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蘑菇毒素分类(一)

野生蘑菇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味道鲜美,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野生蘑菇中毒蘑菇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全世界毒蘑菇达1000余种,我国目前发现包括疑似有毒的蘑菇多达435种,隶属于126属。

毒蘑菇,也称毒蕈、毒菇,一般是指含有毒素、在食用或接触后使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大型真菌,大多数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子囊菌门,其毒素及中毒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每年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且很多病例无法得到及时、准确地救治。同时,部分可栽培食用菌若处理或食用方式不当,仍具备毒性。近年频发出于猎奇心理在出菌季节盲目食用野生菌导致的中毒事件,出现呕吐腹泻、精神错乱、急性肝肾损伤甚至休克致死。

目前基层疾控和医疗单位缺乏对毒蘑菇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无法对多种毒蘑菇毒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且研究发现,一种毒蘑菇中常含有多种毒素,有时会互为拮抗作用,有时会使毒性增强,甚至造成多种中毒反应同时出现,致使辨别和救治难度加大。同时,国内对毒蘑菇毒素的认知及合理利用仍有所欠缺,作为生物类毒素,其在疾病治疗和生物防治等多方面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价值。因此,文中对国内毒蘑菇毒素进行分类整理,为毒蘑菇资源鉴定、急诊救治、开发利用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毒蘑菇毒素的化学分类

根据化学性质可将毒蘑菇毒素分为蛋白类、生物碱类、萜类、联苯类及酯类等其他类化合物。

蛋白类:

1

蛋白质

细网牛肝菌又称魔王牛肝菌、仔牛犊、红毒牛肝菌等,误食后存在口、舌、喉部麻木,胃部难受的病例,同时中毒者还可能出现头晕、胃痉挛甚至吐血的胃肠道典型病症。

2

环肽类

环肽类毒素包括鹅膏毒肽、鬼笔毒肽和毒伞素,该类毒素是造成致死事件的高发毒素,常存在于蘑菇属、鹅膏属、盔孢属等多数毒蘑菇中。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具有耐高温、耐干燥、化学性质稳定等特性。主要通过抑制RNA聚合酶活性,阻止m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胞损伤,也可通过氧化应激产生内源性因子,造成细胞凋亡,是慢作用毒素,但毒性较高,在误食含有此类毒素的毒菌后,2~8d可致人死亡。鬼笔毒肽作用于内质网,主要机制为干扰丝状肌动蛋白与球状肌动蛋白转化平衡,阻止细胞骨架形成,毒性较低。鬼笔毒肽和毒伞素都是快作用毒素,静脉或腹腔注射实验动物,一般2~5h就会死亡,但口服不中毒,说明鬼笔毒肽不被肠道所吸收。

3

氨基酸类

氨基酸类毒素主要有鬼伞素和异噁唑衍生物2种。(1)鬼伞素。鬼伞素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为水溶性的1-氨基环丙醇的γ-谷氨酰胺共轭物,存在于鬼伞类真菌中,被人和其他动物摄入后,被水解为1-氨基-环丙醇,进一步水解为有毒的环丙酮,抑制肝脏中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如果在抑制期间摄入少量酒精,蓄积在血浆中的乙醛将导致一种和双硫仑与酒精共用相似的效应,即双硫仑样反应。该反应的实质为乙醛积累,导致机体中毒,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呕吐、头痛、血压降低、休克甚至死亡。(2)异噁唑衍生物。异噁唑衍生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在体内的水解产物鹅膏氨酸类似于N-甲基-D-天冬氨酸,鹅膏氨酸经脱羧反应生成异鹅膏胺,鹅膏氨酸通过刺激谷氨酸受体,而异鹅膏胺主要是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干扰内源性神经递质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神经症状。

生物碱类:

1

毒蝇碱

毒蝇碱常见于鹅膏属的橙黄鹅膏、毒蝇鹅膏、豹斑毒鹅膏等,牛肝菌属红网牛肝菌,杯伞属的白霜杯伞,落叶杯伞等,还有滑锈伞属的大毒滑锈伞、毒黏滑菇 等。毒蝇碱作用机理类似于乙酰胆碱,为一种神经毒素,误食者食入以后,会出现出汗、流口水、流泪、严重者瞳孔缩小、视线模糊、肌肉痉挛、腹泻、心跳减缓、血压降低等。

2

色胺类化合物

色胺类毒素常存在于裸盖菇属、斑褶菇属、裸伞属、丝盖伞属及光柄菇属的毒蘑菇中,包括蟾蜍素和裸盖菇素、脱磷裸盖菇素、甲基裸盖菇素及脱甲基类似物,属于神经毒素。蟾蜍素在橙黄鹅膏、毒蝇鹅膏及豹斑毒鹅膏等中被发现,导致明显的色彩幻视以及呼吸衰竭、心血管反应,但对中枢神经无毒害作用。裸盖菇素类与致幻剂LSD作用相似,作用于中枢神经至脊髓后,导致交叉神经和生理机能错乱,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出现高血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最特殊的是出现幻视、幻听及味觉改变与发声异常。长期或是过量服用此类物质会引起神经中毒,目前这些蘑菇在美国都被列为控制物品。

3

奥来毒素

奥来毒素为慢性致死毒素,能抑制DNA、RNA、蛋白质大分子合成,造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肾脏为主要靶器官,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在摄入后3~4d,病死率达11%。奥来毒素在毒蘑菇子实体内非常稳定,蘑菇经烹煮、甚至是20年储藏后仍不会被破坏。

4

鹿花菌素

鹿花菌素见于鹿花菌、赭鹿花菌、褐鹿花菌,是甲基联氨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溶血性,因鹿花菌和羊肚菌形似,常导致误食中毒事件。其水解产物甲基肼可抑制谷氨酸脱羧酶的辅助因子吡哆醛,减少γ氨基丁酸合成而产生毒性,同时诱导溶血。溶血型中毒一般潜伏期长,但当红血球被迅速破坏后,在2d内便会出现溶血性中毒症状,表现为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尿闭、尿毒症及肝脏、肾脏肿大,严重导致死亡等。

参考资料:

[1]秦琪,田恩静,包海鹰.蘑菇毒素分类及其结构式[J].菌物研究,2022,20(2):128-1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蘑菇中毒机理
警惕!这三种蘑菇毒性十分强烈
注意!这些野菜和蘑菇不能吃
80后童年记忆里的野花野草野果(一)!(有毒篇)你还能记起来多少?
判官笔毒蘑菇 最常见6种毒蘑菇
一年8万吨野生菌都不够云南人吃,有好些物种都濒危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