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案】陈潮祖:医案拾遗(1~10)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一)

(一)心累案

胡某亮,男,54岁,1993年7月初诊。

刻诊:心累,午时累甚,动则气喘,平素易感冒,爱出汗,舌苔淡白,脉弱。

病机:气虚不固、不举

治法:益气补中

方药:补中益气汤

红参  甘草  白术  当归  陈皮  黄芪  柴胡  升麻

(二)咳嗽案

王某,女,28岁,1993年8月初诊。

刻诊:咳嗽1年余,咯痰略浊,舌质红苔微黄,脉沉。

病机:肺之津气失调

治法:调理气津

方药: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

茯苓  生姜  五味子  甘草  细辛  半夏  青黛  黄芩  麻黄  杏仁  桃仁     

陈潮祖医案拾遗(二)

(一)虚风上扰案

某女,成人,1993年7月初诊。

刻诊:头痛,心悸,耳鸣,流泪,舌脉缺。

病机:肝血虚,风上扰

治法:补血调肝祛风

方药:当归芍药散合祛风药

当归 芍药 川芎 白术 茯苓 泽泻 钩藤 菊花 甘草

(二)口干苦案

王某江,男,成人,1993年7月初诊。

刻诊:入夜口干苦数年,服五苓散后,舌淡,脉缺。

病机:水湿阻滞

治法:化气行水,运脾除湿

方药:五苓散加红参(春泽汤)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红参

(三)失眠多梦案

范某,女,22岁,1993年7月初诊。

刻诊:失眠,多梦,舌脉缺。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营血不足

治法:清热除湿,养心安神

方药:温胆汤合酸枣仁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川芎 知母 酸枣仁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三)

(一)狐惑案

胡某琼,女,37岁,1993年7月初诊。

刻诊:上方服后阴道溃疡消失,但口腔溃疡余少许,眼痒,曾因皮下出血致色素沉着服用阳和汤,舌淡苔白,脉缺。

病机:湿热虫毒内扰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甘草泻心汤

甘草  半夏  黄连  黄芩  干姜  大枣  人参

(二)水痘案

肖某,女,2岁,1993年8月初诊。

刻诊:发烧,流清涕,打喷嚏,发水痘已破烂,舌脉缺。

病机:风寒外感

治法:祛寒解表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  连翘  赤小豆  杏仁  桑白皮  生姜  甘草  大枣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四)

(一)胸闷案

漆某,女,72岁,1993年初诊。

刻诊:胸闷气塞多年,口苦,舌淡苔白,脉缺。

病机:阳虚气滞

治法:温阳行气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茯苓  白芍  白术  制附片  生姜  猪苓  泽泻  

桂枝  半夏  细辛  石菖蒲  陈皮 远志

(二)纳呆案

毛某,女,69岁,1993年初诊。

刻诊:失眠,胃纳不佳,曾服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现肝区隐痛,诸症略减,脉细弱。

病机:脾虚肝郁

治法:健脾疏肝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

柴胡  白芍  山楂  神曲  麦芽  红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陈皮  半夏  

(三)心悸案

王某,女,41岁,1993年初诊。    

刻诊:心悸、气短、噫气,舌红苔黄腻,脉缺。

病机:湿浊雍滞

治法:祛湿除滞

方药:

(1)柴苓汤

茯苓  猪苓  泽泻  苍术  桂枝  柴胡  干姜  半夏  

紫苏  藿香  厚朴  砂仁  茵陈  草果  知母

前方服至腻苔全解继用下方

(2)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  

代赭石  半夏  红参  甘草  大枣  生姜  柴胡  黄芩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五)

(一)便秘

多年以来,我一有时间就会阅读各种医学书籍,特别是老岳父所著《中医治法与方剂》,每多读一遍就多一些领悟。岳父对于《仁斋直指方》的“调肝散”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便秘的发病机理有三:一为水津亏损;二为水津不布;三是传导无力。肺脾肝肾等脏器的功能异常皆可令人便秘,非独肠也;气虚、气滞、血虚皆能令人便秘,非独津也。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多年前随岳父待诊时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患者是绵阳某医院的西医师,便秘多年,本院医生久治无效。

