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分析的套路——精分狗源代码

精神分析有很多“分支”,除了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安娜发展了自我心理学,克莱因创建了客体关系理论,科胡特发明了自体心理学。这些都属于“内部”分支,还有“外部”分支,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沙利文(和霍妮、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也叫社会文化学派)、罗洛·梅的存在精神分析、拉康(和方迪、艾瑞克森)的后现代精神分析。

所以,两个精神分析师相遇,可能会发生“语言不通”,互相都不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方法。曾经,安娜和克莱因为此而吵得不可开交,后来达成共识,兼收并畜。拉康也曾对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有过强烈批评,现在的拉康派也越来越包容了。但是,对于从业者来说,穷尽所有的观点和方法是不可能的,只能各取所需。

荣格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分为四种:

1、宣泄法,由布洛伊尔发明,借助于催眠、自由联想(弗洛伊德发明)、“情景”刺激(模拟或真实,类似于暴露疗法)、主动宣泄(原始叫喊疗法)等方法释放情绪,“净化”心灵;

2、解释法,由弗洛伊德发明,通过解释(interpretataion),使无意识内容意识化,让病人产生“领悟”(insight) ;

3、教育法,由阿德勒发明,通过教育、指导、引导,帮助病人获得“修通”;

4、转化法,由荣格发明,利用移情和反移情,让病人和分析师的无意识发生“碰撞”(感应,共时性),使病人接受自己的无意识,消除意识和无意识的分裂,达到“个体化”和自性化(individualization)。

南希·麦克威廉姆斯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分为三种:探索性精神分析,表达性精神分析,支持性精神分析,分别对应于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

把表达性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理论等同起来是科恩伯格的主意。作为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始人,克莱因提出了两种精神分析的方法,一种是解释,一种是表达。解释是针对和围绕病人的症状的,表达是“暴露”分析师的感受、心情和思想。经典精神分析把分析师比作“空白屏幕”,反对分析师自我暴露(表达)。克莱因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无法忍受又冷又硬的经典精神分析,所以需要适度的自我暴露和表达,但仍以解释为主,表达为辅。科恩伯格的表达性精神分析(后者改称“移情焦点心理治疗”)也以解释为主。真正以表达为主的是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

所以,精神分析有很多套路,只要精通一种就能衣食无忧,如果多了解几种,就可以锦上添花。

一、直指人心

经典精神分析要求咨询师把自己当成空白屏幕,让来访者把自己的问题投射(暴露)出来,帮助来访者看清自己(领悟)。所以,当来访者热衷于讲别人的事情时,咨询师就问他为什么讲别人的事情,这件事情跟他有什么关系,对他有什么影响,他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感受和想法,以便把焦点转移到来访者的内心,促使来访者自我探索。

当来访者讲过去的事情时,咨询师就问他为什么讲这件事情,这件事情与他现在的状况有什么关联,是什么促使他讲这件事情,他讲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人都喜欢确定性。来访者都想多多了解分析师,所以会问咨询师一些问题,关注咨询师的态度和意见,或者直接向咨询师要答案(解释和指导)。人也都有“有问必答”的习惯,来访者一问,咨询师就答,这样就不是空白屏幕了。咨询师必须忍着不答,然后反问来访者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他猜测咨询师会怎么回答,他希望咨询师怎么回答。当来访者说出理由和猜测时,他就看清自己的内心活动了。

最极端的例子是,咨询师因故缺席,事先只告知而不说原因,甚至不告知,于是来访者情绪很大,有的愤怒,有的失望,有的恐惧,有的悲伤。下一次就分析来访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情绪背后有什么东西。如果咨询师事先说明原因,来访者就没有情绪了,也就发现不了情绪背后的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受不了如此“冷酷无情”的咨询师,因而脱落,还有一部分人会怒不可遏,投诉咨询师,或痛骂咨询师。所以,直指人心只适用于神经症水平的来访者。

二、现场直播

咨询师同样置身事外,对来访者冷眼旁观,把自己看到的来访者的表现反馈给来访者,像体育节目的解说员那样,一边描述一边解释。

和直指人心不同的是,现场直播需要咨询师具有很强的观察力(读心术)和理论功底,描述要准确,解释要正确,所以难度比较大。弗洛伊德看到“杜拉”玩包包,断定她有自慰行为。克莱因根据来访者(小孩)的游戏(玩具汽车相撞),说出他目睹了父母做爱。

