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有凌空劲吗?

现代太极拳界所谓的“凌空劲”,是指没有与人接触就能够将力量作用到他人身上,从而将他人抛发出去这样的一种本领。太极拳有这样的“凌空劲”吗?约二十世纪末之后的一些太极拳著作和互联网上有人说有,而且有的还说自己会“凌空劲”和表演“凌空劲”,这样会“凌空劲”的人不仅有老年名人,还有个别壮年人。网上也确实有活生生“凌空劲”表演的视频,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不仅有会练太极拳的,也有与太极拳浑不搭界的,只是视频所反映的会“凌空劲”的人少得可说是凤毛麟角。因此网上和某些杂志上有人感叹中国的传统功夫失传太严重了。由此也可见“凌空劲”应该是太极拳现代探讨所不应该疏忽的。凌空劲的探讨必定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①凌空劲的具体表现是怎么样的?②凌空劲在历史上出现于何时?③凌空劲的机理是什么?是否可以用仪器测试验证?④凌空劲在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中是否有依据?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对于凌空劲也就能够大致清楚了。本文就从这些方面来对凌空劲加以探讨。

(一)近代和现代有关凌空劲的介绍是怎样的

20046月出版的一本太极拳著作举了一个“凌空劲”的例子,说近代的王茂斋先生曾遇到一个试功者攻击,王则“瞬间松空看他一眼,此人被飞身发放至门外跌于街上,此事在京城传为佳话。”显然,书中所描述的王茂斋先生的这种本领就是“凌空劲”。只是王茂斋先生这种发“凌空劲”的“佳话”至多是这位作者道听途说的耳闻;这种耳闻也可能纯属空穴来风的编造。因为王茂斋先生逝世时,这位作者还不足十岁,很可能连王茂斋先生长什么样也没有看见过。这种没有与人接触就可以将人象大炮发射炮弹那样抛发出去的“凌空劲”,应该不亚于十二级飓风的力量,究竟是从王茂斋先生“瞬间松空”的眼睛中还是从身上哪个部位发出来的?这位作者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没有披露个中机理。因此这种“凌空劲”发人的描述暂且只能认为是信口雌黄神化了的、以讹传讹的谣传而已。不过这位作者在一音像中也有类似的“凌空劲”表演:他与推手的徒弟相隔了至少三、四步远之外,随着他的手势,那个徒弟就前俯后仰、左摇右晃地从他的面前飘荡而过,在音像中这位作者当即介绍说:“这就是凌空劲”。不过这位作者在他的著作中没有明确说明他的这种“凌空劲”是得传自何人。显然这种“凌空劲”的“发人”过程就是让被发者先被隔空吸过来再往旁边晃晃荡荡地飘出去,虽然没有象大炮发射炮弹那样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表现,但也是很神奇的,与八十年代练自发动功者发功时的情形很相似,就是 随着气功老师的手势,自发功者歪来倒去、跌跌撞撞、翻来滚去的样子。被这位作者发“凌空劲”所作用的徒弟究竟是真的不由自主,还是与这位作者相互配合表演,不得而知。其真实性当然是不能确认的。

由于“凌空劲”的特征性要素就是没有与人接触就可以将力量作用于他人。那么,另一位先生所说的“胯、腰、肩三道气圈由中线向左右分隔,形成六个半径圈”、“揉手时可任意运用这六个半径圈去迎击对方。……俟运用纯熟时,可使六个半径圈任意地朝各个方向旋转发出不同作用的内劲来催发对方”的“气圈”也是属于“凌空劲”了。这位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说他的太极拳功夫传自1917年拜杨澄甫先生为师的汪永泉先生,在其著作中又介绍汪永泉先生的功夫是得自杨健侯先生的秘传。不过网上有这位先生与徒弟“揉手”的视频,只是“揉手”中都是与徒弟的肢体接触着的;视频中也没有出现这位先生用这种“半径圈”旋转迎击对手的表演,这种“凌空劲”的真实性当然也是不能确认的。

