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毁掉孩子一生的金钱错误,大多数家长都在犯


1

1

 


当家长的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惑:

「我孩子花钱太浪费怎么办?」

「我孩子花钱太节约该咋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要靠家长提供零用钱的,但零用钱该如何使用呢?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并不能算问题。孩子把钱存起来,或是花掉,可以体验到自身选择给自己带来的不同影响,并能够学会采取相应调整策略。


中国家长的忧虑源于其在金钱问题上的观念:界限不清。


担心孩子花钱浪费的家长,本身有很强的控制欲,凡事都希望孩子言听计从。担心孩子花钱太节约的家长经济条件很好。担忧的是孩子将来做人太小气。两种截然相反的担忧,传达的都是一个观念:我的一切属于你,你的一切属于我……这种看似非此即彼的“血浓于水”,其实是亲子关系的界限不清。


界限不清,是中国家长在教育子女种罪容易陷入的误区。这种界限模糊纠缠、或者家长统御孩子意志的模式反映在金钱问题上,就很容易教出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或培养出内心匮乏的“穷人”。


1

2

 


有一个网络热传的故事:孩子问“咱家有钱吗?”探讨的是美国家长和中国家长的不同回答。


美国家长回答是:

我有钱,你没有。

我的钱是我自己奋斗得来,以后你也能通过你的努力获得财富。


中国家长回答:

咱家很有钱,以后它们都属于你。


美国孩子听了家长的话后,会得出以下三个信息:


1.家长很有钱,但不是我的;

2.家长的钱是努力赚来的;

3.我要想有钱,也得同样通过自身奋斗。


这样,美国孩子就会很努力,对人生也会有很多期待。他获得的,是一种能够让自己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


中国孩子呢,获得的是这样的信息:

1.我家里有的是钱;

2.家长的钱也是我的钱;

3.我不需要努力,反正已经有钱了。


所以,当孩子未来接手家里的财富后,便压根儿不懂得珍惜与努力,所谓“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讲的就是这个。



毋庸置疑,美国家长的回答更靠谱,也更科学。


那么,要是家里收入很一般,应该如何对孩子作答呢?拥有正确理财观念的家长是这么回答孩子的疑问的:


咱家暂时没什么钱,但是家长的劳动所得已经足够家里生活花销,足够送你去读书。所以,你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在咱们的共同努力下,家里的钱会越赚越多。能够管理钱的人,才会获得更多财富。所以,你现在要学习一些理财知识。


这种回答就很聪明,既能使孩子获得金钱上的安全感,又可以使其知道,财富是要通过努力获得的,还有,“理财”是获取更多财富的技能。

1

3

 


一位妈妈在津津乐道她的育儿经,她把女儿从出生开始,用过的钱:进口奶粉、衣服、学费、兴趣班、旅游……全部都用账本记录下来,还经常拿给孩子看。


她想要孩子知道,要将她养大有多么不容易,所以她必须好好读书,以后长大了才好孝顺父母。孩子很懂事,说长大后,会加倍孝顺家长。


这位妈妈在说这些的时候,脸上写满了成就感。她的教导,让孩子变得很懂事,不会想别的孩子一样,动不动要吵着要这要那。可我却为这样孩子感到深深担忧。



这位妈妈其实就像一个“大债主”,而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了一身债——父母的感情债和金钱债,需要她用一辈子去还。


让她无助和痛苦的是,这些债, 都是家长强加给她的,她从来没有要求家长给她交学费、报兴趣班,甚至连牛奶,她也不喜欢喝,而是家长为了她能长得更高,硬要买给她吃的。


等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她会不会质疑:“妈妈,你给我的这些,我都可以不要吗?我真怕以后还不起。”又或者,孩子真的乖乖地用一辈子来偿还这笔无法还清的父母债,然而却是以自我压抑为代价。这让原本自然流动在母子间的亲情链接,硬生生变成了 “投资-回报”的交易。原本滋养孩子心灵的爱,变成了控制。


相似的还有,一些家长省吃俭用,却将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然后口口声声地说,爸妈为了你的未来,花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所以,你必须用好好学习来回报我们。


这样做,其实都是家长企图用感情债和金钱债绑架孩子的自我。看起来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样长大的孩子,真的非常可怜。


1

4

 


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从来不像别的孩子,吵着闹着要买玩具,反而特别舍不得花钱。每次去超市,孩子都在超市的毛绒玩具区看很久,看她很是喜欢, 我就问:“喜欢哪个,妈妈给你买。”可她却说:“不要了,咱家穷,我每次来超市看会儿就可以了。”


每次听到孩子这么说,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失落。家里 也没有像她想的那样穷,可是她这么说,我又不想去反驳,毕竟让她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并不是坏事儿。


原来这位妈妈为了避免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经常有意在孩子面前“哭穷”。每次孩子吵着闹着要买玩具,她说服不了的时候,都用“哭穷”这一 招:你是不知道我们家有多穷吧?妈妈不上班,而爸爸每个月的工资就那么一点,能给你交上学费,买衣服穿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买得起这么多玩具?


这一招看起来很管用,孩子渐渐地接受了家里穷的“现实”。既然家里很穷,那么就不要买玩具了,虽然她心里很想要,但是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她就这样被催懂事了。这位妈妈说,女儿还经常从外面捡回来矿泉水瓶子,要给妈妈添补家用。



勤俭节约是好事儿,可问题是,哭穷过度了,孩子可能会悄悄地把自己的合理需求都压抑起来了。孩子会变得“不敢要”,甚至会认为自己“不配要”,因此变得没有自信,甚至自卑。


上面这个妈妈后来问女儿,为什么不再跟以前最好的朋友一起玩了。孩子的回答是:她家太有钱了,而我家太穷了,她会看不起我的。


来源 | 部分内容来自ID年糕妈妈,理财知识整理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娃问“咱家有多少钱”,家长不同的回答,决定了娃截然不同的人生
买,还是不买?—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妈妈,咱家有多少钱?”妈妈的高情商回答,值得中国父母学习
“爸爸妈妈,咱家有钱吗?”你的回答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咱家到底有多少钱?”家长一定要这样回答孩子,堪称人生教科书
“妈妈,咱家有多少钱”三位妈妈的不同回答,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