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清华毕业生是如何「废掉」的

公号里有几个人希望我分析一下北大吴谢宇的弑母心理动机,以及他是什么人。

这事,心理分析公号几年前事发时就已经分析过了,新披露的事实并没有显示出补充的必要。注意一下吴谢宇这种自卑型性格在他母亲的超强控制下的心理逻辑,整个心理过程就很清楚。

虽然我不想就北大吴谢宇说什么,但却想说一下一个清华毕业生的「废掉」。

我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前几天在社会调查中,我又一次听到了他的故事。

「废掉」的意思,是他在某个环境里,从一个天才般的人物,在种种内外遭遇中变成了疑似精神病患者,据说现在和其它保安一起守门岗——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亲自跑去验证。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朋友给我说的故事。这位朋友曾经是清华毕业生的同事。我听了有点心情沉重,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社会和人心机制,它正在扼杀很多人。北大吴谢宇,其实是这个机制之下的另一个特殊版本。

因此,我要写出来。

在展开之前,有另一个与此大致属于同一系列的故事,主人公是清华毕业生遭遇的预演。

朋友给我讲了他的侄子。

他似乎并不清楚也无从辨识我的「水平」,先试探性地描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

有一个读初中的男孩,成绩非常好,一次,父母带他去做客,有一些和他一样大的男孩在一起。但是,他没有跟任何人玩,只是一个人在房子外面的空地上沉默地走来走去,近视的眼睛眯着,漠视前方。

他父亲看到他这样,走上前暴吼一声「你在那里搞哪样?!」

男孩像没有听见一样,仍然漠视前方,甚至都没看他父亲一眼。

朋友问我,「男孩这样正不正常?」

我说,已经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了。

朋友问,「是不是抑郁症?」

我苦笑了一下,什么抑郁症啊,不要拿起一个听说过的标签就乱套。

男孩这样,是因为他长期处在高压和恐惧之中,一直在进行压抑。他不和别的同龄人玩,是因为自我根本就不敢亮出来,已经被打击、伤害怕了。他看上去很漠然的样子,是因为连正常的情感表达都不敢有了,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让自我和外面比较危险的世界隔绝开,以便似乎可以在心理上保护自己。

「这里的根源」——我强调了一下,「主要是他父亲长期的威吓打骂干的好事!」

朋友一拍大腿,「合了!」

他问我,「那个时候还有没有救?」

我回答说当然有啊,男孩在头脑层面的紊乱只是受心理的影响,本身功能还正常。如果我在场,方法之一就是,我要劝说他父亲,让男孩好好地对他发泄,把多年压抑的愤怒和恐惧全部发泄出来。

朋友说,这个男孩从小学开始,成绩非常优秀,智力远超同龄人,他父亲说起他时自信满满,「以后肯定是北大清华」。

但是,自前面所说的那个事件一年后,男孩还没初中毕业,朋友说「他就不正常了」。

具体的经过是——

有一次,男孩的父亲,也就是朋友的大哥发现男孩似乎不正常,于是便请朋友把男孩带回老家住一下,相当于让他解除学习压力之类。车还没有开到在农村风景不错的老家,奇怪的一幕发生了。

男孩看到前面有一些「农民工」装扮的人,便要朋友停车。他下车后,一个14岁的少年,指着那些「农民工」说「你们这些苦命人啊……」「农民工」愣在一边,面对这一幕目瞪口呆。

我问朋友,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吗?

他当然不知道。于是我给他解释。

我说他的言行,翻译一下就两个意思。

  • 第一,他恨他父亲长期对他的打骂高压,一直想发泄,但已经烙下恐惧,在他父亲表现出认错、软弱的姿态前,不敢对他父亲发泄,于是要表达或发泄,只能是对那些因为表情气质或身份符号而可以让他有心理优势的人,「农民工」的形象正可以让他解除压抑,表达或发泄一下。

  • 第二,他说农民工苦命,其实是把自己的苦命投射出去。在内心里,他连体验自己命苦的能力都没有了,因为体验命苦的话,心理已经难以生存。

我说,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他的头脑,认知已经紊乱。

朋友继续说,回到家后,他发现男孩在进行人际交往时,虽然对他和其他人还很尊重,但独自一人的时候,表情、动作已经不正常了,傻笑和破坏性行为皆有。于是他终于感到了不妙,便把情况和大哥讲,要他回来。

男孩的父亲回到后,发现情况变成这样,不再是那种威严的表情,有痛悔的意思。而男孩此时则开始了爆发,大骂父亲,并且用椅子去砸。

此后,朋友说「已经废了,一直在精神病院治疗。」

朋友感到迷惑的是,「这些人智商那么高,为什么还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是废掉了?」他说的既是他的侄子,也是他的同事——那个我们下面要说到的清华毕业生。

他的这种思维和认知,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在面对跟「人心」有关的事件时的水准。

所以,当北大吴谢宇弑母时,大家的第一感受就是心智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一个北大学生,怎么可能干这种事呢?

