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魂拷问:你为什么做科研?
中外学术情报
后台回博/硕,进博/硕群


  本文由“X一MOL资讯”原创,授权转载




你为什么做科研?


作为一项在过去只有获得权贵支持才能玩的高端游戏,科学研究在现今社会已经变得不那么高高在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科研也逐渐从兴趣爱好转变为不少人的谋生工具。


在不少人眼中,“读博士”是做科研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笔者在与不少博士生交流时发现,博士期间发文章较多或者文章较好的学生往往倾向于将来继续做科研,而文章较少或者文章不太好的学生则往往不愿意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有时为了获得职位甚至不得不完全改行。就算是愿意继续做科研的人,他们给自己设计的道路也大致相同:去国外做博后,继续努力发更多更好的一作文章,争取将来在国外找到教职或者能拿到“青千”等头衔再回国,以获得足够高的收入、地位、科研经费……大多数人是以将来给自己的回报作为考虑因素,而很少有人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科研、真的愿意真正“投身”其中。


笔者相信这种情况很多都是环境所迫,看看他们那些已经在高校和研究所里拿到职位的前辈,一样并不轻松。“发表文章-申请基金-再发表文章”的无限循环让人疲于奔命,基金要申请、学生要毕业、房子车子要还贷款、家里的老人小孩要照顾,如果有上课任务那每周还要备课、讲课,如果所在单位实行“非升即走”制度那还要面对Tenure Track考核……这么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又有多少人能“不忘初心”呢?


好吧,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眼前的苟且”,假设它们全部消失,在“诗和远方”的状态下,你还会不会做科研、会怎样做科研?


近期Nature杂志的“职业(Careers)”栏目刊登了一篇文章,“How researchers are ensuring that their work has an impact”,[1]以几个实际案例点评了职业初期的科研人员该如何定位科研的目的和意义。笔者借此与各位读者分享,也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英国班戈大学的Melissa Craig所在课题组主要从事海底地质研究,她在博士期间发现生物体如海藻所释放的化合物能够像“粘胶”一样,加强海底地质结构,并减缓水下滑坡的速度。她的导师Jaco Baas教授高度评价她的工作,“在她之前,还从没有类似的发现”。不过Craig似乎并不兴奋,她曾“努力地去发现工作能产生的影响”,但结果她觉得,除了直接相关的“学术小圈子”,其他人几乎丝毫不感兴趣。于是,她毕业之后以一名地质学家的身份加入一家名为Oil Search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能源公司,她希望可以开展具有明确应用价值的研究。


没有哪个科研工作者愿意自己的工作默默无闻。在正式进行博士课题之前,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不同。比如帮助治疗某种疾病,开发更清洁的能源应用或更低成本更环保的工业材料,或者为受饥荒或干旱影响的人们提供食物或饮用水。无论如何,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起到作用。作为美国Genentech公司的科学传播主任,Florie Mar博士说,“我们从小到大一直想的是,科学要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Mar和Craig都希望,她们的研究中可以起到直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作用,她们也都认为自己正在利用科学知识从事学术之外更加实用的工作。比如,Mar目前的工作是指导医生和药师如何在临床上使用Genentech的药物,并期望可以帮助患者。


然而除了学术意义,现实中大多数科研人员无法完成研究成果向现实应用的转化,这一问题困扰着很多人。2016年LinkedIn的一项统计报告发现[2] 很多研究人员表示很难发现自己的研究对于社会的价值。


其实,无论基础科研还是工业转化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对于很多职业初期的科研人员,往往容易“偏航”,陷入发表文章和申请基金的无限循环中。伦敦大学学院的讲师Jason Blackstock说,“当我与博后和博士生交流时,他们经常感叹自己就像是一个巨大机器的螺丝钉”。


Dolores Del Prete博士也赞同该观点,她现在在BioMed X研究中心进行大脑中影响精神失常的特定细胞的博士后研究。此前在第一站博后中,她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的基础研究,一样陷入了“发表文章-申请基金-再发表文章”的无限循环。“尽管我喜欢我所做的基础研究工作,但这种压力让人身心俱疲”,她说,“在那里是文章和基金驱动科研,而非科研带来文章和基金。”她最后决定要换个环境,一个进行更加实用研究的新环境。


Blackstock认为职业初期的科研人员如果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更明确的社会意义,那么他们应该去那些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构工作或者学习。此外,他也建议科研人员和研究生都应该尝试接触工业界的研究项目,努力与工业界开展合作。在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70%以上的基金支持来自于工业界。


有些时候,“创业”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科研的价值。Paul Harkin博士原本是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的一名分子肿瘤学家,研究领域与一种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BRCA1有关。但在学术界,想要进一步拓展工作并商业化,条条框框太多,于是他决定离开学术界,并创立了现在的Almac Diagnostics公司。“我从来没有失望过,”他说,“我非常明白在学术环境中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有超过3000名员工,其中半数都有博士学位。

Almac Diagnostics公司的研究者。图片来源:Keith Arkins / Natur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博士大规模扩招???还要不要读博
青年大学老师为什么逃离科研?申请科研课题和经费很难 几年前,复旦
如何生物转CS,并在斯坦福大学三年拿到PhD:独家专访李纪为博士
《自然》调查显示:越来越多博士毕业生投身产业领域
同样是生信博士,如果一开始就奔着工业界去的呢
如何高效读博?6点实用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