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观生态修复 | 4个经典矿坑公园案例分享 全国矿坑现状简介

矿坑是人工对自然破坏的遗存

对于景观设计而言是一个复杂而又喜爱的课题

景观周整理了4个最具代表性矿坑公园案例分享

同时附上国内10个矿坑公园的现状

01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

宕( dàng)口,出自《说文》,意为洞穴、洞屋。现在主要是指露天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石场。

▵场地原始风貌

1

南京-汤山矿坑公园是张唐景观目前完成(部分建成)的尺度最大的一个项目,总设计范围有20公顷,由南京汤山温泉旅游管委会主导开发建设。刚接触到这个项目时心里非常忐忑。过去的一些年,我们服务的主要客户是地产或私营投资方,极少参与政府公共项目,由于对其中的操作方法与流程不熟悉,让我们对最终的完成度没有把握。

场地距离南京约一小时车程,位于汤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汤山山体南侧。在东南大学对汤山温泉小镇的新规划中,这里将成为吸引未来旅游度假人群的目的地之一。

从几公里外的道路上清晰可见的几个废弃的采石宕口,曾是汤山最大的废弃矿坑龙泉采石场。项目的初衷是如何让这几个赫赫然的宕口复绿,并为未来的旅游休闲活动提供场所。宕口远看伤痕累累,走进却气势恢宏——植物已经悄然的从破碎的石缝中慢慢长出,与冷峻的石壁搭配成漂亮的肌理;巨大的采石场的尺度让人觉得不可触、不可及,但是热血沸腾。

工业废弃地改造项目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案例,从西雅图的煤气站公园,到德国的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从中山的造船厂公园到上海的辰山矿坑花园,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场地条件及挖掘潜力,提供了可充分利用的特殊资源。张唐景观与南京同道建筑和东南大学的老师,以及同项目甲方多次对项目现场踏勘,共同协商设计,探讨未来管理运营策略等。虽然项目还没有完全呈现,但使用者对目前开放部分的热情,让我们对未建成部分充满期待。

2

景观设计通过梳理现场地形和水文,在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碎片基础上形成丰富的体验场所,包括四个不同景观功能的宕口(温泉酒店、攒子瀑、天空走廊、伴山营地),阡陌花涧、矿野拾趣与三叠湖,以及服务配套的餐厅茶室等。

▵项目总平面图

原有山体上的多个采石坑,互相独立并不相通。这个独特的条件允许各个采石坑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最东侧的宕口深而隐蔽被定位成静谧休闲的温泉酒店附属设施;最西侧的开阔宽广,被用于音乐节露营房车等热闹的公共开放场所;中间的两个宕口成为公园游览的体验区。经过地质专家综合评估,采石破坏的山体岩壁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即使经过加固,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崩塌和落石等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对景观游览路线和方式进行了多种可能性研究,综合安全、造价、体验、生态等多个因素做出选择。

游人进入公园后先到自然汇水而成的湿地湖泊区,然后沿坡道到达湿地草甸及阡陌花涧。通过一个“时光隧道”进入第一个宕口的底部,然后拾阶而上逐渐体验曾经的采石场粗犷陡峭的岩壁,几经转折到达一个可以远眺公园全景的平台。这里是旧有采石场堆放废弃石渣形成的一个相对平坦的场地。之后,通过栈道进入相邻的另一个宕口,沿侧壁逐渐下到坑底,从坑里出来到达矿野拾趣乐园。


矿野拾趣乐园原为采石场堆放废料的地方,原有植被和水文已被完全破坏。根据现场条件,在恢复水文生态加固山坡基础上,我们将攀爬、滑梯、秋千滑索、蹦床等等活动设施组合在一起,形成矿坑特色的游憩场所。这是该项目目前最先完成的部分。

▵周末排队进场的游客

3

参与设计建造南京城市双修示范项目的矿坑公园,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启发意义,比如:各地的城市(郊野)公园在过去很多年都扮演着提升土地价值、促进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其短期目的性使用及后期运营维护令人担忧。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引入适当的经营项目,包括矿坑温泉中心、音乐节、房车营地、儿童乐园、餐厅茶室、博物馆等等,既能服务游客,又为未来公园管理提供了经费,保证了公园有质量的维护。这为未来城市(郊野)公园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良性发展范式。