干这种事的,似乎是一个小学生才更合理或容易理解。

但吴谢宇确实干了。于是,当这个事实获得确证,并且在心理上合理化后,他们就会得出,或制造出一个看上去比较有水平的结论「高智商、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虽然这其实是一句连常识都算不上的废话

我想和朋友讲的就是这点:智商不能保证不出心理问题或人格问题。因为这是另外的逻辑。

因为作为一个「人」,其存在有四种功能:头脑、心理、人格、身体。智商只是头脑这个功能中的主要部分。

当一个人,哪怕智商极高,他遭受来自外界的打击、伤害、控制、强迫时,这些直奔心理结构而来的有害信息,从一开始就绕过了头脑(也绕过了身体),头脑并没有建立起一个认知、解读、防御的阵地。其功能基本没有发挥。换句话说,他的智商高低,与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毫无关系。

关系极大的,是看一个人真自我强大与否,以及格商高还是低。

如果真自我比较强大,或者格商不低,那么,面对这些外界的伤害,他还是能挡得住的,不会导致心理结构被破坏,或被扭曲变形。是否产生心理问题,与外界的有害信息的性质、强度,以及内心真自我的状态、格商状态正相关。

当然,要求一个小孩真自我就很强大,或格商就很高是不现实的。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不现实。

所以,一个父母是否从小就开始教育小孩,训练他的真自我,训练他的格商,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但如果对小孩真自我的伤害(无论以哪种方式,控制、打骂还是别的)恰恰就是来自于父母,那么,小孩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废掉」的概率很高。

头脑、心理、人格还有这样的关系:当人格的功能失效,心理的功能也出现紊乱时,头脑要正常发挥其功能已经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分两种情况——

  1. 如果是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问题,心理的紊乱已经导致头脑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紊乱;

  2. 如果是心理扭曲、心理变态,则心理-人格功能已不正常,但头脑功能尚能正常发挥。

这是朋友的侄子和吴谢宇的区别,也是有严重心理问题者、精神病患者,和一个心理扭曲、变态者的区别。

朋友的侄子很大程度是家庭环境「废掉」的。他永远地失去了上「北大清华」的机会。

那么他的同事,那个清华毕业生呢?

据朋友讲,清华毕业生当年是公司老总直接去要来的,分到公司的三级单位。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在他的耳闻目睹中,清华毕业生有这些表现:

比如,他观察一台从英国进口的工程车,仅仅凭听声音,就能够判断出来这台车几天后会出故障。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但事后证明,他的判断非常准确。

显然,在专业领域,他水平不低。

但他始终没有被提拨,多年之后还是一个搞技术的工程师。用朋友的话讲,「中国矿大」「昆明理工」等学校的都提拨了,还是没他的份。

朋友说,清华毕业生很孤独,几乎没有和同事多交流,而很多同事对他似乎也很疏远、排斥,说他不会「为人处事」。

在后来的一些偶然相遇的日子里,朋友观察到了这样的一幕:

下班后,清华毕业生从公司的库房里走出来,一个人行走在大道上,绷紧表情暗自笑了一下,然后走几步,又绷紧表情暗自笑了一下,如此重复几次。

他问我,那个时候,这种情况算不算正常?

我的回答很干脆:心理问题已经很重了,但仍然有机会恢复正常。

我解读了一下,清华毕业生的这个表情,到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他的这种笑,其实既是笑自己,也是笑周围环境。

进行情境想象和心理还原就是——

他来到这家公司,本以为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被很多人认同,也能获得发展机会,但却处处受挫,以致自己的选择就像是一个笑话。而周围环境,公司里看重人际关系的游戏规则,以及大家看待他的那些复杂的眼光,也让人感到荒谬和搞笑。

可是他无法说出,因为习惯了是用头脑去应对这一切,他只能压抑,一直进行压抑,让所有这些社会事件和内心事件,只发生在自己的内心里,让心理逻辑自动运作。

他走几步笑一下,这种「仪式」,其实就是心理逻辑的运作已经很难控制,从而在身体动作里显示出来的浓重痕迹。它是一种超出头脑控制的对内心的疗伤。这说明对他受伤的压抑,已经导致心理问题较严重了。

这种心理问题,确实有「抑郁症」的特征。

我可以想象清华毕业生所处的环境。因为这个环境我不仅非常熟悉,而且我呆过的环境,比他要复杂、险恶得多。

不难体验他和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大家的心理也呈现出一个变化的过程。

那个时候,在那个不在中心城市的偏远环境中,拥有「清华」这个品牌标签的人极少,至少在那个三级单位,应该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当他进去的时候,是从社排的高端,以势能对下形成俯冲的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的。

他应该有充足的自信和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而大家可能感到自卑。

我所说的自卑,不仅指同事,很可能还包括了三级单位,甚至二级单位的个别领导——而他们对清华毕业生进行评价的信息来源,也是很多人的说法。

在利益和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环境里,让人自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你在心理上让一些人感到难以生存。