已故的吴图南先生也说“凌空劲”是有的。在他还健在的1984年,香港出版的《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载有他的一首《凌空劲歌》:“露禅班侯梦详间,三世心传凌空难。我今道破其中秘,洞彻全豹反掌间。只因传工皆口授,未尝公开告世人。且幸恩师多奇重,教我其中步骤全。我今说明其中义,节省时间又便传。先须啄劲练到手,再练荡劲不费难。离空诸劲都学会,哼哈运气亦练全。彼此呼吸成一体,牵动往来得自然。此时再学凌空劲,坚持工夫一二年。手舞足蹈随心意,至此方叫工夫完。”从此歌中可以了解到吴图南先生的“凌空劲”是从杨露禅、杨班侯、杨梦详(少侯)一脉承传而来的;其学练步骤先是练“啄劲”,再练“荡劲”,然后练“离空劲”,然后再加上练“哼哈运气”与“彼此呼吸成一体”,还有“牵动往来”的功夫,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可以学练“凌空劲”了;坚持学练一、二年,“凌空劲”就可以“随心意”地运用了。这种“凌空劲”的情况和机理,称吴图南先生为“师爷”的李琏先生在《吴图南先生传授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诠》一书中有介绍。书中说:“至于师爷所说的神打,也就是凌空劲。有关凌空劲说法很多,同时也有人学着样子做,并称这是用自己的意念控制对方意念的打法。我也看了一些人的演练,感到和师爷所演讲的大不一样。师爷在近百年前,从少侯先生学得凌空劲时就赋诗一首,里面详细地谈了修炼过程和其用法。”李琏先生在介绍了上述的《凌空劲歌》后接着又说:“凌空劲不单是用意念的问题,而是一种经过刻苦训练的结晶——用自身的远距离感觉去探知对方,并用自己的神气去控制对方……”接着又介绍了有一次吴图南先生对他使用“凌空劲”的经过,说他与吴图南先生“刚刚一搭手,师爷轻轻一采,我还没来得及变化,人已经被发得腾空摔出一丈多”……接着“我跳起来跑到师爷面前,冲着师爷伸手就是一下。师爷盯着我,前手十指朝前一探,我心里忽悠一惊,就觉得气冲到喉头,人也脚跟离地悬了空,又感到腰间被人托了一下,眼前一片空白,人竟从师爷肩头飞到身后,我急忙藏头缩背一个翻滚躺在地上,半天才缓过劲来。这种从肩头扔到身后的打法我只挨过一次,也从没再见过。师爷说:‘凌空劲’也叫失惊手,是双方刹那间劲、气、神的组合,应用是有条件的,抓住时机,在一瞬间用神拿打对方,方能奏效,若你给瞎子使凌空劲就没用。”书中还说:“至于那些所谓能用凌空劲打人的人,和对方接手时,潇洒得连人也不看,真是令人难以理解啦。而那些自称单纯用意念就能控制对方意念,双方间隔三四步远,随着发劲人的手势,被发者前仰后合、左摇右晃,我未见师爷如此用过。他们所用的只能是催眠术,决不是凌空劲,而那些被控制的人也只能是他们的徒弟。”书中上述的交手过程似乎不是推手,应该是散打;从叙述的经过看,所谓的“神打”、“神拿”主要还是被发对手自己的精神神经反应所至,如果对手心理素质很好而不卖帐,或没有觉察到被发,发“凌空劲”者拚了命用“神打”、“神拿”也是不可能“随心意”的。就象吴图南先生所说的“若你给瞎子使凌空劲就没用”。事实上也是如此,“凌空劲”对很多人都是没有效用的。

网上一些“凌空劲”表演的视频,发人者都有隔空的手势动作,发人的情形都有四个特点,一是发人者隔空发人与被发者的身体被发动有一个时间差,象是需要一个延时似的;二是人被发出去的速度时快时慢,似乎“凌空劲”是象风一样一阵一阵的;三是人被发的过程中需要一下一下地着地,象是需要休息蓄力一下似的;四是被发者似乎是自己在转动身体。所以,仔细看总感觉是被发者自己在用力一下一下地跳跃。属于李琏先生所说的“双方间隔三四步远,随着发劲人的手势,被发者前仰后合、左摇右晃”这样的情况,是真是假难以分辨,可见真实性实在是不能确认的。