自然山水一旦伤筋动骨再自我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为介入简单地覆盖上一层土壤将其变绿可能是容易的,其生态意义却非常让人质疑。让采石破坏的崖壁人工变绿需要花费的代价非常大,其效果却难以预估。那么如果掩盖错误并不能让人类未来少犯类似的错误,不如让人看到这些破坏,从而更加敬畏和珍视自然。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环境教育。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南京-汤山矿坑公园

景观设计: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

设计团队:张东、唐子颖、张卿、徐敏、陈逸帆、袁帅、杨玉鹏、刘昕、卞少豪

装置设计:张唐艺术工作室

设计团队:刘洪超、郑佳林、范炎杰、孙川

生态设计:张唐自然工作室

设计团队:王墨、徐敏

甲方: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同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张海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美泉路与泉都大街交界处往西200米

02

杭州良渚矿坑探险公园

万科将在良渚文化村南区打造杭州首个矿坑公园,建成后公园中将会有一块“五感”户外儿童探险中心,在这个冒险区里将引进拉索、平衡山坡、声响园、光影林等设计鼓励孩子们返璞归真,看森林、听自然、触摸大地、亲吻泥土,用感觉来探索游玩。  矿坑公园作为杭州最大的社区公园,在其西面设计有百亩花海,长满紫云英和油菜花的花海不仅是孩子们玩乐的好去处更会是妈妈们的最爱。而矿坑公园的北端则是个可容纳7000人的大草坪,适合家庭聚会、烧烤等等温馨的活动。 


▵项目总平面图

新型“中庸”—— 一个中国社区的开发

 “Ma”是一个很难翻译的日文字,它没有对应的英文单词。正是说话中有意的停顿凸显出了一个个单词,音符之间沉默的间隙形成了音乐。Ma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所有事物之间纯净且必不可少的留白。它充斥着无限可能,给予一切事物更大的意义和效用。事实证明,对于这家发展迅速、年轻、文化多元,并即将成为Ma工作室的设计公司来说,中国杭州北部的采石场园区是一块绝佳的“试验田”。

▵方案推敲过程

采石场园区是在一大片山坡地上被开发出来的,几十年来被采矿破坏,还有待新规划的发展。但有着独具一格的美。当地政府把部分靠近新居民建设区的废弃的后工业采石场址划做了食品生产农业区。当地农民(我们可以称之为擅自垦荒者)已经开始在亲手开垦出的土地上种了菜园和作物,来向邻近园区的开发商施压,让他们重新考虑自己的邻居(农民)。

受聘于杭州万科集团,Aki Omi 的景观设计师团队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中国地区,在其复杂的物理、文化和政治环境中,为园区设计构想。中国特别经济区内(杭州在其中吗?不确定)人们的态度和关系都很复杂,而且变化很快。作为城市化的一个副产品,其中一个态度的转变就是对农业和农民,甚至在家做饭越来越缺少尊重。随着年轻老练的城市人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不断攀升,现在甚至最近的一些现象都开始转移重心。“老练”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邻近被称作“良渚文化村”的居民。这个村庄是由万科建造的,配有回收中心、农市和便利的邻里设施,在当地商店消费用的是电子卡。居民大都是在杭州工作的白领、他们的孩子和退休的父母,他们追求的是健康品质的生活以及与田园自然的交流。随着“菜地到餐桌”行动在中国的一些度假中心立足,包括附近的莫干山。在第一次设计理念工作会上,给采石场园区的初期目标是保留临时的农田,继续种植食物,并将精心建造的石墙作为持续改进园区的灵感,如此通过设计和规划将新社区的居民与积极的务农形象和体验联系起来。该园区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中庸位置:介于城乡、泥土和石头、工作与休闲、过去与未来之间,并为所有观念的重新定义敞开大门。

