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普义:评注《书概》理论最后的总结

《书概》最后的理论总结。

“观物以类情”中的所谓“观物”,即《皇极经世注中所说的“观者非我,物之性也”:所谓“类情”,是据《易·系辞中的“以类万物之情”加以生发的。《易·系辞)原意是说包牺画卦,以不同的卦形分类区别万物的情状。

刘氏则把它和“观物”联系起来,认为书家应观“物之性”,从而总括万物的情状及其形式的美。而要做到“类情”,首先必须“观物”。这里的“观物”,和第2条”与天为徒”、“观天之章”的观点也是一致的。至于如何具体地“观物”,《书概》曾以书、草书为例来说明,第103条和第5条。刘氏的观物类情”说,并非要求书家去机械地模拟物象,而是要书家能从一味学古的狭小圈子中解脱出来,扩大视野,外师造化,丰富生活积累,促进形象思维,使笔下的书法形象生气贯注,充溢着美的活力“观我以通德”中的所谓“观我”,即《皇极经世注中所说的“观者非物,我之情也”;所谓“通德”,是据《易·系辞中的“以通神明之德”加以生发的。《易·系辞》原意是说包牺画卦,对性质有相同点的物象,以同一卦形来代表,以会通天地万物神妙而明显的性质。而刘氏则与“观我”联系起来,认为书家应观“我之情”,从而会通自己的个性情意。刘氏所说的“观我通德”,是他的抒情达意说的另一提法,不过前者着重强调情性的孕育,后者着意强调情意的表达。刘氏的“观我”说,联系第1条“意为书本”的观点以及第227条至第233条、第240条至第244条来理解。

刘氏是以“物”与“我”相辅相成的观点来阐明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他认为做到了“二观”,那么,“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这也意在打破只求书中学书的局限,主张还要书外学书。这也就是说,平时要注意仰观俯察,观天之章,察物之象,汲取其生动的气韵,领会其形式美的规律;同时,还要“观我以通德”,如第216条所说的“陶胸次”,第232条所说的“理性情”。刘氏认为,这“二观”虽然不动笔墨,但同样是“书”,而且是“首务”。书家如果平时长期注意“二观”,再加上扎实的书内工夫那么,“书之时可知矣”,也就是在书艺创造时一定能进入更高的境界了。

第245条和本条为一组。它既与上面“书学即是心学”的一组有特定的联系,又与《书概》开端第1、2条的书艺本质论和书艺方法论遥相呼应。本组的“肇于”、“造乎”说和“观物”、“观我”说,可看作是进一步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书艺的本质和学书的方法,它是一部《书》最后的理论总结,也是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帖】|《周易系辞》赵孟頫
周易笔迹学
易学“象数”大论:洛书(一)
英国劇情片《万物理论》
八字九宫定位与意义
大易理论中的系统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