《太极》杂志2003年 第一期上有一篇王凤朝等先生合写的《武术太极拳“凌空劲”试解》一文,文中说:“太极拳‘凌空劲’又称‘失惊手’,在其它拳种中称为‘空劲’。赵道新先生写道:‘所谓空劲是指不通过接触而能施力于对方的超距力,好似磁铁间吸引或排斥的场力。’”《太极》杂志该文对于这种“凌空劲”介绍九十年代有一次王凤朝 等先生他们几位多年未见的拳友相聚,谈拳论道中议论“凌空劲”恐怕是子虚乌有的传说,然有一位拳友甲却说“不挨着而摔人的功夫还是有的。”于是众拳友“要求一试,以饱眼福”。下面将原文有关文字加以节选,非主要部分用“……”略去,有一可能漏印的字加于括号〈〉内,摘录如下:

“拳友乙(中国武术六段,某省警官学院警体教研室主任,多次担任全国散打比赛裁判)拉开搏击预备式,做好进攻准备。拳友甲距三米左右,两手下垂正面自然而立,我们站在周围两米外观看。只见拳友乙疾步上前,一个高鞭腿向甲左面部踢来,拳友甲面带微笑、稳稳当当,在脚距头部仅几公分时,左脚随身后撤半步,头部顺着对方脚进攻的方向略微位移使其踢空,拳友乙的脚几乎踢到甲头部时,扑通侧摔倒地。我们在旁目瞪口张。拳友乙爬起来问道:‘我在训练警官学员擒拿格斗时,用鞭腿还没有空过,今天你连挨都没挨我,我怎么就倒了?’拳友甲笑道:‘挨着就不属于空劲了。……下面再来一个我进攻的,请做好准备。’当乙调整体位目视甲时,拳友甲手随右脚上步向乙面部信手一挥,拳友乙来不及格挡抓拿,仰头躲闪颓然后倒。随后拳友乙使用劈挂中的右步右反臂抡劈,甲在乙臂劈到头部上方时,不慌不忙、不早不晚、缩身上步,潜到乙的对面,束身长起,两手后垂,头向乙面部逼来,吹了一口气,拳友乙向后倒地。爬起来道:‘怎么一口气吹了我个跟头?’拳友甲笑道:‘这是个玩笑,其实不用吹气你也倒。’众拳友四周看的如醉如痴,满脸莫名其妙。继而商量要练练这一功夫,以偿夙愿。”后来他们“每周几次聚在一起研练”,“过了摸索期”,“有一次拳友丙和拳友丁(自幼习武,曾选拔到省专业队集训,省比赛取得过较好成绩)在一块练习。拳友丁出拳迅速、勇猛有力、敏捷灵活,以上右冲拳进攻。原来拳友丙看到拳头打来,总是心慌迟疑,不是躲避不及就是后撤脱离。渐渐地感觉到对方的动作不可怕了,按照拳友甲说的要领,首先去掉危险〈感〉,在让开对方拳头的同时左脚上步,左手不快不慢地向丁的面部推去,拳友丁发现自己的拳头打空时,对方的手已到眼前,迅速躲避,此时突然摔倒在地。第一次成功,使拳友丙不敢相信,问拳友丁:‘你是真的倒还是假倒?不要故意倒一个逗我高兴。’拳友丁讲:‘我干嘛故意摔自己?我看你的手马上就要打着我,我的手又回不来,心中一惊就倒了。’接着又连试五次,有四次成功。”作者最后总结认为“凌空劲”是“属于肢体不接触而打乱对方的思维而取胜。”认为“主要是通过对方的视觉将信息传达到对方中枢神经,使其产生错觉,丧失自主平衡而倒地。你对瞎子使用,或在对手背后做动作,对方没有看见,就起不了作用,这是经过多次试验证实的。”还认为“对于‘手急眼快、思维敏捷、怕挨打、迅速做出反应’类型的人容易起作用。而对于‘反应迟钝、没有攻防意识、不知躲闪、见对方手袭来只知道闭眼挨打’类型的人不容易起作用。”“对多次经历、有所了解能做出基本正确反应的人,或是对此技法有一定掌握的人来使用,成功率会大大降低。”文中所描述的交手显然是属于现代散打;其分析是令人感到很有道理的,可以使人认识到:

