根、地龍以解肌通絡。如屬腦梗塞及椎基底動脈等供血不足者,亦重用黃芪,再加赤芍、當歸以和血祛瘀,或再加全蠍以增強通絡之效。此外,老年Ⅱ、Ⅲ期高血壓病,亦常以眩暈為主症,病情複雜,治當別論。 【名方】通脈舒絡湯 【組成】黃芪30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地龍15克,川牛膝15克,丹參30克,桂枝6克,山楂30克。 【功能】益氣活血,通脈舒絡,排滯蕩邪,祛瘀生新。 【主治】中風、痹證等偏於氣虛血瘀者。 【用法】常規煎服。 【方解】 本方由清代王清任之補陽還五湯加減而成。方中黃芪為補氣要藥,健脾益肺,補氣通陽,配合諸活血之品,其行氣、補氣活血之功更甚,為方中君藥。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其性辛香走竄,可溫通脈絡,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走而不守,既能上行頭目,又可外徹皮毛,旁達四肢,更可通行血海。紅花活血祛瘀行滯之力甚強,二者相得益彰,共司臣職。地龍鹹寒走竄,入絡剔邪,暢通血氣,熄風止痙;川牛膝味苦重於甘,攻破之力甚強,非但可活血通絡,祛瘀,亦可引血下行,走而能補;丹參功似“四物”,善活血涼血、養血益心、祛瘀生新、安神定志。桂枝則可溫經行瘀、通陽化氣,此四者相伍,可佐君臣,增其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山楂入血分,不但消食化積之功甚強,且其活血散瘀消腫之力亦佳,故而獨領使命。該方能補能攻,能上能下,且寒溫之品並施,以防辛溫走竄之品傷及陰血,共奏益氣活血,通脈舒絡,排蕩滯邪,祛瘀生新之功。同時一味山楂既可奏活血散瘀之效,又可消解諸藥之膩,健脾和胃。 【加減】(1)意識、語言障礙明顯,屬氣鬱或痰濕內阻者加郁金12克、菖蒲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2)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者,原方去桂枝,加膽南星10克、郁金10克。(3)頭痛甚者去桂枝、紅花加僵蠶10克、菊花15克。(4)眩暈明顯,屬肝陽上亢者去桂枝、川芎、黃芪加珍珠母30克(先煎),茺蔚子10克。(5)納呆胸悶、舌苔白膩、濕濁明顯者,加白術、茯苓各10克,苡仁20克或藿香、佩蘭各10克。(6)嘔吐者加竹茹、薑半夏各10克。(7)便秘、口臭者加大黃12克(後下)。(8)抽搐者去桂枝加僵蠶、鉤藤各10克。 【名方】心痛寧方 【組成】當歸15克,丹參15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栝樓15克,薤白10克,檀香5克,厚樸10克,桔梗10克。 土鱉蟲20克 【功能】活血祛痰,寧心止痛。 【主治】氣血鬱滯,痰瘀交阻,虛實夾雜之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每日1劑,每劑藥煎2次,每煎濾液200毫升,混合後兩次分服。 【方解】   按“百病兼瘀”、“百病兼痰”、“痰瘀同源”之說立方。方中當歸辛甘溫,養血活絡止痛;丹參苦微寒,活血祛瘀養血寧心安神;紅花辛溫,活血祛瘀通脈;川芎辛溫活血行氣止痛;檀香辛溫,理氣散寒止痛;栝樓甘寒,利氣化痰,散結寬胸;薤白辛甘溫,辛開行滯,甘泄痰濁,溫通心陽;厚樸苦辛溫,行氣祛瘀,寬胸消結;桔梗苦辛平,祛痰並能載藥上行。諸藥配合,可使瘀去痰消,脈絡通暢,疼痛自止。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祛痰藥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心臟射血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的作用,使血液濃、粘、聚的狀態減輕或恢復正常,其中某些化痰藥尚具有鎮靜、降脂、抗凝的功效。因此,此方應用於治療冠心痛心絞痛甚效。 【加減】冠心病為本虛標實之證,標實又突出地表現為痰阻和血瘀,而痰瘀互為因果,如痰濁阻滯可使血滯為瘀,若瘀血停積,阻滯脈道,乃使津液難行,聚為痰濁,因此在治療心絞痛時要注意使經隧通達,氣血流通,宜取痰瘀同治之法,臨證運用心痛寧方治療心絞痛可按標本緩急、痰瘀孰輕孰重、寒熱虛實進行加減:痰濕偏重加桂枝、法夏、菖蒲、遠志等。