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人“睡大炕”和“对面炕”是什么体会

在网上遇到许多南方的朋友问;“东北人为什么喜欢住平房,而不像南方人那样住楼房呢?是因为穷盖不起楼房吗?”有这种观点看法的人确实不少。

确实,这里面的原因也包括了许多人是盖不起楼,那是需要银子的,过去许多人生活困难盖不起住房,更别说楼房了,就是普通平房也很难盖得起。这只是原因之一。但是你如果到了沈阳故宫,看看那里的坤宁宫,皇上住的地方,你会看到这里也是平房,也是睡的“大炕”,你就应该理解,皇上是盖不起楼房的主吗?

东北人为什么喜欢住平房,那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原因。

东北冬天的寒冷,那是有目共睹的,五个月漫长的冬季,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刀子一样的西北风漫天遍野地刮来,只有低矮的平房才能适应这种环境,人们恨不得住到地下去,于是就有比平房还低的半地下式的房屋,和全地下式的“地窨子”房屋,理由就是一个,越低矮,越保温越抗风。

住平房的另一个原因是,东北,包括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普遍睡火炕,火炕除了具有床的功能外,它也是重要的取暖设备,南方地区四季温暖当然可以不必考虑冬季取暖,可以睡床。但是北方就不同了,尤其是东北的冬天,火炕几乎就是唯一的取暖源,火炕可以说是卧着的暖气片。话说回来了,火炕只有平房才适用,而楼房却极不方便。以上说的这些就是东北人为什么喜欢住平房的原因。

前面说的是住平房和与睡火炕的话题,下面重点说说睡火炕的故事。

睡火炕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古人类发明了烤火取暖,因为烤火需要连续的烤才行,所谓“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后来人们发现了将大石板烤热后,会持续保温很长时间,人睡在上面很舒服,于是人类发明了最初的“石板炕”,继而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以泥土石板混搭的土炕。这种土炕主要流行于后来的北方农耕民族,一些草原游牧民族主要的是使用动物皮毛御寒。

过去因为生活困难,盖房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形成了许多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很狭小的房子中,于是就有了“睡大炕”“对面炕”之说。

对面炕

过去东北农村普遍盖的是“两间房”“三间房”,“两间房”是由一头的一间房开门厨房,叫“外屋”,里面的一间是睡人的“里屋”,因为人口和取暖的需要,“里屋”打成南北各一铺炕,名叫“对面炕”,这种一间房子的炕叫“一铺炕”,靠山墙一头有一小窄炕联通,叫“万字炕”或“条炕”,不睡人。

连二炕

三间房有一头开门的,里面两间“里屋”,里屋的炕一般都是连在一起的“对面大通炕”,叫“连二炕”,有的家为了居住方便在通炕之间有“间壁”,里外不通气,便于起居相互方便,这种间壁有“死间壁”和“活间壁”之分,“死间壁”是固定的,“活间壁”是需要时可以拆下来联通,不需要时再装回去,有的家庭人口多,干脆就是大通铺,一望到头,也就是现在人形容的“睡大炕”。

三合院,一明两暗房

三间房有中间开门的,叫“一明两暗”,中间一间是厨房,两头各一间居室,居室也基本都是对面炕。

一些大户富户人家有盖四间房,五间房的,四间房一般是东二间开门,内里东头一间,西头两间,两间都是连二的大炕。五间房一般是中间开门,两边各两间,基本都是连二炕。

还有一种形式的炕,是一间房子的炕,有的家庭只有一间房,为了能住下人,还要有一个厨房,那么这种家庭的炕就要在顺着山墙方向打一铺炕,在最里面间壁出来一个很小的厨房做饭,这种房子从外面开门进屋就是炕,煮饭要到最里面,这种房子的炕叫“顺山炕”。想想如果冬天开门进屋,冷风会直接吹到被窝里的场面,你能接受吗?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1968年的冬末,我到过老家本溪县碱厂的谢家崴子村,靠近村子前街西头有一座老院,三间正房,东西各三间厢房,共计九间房子住了八户人家,其中有本家谢姓的两位大爷,两位叔叔,一户孙姓,一户忘了,这六户人家住在正房和东厢房六间房,另有李姓哥俩住西厢房三间。这六户住一间房的都是“顺山炕”,室内结构完全一样,每户人家都在六七口人之上,一般家庭挤挤就将就了,其中我的一个二大爷家还有一个新婚的儿媳妇,你说这一家人怎么住?在他家的炕头部分留一个能睡两个人的地方,小两口在这里睡,然后在炕中间立着一口“炕琴柜”做隔断,其它人睡在外面的大一点的炕上,没见过的人你可能无法想象得到。