从邻近的社区到园区有两个主要的入口:一个主要是面向公众的,另一个则面向居民。公众可以从东南方的文化中心和中心的活动露台进入。这个文化中心由建筑师和景观建筑师共同设计的,能举办与园区中心农业主题相关的各类活动,如品鉴会、烹饪课等。从文化中心,一列列高度抽象的露台和斜坡把大家引向上述的田野。石墙的纹路采用了考顿钢,令其更为抽象,强调了较之于实体的线性关系。斜坡构成的坡度也凸显出了曲折的线条。尽管仍然注重挂果,这里种植的是永生或者多年生的植物。然而中国人对于景观极度整洁的偏向在园区最公开的入口处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田地保持着原貌,但万科称其管理是有机农场,并帮助农民维护、选种和推广他们的产物。这仍然是另一种被开发者占据的中庸位置。





然而与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不同的是,中国开发商总是走在创新的前沿。(这是我们给万科建议的一部分。我对于讲述参与这些的设计者们的故事是很感兴趣的。我们现在设计的不仅是物理空间,还有这些物理空间如何运作,这将带来新的项目和空间。好理解吗?在置身于这些项目事物之中,我们的角色也在重新定义。)就在社区中心的北部,位于山坡处,是一个大型的冒险游戏区。一个露天剧场,定制的娱乐装置,和一个水磨石话题就建在斜坡上。园区东北角的主要居民大门桐乡一个大楼梯,沿着山坡穿过密密的竹林蔓延而上。顶部是一个大活动草坪,仍然保留着采石后残留的形状。在梯田式的花园环绕下,活动草坪足以用来举办社区节日,包括户外厨房和烹饪教室设施。园区高处的可耕地是留作大胆的几何图案茶园的,茶室就点缀在山腰上。山坡再高处,一个石头公园的开发将沿景观步道,巧妙利用采石场做艺术背景、媒介和主题。




▵儿童游乐区

采石场剩下的一些元素将被当做艺术,通过引入一个中立平面,给残留的突起的奇特岩石做背景,同时可以眺望下面的田野和花园,既美化了景观增强了体验,又允许了轮换安装。通过重新搭建居民、游客与充实身心的要素之间的桥梁,采石场园区尽一切可能延续万科良渚文化村“艺术、健康生活”的开发理念。                                                                 

  ——  by Steve Hanson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杭州良渚矿坑探险公园    

开 发 商:杭州万科

景观设计:office-ma

项目面积:10万㎡

项目地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东西大道南区踞太璞山群山

03

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辰山脚下有个坑

一个巨大的坑

坐拥1万平米的开阔湖面。


▵改造后的坑

其实这个坑在建园之前就存在于此了,而且还曾经作为一部国际大片的取景地!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2007年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里,一帮爱国青年刺杀任务失败被捕后,就是在这个坑边上被枪决的!当时,这里还只是一处人工采矿后留下的废弃坑!在电影里,漆黑的石壁带着凶险的邪气,倒挺合电影想要的感觉。

矿坑前世

坐落在中国东部沿海平原上的上海,有水有滩却少有巍巍大山,只在松江分布着浙江天目山的系列余脉,俗称“九峰十二山”,包括今天大家所能见到的东佘山、西佘山、天马山、小昆山、辰山、北竿山等12座小山,最高的不过百米。

这其中,辰山因地处“松郡九峰”之东南向的辰位,故而得名辰山。民间相传古时有神仙寄迹山中,又以“神山”为名,唐朝天宝年间曾改称细林山。虽然辰山只是一座小山包,海拔不过70米,但山体蕴藏了大量可供城市建设需要的花岗岩。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内掀起矿石开采热潮,东部沿海很多山体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挖掘。辰山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当然也难逃此厄运。

1905年,辰山山体开始动工采石。1949年建国后,设辰山采石场。东西五个塘口全面动工,年产石料25万余吨;1955年前后,辰山采石厂开采规模巨大;至2000年辰山采石场才被政府关闭,辰山采石工业终止。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开采,辰山山体面貌遭到巨大破坏,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并形成自南向东3个大小不一的矿坑,其中,南坡采石场在山体开采完后,又向地下纵深挖掘,留下一处巨大的矿坑,即今天的矿坑花园前身。

