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我用来提升论述题逼格的句子…… | 一周热点28

作者 |希希哥

编辑 | 孟热热

 

经过第一次模拟考之后,大家的框架训练和答题思路训练基本都掌握了,在输出方面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我知道这个理论,可是我写不好。怎么办?

 


希希哥教你三招——



1、看论文模仿着论文语句写,你们读多了论文会发现,每一段分析其实都有这样一个逻辑:引题——分析——结论。所以在举完例子后一定要分析,最后落到观点上。


2、个别字句不精炼,建议多做同义替换、专业词汇转述


3、如何练习?找以前的作业进行练习,每天练习一段话,日积月累,比如——

方法介绍给大家了,下面是今天的总结干货。这些句子是答论述题常常会用到的一些理论,背下来妥妥的~

 

1.  根据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在“主我”与“客我”之间的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它对人的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


2.  根据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能够在与社会接触的联系中不断认识和完善自己,从而进行积极能动的“印象管理”。


3.  根据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个人会通过他人的评价这面镜子来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这意味着人对他人的看法会造成他人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4.  根据米德的“自我表露”理论,自我表露有助于人的自我认识和了解他人,从而有利于情感和态度的交流,更易于说服影响。


5.  根据卢因的“群体动力论”,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个人的行为。个人处于群体之中,在非理性信息传播中,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会使个人陷入非理性的集合行为中,并且迫于群体压力会产生群体模仿行为,甘于“沉默的螺旋”。


6.  根据奥尔波特的流言流通量公式:R=I*A*U,集合行为事件重大,与人民群众关联程度高,人们内心充满恐惧,而此时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低,便会导致“群体极化”,流言谣言满天飞。


7.  根据“归因理论”,面对发生的危机事件,人们因为自身的某些需要,试图了解事件以做出应对方式和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而谣言使得人们的焦虑有了正当化的渠道从而获得次级控制感。


8.  根据戴维森的“第三人效应”,人们往往倾向于“高估”大众媒介消息对他人的影响,“低估”对自己的影响。尽管许多人对谣言将信将疑,但害怕别人都会受到谣言的影响从而使得自己不利,从而产生趋同心理。


9.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处于大众媒介与一般受众的连接中心地位,他对受众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一旦意见领袖转发谣言,谣言便获得“权威性”,从而增加了可信度和说服作用。


10.尼格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比特就是比特”,他强调网络环境中“信息”与“意义”无关,从而“把关人”的作用削弱,导致网络舆论理性的丧失。


11.在注意力经济语境下,网络传播为了引诱转发,以庸俗、刺激的内容作为卖点,受众的注意力导向呈现“三俗化”倾向,这限制了它作为一种公共领域的潜力。


12.“数字鸿沟”在微博时代体现的更为明显,微博舆论主体比例失衡,农民以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丧失了话语主动权。


13.根据施拉姆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公众在获取信息时获得的报酬以及付出的努力之间的比例影响了信息是否容易被受众关注和记忆,“杜甫很忙”这一现象中,受众比较容易理解且容易获得娱乐至上的满足,并实现某种情感和压力的宣泄,故更容易得到传播和关注。


14.根据“易读性”的相关研究,文本的呈现方式以及理解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文本是否容易被受众接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考点 | 框架理论内涵及出题要点汇总
关于传播学「经典理论嬗变」的标准答案,秒杀去年90道真题
考出985名校390+学姐的答题框架原来是这样的 | 秃头暑期公益打卡纪实第六周
传播学概论》试题
论述题如何得高分?3种模板+3种答题技巧奉上!
议论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