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为“五色”遮望眼

“五色令人目盲”,

这是《道德经》第12章的首句。

五色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喻指外部的物质世界。

“五颜六色的物质场景,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以至看不清真实的世界,这时眼睛便如同失明一般。”

物质世界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这是由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决定的,就其本身而言,自然没有令人“目盲”的“愿望”,也没有令人“目盲”的“能力”。

探究“目盲”的真实原因,不应纠结在“五色”中,恰需从人自身来寻找。

当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呈现在人的面前时,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或关注点纷纷投向他们,不仅是注意力和关注点的投射,随着外部世界的闪烁、移动、变幻、改变,人还会持续不断的用感官、用思维、用心念去追踪、跟随、抓取这些个闪烁、移动、变幻和改变。在此过程中,人极易被外部世界影响和同化,以至最终迷失真正的自己。

如此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目盲”,应是这种自我的迷失。

微信刚刚产生时,人们曾惊呼朋友间的沟通从来没有这样便捷过。

每一天,人们都在乐此不疲的刷着屏,都在急不可耐的加着群。

直到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当人轻轻翻开手机后才突然发现,“朋友圈”是变大了,但“朋友圈”里的“朋友”却越来越稀少了;“微信群”是变多了,但“微信群”里很久都没有归属感了。

人一旦把眼睛交给了手机,把手指交给了屏幕,心灵便与“有朋自远方来”越来越远了。

量子力学的开山人之一,薛定谔曾论述过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关系,

他说一般人认为科学是有效用的,人们尊重科学、追求科学,认为科学能够带来巨大的生产力,能让人的生活变得舒适,力量变得强大等等。

他说这其实是对科学最大的污蔑。真正科学,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是人类精神的升华和张扬,而不是实用的东西。

身处科学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中,薛定谔没有“眼花缭乱”,他以真正的科学精神,告诫人们,比之科学引发的外部世界的改变,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提升和充实,才具有最终极的价值和意义。

或许,唯有坚守精神世界的高地,才能从根本上远离“目盲”。

秦岭违建拆除,是近期最为沸沸扬扬的大事。按说拆除违建,派个城管就能搞定。但这次的“城管队长”却与众不同,一是来头大,直接从中央空降,二是身份特殊,中纪委副书记挂帅,三是力度空前,十多年之积弊,顷刻间扫除殆尽。

违建时日已久,更有中央三令五申,按说是立行立改的事情,然而,多年以来,依旧“整而未治、禁而不绝”。

秦岭北麓,山清水秀,不是足不可至的“无人区”,十多年来,历经多少“一把手”,路过多少“父母官”,然而,违建巍峨不倒,人人“视而不见”。这岂不是现代版的“拍案惊奇”!

若非“五色”,何以“目盲”?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深究起来,众多“视而不见”的背后,不都是利益关系、利益得失编织起来的“五色”之“网”在作祟吗?这张“网”里,或有利欲熏心、或有灰色交易、或有懈政渎职、或有明哲保身。归结起来又不外乎“名”“利”二字,逐利不顾一切,保名无所作为。

反过来,从此番违建问题的高效治理看,破解“目盲”之弊,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勇敢抛弃外在“五色”之羁绊,坚决拿起内心“党性”之原则,敢于担当,为所当为,为利百世,不计利害。果真如此,“目”则不盲,行则不乱,身则不败,名亦可成。

关于如何才能避免“目盲”问题,老子的药方是:“为腹不为目”。

什么叫“为腹不为目”?

不少文本解释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如果说“不追逐声色之娱”是从反面告诫人们什么是不该做,的确是有一定指导意义,那么“但求吃饱肚子”这句从正面给人的劝勉,却似乎有点说不太通。

仅仅是“吃饱肚子”或者说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就能称为“圣人”吗?

很多人都经历过基本物质满足的“温饱”状态,从现实情况看,人们从没有就此止步于“温饱”,同时,只求“温饱”的状态也似乎无法让人自觉做到远离“声色之娱”。

可见,从字面得出的直观理解,显然不是老子真正想表达的内涵。

唯有透过文字的表层,体悟深层的寓意,才能真正与先哲思想产生共鸣。

在我看来,老子提到的“腹”与“目”,不应简单理解为能吃饭之“腹”和能看外物之“目”。

如同老子文本中多次提到的“水”、“檏”、“婴儿”等词汇一样,它们所体现的寓意,均不是其物质层面的内涵,而是其物质特性、功能、效用在精神层面的一种映射、升华与拓展。诸如“上善若水”、“见素抱檏”、“抟气致柔能婴儿乎”等等,均属此类。

同样,从特性、功能看,“腹”处在人体的内部,这里是在喻指人的精神世界,“腹”只有吃饭才能饱、不吃饭就会饿,亦在指人的精神世界唯有不断充实才能升华和进步,否则就会衰落和颓废;“目”属于人体的感官,作用在于向外发现、探究事物,这里是在喻指精神之外的物质世界。

回到“为腹不为目”,老子真正想告诫人们的是,面对“五色”、“五味”、“五音”等等缤纷绚丽的物质世界时,人们唯有牢牢守住精神世界的净土,始终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才能最终避免成为物质世界的奴隶。

有句哲理是这样讲的:“拥有就是被拥有,一个人拥有的越多,是的就越少。”

当一个人任凭欲望膨胀,一味向外索取,极力想占有越来越多的名利物质时,不正是其开始忘失精神世界、丢弃道德操守、乃至泯灭良知心灵的开始吗?

君不见,多少贪官污吏、暴徒罪犯,不都是从只“为目”不“为腹”开始的吗?

当然,老子强调“为腹”之重要,并非是要否定“目”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物质世界的进步、发展和繁荣,这是社会历史演进的必然,我们身处当代,自然会享用到现代文明给予的一切便利与繁华,老子的本意,旨在提醒人们何者为“第一”、何者为“主体”,即无论未来科技如何进步,物质如何繁盛,人唯有“不忘初心”,坚守本怀,建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去彼取此”,在前进道上不迷惑、不迷失、不迷茫,真正拥有属于人的尊严与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爱因斯坦和老子预言,惊人的相似,颠覆你的三观
解决物质温饱的时代过去了,到了亟需解决精神温饱的当口
现代文明为何会让人变得“短视”及人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对主观满足感的影响。
第17章 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
混沌即道,《道德经》中道的内涵
你在忙什么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