矿坑今生

2000至2004年间,上海市及松江区持续对采石坑进行了围护避险工程治理。为保护矿山遗迹,美化环境建设,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建设,上海辰山植物园选址在松江的辰山附近。经申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地方配套出资对遗留的辰山矿坑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2004年至2010年,在经过6年的清理、规划和植被种植后,最终这里焕然一新,成为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一处独特的游览地标——矿坑花园。

矿坑花园面积约39000平方米,由清华建筑学院的朱育帆教授设计,在对场地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矿坑花园最终被划分成5个主要部分:镜湖区、望花区(观花台)、台地区、深潭区和秘园(冬园),并针对每个区域的不同条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策略。

改造后的矿坑花园引入了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元素,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利用现状山体的皴纹,深度刻化,使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意境。矿坑花园突出修复式花园主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园艺花园。

镜湖区

镜湖是位于辰山山脚下的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人工湖泊,因为水面十分平静可以将整个辰山山体倒映其中,故取名镜湖。毗临镜湖的四周就是整个矿坑花园植物最丰富的核心区域。这里布置了许多小型花境及水生植物。湖岸铺满了自然的鹅卵石,可以让湖岸与道路的连接显得自然和充满生趣。



望花区/观花台

望花区通过结合地形,利用空间,种植以现有水杉林为基础,作为该专类园与外部空间的分区屏障,种植大量的开花乔灌木和地被花卉。观花台是其中一处高地,登上观花台可以环顾四周,整个矿坑花园的最美风景都尽在眼前。在这里写生、拍照、留影都是极好的。

台地区

台地区位于辰山南坡半山腰的台地上,通过在其上种植具有生态修复能力的植物将其改造为一个小型秘密花园。进出花园的出入口有6个,被精心设计而错落有致的三层挡土墙而分割开来,从而为游客选择登山路线提供了不同的选择。设计师在原有石墙的基础上加入了富有韵律变化的锈钢板,以增加矿坑古迹这种后工业元素的景观。


深潭区

深潭区可谓是矿坑花园的核心,其前身就是辰山采石场的遗迹,整个辰山南坡被开采用作建筑石材之后,又向地下纵深挖掘,深入地面60余米,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人工深潭。潭水距离地面30余米,潭水最深处也有30余米。在矿坑景区内,设计师创造出了一个由浇注的钢桶、贴合悬崖的钢栈桥、人工“一线天”及木浮桥组成的游线。从水面处算起,四周的悬崖峭壁高度在30米至100米范围内。行走在矿坑之中,游客朋友可以近距离感受矿坑采石场带来的视觉冲击,并体验人工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气势。

站在坑中潭面的栈道回望,可见对面有悬瀑一条,顿时有了鲜活的气息。

秘园/冬园

冬园位于矿坑花园的西侧入口,是以冬季景观为特色的景观园。园中主要种植茶梅、蜡梅、梅花、铁筷子、含笑等冬季或早春季开花的植物,另外还有一些冬季观果植物,如火棘、枸骨,以及各种色彩丰富的针叶树和常绿彩叶灌木,为寒冷萧瑟的冬季带去一抹亮色。

经过设计师的妙手回春,曾经凶险的矿坑荒野如今已经变成了自带一汪清潭的精致花园,成为一个桃花源式的神秘场所。要是武侠小说的某个主人公坠下深谷,得了某册武功宝典,估计也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了。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辰山植物矿坑花园    

委托方: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景观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朱育帆

项目面积:39000㎡

项目地址:上海市松江区

04

2018 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采石场花园

摘要: 阐述了将7个采石场转变为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的设计过程,解读了每一个采石场设计的对策,设计与场地地貌和场所精神契合的方式、植被修复的手段、人工介入途径、游览体验的组织等。设计对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园博园;采石场;破坏;险峻;植被修复;风景;材料

南宁园博园基址上有7个采石场,这些采石场极大地破坏了当地典型的丘陵风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奇特、险峻、异样和荒凉的景观却是独特的,是在这片田园诗画风景中出现的一种异质性的介入。