刻诊:数年来大便不通,便秘难受,吃药就改善,停药就反复。舌淡苔白,脉弦。

诊断:便秘。

病机:寒邪凝结,血郁湿滞。

治法:温肝活血,宣化湿浊。

处方:调肝散加味。六剂,每天一剂。

二诊时患者疑惑,问及:“处方中没有一味清热药,咋才服用到第三剂时就神清气爽,排解容易,一天一次,利利索索。”并特别感慨的叮嘱我们几个待诊的后辈要好好跟陈老学习。

她说:“医生就如同驾驶员,道路上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路障和突发状况,技艺高超的驾驶员不仅能快速通过,还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车的平稳和人的安全。”她的比喻虽不很贴切,但道理相通,令我记忆深刻,二十年后仍记得她当时的话。

三诊:调肝散合四逆散。六剂,每天一剂。

大半年后患者领着亲戚来陈老处求治,诉:她共三次就诊,服完十八剂中药后停药,至今大便完全正常。

中医的精髓在于辩证,辩证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每一病机都是病因、病位、病性三者的综合反映。只有抓住脏腑病机这个中心,去求法、求方、求化裁,才能处疑临怪,应变无穷。

中医博大精深,我必须更加勤奋的学习,博览精思,深入实践,才能早一天像老岳丈那样更快更彻底的为广大病患解除病痛。

(二)胃下垂

读大学期间跟陈老门诊,见他运用胃苓汤和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一例病案,现与大家分享。

张某,女,52岁,成都132厂工人,患者素体瘦弱,因工作原因长期站立,常觉脘部痞胀、疼痛,食后尤甚,卧后稍舒,日渐加重,形体羸瘦,脘痛日甚,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重度胃下垂。

本厂职工医院中医科予以多剂补中益气汤无效,经同事介绍于陈老处诊治。

刻诊:胃脘痞胀,食少便溏,肢体重痛。舌淡苔白,脉濡。

诊断:痞证。

病机寒湿困脾,肾失气化,水液失调。

治法燥湿运脾,化气行水。

处方:胃苓汤。

两周后复诊:症状大减,方药对证,更进一月。

三诊时症状、舌脉均大为改善,现以补中益气汤升提最为适宜。共经三个月治疗,患者复查上消化道钡餐提示:轻度胃下垂。嘱停药休养。

:医者治病,不应有固定的思维,不能一想到胃下垂就是补中益气,正如此案病人最先呈现的症状绝不是中气不足。正是陈老见症处方,所以辨证寒湿困脾,然后接方用补中益气取效。治病应追其根源,从源头医治。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六)

(一)冷痛案

郑某,女,52岁,1993年初诊。

刻诊:手指、足趾疼痛5年,腰冷痛。

病机:寒伤厥阴,血脉凝滞。

治法:温经散寒,调营通滞。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防己  苡仁  白术  生姜  当归  桂枝  

白芍  大枣  甘草  细辛  木通  制附片

(二)咽痛案

林某,女,49岁,1993年初诊。

刻诊:咽痛,口苦,血压偏高,食少,大便干,左眼青光眼,舌红少苔

病机:湿热阻滞。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钩藤  菊花   藿香  茵陈  滑石   木通  

菖蒲  黄芩   连翘  浙贝  射干   薄荷

白蔻仁

(三)心悸案

振某,男,33岁,1993年初诊。

刻诊:胸闷,心悸,头晕,舌红苔薄黄。

病机:湿热阻滞。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薤白   黄连   陈皮   半夏   瓜蒌仁   瓜蒌壳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枇杷叶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七)

(一)腹泻案

朱某,女,37岁,1993年初诊。

刻诊:慢性腹泻多年,腹胀痛,五更泄泻。右肾下垂严重,苔薄白。

病机:脾肾阳虚,肝木克土。

治法:温中固涩。

方药:真武汤合四神丸加减

茯苓  白芍  白术   制附片  生姜   吴茱萸  

肉豆蔻(无此药用诃子代)  五味子    人参

车前子  补骨脂  

(二)胃炎案

王某,男,25岁,1993年初诊。

刻诊:慢性浅表性胃炎1年,纳差,乏力,神经衰弱。舌红苔薄白。

病机:湿热阻滞。

治法:清热祛湿。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牡蛎   红参   五味子  

(三)三角区麻木案

熊某,男,55岁,1993年初诊。

刻诊:外伤所致面部三角区麻木,鼻梁两侧稍重,眼痒,舌强,舌紫暗苔黄。

病机:血脉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

桃仁   红花   川芎   生地   白芍   当归   牛膝  

甘草   柴胡   桔梗   枳壳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   刺蒺藜  法半夏  砂仁  菖蒲  甲珠  

