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新长篇小说《镜像》,独到的思路与成功的创新

陈新《镜像》:独到的思路与成功的创新

□张陵

很清楚,作家陈新的长篇小说《镜像》讲的是一个青春成长的故事。不过,小说用“镜像”两个字做题目,倒是很费点心思的。作家大概是想引导我们通过一面艺术之镜折射出来的影像,捕捉到传递自现实生活更真实,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破解一代人成长过程的秘密,从而让我们体悟到这样一个青春故事的魅力和深层的含意。

由此,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就变得很有意思了。一个性情外向的少女,在初中时期,似乎比同龄人更早进入叛逆阶段,以至使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显得比同龄人更具有个性,也更具有挑战性,更与众不同,因此带来种种对她的误解。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把她当问题女生来对待。她在误解中痛苦挣扎,也在误解中励志成长。有一天,因一个重要事件,让她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她也因此走出了困境,成为一个上进的优秀学生。人们看到的她都是不真实的镜像。真实的真正的她就深深埋藏在矛盾冲突的个性里。这也许就是小说《镜像》要告诉我们的。

当代青少年问题多,成长小说也就很发达,优秀作家优秀作品非常多,想要有所突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作家陈新的立意就在求新,就在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成长励志文学。这种创新的热情与冲动,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上的精当安排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作品采取了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平行交替叙事的方式,把一个女生的精神状态、心理个性突现出来,并以此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第三人称讲叙王恩玫,第一人称则是袁倩的内心独白。到处惹事的王恩玫考试并没有作弊,但对她有成见的老师李檀死活就认写她不老实。王恩玫个性强,受不了委屈,不断要辩解,结果事情越闹越大,后果很严重,惊动了校方,也把自己的家长搞得很狼狈,最后不得不以转学告终。转学后的王恩玫改名换姓,成了袁倩,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仍然被人深深误解,继续在生活中总是充当不幸悲催的角色。小说这种构思,使故事情节没有沿着线性发展,而变得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其实,读下去我们便会发现,比结构更具创新意识的是小说的叙事语言。在第一个称的叙事结构里,作家非常准确捕捉把握住了主人公的个性化的语言特征,突出了初中生特有的喜欢副词的偏好,展现了他们语言中有些生涩的似懂非懂且很有感觉很有诗意的特点,一下子就传递出人物的神情性情。如:“我与他算是发小,翠柳轻风、鸣蝉惊梦,友情自穿开裆裤时便开始了,而且经历了成长的风雨,以及聊胜于无的沧海桑田约等于未的海枯石烂”。又如:“策马奔腾无尽苍穹,卷落一路风雨,腾起彩虹”。这样有点古意又有点言情味甚至有点网络化的句子,在叙事中非常多,把袁倩性格中的学生腔和聪明劲儿表现出非常到位。最集中表现的当属她那篇奇葩式的作文。那种矫情搞笑地把玩语言的方式,表现出一个女生对老师批评独有的畸形的抗拒态度,更展现出初中生袁倩的文学潜质,读来真是情趣万千。袁倩的性格也在这样的语言关系中挺立了起来。

而第三人称叙述本应该更带作家叙事者的特征,其实也被王恩玫式的叙事表述所大量取代。如“她甚至好几次神游到那该死的纸团制造的作弊的事件上来,像小灵通漫游未来一样设想这个纸团将给他带来的未来世界和未来命运”。又如“虽然在如画的风景里,王恩玫觉得自己的存在似乎与之颇不协调,但她内心却没有卑微,没有筚路蓝褛。破帽遮颜过闹市自惭形秽之感。”显然,作家希望在叙事中自己隐身得更深一些,让主人公自己来说话,个性突出一些。实际上,这仍是第一人称的视角。看来,作品创新意识的效果非常明显——人物性格跳出来了,有血有肉,可感可亲。

我们肯定注意到,王恩玫或者袁倩的行为看上去有些古怪,其实并非无厘头,思想并没有走偏。例如,她以家里老人生病为由骗取了老师同学的同情,把捐款拿去买平板电脑的情节,看上去有些品质问题,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因她知道自己的父亲送给校长儿子一个苹果平板电脑,换取自己的入学资格。而这个校长的儿子,就是自己同班同学朱代豪。她觉得太憋屈了,所以才灵机一动干出这等不光彩的事来。原因在于不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不正常的文化关系。青少年身上的一些问题,是社会矛盾冲突问题的折射,也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说,非常注意少女性格中这种社会因素,挖掘性格成长中的社会思想内涵,提升了成长小说的思想格局和艺术品格。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没有让女主人公沉沦堕落,而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成长之路。这种暖意、温度与阳光,是女主人公性格的基调。这个看似不太靠谱的问题女孩,其实是有道德底线,也有着善良的人性本质,更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她与小区那只流浪狗的关系的浓重描写,可以说是这部小说最煽情动情,也是最华彩的部分之一。她对动物那种爱出自本能,与她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这里,我们看到人物的底色,看到了个性的亮点。所以小说重要的情节,她同情弱者,帮助摔倒在马路边的老婆婆的设计,就变得合情合理了。小说进而把这种善心扩大到这个普通人家。她的父母一天到晚为女儿担惊受怕,觉得这个孩子让他们很丢脸。可当他们知道女儿因帮助人被讹诈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与理解,自动帮着女儿把所有的责任都承担下来,结果让诈骗者又是吃又是住,被百般折腾。这样的家庭关系,奠定了女主人公道德思想的底色。

这是女主人公与现实关系的转折点,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转折点。这个情节设计的新意就在于把人物成长的环境由封闭的校园,开放到社会矛盾冲突中。一般的成长小说,通常回避现实的矛盾冲突的内容,不承担过多的道德批判,但《镜像》却以成熟的思想控制力,直面现实,在社会道德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应该说,作家想法和思路是独到的。从这个层面上说,长篇小说《镜像》的探索对成长小说的发展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镜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艺评论 | 2022年度长篇小说评述:探索纵深的心灵空间,呈现丰富的中国经验
人物介绍——渡边淳一
【作协传真】《安徽日报》整版推出我省孙志保、赵宏兴两位作家作品评论
文学|魏巍长篇小说《东方》主人公“嘎子”,与《小兵张嘎》有无关系?
李佩甫《生命册》:存在不该有的硬伤
《天地公心》:俗世果壳蕴藏自由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