①这种“凌空劲”并不是单单精神扰乱作用,还必须要有较好的高于对方一筹的反应敏捷的灵活步法等武术功夫的配合,使得对方打不着自己;这种“凌空劲”的实质显然是因为另一方打了个空、骤然慌乱失去站立平衡而原地自己摔倒,正如文中拳友甲所说的“其实不用吹气你也倒”。或者可以理解为我不用“凌空劲”你也倒。如果是象央视台武林大会擂台赛中的有的选手,听主持人介绍也是当地百里挑一、曾经轻松制服蛮不讲理者、武术功夫过硬的,结果在擂台上对方身子一动腿要踢过来了却反应不过来,呆站在原地等着对方的脚踢到自己身上,对方的拳头直冲过来了也呆站在原地挺着身子挨打。如果这样的人也会“凌空劲”,给对方打着了、踢着了,“凌空劲”的功夫再高也就都是没有用的了。当然文中介绍的“凌空劲”与能够致人“被飞身发放至门外”的“凌空劲”是不一样的。

②这种“凌空劲”其他武术也存在,如文中所说的散打、赵道新先生的拳术。

现存中国近代最早出现与评述“凌空劲”的文献是陈炎林先生于1949年 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该书对凌空劲这样写道:“凌空劲此劲异常奥妙,而非目睹者所能信,实乃一种精神上之作用而已。艺高者发此劲时,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盖因被发者精神已为发者所吸引,无可抵抗;然被发者必须先明沾粘等劲,故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否则发者仍无效。此劲虽奥妙莫测,但学者可不必深求,仅作游戏观可耳。相传昔时杨健侯、少侯父子能吸引烛火近尺,一手隔之,火光遂熄,即凌空劲中之一法。惟此功夫今已失传云。”陈炎林先生是田兆麟先生的学生,他的这种论析也使人感到很有道理。当然,这“凌空劲”的“劲”字不能仅仅凭现代汉语的常用概念而理解为力量,因为“劲”字是个多义词,而且经过引申应用,还可以表示神态、气势、表情、感觉、方法、技能等等,所以,将这样“游戏”性质的扰乱对方精神等的动作称为“凌空劲”的“劲”的意思是指“方法、技能”,不是指力量。从这段话中还可知陈炎林先生所知道的“凌空劲”有两种,一种是无须动手接触到人就能发人,他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作用的技能,并不是什么力量,但被发者必须有武术反应的意识,而且这种武术反应又起不了化解对方的攻击,所以,所谓的被发其实是被发者自己的慌乱反应所造成的失控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武术水平稍高、根本不惧怕,或者是不懂武术的,那么“凌空劲”也就是没有效果的。陈炎林先生所说的另一种“凌空劲”则是吸引烛火的功夫。

以上所述,近代至今的所有“凌空劲”表现与评说大概都搜罗到了。令人感觉“凌空劲”是一种不存在使用强大力量的“游戏”技能,如果用于模拟性的实战较技,无非是技稍高者作为一种精神扰乱之取胜“辅助”方法而已,其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

(二)凌空劲之说出现于何时

凌空劲之说出现于何时?以下四点可作为参考:

①从1921年至1948年,中国近代所公开的与出版的太极拳著作如《杨氏老谱》与杨澄甫、许禹生、陈微明、董英杰、郑曼青等先生的著作中,连太极拳神话色彩功夫的传说、轶闻都收载了,可就是没有凌空劲的踪迹;反映这期间还没有“凌空劲”说法的。

