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的病机、辨证要点与分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气候突变,寒温失常。

2.生活起居失当,如涉水冒雨,更衣脱帽等。

3.正气虚弱,卫表不固。

风邪,或夹寒热暑湿燥;或时行病毒,自口鼻或侵犯皮毛,导致肺卫失和,肺气失宣,而感冒。

诊断依据:

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粉肺气失宣的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身体酸楚等卫表不和的症状。

2.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3-7天。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辨证要点:

1.辨寒热:

注意恶寒发热孰轻孰重,一般来说,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项背强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辨虚实:

虚实表明营卫开泄之程度,当从有汗、无汗以分辨,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

表实只是相对而言,就人体整体状态而言,正气盛,则属实证。素体虚弱,感受外邪者,为体虚感冒,为虚实夹杂之证。其中以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多见。

3.辨时令:

除风寒风热外,应结合季节和节气,详审证候表现。暑邪为患,以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苔黄为表现。

夹湿者,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重痛,胸闷脘痞,口淡或口黏,苔白腻为特征。

夹燥者,以恶寒,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少津为见症。

辨一般感冒,虚人感冒,时行感冒。

4.辨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于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一般呈散发型。时行感冒季节不限,有传染性,易于广泛流行。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时行病毒病情多重,全身症状显著。且易于传变入里,继发他病或见合并病。

治疗原则:

在表者,汗而发之。但不可发汗太过,中病即止。

宣肺疏表。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故宣肺之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

感冒之病机在于邪郁肺卫,当用疏散,单用清热之品,邪不得散,病难向愈,故清热药当伍于疏散之中。

表里寒热错杂之感冒,可将解表与清热并用,根据表里寒热轻重程度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药物配比方案。

分证论治

1.风寒表实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

轻证食疗方:葱白萝卜汤。

重证:麻黄汤。

夏季风寒感冒:香薷饮。

风寒兼痰饮咳嗽者: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审慎应用。柴胡,葛根,羌活,非必要少用为宜,以防病轻药重过度表散而耗伤正气。

风寒表虚证—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凡是外感风寒,不论表实表虚,用药皆宜辛温,表虚者不可用发汗峻剂。本方加黄芪,龙骨,牡蛎等对小儿反复感冒的预防具有较好效果。

2.风热表实证—辛凉解表,疏泄风热。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芦根,淡豆豉,桔梗,牛蒡子,荆芥穗,薄荷。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加沙参,麦冬,射干。咽痛而大便不干者,加马勃,僵蚕,土茯苓。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衄血,加白茅根,侧柏叶,马勃。头痛加蔓荆子,菊花。口渴加天花粉,石斛。咽痒加蝉蜕。高热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

无里热者,慎用桑白皮,黄芩,黄连等苦寒降敛之品,以防冰伏其邪,延长病程。

风热表虚证—辛凉轻解。

茅苇汤:白茅根,芦根,白芍,竹叶,桔梗,杏仁,葱白。

根据有汗,无汗,分表虚表实。

3.表寒里热证—疏风散寒,宣肺清热。

新订清解汤:荆芥,苏叶,防风,羌活,薄荷,连翘,栀子,黄芩,桔梗,杏仁,前胡

大青龙汤

柴葛解肌汤

防风通圣散

可根据具体症状,参考使用。

4.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宣肺降逆。

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生地黄,水牛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连翘。竹叶,赤芍,丹皮,知母,玄参,甘草。

5.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凉血息风。

清营汤。高热时送服安宫牛黄丸。昏迷谵妄时用至宝丹。抽搐重,大便秘结用紫雪丹。痰多先吸痰,再用竹沥水。必要时滴注清开灵,穿琥宁,或双黄连。

6.邪犯募原证—清热化浊,透达募原。

柴胡达原饮:柴胡,枳壳,厚朴,青皮,炙甘草,黄芩,桔梗,草果,槟榔,薄荷。

7.时令感冒

感冒夹暑—解表清暑。

新加香薷饮:金银花,连翘,鲜扁豆花,香薷,厚朴。

若暑热外客,气阴两伤,用清暑益气汤。

鲜荷叶,藿香,薄荷,通草,六一散,丝瓜络,竹茹,西瓜皮可参考使用。

感冒夹湿证—化湿解表。

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藿香,佩兰,藁本,川芎,蔓荆子,苍术,甘草。

大便溏泄加薏苡仁,白蔻仁。

外感风寒兼内伤湿滞用藿香正气散。

感冒夹燥证—疏解风燥。

温燥证用桑杏汤清宣凉润:桑叶,杏仁,沙参,栀子,淡豆豉,梨皮,川贝母。

桑叶为表中润药。

凉燥证用杏苏散清宣温润:苏叶,杏仁,半夏,前胡,桔梗,枳壳,陈皮,生姜,防风。

干咳者加炙紫菀,炙枇杷叶。咳嗽加百部止咳。

8.体虚感冒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阳虚感冒—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

血虚感冒—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葱白,葛根,淡豆豉,生地,生姜,麦冬,柏子仁

气血两虚感冒—薯蓣丸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蓝地汤:板蓝根,生地,麦冬,知母,桑叶,桔梗,蝉蜕。或加减葳蕤汤。

反复感冒,体虚自汗者—玉屏风散。

调护与预防

高热者,一般不用冰敷,以防遏邪。

伤风不醒便成劳。临床切不可视感冒为小恙而忽视之。失治,误治均可发生严重的变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行感冒2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与辨证论治
什么是风热感冒,什么是风寒感冒呢?
【六经病机病证之太阳病】
感冒的辨证论治及各证型鉴别
支招 | 5种类型【感冒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