我们有机会设计这些采石场,修复其生态环境,将采石坑和断崖残石转换为采石场花园。设计虽然困难重重,极具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由于每个采石场的状况都不相同,我们针对各个采石场的具体条件,采取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在这片破碎的土地上,创作一个生态修复与景观艺术互相结合的作品。

▵2015 年园博园用地状况

▵正在开采中的采石场状况

▵停采一段时间后的采石场状况

▵采石场花园设计的空间模型

▵采石场花园区设计总平面图

1 1号采石场(落霞池)

这个面积约1hm²的采石场有一个隐秘的豁口,池塘水漫到豁口的尽头,让人无法继续向前,但能看见里面有一大片水面和对面高大漂亮的岩壁,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空间,我们决定将这个采石场花园的入口设在这里。

虽然豁口已经足够狭窄,但为了加强空间的戏剧性变化,我们在垂直方向上加上一个屋顶,创造一种隧道般的内向封闭的空间感觉。屋顶一直延伸到豁口尽端的池塘边缘,笼罩在宽大的水上浮平台的上方。游客顺着狭窄的走廊来到浮平台,空间豁然开朗,可以环视整个水面和环绕的石壁。

在一侧崖壁的凹处设计了一处瀑布,潺潺的落水声在石壁环抱的水潭中回响,更增添了宁静悠远的气氛。水潭周边种满了三角梅,蔓藤顺着岩壁悬垂下来,倒映在水中,如同晚霞一般美丽。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以观瀑为主题的画作,落霞池是观赏岩石和瀑布的佳处,建筑、瀑布和环水石屏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水墨画卷,再现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内涵。

▵1号采石场设计前状况,池塘的水漫到隐秘豁口的尽头

水竹居的地面、柱子和屋顶构成宽阔的框景,将石壁和瀑布纳入其中


明代画家仇英的“临溪水阁图”

水竹居、瀑布和环水石屏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水墨画卷

2 2号采石场(水花园)

这个面积仅为0.4hm²的采石场四周被岩壁环绕,坑底较平缓,地势低处积水为塘,因废弃已有时日,所以在坡度较缓的岩壁和坑底一些地方生长着不少乡土草本植物和灌木。由于坑底常年有水,且大部分区域水不深,这样的环境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将其设计为水花园。

一条之字形栈道从北部入口沿着水岸通向采石坑内部,用通透轻盈的钢格栅材料作为面层,水生植物可以从栈道两侧甚至从栈道下方穿插出来,让人工与自然交融在一起。

南侧山崖上方设置了另一个出入口。山崖与采石场底部有10m左右的高差,为了弱化阶梯的感觉,也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并创造更多的空间变化,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景观构筑物,将高差的连接转变为一系列的游览和空间体验。这样的处理使得原本连接崖顶和山脚的阶梯成为采石坑内重要的景观要素,成为从入口进入花园后视线的对景。水面、水生植物、栈道、梯道、空中的木盒、岩壁及它在水中的倒影等,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2号采石场设计前状况

高低曲折的路径带给游人丰富的体验

水面、栈道、梯道、空中的木盒、岩壁及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

3 3号采石场(岩石园)

这是一个山坡露天采石场,面积约0.4hm²,开采面的岩石缝隙里长出很多乡土草本植物。采石坑尺度很小,并且具备植被恢复的基础条件。周围嶙峋的岩石及石缝中的植物启发了我们,花园的类型被定为岩石园,着重展现那些在瘠薄土壤上顽强生长的植物的景观。

设计保留了原有的渣石渣土,塑造微妙的地形变化,创造出干燥、湿润等不同的生境,为不同植物生长提供条件。花园入口处设计了几层台地,种植仙人掌和多肉多浆等沙生植物,营造极富特色的沙漠植物景观。精致的台地景观能够吸引人们进入花园。当游客拾级而上,穿过跨越沟谷的一座小桥,可以来到花园的主体部分。这里是以低矮匍地植物和岩石、砾石为配景形成的荒原植物景观区。尺度精巧的园路吸引人们漫步在花园中。采石场凹陷区被设计为湿生岩石园,展现在溪边、石滩和池塘环境中生长的特色植物。有两个在不同标高上的位于凹陷区边缘的平台,人们可以凭栏观赏溪流跌水,俯瞰低处的湿生岩石花园。