痰熱偏重可重用肥栝樓,加竹茹、郁金、炒山梔;血瘀偏重加生蒲黃、炒五靈脂、乳香、元胡等;心痛胸悶諸症緩解當兼顧本虛之證;氣虛者加黃芪、黃精、炒白術、茯苓。陰血虛者加生地、沙參、元參、丹皮、赤芍、郁金,去厚樸、川芎。 【名方】心痛飲 【組成】紫丹參30克,三七粉2克(沖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遠志10克,琥珀粉2克(沖服),醋柴胡5克,白芍10克,五味子15克,青皮10克,土鱉蟲10克,人參1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活血理氣,化瘀通絡,寬胸寧神。 【主治】血瘀氣機不調之冠心病急慢性心絞痛發作,伴心緒不寧之焦慮失眠的患者。 【用法】早晚兩次分服。晚間服藥時以藥液沖服琥珀粉、三七粉。禁忌及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宜進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暢。 【方解】   此方系積數十年之經驗,精研揣度王永炎先生臨證用藥法度,屢用屢效之方劑,在此刊出意為同道共進。冠心病心絞痛一證,在祖國醫學中,歸屬於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的範疇。治療上前人多單從通陽宣痹或活血化瘀方面入手。王氏認為此證病因一般較為複雜,故處方上兼顧了血瘀、氣機失和、心神被擾三個方面,合理的組方原則,奠定了有效的治療基礎。方中臥蠶草、丹參、降香、三七配伍能溫通行滯、化瘀通絡止胸脅疼痛。“通流血脈亦可治氣”之臥蠶草,“氣香辛散、溫通行滯”之降香,化瘀活血定痛之三七與活血化瘀養血安神的丹參相伍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主藥。薤白通陽散結、行氣導滯;人參補益中氣、生津養血;枳殼破氣消積、化痰除痞;柴胡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六味藥相伍,調理氣機,有升有降有散有斂,使一身之氣順暢無滯。薤白配栝樓為栝樓薤白湯;人參配五味子取生脈飲之複脈之意,可改善心肌供氧而強心。栝樓利氣寬胸、潤腸通便,減少體力消耗;橘葉疏肝行氣散結、止脅肋疼痛,共同起到寬暢胸膈、疏利胸脅之氣的作用。琥珀活血散瘀、定驚安神;遠志祛痰開竅、寧心安神;五味子生津斂汗、寧心安神;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共達活血理氣、化瘀通絡、宣痹寧神之效而止心痛。 【加減】如無心神不寧之焦慮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麥30克、生牡蠣30克;舌苔厚膩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見食無味、納呆可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名方】眩暈片 【組成】天麻10克,雙鉤藤30克,澤瀉30克,生石決明3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甘草4克。 【功能】平肝潛陽,健脾化痰。 【主治】內耳性或高血壓性眩暈。 【用法】上藥8味,用水3碗先煎生石決明,俟煎至二碗時,再納諸藥(除鉤藤外),煎至1碗時,再下鉤藤,約1分鐘後,取汁,分兩次服用。製片:本方亦可製成片劑。用10倍或20倍劑量,先將澤瀉研成細粉過篩,其餘藥煎湯濃縮,然後拌入澤瀉粉壓成片劑,糖衣包裹。每片含生藥1.23克,每次服6~18片,1日3次,開水送下。 【方解】   本方系由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澤瀉湯再加雙鉤藤、石決明而成,乃本人自製方。經20多年臨床應用,療效顯著。內耳性眩暈是以發作性旋轉性眩暈、耳鳴、聽力下降為主要症狀的內耳疾患,是內耳膜迷路積水,產生前庭功能紊亂所引起。