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9年,小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连长:别闹了!这可是兵团司令

1949年10月2日,关系到华南全境解放的重要一战在广东打响了。

在叶剑英、陈赓和邓华的领导下,我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仅仅12天的光景,十多万国民党军队就全线溃败,广东之战大获全胜,华南地区得以全面解放。

广东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大陆的彻底衰败,全国解放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按照毛主席“多多报道广东解放事宜,让全国人民一起开心开心”的指示,各大报纸都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条新闻。

不久之后,印着三位将军照片的报纸被发到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也派发到各个部队中,以供官兵战士们阅读学习。

当时的四野第12兵团46军恰好没有作战任务,各连就组织战士们读报,学习广东解放的成功经验。

战士们闲暇时都会读报,连长一下令让看报,大家很熟练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由文化水平高些、嘴皮利落的战士开始念报,念到精彩之处大家还忍不住要讨论一番。

也有一些识字的战士,喜欢自己看报,就坐到一旁自己安静地读报去了。

小战士邓贤诗就属于后者,非同寻常的是当他看了这篇报道之后明显不淡定了。只见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报纸上的照片,又一遍又一遍仔细读着文章,生怕看错一个字似的,而后又看了照片良久,双眼竟有些泛红。

而后他从贴身上衣的衣兜里掏出了一张小照片,看看小照片,又看看报纸,再看看小照片,竟然激动得哭出声来。

旁边的战友们从他盯着报纸照片开始就察觉了他的异样,只当是文章精彩,引得他目不转睛,他这一哭,战友们确定情况不对头了,赶忙围了上来,连长也前来查看情况。

看着平日里老实稳重的邓贤诗,这会儿情绪波动这么大,连忙询问怎么了。

邓贤诗指着报纸上的照片,说道:“连长,我找到俺父亲了!”

连长顺着他的手指看向照片,有点尴尬地说:“小邓啊,别闹了,那是咱15兵团的邓华邓司令啊!你不能见着个同姓的就说是你爹啊!再说了,你不是个孤儿吗?这会咋又念叨起来找爹了?”

随即对众人道:“这娃是想家想糊涂了……”众人开始哄笑。

见大家都不信,邓贤诗急吼吼地把手里的小照片和报纸一并塞给了连长,道:“连长,这是我父亲的照片,我母亲临终前交给我的,你看看,和报纸上的就是一个人!”

连长拿着邓贤诗父亲的照片和报纸上邓华的照片认真比对起来,邓贤诗父亲的那张小照片,已经褶皱泛黄,但仍可见照片上的男子,二十出头,稚嫩的脸庞,清澈的眼神,想当年这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

报纸上的邓华将军,已是不惑之年,久经沙场,更显得有些沧桑。不过眼里的杀伐果断,脸上的笃定神情,无不在彰显着大将之风。

两张照片的人,隔了二十多年的光景,不过细看脸型、五官、神态都很相似,尤其是眼神中,都有一份无法言喻的笃定和坚韧。

连长看了半天也有点含糊了,这两张照片确实像,这么一看邓贤诗和邓司令也有些像啊,这邓贤诗不会真是邓司令的儿子吧?

这么想着,连长安慰邓贤诗道:“小邓啊,别着急,你要是这么肯定的话,我帮你把情况向上级汇报汇报!”

消息一级级上报,很快就惊动了46军军长詹才芳和12兵团司令萧劲光。

詹才芳和萧劲光都是和邓华相交多年的老战友,他们都知道邓华有一个流落在外的儿子,早年间他们也曾受邓华之托帮忙寻找,可惜都没找到。

如今听闻自己兵团的战士自称是邓华的儿子,年龄祖籍对得上,还有照片为证,都很激动。恨不得立马把这事告诉邓华,让他来认人。

但是因为事关重大,詹才芳和萧劲光也害怕搞乌龙,会让邓华更伤心失落,两人商量决定暂时不惊动邓华,他们俩先去审查审查,等有谱了再说。

于是萧劲光和詹才芳来到了邓贤诗所在连队,派人叫邓贤诗到指导员办公室见他们。

一声清脆的“报告”声后,一个穿戴整齐的战士进了办公室,向首长们敬了个军礼,而后立定站在一旁,等候指示。

来人正是邓贤诗,萧劲光和詹才芳自从他进门那一刻,就一直在打量着他。

仔仔细细打量一番后,两人对视一眼,用眼神交流着:“像,太像了,简直和邓华刚入伍那会儿一模一样。”

心里有了谱,萧劲光和詹才芳开始详细地询问:“你入伍资料上填的是孤儿,怎么又说邓华司令是你父亲了呢?”

邓贤诗回答说:“我打记事起没见过父亲,只见过他写回家的信。我小时候问母亲'父亲去哪了,怎么不回家?’母亲告诉我'父亲是个大英雄,在打击侵略者,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等坏人被赶跑了,父亲就回家来陪着我们了。’可我们没等回来父亲,却在我十岁那年,等来了他牺牲的噩耗,母亲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临终前给了我父亲的照片,要我记住父亲叫邓多华,让我也要向父亲一样保家卫国,我便追寻父亲的脚步入伍当兵了。我看到报纸上的照片,才知道我父亲还活着!”

