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论讲义 观因缘品第一(六)

有如是等谬故

此下是总结过患。上虽列八计未辨邪正,今欲明此八计是邪非正,故须总结。

邪计多端不可具列,大略为言不出八计,但说八计即总摄众邪。

言谬者有二义:一、不见诸法实相,不明无生之理,认为有生,是故为谬。二者、不识诸法从因缘生,谓从八种邪见生,故名为谬。执着有此身心,已是颠倒,于中更复起断常邪见,即是倒中之倒,所以称谬。

堕于无因邪因。

堕于无因邪因者,上来八计,不是堕于无因便是堕于邪因。

凡有二义:一者、若就正义而言,本无此等邪因,名为无因,于彼邪心推画而有,谓之邪因。二者、邪计之中具邪因无因。万物从自在天生,是邪因。而自在天不从他生,是无因。前六后一七家名为邪因,自然一计谓无因也。

断常等邪见。

此明上来八计,不是无因便是邪因,不是断见便是常见。

今云断常可具三义:一、约因明断常。本来有因,故名为常,本有之法,所以是常。本来无因,所以名断,无因则无果,是故名断。

二、约果论断常。果从因生即是断果,不从因生即是常果,故云断常。意谓果从因生即是无常,无常坏灭故名为断。不从因生即是自然之果,所以是常。

三、自在天等邪因是常而果无常,故是断常。又无因有果亦具断常,无因则无果故断,无因有果则果不由因,故常。

种种说我我所。不知正法。

我是神我之义,神我主宰,名之为我。除我之外,名为我所。或计身为我,余为我所,或计即阴是我,或计离阴有我,或计十六神我,或计二十五我,我既多种,我所非一,故言种种说我我所也。

不知正法者,上来历述外迷,此句出其所由。何故起断常邪见,种种说我我所耶,只为不知正法故也。正法即是无生法。此明外道有二迷:一、迷我无生。二、迷法无生。上来穷究诸法来处,是迷法无生,今种种说我我所,是迷人无生。迷法无生则堕无因邪因,迷人无生堕即阴离阴。

佛欲断如是等诸邪见。令知佛法故。

此明众生邪见炽盛,感佛出世破邪显正。

佛欲断如是等诸邪见名破邪,令知佛法故谓显正。此是对邪所以说正,在邪若去正亦不留,至论道门未曾邪正。

江南杨州众师广明有三种感:一者、以未来善根感佛。如智度论云:恶将灭善将生,是时见佛闻法也。二、过去善根感佛。法华云: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三、现在善根感佛。如胜鬘云:即生此念时,佛于空中现,普放净光明,显示无比身也。

先于声闻法中说十二因缘。

所谓声闻者,声者,正法音声,闻者,闻佛声教,悟四谛理,断见思惑,得涅槃果,故名声闻。

先于声闻中说十二因缘,寻诸佛本意,但为大事因缘所以出世,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譬如须弥山王不为小风所动,佛亦如是,不为小事因缘出现于世。然众生乐小者多,不堪大教,故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先于声闻法中,说十二因缘,破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如法华经,长者令子二十年除粪,即其事也。

夫立论设教因病而起,大涅槃经云:众生病有三种,一、贪欲病,教不净观。二、瞋恚病,教慈悲观。三、愚痴病,教因缘观。今此八计无因邪因正是愚痴,为破此病,故佛教以十二因缘。能观十二因缘名为正因,即破微尘自在天等邪因。十二相生不断不常,以因坏故不常,果续故不断,即破断常。若见十二因缘名为正见,则破邪见,此中但有十二不同,无有一我,若有我者应有十三,推我不得,是故无我,既无有我亦无我所(十二因缘),故说十二因缘破我我所也。

又为已习行有大心堪受深法者。

此下明佛说八不是为大乘人说,不为小乘人说,八不是大乘教,非是小乘教。

文分三句。已习行者,是说佛子久行大道久植善根,无量劫来已曾世世修习佛法,值佛既多,修行亦久。如法华云: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有大心者,发大乘心,故云有大心也。向虽言久习或可习小,故今简之,明有大心也。

堪受深法者,深法即是无生大法,以一切众生不能望见此理,故名为深。有人虽发大心,但不一定能接受甚深空理。故大品如化品云:若新发意菩萨,闻一切毕竟性空乃至涅槃亦如化,心即惊怖,如此等人,虽发大心,不堪受深也。

以大乘法说因缘相。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

同是十二因缘,若以大乘法说之,则是毕竟空无所有,是故一切法不生不灭乃至不一不异也。

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者,今明大乘无别不生不灭,只今生灭者即是不生不灭,观此因缘生即是不生,因缘灭即是不灭,因缘生灭即是不生不灭,便是大乘不生不灭也。小乘人云:无为无生,有为有生,非一切无生。今明,有为无为一切不生,下至生死上至涅槃,一切有为无为毕竟都空,无有一法不是无生也。若有生有不生乃至有一法不空者,则非毕竟空,以一切法归根结底毕竟无生,始名毕竟空。此即彻见十二因缘河底,所言底者名为空相。若使他人所释,世谛即空真谛不空,生死即空涅槃不空,若尔应名生死毕竟空,涅槃非毕竟空,有为毕竟空,无为非毕竟空,即非毕竟空也。

所谓毕竟空者:智度论三十一曰: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仁王经良贲疏中一曰:毕竟空者,谓诸法究竟不可得。法华嘉祥疏九曰:毕竟空是诸空中之王,故智度论云:性空菩萨所行,毕竟空是佛所行。

如般若波罗蜜中说。

下引经证成。今偏引般若为证者,有四义:

一者、般若者,盖是三世诸佛法身父母,佛与菩萨并是导物之师,由此而生,故智度论云:于一切大乘经中最为深大。故偏引之。

二者、又般若正显实相破洗颠倒有所得,开发正观灭诸重罪,入道为要,故偏引之。

三者、昔江南大令般若师云:般若名为得道经。以其得道正由实相故也。

四者、山中大师僧诠云:智度论虽广释般若,而中论正解般若之中心。故偏引般若。

佛告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

今此引文出在大品般若第二十卷嘱累品。

虚空是实相异名。诸法实相有种种名,或名空,或名中道,或名实相,或名无上菩提,清净涅槃,皆是一义。

菩萨观十二因缘不生不灭,毕竟空寂了不可得,故云如虚空不可尽。尽者,灭也,以二乘灭十二因缘而得道,今明十二因缘如虚空无所有故,所以不可灭也。又尽者,尽极边际之义,以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得故,所以不能穷其原委,得其边际。又三世无量诸佛皆观十二因缘而证实相,故不可尽

言坐道场者,证道之谓也,证中道理,坐法王位。如经云:彼菩萨不久当坐道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量义经注释(大正藏2193部)
《涅槃经》第04品 如来性(7)
教观纲宗
4-5一乘义
卷三 第三品 第四章
五百罗汉及讲解——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