高血壓性眩暈,乃由於高血壓所引起的腦血管間歇性痙攣所致,是高血壓的主要症狀之一。   祖國醫學認為此兩種眩暈都屬於眩暈的範疇。多屬肝的病變。可由風、火、痰、瘀等多種因素引起。但在發作時,均有眩暈、耳鳴、泛泛欲吐、或噁心嘔吐之狀,故用《醫學心悟》半夏白術天麻湯,以熄風鎮痙、健脾化痰。李東垣《脾胃論》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半夏天麻為主藥,配以苓術健脾祛痰,治其生痰之源。陳皮理氣化痰,甘草調和脾胃。但臨床單純用此方療效不夠理想。因思《金匱要略》有一澤瀉湯,以治水飲“冒眩”,尤在涇在《金匱心典》中雲:“水飲之邪,上乘清陽之位,則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轉而乍見玄黑也。澤瀉瀉水氣,白術補土氣以勝水也”。方中澤瀉用五兩,白術二兩,澤瀉量重,增強瀉水氣功能,故本方加用澤瀉30克。再加較大量雙鉤藤、生石決明,以增強熄風鎮痙之力。   現代藥理實驗證明:鉤藤能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擴張外周血管,具有降壓作用;同時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對高血壓引起的腦血管痙攣和內耳迷路積水,均有解除作用。加大澤瀉量能增加尿量,可排除迷路積水,調節其內部平衡;治高血壓病,目前多配合利尿藥,促使血壓下降,可起協同作用。 【加減】偏熱者加黃芩10克,偏濕者加薏苡仁30克,偏風者加僵蠶10克。 【名方】仙人舒心湯 【組成】人參10克,黃芪30克,仙靈脾15克,鹿角膠15克,肉桂6克,丹參15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檀香15克,三七3克。 【功能】溫腎益心,宣痹通脈,止痛。 【主治】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以上中藥中,人參文火煎20分取汁,鹿角膠烊化。餘中藥文火煮15~20分鐘,每次取汁約300~400毫升,共煎兩次,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服時兌入人參煎汁及鹿角膠烊化之汁。每10劑為1療程,可連用3個療程(每兩個療程之間隔2~4天)。 【方解】   冠心病絞痛,中醫稱為“胸痹心痛”,其病理屬性為本虛標實,本虛以心腎兩虛為主,心腎兩虛又以陽虛及氣虛為主,因陽、氣兩虛一則鼓動無力,二則溫煦不及,每見陰寒、痰濁、瘀血乘陽位而阻心脈,故見痛發而現標實之證。楊氏經多年辨治認為治療應重在標本兼治方可見全功,故立溫補腎氣補益心氣,活血理氣之法。方中人參、黃芪補益心氣以助血脈運行;仙靈脾、鹿角膠、肉桂溫補腎氣並上助心陽以宣通胸陽,使陰寒痰濁得以消散;檀香、丹參、川芎、桃仁、三七理氣活血通絡止痛以治標,全方配伍從心腎入手,標本兼治。方名仙人舒心湯,取其仙靈脾、人參為主藥,共奏舒心寬胸止痛之功。 臨床應用:本方主要適用於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絞痛之證。正如前述心腎兩虛是其發病的根本所在。楊氏經過大量地臨床實踐,發現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尤其要注意腎虛發病中作用。現代醫學亦發現老年男性患者,由於性激素平衡紊亂,易導致E2(雌二醇)水準增高,對血脂代謝起阻礙作用,進而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基於以上認識和發現,楊氏對389例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絞痛病人,隨機分兩組,對照組129例以人參10克、黃芪30克、丹參15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三七3克、檀香15克為基本方,名曰舒心湯。治療組260例,在舒心湯基礎上加上仙靈脾15克、鹿角膠15克、肉桂6克名仙人舒心湯。兩組用法、療程,取同一水準。經統計學處理,仙人舒心湯組無論是心絞痛症狀的緩解、抑或是硝酸甘油停減率,還是心電圖改善方面,皆優於對照組,兩組間有顯著差異。