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别集邮,给青春说声再见

文/姜苗林

当把2022年的集邮册取回来之后,就对青春说了一声“再见”。这一声“再见”已经在心里头默念了好多回了。这也许是拿到手里面的最后一册邮品了:大红色的软壳外包装,洁白的硬壳封面。条码、二维码、封底封面的精心设计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唯美。尤其是“中国邮票套票珍藏”几个红底白字,还是搅动着心底那份最初的收藏欲望。

已经记不清是从几岁的时候开始接触邮票的了。只记得邻居大哥喜爱收藏。偶尔看到他夹在厚厚的书里面的几张邮票,很是羡慕。看邻居大哥把贴有邮票的信封一角撕下来浸泡在脸盆里面,等信封慢慢地湿透,然后用尖嘴镊子仔细地从水里面拎起,揭下那枚花花绿绿的邮票,摊在报纸的表面,放在窗台上慢慢地晾干。于是也有样学样地做。只不过全是徒劳。因为取下来的那枚邮票是普通的八分邮票,那种邮票是没有收藏价值的。也不知道什么是纪念邮票。不过,从信封上撕下邮票浸泡、等待、晾干的过程是那样的诱惑。那个年纪能够完整无损地揭下来已经很满足了。可是就是这样的机会也并不是很多。能够获得一张贴有纪念邮票的信封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多少年以后一直在想,如果当初能够多一点耐心,多长个心眼,或许能够获得多一些的机会。如果能够把握住一两次机会,获得几枚那个年代发行的珍品,收益是丰厚的,甚至能够改变这一生的生活轨迹。

伴随着这种萌动的欲望踏进社会,发现单位上周围好多人都有集邮的喜好。而有成就的前辈已经能够拿得出珍品去参加集邮展览了。解放前的,解放区的,动荡时期的邮品不要说看,听听都羡慕得不得了。前辈那一本本包裹得紧紧的集邮册里不仅仅是稀罕的邮票,也是时间带来的丰厚的馈赠和稀缺拥有的不菲的价值。有那么一位前辈的引领和近乎神话的诱惑,似乎周围的同龄人都在向前辈看齐,也都希望自己的邮册中能够有几张有价值的邮票。尽管手里面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枚邮票也并没有影响到从那个时候起就埋下的集邮的执念并坚持到今天。

当集邮已经蔚然成风的时候,那种撕下信封的一角浸泡在水中,等待、揭下、晾干的过程成为了“非遗传承”。再想白手获得邮票的机会几乎为零。必须花钱去邮局购买。在那个刚刚能够填饱肚子的年代,花钱买邮票是那么的奢侈。踌躇之间这种奢侈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经常会听到某种邮票迅速升值的神话。比如第一套生肖猴票。也会与某些错版票失之交臂而痛心疾首——一枚错版票的价值据说不菲——周围的人都在想,幸运什么时候能砸到自己的头上呢?于是每次新邮发行时,相当一部分邮票都已经走了“后门”。经二纬一路的那家集邮公司门前会排起长长的队伍,新邮票都会被一抢而光。若没有在邮局工作的亲朋好友,买到新发行的纪念邮票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还好工作有机会出差,于是就把目光投向了相对偏远闭塞的县城。去县里面的邮局逛一逛成为了出差必选。能不能买到心仪的邮票全看运气了。先是买单枚的,后来听说四方联升值快,就只得再破费些。后来又听说整版的邮票更有升值的潜力,如果再有名人的签字,那更是价值不菲。一次到高密县出差,还真的买到了一整版的“兵马俑”。可那是一套四枚的邮票,据说只有成套的邮票才有可能升值。再到哪里去买到一整版的另外三张邮票呢?机会一失就不可再来。只好将就着一张买了一枚,凑成了一套。

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单位上清理杂物的时候,获得了一小本无人认领的邮票。有几十张吧。有几张是成套的,有几张也是单枚的。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大路货。没有心仪的猴票,更没有错版票,全都是信销票。那次意外的收获也是十分的高兴,它毕竟省去了去淘这些邮票的功夫了,也把集邮的年限向前拓展了好几年。庆幸自己的运气不错。从此集邮相册里面有了压箱底的货。

那个时候集邮都冠以十分优雅的内涵,说是方寸之间自有乾坤。一张小小的邮票包含了文化、历史、风情等等无穷的知识。也就会时常拿出相册来摆弄一番,力求探寻到那些邮票的设计出发点、知识的源头以及邮票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后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反映在邮票里面的那些知识以及邮票背后的故事点一点鼠标找一找“度娘”在互联网上唾手可得。随着时代的变迁,邮票的实用功能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年集邮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邮品,邮品也被赋予了新的“炒作”功能。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对集邮失去了原本的兴趣。集邮公司也改变了经营方式,可以去预定全年的邮册。再也不用去集邮公司排队了。只要有钱肯投入,所有的新邮票甚至老邮票都可以在集邮公司里面买得到。那种寻找纪念邮票的新鲜感和每到发行邮票时从拮据的收入里面拿出一部分钱来排半天队从集邮公司抢到邮票的刺激感已经荡然无存了。最初几年拿到年册的时候,还颇有新鲜的感觉。二十多年过去了,集邮如同买房按揭,成了年末预定,来年取票的一年一度的交易。

集邮公司也有了新的运作方式,把这些老集邮者拉入了一个工作群,所有的信息在群里发布。去年年底的时候,工作人员一如既往地在群里发布了预定新年邮票的信息。后来见迟迟没有动静,于是打来了电话。我只得告诉她:“2023年的邮票不再预订了。”

去取2022年预订年册的时候,工作人员狐疑地看着我:“今年的邮票真得不订了?”

“年纪大了,不玩了。”

将2022年的邮册放入之前积攒的那些邮册当中,心里默念着:“是该说声再见了”。眼前的这些邮册不仅没有升值,还在不断地贬值。处在一种有价无市的状态当中,如同岁月的流逝,如同早已开启的退休后“吃饭就能挣钱”的人生模式,相信会一贬再贬的。尽管如此,它们也是时间给予的人生馈赠,看到它们就会想起曾经拥有的快乐。

哎,逝者如斯呀。

壹点号 畅叙幽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年沉寂后邮市井喷 - 邮票俱乐部 - 中国邮币卡网论坛 - 0
80版庚申猴
轻松开始集邮的10种方法
沉醉不知是邮缘
我的集邮片段:小邮票见大乾坤-1
违规邮品何时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