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兰布通之战

本文转自:中国国防报

17世纪下半叶,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为实现统治蒙古各部、割据西北的野心,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越过杭爱山东征喀尔喀蒙古,后继续向东进军。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春,噶尔丹率军2万进入内蒙古东部地区,严重威胁清朝京师地区安全和边疆安定。清朝起兵对抗,双方在乌兰布通(今称乌兰布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展开大战。

出师不利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3月,清廷侦察得知噶尔丹的军事动向后,先令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召集鄂尔多斯、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喀尔喀、察哈尔等地部落兵约万余人,沿洮赖河(今讨赖河)一带监视和牵制准噶尔军,为清军主力的部署争取时间。但阿喇尼恃勇而骄,于6月21日主动前进至乌尔会河(今乌拉盖河)求战。他不顾清军仓促集结、缺乏火器的实际情况,盲目向准噶尔军发起进攻,结果遭到准噶尔军火枪部队的痛击,又被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所部人马几乎全部损失。受此战胜利的鼓舞,噶尔丹决定继续东进。

7月2日,阿喇尼失利的消息传至北京,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并作出一系列军事部署:清军主力兵分两路,左路以裕亲王福全为帅,率兵3万出古北口;右路以恭亲王常宁为帅,率兵2万出喜峰口。与此同时,命康亲王杰书率军进驻归化城,堵住噶尔丹去路;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吉林方向的清军前出至科尔沁草原,力争对噶尔丹形成合围之势。此外,康熙还令阿喇尼等人搜集乌尔会河之战溃兵,尽快向福全部主力靠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康熙出征不久就感染寒热重症,无法赶往前线,清军的组织调度再生变故。7月27日,常宁率领的右路军孤军深入,在乌珠穆沁遭准噶尔军截击,损失骑兵400余人。康熙急令常宁部速与福全会师,并收拢阿喇尼残部3000余人,以最大限度集中兵力。此时,准噶尔军也尾随而至,并抢占了乌兰布通山扎营,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

驼城对决

乌兰布通山下河流和沼泽密布,易守难攻。噶尔丹下令将随军的骆驼缚肢而卧,外附毛毡和箱垛,使火枪手伏于其内,依山脊线环形布置,形成了一道“驼城”防线。8月1日晨,福全率军向乌兰布通山的准噶尔军发起进攻,清军集中大小铳炮,猛烈轰击准噶尔军驼阵,但山岗上林木密布,不利于发挥清军的火炮优势。准噶尔军则凭借地形优势,给清军造成杀伤。正面进攻失利,福全又派出骑兵从两翼进行包抄,但右翼部队被沼泽所困,被迫撤回;左路清军在缺乏呼应的情况下,被半山腰上杀出的准噶尔军骑兵冲散,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也在进攻中战死。

在正面侧面进攻都受阻后,福全调整部署,不再轻易使用步骑兵发起冲击。在侦察清楚准噶尔军的虚实后,清军火炮终于开始发挥威力,而准噶尔军的火药弹丸逐渐耗尽,渐渐处于下风。战场态势由此发生转变。日落时分,清军终于将驼城一分为二,趁势展开全线攻击,准噶尔军死伤惨重,被迫借夜色退向山顶。可惜的是,福全未能在当晚对山顶的准噶尔军残部发起总攻,而是命令全军就地转入休整。见此情形,噶尔丹趁机以“讲和修好”为名,施出缓兵之计,福全信以为真,未继续进攻。8月4日,准噶尔军趁夜色与清军脱离接触,一路向漠北撤退,清军发现之时,已追之不及。

取胜之道

乌兰布通之战是康熙统治中期的一次关键战役,它解除了准噶尔部对京师的威胁,粉碎了噶尔丹的割据企图,为稳固清朝北部边疆打下了基础。通观此役,双方都可谓得失参半。战略主动权一直在清军手中,但清军战力较入关初期已有不小的下降,因此战局进展并不顺畅。康熙知道噶尔丹部众精锐,装备“厄鲁特火枪”等优良火器,不宜仓促与之交锋,故始终坚持“善战者先为不可胜”的战略指导,先求稳妥,再图进取。他先是就地动员蒙古部落力量,争取了充分的调整时间,而后多方动员兵力,逐步形成合围态势,将准噶尔军逼入己方预设的战场。尽管也发生战术层面的失利,但清军在兵力、火力和补给方面始终处于优势,牢牢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

在战术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清军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阿喇尼、常宁等人先后冒进失利,给前期部署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作为一线主帅的福全,战场敏锐性和应变能力不足。先是被准噶尔军抢占有利地形,导致清军被迫采取仰攻之势,增加了进攻难度;战斗打响后,他在进攻方式上调整过慢,在无谓的强攻中消耗了过多兵力;在最后完成包围的有利态势下,又因不大的伤亡而怯战,轻易中了敌方的缓兵之计,这些都是清军此战未能取得完胜的原因。

噶尔丹方面,由于其后方被策妄阿拉布坦攻占,准噶尔军已成失去后方依托的孤军,只能寄希望于军事冒险。特别是来到乌兰布通后,已进入兵法上必争的“重地”,必然导致清军对其围而攻之。此时的准噶尔军只能与清军进行阵地决战,已别无他途可走。纵观整个战役的过程,准噶尔军战术运用上也不乏精妙之处,无论是“驼城”防线的布置、火枪部队的运用,还是骑兵出击时机的掌握,都取得了良好成效,给清军造成不小伤亡。但在清军严密布置下,噶尔丹无法觅得战机,有限的战术胜利难以转化为战略优势。最后虽然利用清军主帅福全的大意,暂时免于被全歼的命运,但其撤退途中一路缺乏给养、疫病交加,非战斗减员大大超过战斗损失,得以回到科布多者,不过数千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噶尔丹:砍向满清的第一刀(二)乌兰布通之战
西藏、新疆最终属于中国——清朝和准噶尔战争漫谈(三)
康熙三征噶尔丹: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清朝与准噶尔的首轮交锋,清军开拓百万国土
蒙古为什么会“落后”,准噶尔靠什么抗衡大清七十年
虚假的胜利——康熙帝与噶尔丹的乌兰布统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