②据网上颜紫元先生的揭露分析,吴图南先生的年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吴图南先生的实际真实年龄比他自称的年龄少了整整17年,其师从杨少侯先生的说法也存在着难以解释的质疑,而根据濮冰如前辈的回忆,杨少侯先生直至三十年代还不知道什么“凌空劲”。所以,对于“凌空劲”是由杨露禅、杨班侯、杨少侯一脉承传至吴图南先生的说法,即使暂时不认为是杜撰,也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是不能确认为真实的。

③据已经公开的一些资料介绍,杨澄甫先生的早期弟子除了陈微明先生拜师于杨健侯先生逝世的1917年,可能由于杨健侯先生当时的健康原因,陈没有得到杨健侯先生亲传外,分别约于1901年至1914年拜师的牛春明、田兆麟、崔毅士、李春年、武汇川等先生都受到过杨健侯先生的亲自授艺;其中牛春明、田兆麟、李春年三位先生还被杨健侯先生分别赐名为“镜轩”、“绍轩”和“雅轩”,然而从对这三位太极拳家的著作、其后人与弟子等的了解中可以知道,这三位得到杨健侯先生如此高待遇的杨家拜门弟子生前都没有得到过杨健侯先生传授“凌空劲”,杨健侯先生的嫡亲儿子杨少侯、杨澄甫先生在上海一起传拳近十年也不会“凌空劲”;而且孟宪民先生说牛春明先生从来都是否认有什么“凌空劲”的。可见杨家是没有什么“凌空劲”功夫的。

④关于陈炎林先生所说的杨健侯、少侯父子能吸引烛火的“凌空劲”功夫。2009年第6期《精武》杂志中李品银先生的一篇文章《怀念尊敬的濮冰如老师》中有这样的陈述:“传说,杨氏气功非常高超,大家似乎没有谁敢要杨先师表演的!一次她见少侯先师掌灯正要吸大烟,濮师拿着烟枪叫:‘师大爷,师大爷,您不给我表演气功,就不让您抽烟……’少侯先师无奈于濮师的耍闹,他说:‘小丫头,真厌。’于是用剑诀指使烟灯的火柱跟着他的手指旋转起舞,火柱腾空了又让他的剑指导引接上了,那真是极少见的奇观了,让濮师饱了眼福。濮老师神情活现地讲说,使我们这些学生们也饱了耳福。”显然,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杨少侯先生没有把这功夫称为“凌空劲”,濮冰如老师则将其称为“表演气功”,这烛火显然也既没有精神也不会有什么武术反应,这种吸引烛火的功夫应该是不属于“凌空劲”的。

⑤唐豪先生近代出版的著作对太极拳的各方面都有探讨提及,尤其对于令人奇怪的说法都加以质疑批判,可也就是没有提到凌空劲。这与以上①、②、③点相结合反映杨露禅、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等先生到离开人世时也是不会“凌空劲”的。

⑥陈炎林先生1949年出版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出现了对凌空劲的论述,反映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凌空劲”的说法。

⑦顾留馨先生1957623日致唐豪先生的信中提到了上海“复兴公园、人民公园中打空劲的又见抬头”,反映1957年的当时,“凌空劲”的表演和说法仍继续存在。

根据这7点情况,大致可以估计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的中国武术界中是不存在“凌空劲”说法的,“凌空劲”的说法出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后期,太极拳“凌空劲”来源于杨家所传的说法显然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三)“凌空劲”的机理能成立吗

综上所述,对“凌空劲”机理的解释有以下四种:

①认为是由于发人者没有相互接触的动作干扰,被发者自己神经的暂时紊乱而发生的错误应激反应,如《太极》杂志上一文所说的与吴图南先生所说的“用自己的神气去控制对方”。所谓的“控制对方”的“自己的神气”无非是扰乱对方的表情和虚假动作。

