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指导高考作文(12)|论述文的“一二三四法”(上)(江海)(第890期)

浙江台州黄岩中学    江海  陈虹

一、一个基点

每篇论述文都有一个论述点,我们把这个论述点称作文章评论分析的基点。这个基点可以是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词,可以是材料中已经明示或暗示出的论点,也可以是对材料中的论题进行分析而发现的问题。高中生最欠缺的是对第三种论述点的认识与找寻。因为第一种论述点往往是只抓其一,不见其二,失之偏颇。比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的作文题“虚拟与现实”,只谈“虚拟”或只谈“现实”。要么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将“虚拟”当成虚幻、幻想,从而大谈特谈陶渊明活在虚幻中,屈原因幻想的理想社会不能成真而投江等。第二种论述点可能最省力,一切都是现成的,拿来就用。但这种论述点可能也是问题最多的。因为,每个论点都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才成立。这种先入为主,将论点赋予绝对正确性,本身就是片面的、有问题的。我们提倡第三种论述点,即对论题进行分析而发现矛盾,发现问题,以这个矛盾或问题作为论述点,这样才最符合论述文论述的要旨。如下面的一考场佳作。

虚拟吃灵魂

浙江一考生

蚜虫吃草,锈吃铁,虚拟的世界吃灵魂。

当今,人工智能日益发达,人们渐渐得益于智能的现代化,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全部都是虚拟的。在人们都在为这些技术叫好的时候,我不免有一种惶恐,真的要拥抱它,让它发展下去吗?

虚拟世界对于人来说的确有一种无法拒绝的吸引力,像一个黑洞不断将我们吸向它,一旦被吸入,便一发不可收拾。拿网络游戏来说,不少青少年选择了将自己血气方刚的青春献给了这个无底洞般的虚拟世界,他们愿意将原可以飞奔在篮球场上的身体变为电脑前那几近佝偻的躯壳,早已没有那神采奕奕的灵魂,灵魂已虚无,躯壳在枯坐。

虚拟使灵魂空虚,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将全方位生活在虚拟里,难道我们就没有恐慌感吗?全地球都缩小到了一个屋子,从地球村转变为地球屋似乎触手可及。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数字组成的社区中,我们在其中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串数字、一串编码,我们似乎被人控制,根据编程在生活。在虚拟世界,我们不用动腿,不用走路,交谈的对象是数字,穿的是数字,吃的也都是数字,真的不可怕吗?想想进化论吧,到那时候的人类,恐怕将是退化得只剩下那个只有脑子在动的肉团了。

船停在码头上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存在的意义,也不是我们所要的追求。难道我们的追求就是生活在一片虚拟之中吗?在舒适的虚拟世界里安乐死?

周国平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只有在乡村里才保留着上帝创造时的样子,它是岁月与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已经被抽象了,它是日历和数字。”城市好比虚拟的世界,在虚拟之中,一切都已被抽象,不是原本的东西了,因为虚拟吃的是灵魂。

人的生命之中总有些历练,总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体验,不能像未来有虚拟现实设备那样,所有的事都可以一体化完成,这样的生活未免太好了。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过,北欧人有理性的思维,但这个地区却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就是因为太好了,有些人就不想再活下去了。

如上所说,我们不要被一片大好的虚拟所诱惑了,虚拟吃的是灵魂,不要做虚拟的奴隶,变成行尸走肉。

现实世界有明月陪伴着我,有微风轻抚着我,有无涯的大海让我观望,有无数的回忆尽我思量,若孤身活在虚拟之中,是乐,还是痛苦?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论说类议论文,文章通篇以“虚拟吃灵魂”这一论述基点展开议论,思路清晰,逻辑性较强,富有理性,说服力很强。透过材料呈现的表象,作者进一步思虑,并敏锐地洞察到了以互联网科技为基础的虚拟世界来临过程中对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冲击,“虚拟”不但会束缚人的形体,更会锢囿人的灵魂。这一深层次问题的发现,体现了作者良好的思维素养。行文中,作者以此为契机,提炼出自己文章的论述基点——“虚拟吃灵魂”,除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外,也使得文章因思考的深度而熠熠生辉。

二、两个方向

确立论述基点,发现问题后,接下来是展开分析。展开分析大致有两种方向,一横一纵。横向展开给人以视角多元、拓展充分之感。而对于已习惯了采取找同类平行论据材料论证观点的高中生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纵向分析挖掘,力求使论述文呈现深度之美。请看一篇考场佳作。

现实一种

浙江一考生

    虚拟,一种模仿现实的姿态,诉说着超越现实的梦想,却不敢回过头来,直面现实。

  的确,虚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现实。关上灯,戴上“眼镜”,你就可以置身各个具体的场景。技术越发达,逼真度就越高;技术越成熟,实在感就越强。VR,就是一种技术。

  然而VR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态度。它在本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种种需求。

  对充实感的需求。前一秒你在试衣间,下一秒你在候诊室。手表的滴滴答答再也不会对你造成“时间不够用”的困扰。你一刻也停不下来,像一只旋转的陀螺。

  对超越感的需求。它给你带来偌大的力量感,赋予你在时空经纬网间自由穿梭的能力,让你摆脱现实逼仄的平凡,感到无所不能。

  对新鲜感的需求。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劳作没了。在这里,你拥有多重生活,品尝着不同风味的情景,走马观花地领略各种可能。

  就像海绵,抱得越紧,就越难以松开。一切对于现实的不满,对于无限可能的向往,一切远方,一切诗意,都在这块海绵里。

  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指出,这样频繁地将“眼镜”戴上摘下,不仅让人模糊了虚拟与现实,还可能加深人们对于现实的不信任,使人们愈发认为,只有在虚拟中根据个人喜好需求“创造”出来的新现实,才是最好的现实。它,剥离了人们与当下。那些对于充实感、超越感、新鲜感的追求,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追去吗?

  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一个购买主义的循环。根本上,一个人的时间无法增多,一个人也只能拥有一种生活。充实感的背后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鲜感的而背后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看别人活腻的地方”。

  它给人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只是,人终将面对现实,当“眼镜”不得不摘下,开关不得不关闭之时,习惯了虚拟的你,又将怎样面对这个陌生的现实呢?

  那么,我们应该摈弃它,扔下它,远离它,不去看它?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宣扬自己热爱现实的背后,是麻木、漠然于现实的心灵。

  事实上,对于充实感、超越感、新鲜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们与现实构成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

  而真正所应做的,不是舍弃一方追求另一方,而是让VR回归到一种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另一方面。

虚拟,源于现实,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实的一种。用海绵自主地擦掉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拟完善现实,成为一种现实。

文章经过层层分析,得出虚拟源于现实,满足了现实,又完善现实,成为现实的一种的结论。正如孙绍振先生的“深化原则”所强调的“在具体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然后不断提出新问题,对论点进行再分析,使论点在层次上深化”。这篇作文即如此,层层深入,剖析有力,让人信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 浙江高考作文真题及范文解析
AR与VR 傻傻分不清?
VR、AR、MR都是什么?
“虚拟与现实”如何出彩——2016浙江卷高考作文的论证破解技术
虚拟现实很火,但没想到火到了高考作文题里!
虚拟现实里我们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虚拟与现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