▵3号采石场设计前状况


种植仙人掌和多肉多浆等沙生植物的台地

蜿蜒的路径吸引人们漫步在花园中

人们可以在凹陷区边缘的平台凭栏观赏溪水和崖壁

4 4号采石场(峻崖潭)

4号采石场底部是面积约1hm²的波光粼粼的水潭,碧水映衬着土红色的岩石,巨大的开采岩面倒映在水中。

设计方案是北侧从高处眺望悬崖、俯瞰水面,南侧从水边观赏水景、仰观崖壁。两条路线创造了两种观景方式,一高一低,一俯一仰,互为呼应,相得益彰。

北侧的观景台是一个耐候钢长廊,它阻挡了公园道路上游人的视线,让游人看不到深潭和对面的峻崖。一段转折阶梯引导人们进入长廊,内部空间相对封闭和幽暗,移步窗前,对面高耸险峻的山崖扑面而来,令人震撼。

南侧坑体外用覆土种植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顺路行进,断崖前道路忽然转折,从两侧山石间的豁口探出去形成一个楔形平台,嶙峋岩石环绕的碧水深潭豁然呈现在眼前。平台的侧面连接了一条曲线的栈道,沿着它缓缓下降,可以来到坑底水边的平台。站在这里,脚下是碧波荡漾的潭水,仰头望去,右侧是高崖峭壁,左侧是悬在崖壁之上的锈红色的观景长廊,甚至可以看见廊子尽端眺望的游人。

▵4号采石场设计前状况

观景廊的遮挡使得道路上的游人看不到深潭和对面的峻崖

水平向的观景廊及垂直的杉树更衬托出崖壁的险峻

楔形平台悬挑在嶙峋岩石环绕的碧水深潭之上

5 5号采石场(飞瀑湖)

5号采石场是7个采石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约3.2hm²,开采深度也最深。这个最后停采的采石场基本挖空了整个山体,只留下两处岩石岬角。采石场底部被采成了好几层岩台。由于停采时间短,水位还在不断上升。

水位的高低决定着采石坑最终展现出来的水面形态和景观特征,我们经过分析,判断水位大致会在63~65m之间。如果这样的话,采石坑北侧两片开采深度相对较浅的区域也将没入水中,整个坑体将成为一片湖面。我们希望人们能够进入采石场内部空间,因此,通过覆土,将这两片开采深度较浅的区域抬升到水面之上,再种植耐湿高大乔木,形成水上丛林,为荒凉破败的坑体内部带来绿色和生机。然后用不同高度的栈桥引导人们进入采石坑内部,穿越水面和树林,通往岬角高处的观景台,在下降和攀登的探索中体验空间和景观的变化。为了增加景观的丰富性,我们还利用采石坑南侧崖壁设置了几道瀑布,作为北侧栈桥的对景,人们可以在桥上观赏到从崖壁顶端飞流而下的壮观的瀑布。

▵5号采石场设计前状况

不同高度的栈桥穿越水面和树林 . 引导人们进入采石坑内部

跨越水面的栈桥

通往岬角高处的栈桥

栈桥的尽端的悬挑平台正对着对面的悬崖和瀑布

6 6号采石场(台地园)

这个面积为0.7hm²的山坡采石场曾经被用作周围采石场的加工场,还保留着制砂生产线的料仓、破碎机、传送带等全套设备。在第一次见到这些机械设备时,我们就请求甲方务必将其保留,希望修复后的采石场花园能够将它们组织到未来的景观体系中。

因采石场底部没有凹陷,既无地下水渗出也无积水之虞,因此植被修复条件相对较好,我们希望将这里塑造成以南宁特色的花境植物景观为主的园艺花园。沿南侧崖壁设计了层层升高的石笼挡墙,形成阶梯状的台地,以满足从花卉、灌木到乔木等种植土层厚度的要求。最高的台地靠近崖壁,可以种植大型乔木,形成花园的背景,中间层台地乔木、灌木和花卉相互穿插,最下层台地植物以花卉为主。