所以,人们会和你签订一个心理契约,你似乎应该用某些行为来作出补偿,以便让这种可能很难消除的自卑不成为心理前台。成为心理前台的,应该是大家对你的佩服、认同或感觉你不错。

这就意味着,清华毕业生,应该和同事发烟敬酒,打成一片。「清华」这个标签应该是一个标示社会实力的背景而已,平时不能显示成为心理前台随时让别人感觉到。他应该是一个可以和大家说说笑笑,下班之后还在一起吃饭的人。

对领导,也同样以这种游戏规则应对。

然而没有。他似乎只是渴望大家主动认同、佩服他,没有放下「身段」。而在他没有在心理契约上签字,从而遭到疏远后,基于自尊,或者心理保护,就更是不和大家玩了。

于是大家的自卑没有被放到心理背景里,于是会怎么样?

会期望看他的笑话。

笑话的内容有很多,但关键的是这样一句「清华的还不是这个样子?」

当他的遭遇跟「清华」的高社排对不上号,从而把他从高社排上拉下来后,自卑也就成为心理背景,获得补偿了。

那出现在大家的心理前台的,当然是疏远他、嘲笑他、排斥他、看他的笑话这些内容。

他绷紧表情笑的时候,也感觉到了自己和周围环境是一个笑话。

但尽管如此,他在长年累月的压抑中,没有阻止自己真的变成一个笑话。

跟这种笑容不知多久之后,他终于「废掉」,朋友对我说,「现在他在另一个二级单位看大门」。

这是保安的工作。

朋友在谈论清华毕业生的时候,没有提到「清高」之类的字眼,用的是「不和别人玩」这种中性表述。那么最合理的翻译并不是「清高」而是「压抑」。

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在清华的那场讲座。这是我印象最深的讲座之一。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在阶梯教室,坐和站满了人,还来了十几位老师。

我在台上讲的时候,一直往台下看,看到有老师不停地点头。而坐在最前面的几个学生,两个男生一个女生,表现得特别紧张的样子。

在问问题的时候,他们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

看到那种情况,我有一阵触动,便很温和地示意他们「没事没事,放松放松」。

讲座完了之后,有几个学生追着我一直到校门外,久久不愿离去。其中有一个女研究生还问了我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老师,以后我结婚怕没有什么优势」。

我当时一愣,马上安慰她「不用怕,你是清华的研究生啊!」

任何学校的学生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这不用多说。但是,从这里,我可以想象得出来,清华毕业生在进入我朋友所在的单位时,所携带的那种心理背景,跟环境不太协调。

这对心理实力、格商其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回答朋友「这些人智商那么高,为什么还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是废掉了?」这个问题时,我说了这样一句:「很多时候,恰恰就是这些人解决不好心理问题啊!」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在头脑、心理、人格、身体这四个功能中,头脑功能超常发挥(也就是所谓高智商)的人,很可能已经形成了主要以头脑去应对这个世界的模式。他的心理、人格、身体功能可能较弱,或者说,不是直接去应对世界的主要模式。

那会导致什么呢?

以吴谢宇来说,当他的母亲对他进行控制时,他只是在心理上被动承受,人格无法担当起他去表达「你这样做我承受不了,我很痛苦」,他的身体也没有各种动作去表达甚至反抗。换句话说,他既缺乏足够的心理动力去抵拒那些对内心的破坏,那些对他的内心来说有毒的心理能量,也一直被压抑,封闭在内心,没有随着心理、身体的表达性动作而获得发泄。毒并没有排出来。

朋友的侄子虽然有让他害怕的父亲的高压这个因素,但除此之外,在跟世界打交道时,同样也是以头脑为主要模式。

清华毕业生更是如此。在那个环境里,当头脑的表达没有意义或无效时,他在心理、身体上,几乎没有什么表达。

但你看社会底层,或者普通人,在表达时心理、身体是一定会动的。有些人还情绪激动,调动的能量很足。所以哪怕当时心理结构被打击,形成了有毒的心理能量,这些心理能量也可能随着他心理、身体的动作而排泄了。

所以他们虽然也问题是一堆,但较少出现像清华毕业生这种情况。

他的悲剧,以及我朋友侄子的悲剧,让人扼腕。智商这单一的实力,没能挡住环境对心理的伤害。

头脑-心理-人格内在实力,是一个以格商作为基础性和终极性的、整体性的实力。我在想,如果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点,而不单单拿「智商」说事或只注意到它,那就好了。

哪怕是智商,我也给出了一个公式:

智商 = 智力 × 知识 × 思维 × 逻辑 × 心理人格的影响 × 经验值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格商》头脑-心理-人格实力 (240页完整版)
一个哲学研究生:我对知识的看法被石勇颠覆过两次
心理评估题库_2
@2020届清华毕业生:愿你苟利国家、俯仰无愧
北大清华毕业生不敢回乡工作?其实是你自己心理不够强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