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五个为什么:为什么称华夏、中国、中华(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答:华夏、中国、中华的来源说法不一。《周书》、《说文解字》、《左传》、《尚书》各有解释。有华山论、夏水论的,当代史学大家顾颉刚、钱穆、范文澜、翦伯赞诸位先生之论也不尽相同,下面小编选其中自得者,共参之:

一、华夏,民族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因周人推崇而变为正统性象征。华,甲骨文意为树上开的花,表示美丽、美好。夏,甲骨文到底有无,目前尚存争议(有说为手执农具的人,未得证),周金文为手持刀,脚踩耒(一种农具),观测天象的人(符合周农耕文明特征)。周人为周代商的法统性费劲苦心,自称为夏人后裔(当然,也可能真是),据周人所述:商以前有夏,夏国的开创者为大禹(姒姓夏后氏),其子启建夏国(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周人的始祖“后稷'是夏王室成员兼农业部长,所以周代商就有了法统性。于是,周人祖先之国“夏”就与“华”(美好)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华夏'(后来两字同义复指,华即夏),通俗讲就是:美好的大夏国,大夏国美好(呵呵!正反读都成)。周人称自己是“夏”的正统继承者,服从他们的小邦就成了“诸夏”(具体见“历史为什么之一”)。

二、中国,地域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历史属性。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一词侧重点不同:1.周初以地域属性为主。'宅兹中国'出现在1963年宝鸡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上,是目前发现“中国”一词的最早来源。铭文一共122字,从全文意思来看,铭文中的“中国”是指成周—雒邑(周公所建之陪都,今洛阳)。2.春秋以后突出文化属性代表先进文化。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晚清甲午之战后,日本直言清国不配自称中国,可见“中国”已在东亚文华圈中普遍被当作先进文化之象征。3、本意表示国都或天子的直辖地,侧重政治性。《诗经》的学者毛苌为《诗经》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孟子》中记载了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这里也指国都。中国一词本意为国之中央,代表国家的政治中心。4、近现代,呈现历史属性。呵呵,不说大家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含中华民国)。

三、中华,即中国+华夏。“中华”始出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若使游步于中华。”这里“中华'主要指曹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唐代在法律中正式出现“中华”一词。《唐律疏议》卷三:“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意思是说,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都称为中华。

最后总结一下,华夏、中国、中华是地域、文化、政治和历史的综合性共同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但共同的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是中国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疑问/河南人凭什么老被地域黑?
河洛文化主流地位的成因
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之二(杜学文)
“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距今只有118年,最早是谁提出的呢?
揭秘《山海经》【12】 云台山是华夏祖源地(一)
“中国”名称是怎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