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声

四声概念的提出

四声可能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存在,但作为概念的提出则始于南朝梁的沈约;《梁书》记载他写了一本《四声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同书还载梁武帝萧衍问及周舍何谓四声,周舍答:“天子圣哲。”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将四声标为“平上去入”。其实“天子圣哲”和“平上去入”,用字不同,内涵一致:“天”、“平”同为平声,“子”、“上”同为上声,“圣”、“去”同为去声,“哲”、“入”同为入声。不过《切韵》一出,流传广远,“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遂成为四声的泛称。

中古汉语的声调

《切韵》久已散佚,但根据陆续发现的残本及该书的增订本《广韵》可以看出它的轮廓。全书按韵目编排,而韵又按声编排,因此一部《切韵》,可以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再参考现代方言材料,不难得出结论,中古汉语即有这四个声调。至于具体调值,现已难于确考。近代学者陈寅恪在著作《四声三问》中,认为平、上、去“实依据及摹拟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归纳得来。有学者根据梵汉对音,推测平声应为中平调,上声为高平调,去声为低平调,入声为促调。特别应指出,有学者质疑入声应该归类为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p,t,k)收尾的韵母的统称。因为只有这类韵母发入声,相对地,以元音或鼻音收尾的韵母只发平、上、去三声。于是韵书就拿塞音和同部位的鼻音相配,组成一个完备的系统。比如说,寒韵收鼻音韵尾,只有平上去三声(分别为寒、旱、翰),韵书就配以同部位的入声曷韵,使之四声齐全。

四声的流变

四声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分阴阳,全浊上变去,入声消失。

分阴阳

四声根据声纽(开头辅音)的清浊,各分裂为两声,清者为阴,浊者为阳。年代在唐朝的日本《悉昙藏》说:“承和之末,正法师来……声势太奇,四声之中,各有轻重。”可证其时四声已发生了分化。但是分化的程度在不同的现代方言中程度不一,四声都从分不合的有粤语广州话。闽南鹤佬话是平去入分阴阳,上声不分。客家梅县话是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官话北京话只有平声分阴阳。烟台话全不分阴阳。有些方言,例如广州话、平话更根据主元音的长短等因素将入声进一步细分,于是出现了高阴入、低阴入、高阳入、低阳入等声调(实质上,无论粤语、平话、客家话还是闽南话,其实有调值数往往达不到其标称数,因为有些入声调与其他调是相同的,仅韵尾不同而已)。举广州话为例。坛,《广韵》徒干切,坛、干同为平声。但坛今读阳平(调值|11|),干今读阴平(调值|55|),这就是分化的结果。

全浊上变去

全浊音是指中古汉语中的浊塞音、浊擦音、浊塞擦音。全浊上变去就是指以这些辅音开头的上声字,如但、道,转入去声。全国方言极少例外。这一音变据考也发生在唐朝末年。

入声消失

有些方言,如粤语、闽南语、客语等至今完整地保存着中古汉语的入声系统。但对大多数方言来说,塞音韵尾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中古汉语原有的p、t、k三个塞音韵尾,有些方言,如闽、客家的一些次方言,归并剩一或两个,有些同时发展出一个喉塞音韵尾ʔ。有些如吴语、晋语等只保留韵尾ʔ。有些如湘语,塞音韵尾完全脱落,入声只作为声调存在。最后,在大部分官话方言中,入声甚至已归并至其他调类。如西南官话的入声归入阳平调,华北官话的入声派入其他三调。

举普通话为例。屋、曷、乙、没均为《切韵》入声韵,但在普通话则分别作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各方言入声消失的进程并不一致,但总体来说,是先归并,再变成喉塞音,嗣后喉塞音脱落,最后并入其他调。在中原,这一过程始于宋朝或更早,到元朝已经完成。

现代方言声调对照

主要方言声调对照表
方言区地名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数
次浊全浊次浊全浊次浊全浊次浊全浊
北方北京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去声阳平4
青岛平声24上声213去声42上声、去声去声3
济南阴平55阳平42上声213去声21阴平去声阳平4
西安阴平55阳平24上声42去声31阴平阳平4
兰州阴平31阳平53上声442去声13阳平4
东干语平声24上声51去声44平声3
西南成都阴平45阳平21上声52去声213阳平4
乐山阴平55阳平21上声52去声224入声35
江淮南京阴平31阳平13上声212去声44入声55
太原平声11上声53去声45阴入2阳入545
苏州阴平44阳平24阴上52阳上31阴去412阳去31阴入4阳入237
上海阴平52阳去113阴去334阳去阴入5阳入236
长沙阴平33阳平13上声41阳去阴去55阳去21入声246
南昌阴平42阴去阳平24上声213阳去阴去55阳去21阴入5阳入217
客家梅州阴平44阳平11上声31去声52阴入21阳入46
福州阴平44阳平52上声31阳去阴去213阳去242阴入23阳入47
厦门、台北阴平55阳平24上声51阳去阴去21阳去33阴入32阳入57
泉州阴平33阳平24阴上44阳上22阴去41阳去41阴入5阳入248
潮州阴平33阳平55阴上53阳上35阴去11阳去31阴入2阳入58
广州阴平 55或53阳平21阴上35阳上13阴去33阳去22高阴入5低阴入(中入)3阳入29
平话南宁阴平41阳平52阴上33阳上24阴去55阳去22高阴入5低阴入(中入)3高阳入24低阳入210
方言区地名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数
次浊全浊次浊全浊次浊全浊次浊全浊
更多

东干语以甘肃方言为标准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汉语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生』和现代汉语的四声如何对应?已知古平声对应...
古汉语如何发音
土洋结合辨平仄
诗词格律|第二讲(修正版)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那几个音调?
诗词写作入门(三)平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