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学艺术家的“通病”,非得揪住“宏大叙事”不放

丨黄惟群

我们一些作家,尤其重要作家,久来似就做着两个努力:一是努力使自己像这大家那大家;一是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成为展现大历史、大文化、大政治、大民族的大作品。

这样步调一致的方向性努力,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造成怎样的后果?

文学作品是极其讲究个性的。作家与作家彼此的兴趣不同、关注点不同、兴奋点不同、产生创作冲动的对象也不同。舍弃不同,努力向任何他人靠拢的必然后果,就是自我个性的消失,以及自我天分的浪费。即便这样的靠拢,能在他人处找到一点二点的相同,也只是整体中的一小部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像他像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像自己。真正做到充分表现了自己,你就成功了,至于他人,任何人,有名无名,都有值得你学习,可被你用来健全自己的优点,至于能不能学来,并且用以健全自己,全在于你的本事。

众多文坛的号召提倡中,对中国文学的创作造成最大伤害的,莫过于对表现大历史、大文化、大政治、大民族、大时代的大作品的大呼吁。“大”,几乎成了中国文坛的一个永恒的等待、永恒的心病,成了大多文学工作者的共同仰望。

不妨扫视一下,这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有几个作家写出了大作品?一万作家中,能写出大作品的几率恐怕只有百分之一、甚至零点一。我们并不否认大历史、大政治、大社会类等所谓大作品的存在,但那样的作品大多产生在文化归类还不明确的时代,那样的时代,一切文化人的思考都可纳入小说,且小说也以如此表现自己的丰厚、宏大为骄傲;现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已不复存在,再以《九三年》、《战争与和平》的形式写小说,恐怕已不可能再被广泛接受。还有一点更重要:伟大小说的“大”并不仅存在于形式内容的“大”,当代文学开始意识到,人与世界、生活的联系极其个体化;通过个体与世界和生活的链接最直接、最贴肉,最具说服、感染力,最具永恒的文学性。比如《情人》,完全没有大场面,没有刻意的历史叙说,写的只是一段恋情,一个家庭中的几个人,可说写得零零碎碎,但是,这书广受喜欢,尤其是文学中人,就因作者的文字和叙说魅力,老辣、立体、铅一样沉、刀刻般深,不加雕凿、不动声色,高度理性,又高度感性,不避不闪,透出骨子里的厚实与深邃----这是文学本身的魅力,而恰恰,因为真实准确,我们从中感到了那个社会的环境。

长期以来,中国文坛的所谓“宏大叙事”显示了居高临下的雄性统治风采。不知生活中多少人真具宏大胸怀与视眼,不知多少人是因为“宏大”而写作的。感觉中,“宏大叙述”,就像一个注射了大量雄性激素的太监叫喊,响亮尖利,却掩盖不住骨子里的底气缺乏。“宏大”不是叫出来的,而是心里生来的。胸中没“宏大”的往往越喜欢叫囔宏大。“宏大叙事”是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吗?对不起,“宏大叙事”在文学中,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一种视线、一种内容的关注,与作品本身的优劣完全无关。文学叙事可以很大,可以很不大。宏大的小说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差,不宏大的小说可以很差也可以很好。这些年,我们看到太多企图摆出“宏大”姿态的分文不值的小说,看到太多格外出色却完全不“宏大”的小说。文学作品,好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写得好”。

曾有位作家,写了篇小说,就该小说的文学性、表现技术、包括整体及局部的认识,都差得一塌糊涂,但他竟然强调,他写了大主题,很自豪,并因此认为自己写了好作品。也是一种走火入魔。

五十年代以来,中国作家在立意高度宏大上花费了太多精力太多时间。这样的追逐导致的重大危害是,一些作家,尤其是重要作家,因此养成一个习惯,不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意义”、“高度”、宏大出发,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出发,削足适履,量身定做,为自己的作品打造人、打造人的生活。毫无疑问,过于理性缺乏感性缺乏真情实意写出的作品,打造出的人和人的生活,一定有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成分,一定不同程度脱离生活,使读者不能走近,不被吸引、不被打动,而我们的评论界,忘记了该有的批评角色,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用等于、大于作家的百倍努力,端着放大镜,在文学作品中极力寻找哲学意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等等所有称得上“崇高”、“伟大”的意义,只要半点相似,半点蛛丝马迹的挂钩可能,立刻将之提取,然后,用文学最痛恨的没有一点文采的语言,上纲上线,无限拔高,往大处高处使劲地拼命地说,说得天花乱坠,说得大家目瞪口呆,说得包括作家们也不得不仰起头。于是,一个非良性的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文学创作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文章由学,能在天资”,谁也超越不了自己。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全在于自己。作家的创作,能在自我天分的最高点上进行,就是最理想的状态。也只有这样,中国作家、中国文坛才能拥有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坛有哪些被捧得过高的作品?
''最被低估的作家''阿城:4天完成小说引爆文坛,莫言都视他为偶像
世界最好的十大作家 雨果上榜,第三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李更:文坛的活力是什么?
关注和研究作家的“诗外功夫”
【散文随笔(特约作家)】——提倡文学中的健康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