而睡“对面炕”的虽说也不方便,但是相比睡“顺山炕”的还要强一些。

许多外地网友们调侃,这种环境太尴尬了,不同性别,不同辈分的人住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简直无法理解,还有行夫妻之事时,怎么------。

跟你说吧,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各家的孩子都没少生,有些环境,你不适应也得适应。

幔帐

于是,就有了一种设施“幔帐”,“幔帐”说白了就是“遮羞布”,一般人家新婚娶儿媳妇的婚房炕上上面要挂一幅“幔帐”,“幔帐”是一整幅不透光的花布缝制而成,上端有一白布缝制的套筒,通过套筒穿进上面木制一把粗的“幔杆子”上,“幔杆子”绑缚在上面的“棚杆”上固定。白天时搭起幔帐,晚上睡觉时落下幔帐,就形成了一处独立的空间,这样可以避免晚上睡觉时出现尴尬的场面,但是别忘了,这只隔像而不隔音。幔帐一般是年轻夫妻常用的,年岁大的人就不用了。

有说道,这“幔杆子”结婚时是由新媳妇娘家陪送的,到时候由“小舅子”给扛着,这就看出来幔杆子该有多么重要了。

普通的一铺炕可睡四到五人,一般的连二炕可睡八到十人。睡炕有个规矩,南炕温暖朝阳,它的炕头位置尊贵,一般是家中主人或者老人睡的位置,炕稍次之,北炕位置更低,一般是孩子们睡的位置。一般的炕稍要放置一口“炕琴柜”或“对箱”,在上面叠被褥枕头用的,叫“叠被格”。

我老家的这个村子,八十年代前,一般住两间房的多一些,三间房的少一些,平均每户约五个孩子,其中有两户十个孩子,七八个孩子的有好几户,就是说每家的住房都非常紧张,于是就有了“讨宿(xiu)”这个词,有的人家来客(qie)了,家里睡不下,就有或男或女的孩子到邻居家借宿的事情,这就叫“讨宿”,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现象,许多人家困难,每人平均不了一套被褥,那么几个人挤在一起盖一床被子的家庭很多,这也是大家挤一铺炕睡觉的原因之一。

蒙古包内

类似对面炕这种居住条件的还包括东北的其它民族,比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就是,它也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居住的,其亲密程度不亚于住对面炕,但是历史环境形成的这种生活方式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新式平房布局,没有了对面炕,都是单独的房间。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地新农村的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除极少数个别地方的个别户还住在较老的房子外,其它新建的住房几乎都没有了对面炕这种形式的房子了,家家都是分格成多间的居室,互不打扰,当然还是以火炕为主,一些家庭装置了土暖气,保证了冬天室内的温度,一些有条件的农户也盖起了楼房,有了土暖气供暖,楼房也不是什么神话了。

睡大炕,其乐融融。

也有一些人喜欢宽大的住房,也喜欢大炕,看着眼亮,这些家庭一到过年的时候,儿女们都回来过年,于是就有许多网友在晒十几口子睡大炕的照片视频,过去睡大炕是因为住不起大房子,今天的睡大炕,那是在显示一大家子的和谐场面。

沈阳故宫 坤宁宫

坤宁宫内皇上住的对面炕

现代人住的大炕

城镇化的脚步正在远离“对面炕”“睡大炕”的昨天,只留下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尽管说不上过去是美好的,但是至少那份乡情还是值得留恋的。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趣事之——幔帐挂在炕沿外
睡觉之前挂幔子
东北风情:【五】 南北大炕对脑袋(作者:郑旭东)
北炕闲着就借或租出去
扒炕抹墙的那点事
何春贵:晨露赞(外三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