粉砂机械大部分被置于绿地中,当地特色的攀缘植物顺着金属机械构架生长,生机勃勃的植物与锈迹斑斑的机械形成有趣的对比。通过设计,这个荒凉破败的采石场转变成了面崖临水、具有后工业气氛、以花境景观为主的浪漫绚丽的花园。

▵6号采石场设计前状况

台地园是一个以南宁特色花境植物景观为主的园艺花园

层层升高的台地满足从花卉、灌木到乔木等种植土层厚度的要求

荒凉破败的采石场转变为了浪漫绚丽的花园

7 7号采石场(双秀园)

园博园南入口西侧有一座小山,东西两翼分别被挖了两个小采石坑,每个只有1000m²左右,因为废弃了若干年,植被恢复情况较好,几乎覆盖了所有崖壁。我们认为这里已不太适合进行过多的人工干预,也无须进入游览,最好从坑体周围远观,让人们了解在采石场修复中自然的过程、力量和作用。因此,我们在两个坑体中间未被开采的山坡上设置了一圈环形栈道,可以俯视两侧的采石坑。在西侧坑体的豁口处设了一个临水小平台,可以体验水石相映成趣的景观,也与山上的环形栈道相呼应。栈道和平台都采用钢格栅的材料,透光透水,不会影响这些游览设施下面的自然植被恢复。山顶采用了人工喷播先锋植物种子的方式,加速植被恢复的过程。在东侧季节性积水坑中人工增加了一些耐水湿植物,既丰富了内部的景致,也使得从环形栈道俯瞰花园的游人能感受到两个坑体景观的差异。

▵7号采石场设计前状况

在临水小平台上可以体验水石相映成趣的景观

8 水渠栈桥

离1号采石场不远有一口清水泉,水质优良。这里原来建有一个水厂,通过水渠将泉水自流引出,供村民饮用和农业灌溉。这条水渠正好从1、2 和4号采石场边穿过,在山坡上是沿等高线蜿蜒转折的一道水沟,跨越山间谷地时变成高架渡槽。

这条水渠是原来乡村土地上独特的景观要素,是场地农业历史的一个见证,并且将几个采石场联系起来。我们在设计中保留了水渠,将它作为该区域几个水面的补水来源,继续发挥它原有的功能。在山坡上,顺其走向设置步道,在两山之间,于其上方架设高架步行桥,并与相邻的采石场花园的游览路径连接起来。这样,游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采石场花园,欣赏到更丰富的景观层次,获得独特的游览体验。

水渠栈桥将几个采石场联系了起来

9 信息亭

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空间,展示采石场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方法,让更多的公众和专业人员了解这些采石场生态修复的过程。再者,采石场花园区也需要一个综合服务建筑。南宁地处亚热带南端,一个遮阴且通风良好的半室外空间更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也更加环保,更符合公园的氛围。因此,我们在水花园和峻崖潭之间临近公园主路的山脚下,设计了一个600m²的信息亭。

信息亭是一个高大宽敞的不规则双坡屋面亭,采用胶合木材料。木结构体系下的柱子和斜撑构件增加了建筑的细部,使得亭子内部显得空间丰富且尺度宜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当地乡土建筑的传统。信息亭的屋顶植草覆绿,这样,无论是从附近的山顶观景平台还是高架栈桥俯瞰,建筑都能很好地融入青山绿水之中。

信息亭内部细节丰富且尺度宜人

10 南入口广场

南门外城市道路的标高比内部园路高5.6m,这意味着南门内广场必须是一个斜坡广场。从多个方面考虑,我们决定设计一个融于环境的、人性化的、又有独特景观效果的入口广场。

