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了那么多“道理”,你可能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几乎每个年轻人的成长历程,都要聆听长辈语重心长的诸多经验和教训,特别和父母恨不得将几十年岁月总结的人生“秘籍”一古脑儿地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另外,大量的图书、影视都包含了许多的弥足珍贵的人生道理。如果年轻人虚心听取,那么在长辈看来能少走好多弯路。但实际上,无论人类积累了多少关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知识、经验,年轻人却依然该碰壁碰壁,该走弯路走弯路,成长的历程依然是跌跌撞撞,似乎听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心理学角度,关于人生发展或是生活问题的任何知识,都不大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性知识,而是与具体情境有关的情境性知识。也就说,大多数“道理”都仅仅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其作用,而越过边界就不再有指导意义,甚至还可能戕害后生。例如,谚语说“勤能补拙”,意思是鼓励年轻人要勤奋,只要勤奋就能弥补先天的不够聪明。这句“道理”在一定限度内确实具有指导意义,与现时代流行的“人丑就要多读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由于人的天赋可以悬殊很远,在智力或天赋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勤”或许能补“拙”;但智力或天赋悬殊,无论怎么“勤”恐怕也无法补“拙”。许多时候,对一些人来说轻松领悟的人生经验,对另一些人来说,穷其一生都捉摸不透。

即便听取的“道理”是货真价实的金玉良言,但如果一个年轻人的天性和倾向性并不适用于这些“道理”,那么听取的类似“道理”越多,越是误导甚至戕害年轻人。

不仅如此,人们所总结的关于人生的经验和知识常常包含了太多当事人的偏见和迷信。一个父亲娶了个丑老婆过得还不错,他便会语重心长给自己儿子说:“丑妻家中宝”,鼓励孩子择偶时忽略颜值。类似这样的来自长辈的偏见和迷信,在生活中常常以貌似“道理”的模样误导甚至戕害年轻人。

且不说,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代际之间往往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成长问题。这就使太多来自父母长辈的“道理”在年轻人的生活里早已OUT,这样的道理灌输给年轻人也就不大可能有什么裨益。例如,长期传统所褒扬和鼓励年轻人“博闻强识”,在异常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发展和普及,“博闻强识”的意义和裨益也就越来越微不足道。

另外,那些来自父母、长辈,以及书本、影视剧的“道理”不过是间接经验,而且许多道理之间互相矛盾,彼此冲突,对年轻人来说这些似是而非、充满矛盾的“道理”要遵循起来,实在是无所适从。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将那些间接经验方式呈现的大堆“道理”统统抛之脑后,年轻人更愿意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获得关于生涯发展的知识和“道理”。

因此,对年轻人来说,来自他人间接经验的“道理”只能作为生活的参考,无论这些“道理”来自于如何苦口婆心的长辈,还是“看起来很美”的至理名言,都需要自己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去经历,去实践。与其听取种种“道理”而踯躅不前,不如趁年轻勇敢地去尝试、尝试、尝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知识不外乎两种
年轻时该不该看《增广贤文》?(每日观察0099)
一生运气不错的人
[转载]做人的道理
人的一生其实都在为认知埋单,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长辈们告诫年轻人要多学习,其实学习不一定指书本,学习的范...
为什么有的人从不读书但其远见、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却那么卓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