那个年代,消息闭塞,行军打仗之人又行踪不定,报错丧也是常有之事,只是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邓贤诗的父亲叫邓多华,比邓华司令多了一个字。

那时很多人从军后都改了名字,萧劲光和詹才芳想着“邓华是不是也改过名字啊?”

后来他们在和邓华聊天时,旁敲侧击问他:“咱们队伍里好多人都改过名字,你改过吗?”

邓华说:“我以前叫邓多华,参加革命之后,改的邓华。”

得到邓华证实后,信息都对上了,萧劲光和詹才芳都松了口气,总算是没白忙活,帮老战友把儿子找着了,但他们觉得父子之间的事还是让他们自己沟通吧,便让邓贤诗自己给邓华写信,他们会帮忙转交,是不是父子,让邓华亲自回复他吧!

邓贤诗思虑良久,握紧手中的笔认真工整地写道:“邓华司令您好!我叫邓贤诗,我的母亲叫邱青娥。我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您的照片,觉得您就是我失散多年的父亲邓多华……如果您真是我的父亲,能不能回信告诉我?”

邓贤诗写完才发现自己眼泪都流下来了,他赶忙用袖子擦了擦,不让泪水脏了信,他小心翼翼地封好信,交给了萧劲光。

萧劲光立马命人以最快的速度将信交到邓华手里,听闻是萧劲光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邓华以为是要紧的军情,打开信件,看到邓贤诗、邱青娥的名字,邓华就红了眼圈。读完这封认亲信,思绪就回到了邓多华的记忆中……

1910年,邓多华出生在湖南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1925年,邓多华到长沙求学,接触到了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到爱国学生运动中,也是在那一年,他在父母的操持下,迎娶了同村的邱青娥。

邓多华对包办婚姻是抗拒的,好在邱青娥是富户家的小姐,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支持他参加革命活动,又孝顺照顾老人。

两人婚后感情很好,1927年生下了一个儿子,邓多华看着粉嫩嫩、肉嘟嘟的儿子欢喜极了,为了给儿子起个好名字,他翻遍了书籍,最终为他取名邓贤诗,寄予了多才贤能、如诗如画的美好期许。

邓多华时常会憧憬着陪儿子慢慢长大,陪他打闹、教他识字的美好,可惜生逢乱世,何谈岁月静好。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疯狂屠杀共产党人,迫于革命形势,也担心自己共产党身份暴露、祸及家人,邓多华决定离家去革命。

他和妻子说了自己的想法,邱青娥知道丈夫革命意志坚定、去意已决,虽心中万般不舍,却不想成为丈夫的羁绊。

更何况她喜欢的,又何尝不是保家卫国、壮志凌云的邓多华呢?

她告诉他,儿子和父母她会照顾好的,不必担忧,万望他保重自己,她等着他胜利凯旋。

邓多华满口答应,可他却深知战场凶险、子弹无眼,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命回来,出发之前,他特意去照了张照片,留给妻子,做个念想。

离家之后,邓华跟着朱德、陈毅的队伍,先是参加了湘南起义,而后去了井冈山根据地发展革命队伍,与反动派斗争,因表现优异在队伍中崭露头角,逐步升迁。

1930年起,邓华参与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尤其是第五次反“围剿”时,形势异常凶险,邓华部协同红一团,与民国党军激战三天三夜,成功击退了国民党三个师的轮番进攻,英勇表现有目共睹。

之后,邓华跟着部队长征,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每一场艰难的战役中都有邓华的身影。

离家这些年,邓华有空就会给妻子写信,问问家里的情况,和妻子分享胜利的喜悦,却鲜少提起形势的艰难、战场的艰险。似乎也忘了,将自己改名字的事情告知妻子,所以邱青娥和邓贤诗都只知道他叫邓多华。

这也是邓贤诗在从军之后四处打听“邓多华”的消息,却一无所获的原因。

1937年,邓华参与的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大捷,邓华满心喜悦地给妻子写信,分享胜利的喜悦,却迟迟没有得到回信。

战事紧张,他也无暇细想,却不曾想到再收到家里的消息,却是妻子邱青娥病逝的噩耗。

多年后邓华依旧记得初闻噩耗时,胸腔里那股浓烈的窒息感,就像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喉咙,喘不上气来。

妻子才28岁啊!她怎么会死呢?要是没嫁给我,她会活得久些吗?邓华无法置信地问着天,问着自己,悲痛、自责、愧疚都涌上了心头。

当时有战友劝他回老家把孩子接来,邓华何尝不惦念儿子,可当时革命形势太艰难了,弄丢的孩子比比皆是,很多首长都被迫将孩子交给老乡抚养。带在身边还不如留在老家,好歹是熟悉的地方,还有认识的宗族乡亲帮忙照看。