從而客觀地揭示了腎虛(陽氣虛)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發病中的作用及治療意義。故仙人舒心湯不愧是治療老年男性冠心病心絞痛的一個有效經驗方。同時楊氏又明確指出具體應用時不應拘泥不變,應根據不同病人、體質、氣候、季節適當加以調整或加減,同時本方對女性病人同樣適用。 心腦病秘方 《秘方大全》專治腦 血栓特效秘方黃芪炮穿山甲 【處方】 黃芪 50g,丹參 30g,炮穿山甲 15g,川芎、赤芍、當歸各 2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3 次口服。半個月為 1個療程,1 個療程後,停藥 2 ~ 3 日再行第二個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腦血栓患者 40 例,經用藥 2 ~ 5 個療程後,其中痊癒 32 例,顯效 4 例,有效 3 例,無效 1 例。 專治腦血栓特效秘方地龍丹參 【處方 】 葛根 30 ~ 50g,紅花、桃仁各 15 ~ 25g,地龍、丹參各 25 ~ 35g,全蟲 5 ~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每日 1 劑。15 劑為 1 個療程,休息 3 天後,再用本方治療。 療效 用本方治療腦血栓患者 36 例,經用 2 ~ 4 個療程後,其中痊癒 25 例,顯效 6 例,有效 3 例,無效 2 例。 腦 血栓 【處方 】 桃仁 10 ~ 15g,紅花、川芎各 10 ~ 15g,當歸 10 ~30g,赤芍 15g,穿山甲 10g,雞血藤 30g。 加減 若氣虛者,加黨參、黃芪、黃精等;若陰虛者,加白芍、生地、元參等;若失語者,加菖蒲、郁金;若高血壓者,加野菊花;若便秘者,選加生地、元參、麥冬、火麻仁、大黃、芒硝等;若伴呼吸道感染者,加清熱祛痰藥等;若病重者,加丹參、蘇木、三棱、莪術等。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連用 2 ~ 3 個月。少數病例配合服用路丁、維生素 C、煙酸或煙酸肌醇脂,有8 例每日肌注複方丹參注射液 2ml。 療效 用上藥治療腦血栓患者 107 例,經用藥後,其中基本恢復 48 例,顯著好轉 40 例,好轉 15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96.3% 。 專治腦血栓特效秘方桃仁紅花 專治中風秘方遠志菖蒲 【處方】 遠志、菖蒲、郁金各 15g,丹參 30g。 制用法 上藥可採用鼻飼、灌腸及口服等多種途徑給藥。 療效 用上藥治療中風患者 20 例,其中痊癒 13 例,好轉 7例。平均住院時間為 23 天,神志恢復清楚時間為 8.8 天。 專治中風秘方遠志菖蒲 【處方】 遠志、菖蒲、郁金各 15g,丹參 30g。 制用法 上藥可採用鼻飼、灌腸及口服等多種途徑給藥。 療效 用上藥治療中風患者 20 例,其中痊癒 13 例,好轉 7例。平均住院時間為 23 天,神志恢復清楚時間為 8.8 天。 專治中風偏癱秘方天麻鉤藤 中 風 【處方】 黃芪 30 ~ 50g,川芎、赤芍、天麻、黃芩、川牛膝各10g,歸尾、鉤藤各 15g,石決明(先煎)20g,甘草 5g。 加減 若上肢偏癱者,加桑枝;若下肢偏軟無力者,加桑寄生;若頭暈甚者,加葛根、丹參;若語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若口眼斜者,加豨簽草、僵蠶;若夜臥不安者,加夜交藤;若膽固醇或三醯甘油高者,加生山楂、草決明;若血壓偏高者,加夏枯草。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上藥治療中風患者 4 例,其中痊癒 2 例,顯效 1例,有效 1 例。服藥時間:最短者 26 天,最長者 105 天,平均服藥為 50 天。 專治低血壓秘方生黃芪、黨參 【處方】 生黃芪、黨參各 20 ~ 30g,白術、當歸、柴胡各10 ~ 15g,升麻 10 ~ 12g,枸杞子 25 ~ 35g,附子 6 ~ 10g,炙甘草5 ~ 8g。 