整理|李汶峰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八)

(一)失眠案

张某,男,74岁,2006年10月初诊。

刻诊:严重失眠。服6粒安眠药才能入睡,睡4小时左右即醒,多处求医无效。二便正常,饮食可,舌淡,脉沉细。

处方: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生姜15克   白术20克

茯苓20克   川芎20克   五味子15克 酸枣仁30克

龙骨30克  牡蛎30克   甘草10克   制附片30克

两周后复诊,病人说:“药吃了没效,我又去找其他医生看,吃了一周还是没效。我守着一个名教授不看,还四处找其他医生干嘛!所以我又回来啦,就找你治了。”

陈老说:“此患者是顽固性失眠,属肝肾亏虚。”

原方加:山药20克,山茱萸15克,熟地黄90克,菟丝子30克

经过半年调养,最后安眠药从6粒减到吃1粒,能睡6小时。

(二)带下案

陈某,女,56岁,2006年7月初诊。

刻诊:白带多,清稀如水,每天弄湿内裤。舌淡苔白,有齿痕,脉弦滑。

处方:完带汤(原方)。

一周后复诊,效不明显,只有两天内裤干净。

陈老说:“法不更方,完带汤原方加制附片、干姜、续断、补骨脂,以加强温阳之力。”

又一周后三诊,病人说:“效果明显,特来巩固治疗。”

                                                                      编辑 | 李汶峰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九)

(一)颅内出血案

张某,男,35岁,20041020日初诊。

刻诊:车祸外伤颅内出血,手术摘除颅骨一块。患者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头晕,走路不稳。舌淡,苔厚腻,脉弱。

病机:瘀血内停,伤精损髓。

治法:活血化瘀,填精补髓。

处方:补阳还五汤五子衍宗丸加减。

调养半年,病人恢复正常。

(二)肝硬化腹水案

石某,男,56岁。2004年初诊。

刻诊:腹胀,腹大如鼓,胸腹有明显蜘蛛痣,纳差,便溏。检查报告显示:肝硬化腹水,肝功能异常,门脉高压致胃出血。舌红,脉弦紧。

病机:肝血瘀阻,脾失健运。

治法:柔肝养肝,健脾去水。

处方:

土鳖虫12g  桃仁15g 泽泻30g 鳖甲30g

三七粉10g 砂仁15g 茯苓20g  半夏15g  

五味子15g  槟榔15g  木香10g 黄芪60g  

熟大黄10g  党参30g  郁金15g  椒目30g  

何首乌20g 厚朴15g  白术20g 防已15g  

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二个月后复查,肝硬化仍然存在,但腹水已完全消失肝功恢复正常

                                                                       整理 | 李汶峰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十)

(一)四肢肿胀案

郭某甫,男,成人,1993年8月初诊。

四肢肿胀,眼雾痒,口臭,常冬喘夏肿,乙肝小三阳,舌胖,略有齿痕。

病机:阳气郁结

治法:温阳除水

方药:己椒苈黄丸合麻附五皮饮

大黄  椒目  葶苈子  麻黄  附子  生姜皮  茯苓皮  大腹皮  陈皮  桑白皮

(二)咳嗽案

漆俊某,女,72岁,1993年10月初诊。

干咳,胃不适,痞闷,不思饮食,舌暗苔薄黄,眠差,脉濡。

方药: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  黄芩  半夏  红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陈皮  

茯苓  附片  白术  白芍

注:小柴胡汤合附片、白术,治疗常患感冒者。

整理|李培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十一)

更多编辑中。。。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潮祖运用经方医案
《陈潮祖临证精华》——医话存真(一)强调辨证辨病相结合
失眠治疗汇总
陈潮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治疗哮喘医案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十二)
刘夫子医案36期 l 成人食后呕吐案一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