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儒林》之讽

在读完《儒林外史》后,其精湛的讽刺艺术令世人为之震惊。书中的讽刺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书中总共描写了上百个人物,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但这种讽刺艺术使他们“其人性情心术,——活现纸上”,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这便是讽刺艺术的独特魅力。

就如书中的范进,首先在他的名字里,作者就透露了对范进的讽刺,将他命名为范进,意为“考取进士、追名逐利的典范”。光是在名字上,虽然作者没有一个贬义的字眼,但是显而易见地了解到作者对他讽刺和批判的态度。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尖锐的白描手法。作者经常用白描的手法揭露人物的心理世界,对人物进行讽刺,使其达到“无一贬词,而情伪皆露”的境界,就如描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句子“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里便用了白描的手法来描写人物,讽刺了范进等读书人热衷功名,一心应考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理的摧残和压迫。这正如鲁迅先生对《儒林外史》的评价:“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讽刺艺术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人物中举获得功名前后的言行变化的对比。如范进在中举前对丈人胡屠户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称其为“岳父”。但在中举后,他对胡屠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他不再唯唯诺诺,而是称其为“老爹”,并假惺惺地给他六两多银子来表示对老丈人的尊敬。前后的这一对比,可以让读者深刻地感觉到作者对他辛辣的讽刺,作者对他的态度也由一开始的同情和怜悯到无情地批判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儒林外史》:“变化多而趣味浓,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其实,纵观全书,《儒林外史》所讽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麻木腐朽的读书人,而是整个社会普遍趋炎附势、热衷科举、醉心功名的炎凉世态,是统治者利用八股,禁锢读书人思想,摧残中华文化的昏庸之举,更是科举制度所造成的摧残读书人,败坏真才。这便是作者对于科举时代以儒林为中心的整个黑暗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这便是《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的真正用意,这便是《儒林外史》一书为人所道的“公心”之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部编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真题测试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精彩复习题请收藏
九年级上册语文22课《范进中举》预习 教案 课件
《儒林外史》初中读后感
中国古代名著-----《儒林外史》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