②认为是发人者的精神所发生的作用,如李琏先生所提到的社会上出现的“自称单纯用意念就能控制对方意念”。就是发人者的精神会穿出脑壳定向发射到被发者身上发生精神扰乱作用。

③认为是一种力量的作用,如赵道新先生所说的“好似磁铁间吸引或排斥的场力”的“超距力”、还有“半径圈”等。

第①种说法,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是能够成立的。因为人在骤然可能失去站立平衡等危险情况中突然十分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会骤然强烈兴奋,肾上腺素会骤然大量分泌,有的人可能会在这时完成平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可能会暴发出平时根本没有的力量来,从而化险为夷;当然也有可能会因此做出错误的应激反 应。所以,出现了象是被别人发出去的跌摔是可能的,只是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如果对方心理素质很好、武术素质也相对较高,或者根本不懂武术,或者是瞎子,就没有效果。

第②种说法,在现在的太极拳界很普遍,有不少人都说会用“意”控制人和攻击人,究竟是不是真有效果不知道,可以确实知道的是这样的人对别人说:“我的意已经把你控制了,你还不知道?”或“你已经被我的意打中了,你还不知道?”被这样的人之“意”控制的和打中的人则往往说毫无感觉而莫明其妙。这种能够离开人 体对别人攻击之“意”的说法在生理学中是没有根据的,纯粹是属于装神弄鬼、自欺欺人。

第③种说法,与被发者的精神是没有关系的,这是很多学练太极拳者所神往的一种功夫。由于电、磁、热、光是无法作用动人体的,能够作用动人体的只能是力,好在现在的科技水平,再微小的力也是可以精确测量出来的,可以将人作用动的“凌空劲”之力就更容易测量了,还不需要太精密的仪器。由于能够将至少100斤左右的人作用动的力必然大于一般的风力,所以,真的存在有超过100斤 力量效果的“凌空劲”,使用风力测试器也是可以测定的。央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对不少奇人奇事都联系科研专家作了探究测试。如果现在真的有人声明会“凌空劲”,或者会用“意”攻击人这种奇事,所有太极拳爱好者包括会这种功夫的人都是应该向《走近科学》栏目联系一探究竟的;《走近科学》栏目必定是会十分感兴趣的。只是无论从生理学还是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在无人敢于声明接受测试前,这种有超过100斤力量效应的“凌空劲”只能认为是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而已。

本文至此,“凌空劲”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该是可以清楚了。太极拳学练者应该明白,太极拳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著称的,之所以能够这样,靠的是“沾粘连随”造成“引进落空”效果后,以由脚而起的传递性的强大劲力在与对方完全接触中攻击对方。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和近代太极拳家大量的论述内容都是“沾粘连随”和“发劲”。而所谓的“凌空劲”不仅根本不符合太极拳经典中的“沾粘连随”和“发劲”,而且与太极拳经典理论是水火不相容的。因为如果太极拳有了这种“凌空劲”,其一,谈不上“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了,而是反映双方都靠硬碰硬的力量了;其二,根本不需要“沾粘连随”和与人接触的“发劲”了,这样,太极拳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即使有“凌空劲”,这“凌空劲”与太极拳也是没有关系的,况且,这“凌空劲”是根本没有科学依据的,也是根本经不起检验的,而且反映“凌空劲”发生作用的情况又很难证明不是弄虚作假的。所以,相信、迷信“凌空劲”,其实已经是想入非非而与太极拳分道扬镳、误入歧路了,最终弄得在玄里玄虚的所谓“太极凌空劲功夫”中无为地耗费时间,最终无论是健身还是武术效果都是一无所获。显然,“凌空劲”打人、“意”打人,对于太极拳锻炼者而 言,是一大误区;对这类种种外包装的“凌空劲”说法,太极拳锻炼者是应该加以坚决唾弃与清除的,是根本没有必要“存疑待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传已久的「凌空劲」
传统武术的下盘功夫(桩功)
武医结合,是我一生的追求——访吴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谢守忠
李经梧 一代太极大师
武技 武艺 武学
中华瑰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