抗战胜利后,邓华才有机会回趟老家,可是佳人已逝、房屋早已破败不堪,儿子邓贤诗也没了踪影,乡亲们都说那孩子出门流浪去了。

邓华来不及打探儿子的去向,就被部队召回参加解放战争了,之后也曾拜托战友们帮忙打听留意儿子的下落,可惜都没有消息。

直到1949年,邓贤诗在报纸上看到邓华的照片,认出了父亲,给他写了这封信,邓华才有了儿子的消息。

此时距邓华离家已经22年了,记忆中抱着襁褓中奶娃娃的情景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可又仿佛就在昨天。

邓华越想越坐不住了,他迫切地想去看看儿子长大了变成了什么样子,他太想知道儿子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

邓华冲到了詹才芳的办公室,在那里他见到了一个顶着和自己年轻时几乎一模一样面孔的少年,那是他的儿子,久违的儿子,邓贤诗。

两人都难掩激动,邓贤诗激动地说:“爸爸,是你吗?”

邓华看着眼前的儿子,过了好半晌才说:“好孩子,受苦了”

一句简单的问候,他们都明白,眼前就是自己寻找了多年的血亲。

父子俩相拥而泣,良久才稍稍平静,邓华拉着儿子叙起了家常,问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母亲去世后他去了哪里,怎么跑来当兵了……

在父亲的注视下,邓贤诗打开了话匣子,1927年父亲离家后,母亲邱青娥便独自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好在有外公和舅舅的帮衬,邓贤诗童年时家中虽贫,但从没饿过肚子。

母亲还悉心教他读书写字,告诉他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因为要拯救世界,才不能陪在自己身边。

在母亲的安利下,邓贤诗自小就崇拜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每当邓华寄信回家,母子俩都高兴极了,要坐在一起,念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好好保存起来。心情好的时候,邓贤诗还会拿着爸爸的信,和小伙伴们炫耀自己的爸爸又打胜仗了!

这样平稳安乐的日子过了十年, 随着邓华在共产党队伍中逐渐被重用,他的家人也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了。

先是邓华的父亲被特务抓进监狱,而后邱青娥也遭抓捕,后来是邓贤诗的外公花光了积蓄才把邱青娥赎了出来。

遭此一劫,邓华父母相继离世,邱青娥也因长期超负荷劳作,身体吃不消病倒了。

这时又听同村的人传回邓华牺牲的消息,当时邓华因为战事焦灼很久没有写信回家,两者联系到一起,邱青娥信以为真,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不满十一岁的邓贤诗成了孤儿,伯父邓多英念其孤苦收养了他,同村的人知道他是“英烈”之后,对他也多有照拂。

邓贤诗吃着百家饭长大了,他不想再拖累伯父,也不想再靠乡亲们接济,决定追寻父亲的脚步,去参军,以身报国。

入伍之后,邓贤诗每到一个驻地,都会打听父亲的消息,奇怪的是就是没有人认识“邓多华”。

邓贤诗只当是父亲牺牲得早,却不想他改了名字,变成了首长。

邓华听着儿子的讲述,很自责没有告诉妻子儿子,自己改了名字,让儿子徒劳了那么久;很心疼儿子成了孤儿,孤苦无依,独自漂泊;很愧对发妻,让她操劳一生,含恨而终。要抛下年幼的儿子,妻子临终前该是多么伤心无助啊!

邓贤诗看着父亲的神色,明白他心中所有的难过与自责,语气轻柔但坚定地说道:“爸爸,不要难过,都过去了,我已经好好地长大了不是吗?你也不要自责,妈妈说她不后悔嫁给你,你是她心中的英雄啊!”

邓华望着懂事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逝者如斯,最让他难心还是以后该怎么办,要如何安顿儿子?

邓华内心肯定是渴望能补偿儿子的,离家多年没能尽过父亲的责任,邓华希望能够给儿子更好的生活。

以邓华当时的身份地位,给儿子谋个好前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作为一个老党员,邓华万不肯利用手中的职权谋私利。

就在邓华犯难的时候,邓贤诗知道了父亲的想法,主动找父亲谈心,坦言自己寻找父亲从不是为了沾光,不要父亲为他破例,他自己的人生他自己会走得很好。

邓贤诗还特意拜托詹才芳,自己的身份在部队中要保密,他不想大家因“邓华之子”的身份,对他另眼相待。

看到儿子如此明事理,邓华很欣慰,也很感念发妻,将儿子教得这么好。

后来,邓华因战功卓越被授予上将军衔,而邓贤诗依旧低调当兵,转业后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父子二人相认之后,还是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可是找到了彼此,心中的空缺就被幸福感填满,一段幸福的父子时光就这样开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小战士指着报纸:这是我父亲!连长:别闹!这是兵团司令
认父
1949年小战士在报纸上认出父亲,连长:不要胡闹,这可是邓华司令
1949年小战士从报纸上认出父亲,连长:你别闹了!这可是兵团司令
收到一封信后,邓华找詹才芳“破例”要一战士:我愧疚了22年
父亲已离家22年,小战士看报纸上的首长像爸爸,连长说:别瞎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