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红阳院士:肝癌研究、防控前移,阻断肝炎向肝癌转化

肝癌,“癌中之王”。肝癌,以侵袭性强、死亡率高而令人望而生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78.3万和74.6万。其中,中国肝癌新发46.6万例,死亡病例高达42.2万。换言之,中国平均每67秒就有1个人被诊断肝癌,每74秒会有1个人死于肝癌。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点。然而,由于肝癌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后缺乏有效干预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院士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很多财力、物力用在终末期肝癌治疗上,但成效并不显著。目前,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肝癌研究和防控要前移,要更加关注疾病病因的研究,阻断肝炎向肝癌转化。”因此,实现肝癌极早期诊治是显著提升肝癌防控水平的关键破冰点,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肝癌发病诱因复杂:早期漏诊率较高,肝癌早诊举步维艰

肝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肝癌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在肝癌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或晚期,肝癌复发转移率高,放化疗耐受和缺少有效治疗靶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约10%。“我国的肝癌发病诱因复杂,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区别。比如,我国85%以上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的病史,防控肝炎的任务艰巨。”王红阳院士坦陈

目前,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国内外相关报道和临床数据表明,AFP诊断敏感性在60%左右,特异性在80%左右,故漏诊率和误诊率比较高。而超声检查对于大于2cm的结节,诊断符合率约为84%,但对于肝内0.5-2cm的结节,超声的敏感性只有33%左右。而CT、PET-CT、磁共振成像等医学影像学技术很难发现肝癌早期预警。王红阳院士表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我们已经开始接种乙肝病毒疫苗,这对防控肝癌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所以,在年轻人群中肝癌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肝癌仍然是死亡病例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肝癌对成年劳动人口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攻克肝癌,仍然任重道远。”

肝癌早发现、早诊断举步维艰,如何有效解决肝癌早诊难题?据了解,最有希望突破肿瘤早诊壁垒的是应用肿瘤分子标记检测肿瘤细胞基因组出现的突变、缺失、重排、甲基化、扩增和插入等特征,进而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预警和重要参考。藉此,我国科学家启动开展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项目)。

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阻断肝炎向肝癌转化

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超过全球的一半,且中国肝癌在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和分期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都与欧美和日本等国完全不同,中国肝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中国特色”。而PreCar项目的启动,或将象征着中国在肝癌早诊早治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PreCar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正在开展的肝癌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也是我国肝癌临床基础研究权威机构和我国肿瘤基因检测领军企业共同合作的典范。“PreCar项目是由我和广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牵头发起的项目,得到全国多中心、多医院、多平台的大力支持。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极大提升我国肝癌防控水平以及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王红阳院士介绍道,“PreCar项目将招募1~1.5万例肝癌高危人群(其中肝硬化患者约占1/3,乙肝患者约占2/3),建立随访监控队列、开展为期3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托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进行外周血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的筛选、鉴定以及应用。”

PreCar项目的启动不仅标志着中国肝癌防控开创性地进入到极早期防控和临床验证的阶段,更是整个国内肝癌早期预警筛查研究迈出的扎实一步。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陈磊教授欣慰地说:“PreCar项目先导试验结果数据显示,在特异性95%的情况下,肝癌检测灵敏度超过90%;即使把特异性标准设置在99%,灵敏度也达到了87%。相较行业前期水平,这项研究每万人可以多检出约40%的早发肿瘤,同时减少约80%的假阳性结果。”

肿瘤异质性研究并不透彻:肝癌精准医疗仍在路上

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从对经验的依赖到对数据和技术的依赖,伴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测序技术的快速进步,精准医疗渐入佳境。“虽然精准诊疗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巨大,但因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精准诊疗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防控,一直到精准地为每位患者定制方案,这个过程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挑战的。”王红阳院士解释道。

坊间皆知,精准医疗,诊断先行,精准诊断,技术先行。大数据的兴起推动了真实世界研究,助力从复杂的临床数据中找到疾病的起因、发展与转归,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而PreCar项目经过超大规模原始数据汇总后,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合成、查找算法等方式不断优化分析过程,确定出稳定的特征性指标值。在对多指标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交叉验证的基础上,使用独立的样本集进行验证。

肝癌是综合性的疾病,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但了解疾病病因、精准诊断、个性化诊疗是临床制定、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王红阳院士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对肿瘤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得并不是非常透彻,因此要对每位患者实行精准治疗还有难度。但我们对一部分患者,比如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进行精确地分型,也有对症的药物;对于胰腺癌和肝癌,虽然可以对它进行分析,但还缺少有效的药物,所以精准医疗仍然在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CSCO大会直击 | 最新肝癌早筛重磅研究,如何做到提前金标准6-12个月?
和瑞基因2020 CSCO卫星会:多瘤种早筛早诊覆盖路线揭晓,肝癌、肺癌成果发布
新方法有望提前半年检出肝癌 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5倍
和瑞基因携手阿里健康,打造“肿瘤早筛中国方案”全生态
【最新肝癌指南】秦叔逵:肝胆胰肿瘤,从患者第一次就诊管起来
看樊嘉院士巧妙将机制和临床搭座桥,协中山医院不斐成绩,指导肝癌精准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