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遗憾——因一人而错过了海权时代!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遗憾,我以为就是中国在郑和下西洋后再没有出海,放弃了中国成为海洋国家的一次宝贵机会。

明朝郑和之后,为什么没能再次组织船队出海呢?

因为一个人——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大臣,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

曾任兵部尚书等职,历史记载其人通晓兵事,治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还敢对皇帝强谏,也算是一个耿直大臣。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思想局限性,藏匿了(一说烧掉了)郑和七下西洋积累的丰富海图等资料,让中国错过了成为海洋强国的机会。

明代《殊域周咨录》书中记载:宪宗成化间,有太监劝皇帝效仿明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于是皇帝下诏到兵部索要郑和出使的海图等资料。时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事先将这些资料藏匿起来,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搜索,最终没有发现。

兵部尚书项忠没有找到郑和资料后非常恼火,他责问看管档案的小吏:库中案卷怎能丢失!在于旁的刘大夏从容地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煅之。”

于是下西洋一事因此作罢。

要知道《殊域周咨录》在明朝,堪称一部重量级的地理科学经典。

作者严从简长期担任京官,既在嘉靖帝身边做过行人,也在刑部户部做过主事,经手的全是核心资料,且素来以性格严谨认真著称,写就的这部《殊域周咨录》,除了记录不少宫廷掌故,更详细展现了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的风情百态,内容十分强大。

而且明代专门记载历代皇帝言行的《实录》另外记载了刘大夏任兵部侍郎时,为实现“闭关自保”政策,对一些外国资料实行藏匿的事情。


刘大夏当时看来为了阻止皇帝听信太监谗言,藏匿或者烧毁郑和海图,避免了劳民伤财以及太监专政的隐患,但从长远来看,实在是浪费了中华民族一次绝佳的走上海权之路的机会,可以说是最大的遗憾了。

最后再说一下,郑和是佛教徒,不是回族,更不是穆斯林,下西洋不但没有朝觐麦加,一路还建立了许多佛教寺庙。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谁销毁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档案?
揭秘郑和下西洋档案遗失之谜,并非刘大夏销毁,或有其他可能
1473年,西厂提督太监汪直力劝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恢复下西洋国策,由他本人带队重走郑和航海之路。对此成化皇帝十分赞同汪直的提议,下旨令兵部调出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档案。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兵部却回话
郑和下西洋档案丢失之谜?你同意“销毁说”吗?历史真相揭秘何辞说历史
他本是皇帝身边的一位太监,却完成了七次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
郑和下西洋档案失传的历史隐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