首先,在竖向上,我们在坡道中间增加了两段水平的区域,让坡道呈现斜坡段和平地段相间的竖向形态,这样对于轮椅和婴儿推车来说更加安全。然后,在平面上,用4条绿带将60m宽的广场切分为5条不同宽度的坡道,绿带中种植高大乔木为游客遮阴,并加强景观的引导性。接着将5条坡道前后错动,使相邻坡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差,并将坡道和绿带的轮廓调整为柔和的有机形态,既适应于高差的变化,也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这样,坡道之间的绿地成为空间中三维变化的表面。广场的铺装延续了有机曲线的设计语言,带来视觉美感的同时加强对人流的引导。

南入口广场被绿带分隔为不同宽度的坡道

11 结语

7个采石场看起来都一样的荒凉颓败,但实际上每一个采石场都不相同。针对各个采石场不同的特征,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植被修复方法和人工介入方式,但在设计语言和建造材料上又限定于几种适合于场地和地域的类型,形成统一中又有丰富变化的景观。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因此垫土和覆土是采石场生态修复的关键。在不同的采石坑中,我们尽量利用相对平缓的区域垫土种植,恢复植被,为采石坑带来绿色和生机。没有积水的坑体通过植被恢复完全可以转变成美丽迷人的花园;季节性积水或者水位不深的坑体,可以垫土种植湿生和水生植物;深坑的坑底标高已低于地下水位,因而常年有水,可视为湖泊,我们通过在水体边缘或水浅处设置路径和观景台,让游人欣赏山水之色,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进行局部的植被修复。

7个采石场花园的设计也是场地空间的再设计和再组织。每一个花园都充分利用场地原有条件,通过人工的介入加强空间的戏剧性,强化游览的空间体验。

每一个采石场都是不同的,采石场花园的设计是完全契合场地地貌和场所精神进行的设计,因此每一个花园都不可能复制到别的地方。但是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对于废弃采石场的态度、对各种景观要素利用的方式、以及各种植被修复的手段,仍然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2018 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设计

项目地点:南宁市邕宁区

设计时间:2016—2018 年

建成时间:2018 年

项目面积:35hm²

主持设计:王向荣、林箐

设计团队:李倞、张诗阳、刘通、李洋、张铭然、郑小东、华锐、韩宇、许璐、金佳鑫、赵真真、王譞、常弘、杜红娟、崔庆伟、张雪葳、王越、李恒、王晞月、谭立、张雨生、满媛、李雯

植物景观:董丽、郝培尧、王美仙、李慧

摄影:孙国栋、李婵、林箐、王资清、韩宇

除了以上四个典型的案例,在全国各地还有其他矿坑修复都在有序的进行

1

二战时期,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挖下的大坑,12 年前还是废弃的采石场


2006 年,世贸集团开始改造这个深坑,创造了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

2

威海龙山的44处矿坑被修复前

从2003年始,历经10余年,威海龙山的44处矿坑,华丽变身国家级5A级景区。

3

渝北石船矿山公园


4

唐山南湖老矿区重生 摄影/倪靖波

5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一角

6

昌黎县矿山公园

7

汤山矿坑公园泡温泉

8


重庆矿坑公园

9

16万块光板撑起废弃矿坑:世界最大浮动太阳能电站

10

亚洲最大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闭坑”变国家公园

11

废弃矿坑变生态鱼塘

12

唐山南湖公园,其前身乃是脏乱的采煤塌陷区

以下是国外的两个著名案例

121212

1

加拿大布查德特花园,又称“宝翠花园”,它不仅是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市的一座私家园林、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园,而且创造了世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奇迹,这座在废墟上建起的美丽田园,开创了矿山修复的一种经典模式——营造诗情画意的园林,以休闲空间营造主导的矿山生态修复及旅游开发模式。

2

巴黎郊区比特·绍蒙公园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改建后,建成于各个采石场上的景点各具特色。景观设计于自然生态的修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注:以上图文由景观周精心整理,来源:设计从跑步开始,张唐景观、悦景设计、上海辰山植物园、风景园林、文旅小咖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景观笔记178】一篇文章了解矿坑花园
十个国内外优秀矿坑公园案例
盘点十大矿山修复案例
矿山修复进阶指南——这才是最经典案例与技术!
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经验值得借鉴!
废弃矿山成宝藏:盘点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经验,能抄作业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