现场直播比较适合边缘性人格障碍和癔症病人,这种来访者比较情绪化,自我觉察能力比较差,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而伤人伤己。通过现场直播,可以让来访者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促使来访者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很多来访者也受不了这样眼光犀利、一眼把人看穿的咨询师,因而出现阻抗。阻抗的表现最常见的是不说话,这时候咨询师就描述和解释他不说话。有的来访者会对咨询师的描述和解释进行质疑,咨询师就对他的质疑进行描述和解释。有的来访者会转移话题,或者向咨询师提问,咨询师就对他的转移话题和提问进行描述和解释,坚决不回答他的问题。

现场直播自然是围绕“当下”的。按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访者当下的表现都是移情、阻抗或见诸行动,现场直播就是移情分析和阻抗分析。

三、鹦鹉学舌

自体心理学认为,人都是自恋的,而且还会把别人“拉进”自己的自恋中,这叫自恋移情。自恋移情有三种:理想化移情,反映性移情,另我移情。理想化移情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人理想化,觉得他非常优秀、非常厉害;反映性移情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应该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夸奖;另我移情是把别人当成另一个自我,与自己心心相印,非常理解自己。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适当地对来访者的移情做出回应,使来访者的需求得到适度的满足,这样有助于来访者“自我成长”。

对来访者的移情做出回应,需要步调一致,来访者做了什么动作,咨询师也做同样的动作;来访者语速加快或者减慢,咨询师也要加快或者减慢;来访者音调升高或降低,咨询师也要升高或降低;来访者说了一句话,咨询师就复述来访者的话(把“我”换成“你”),例如:

来访者: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咨询师:你现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来访者:是啊,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咨询师:你认为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来访者:不但多余,还会遭人嫌。

咨询师:你觉得你一说话就会遭人嫌。

在罗杰斯看来,这就是共情(empathy)。来访者非常需要共情,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科胡特认为,共情还不够,应该“同调”(attune)。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性心理治疗和波士顿小组都非常推崇这种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理解和接纳,就会不断地自我探索,深入自己的内心,效果不亚于直指人心,而且不容易引起阻抗。当然,也有一部分来访者会问咨询师为什么老是重复他的话,没有建设性的意见。

四、自我暴露

有些来访者感受性很差,无法表达感受,咨询师就要给他示范。示范的方法就是谈自己的感受。通过示范,来访者渐渐学会去感受,接纳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更重要的是,很多来访者本来是羞于表达感受的,认为表达感受是软弱的表现,是不好的,所以压抑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就没有感受了。当他看到咨询师大大方方地表达感受,也会变成勇敢起来。

学会了表达感受,对感受的敏感性就会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也提高了。精神分析认为,心理障碍是无意识的显现,而无意识显现是因为压抑。表达感受解除了压抑,把无意识内容意识化,产生领悟和自我觉察。

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必须围绕来访者,不能天马行空,不能自我炫耀。换句话说,自我暴露就是对反移情的分析。来访者的某些表现引起了咨询师的情绪变化和想法,咨询师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说给来访者听。这样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对别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别人对自己是什么看法。

不难看出,自我暴露就是克莱因所说的“表达”。

心理咨询师教材把表达分为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解释、指导都属于内容表达。这里所说的自我暴露不包括内容表达。

自我暴露也不是单纯的情感表达,还要对情感做一些分析。分析的思路有两条,一条是指向来访者,让来访者知道是他的什么表现导致咨询师(以及别人)出现这样的情感反应,可以帮助来访者学会换位思考。另一条是指向咨询师,让来访者知道咨询师(以及别人)出现这样的情感反应也有自身的原因,不完全是来访者的错,以便减轻来访者的内疚感。

心理咨询|团体课程|员工援助

让人们的心理问题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的帮助。

愿您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怎么办?
自体心理学三大理论基石:自体、自体客体与共情
你是如何掉进传统精神分析的坑?--小明案例督导《扪心问诊》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理论对心理治疗的启示与助益
来,认识一下“移情小公举”
每天学点心理学1421:精神分析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