加減 若心煩失眠、健忘多夢者,加遠志、夜交藤各 10g;若腰酸腿軟者,加川續斷、牛膝、杜仲各 10 ~ 15g;若全身疼痛者,加雞血藤、細辛、川芎、威靈仙各 10 ~ 12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 1 劑,分 2 ~ 3 次口服。1 周為 1個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低血壓患者 69 例,其中顯效 53 例(血壓升至正常,臨床症狀消失),好轉 12 例(血壓上升接近正常,臨床症狀基本消失),無效 4 例(治療前後無變化)。一般服藥 1 ~2 周即可收效。 低 血 壓 【處方】 黨參、黃精各 30g,炙甘草 10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頓服,每日 1 劑。 療效 用上方治療低血壓症患者 10 例,均獲近期痊癒。其中貧血性低血壓 5 例,感染後低血壓 3 例,直立性低血壓 1 例,原因不明 1 例。一般服藥 2 ~ 3 劑見效,如不治療原發病則遠期療效欠佳。 專治青少年高血壓秘方黨參炒白術 【處方】 黨參、炒白術、茯苓、生山藥、枸杞子、山萸肉、丹皮、懷牛膝各 12g,炙甘草 6g,生地、澤瀉、龜板(先煎)各 15g,黃芪 30g,菊花 18g(後下)。 制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服,30 日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上藥治療青少年高血壓 68 例,其中治癒 54 例,好轉 10 例,無效 4 例,總有效率為 94.12% 。 專治高血壓秘方鉤藤澤瀉 【處方 3】 澤瀉 30 ~ 50g,川芎、白術各 20 ~ 30g,草決明、野菊花、桑寄生各 15 ~ 20g,鉤藤 40 ~ 60g,全蠍 5 ~ 10g。青木香20克 加減 若屬氣血瘀阻型者,加丹參、桃仁、紅花各 15 ~ 30g;若屬氣陰兩虛型者,加川斷、生地黃各 10g;若屬肝陽亢型者,加玄參、枸杞子、麥冬各 10 ~ 15g。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 3 次後合併藥液,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劑。10 劑為 1 個療程。 療效 用本方治療高血壓病患者 60 例,其中顯效(血壓恢復正常,症狀消失)45 例,有效(血壓基本恢復正常,症狀好轉)12 例,無效(治療前後無明顯變化)3 例。顯效病例經隨訪 2年,均未見復發。 腦積水百治百愈 紅龍湯 秘方:丹參25g,桃仁、地龍各12g,紅花7.5g,川芎5g。 用法:水煎服,周歲小兒每日一劑。 方解:本方用於瘀阻型腦積水。本方所治之症包括西醫所稱梗阻型腦積水,臨床應用本方治療症重便秘者 加麝香、水蛭。毒熱症者加牛黃、冰片、大黃。筆者近二十年治患兒51例,總有效率100%。 專治原發性高血壓秘方夏枯草黃芩 【處方 2】 夏枯草 15 ~ 30g,桑寄生 12 ~ 30g,黃芩 9 ~ 18g,牛膝 12g,白芍 9 ~ 15g,牡蠣 30 ~ 75g,馬兜鈴 12 ~ 18g,鉤藤12 ~15g(隨證加減)。 制用法 將上藥加水 600ml,煎至 200 ~ 250ml;藥渣再加水400ml,煎至 200ml。上、下午 2 次分服。 療效 用上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20 例,其中 19 例有效。對Ⅰ、Ⅱ期療效較佳,Ⅲ期次之,住院較門診效果好。治療過程中,少數病人血壓降至正常後,自覺症狀反而加重;有的血壓雖未降至正常,但由於降壓作用快,而出現頭暈、心慌、心悸等現象。因此在治療時,應因人而異,適可而止,以避免或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出血百分百根治特效秘方》
1个千年通脉古方,降压除眩,治疗高血压眩晕头脑胀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一、中医秘方10—眩晕5方
治疗高血压,5位国医大师有妙方
脑血栓、脑梗、脑动脉硬化绝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