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记: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散记四

作者:史遇春

5.散四

小说,自然不能和现实划等号。但是,完全背离现实的生活化小说一定是失败的。

小说家是在力图描绘现实生活的图景。这图景,我们不能强求它就是现实生活原封不动的再现。如果非要去如此强求,也会显得非常幼稚可笑。为什么不能这样呢,因为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

但是,对于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小说而言,假如读者不能在其中看见现实生活的影子,读者便会昧乎茫然,往往会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从而无法设身处地、或者感同身受,因为小说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了无牵连,读起来大概会有一些隔膜。对于同样是以现实生活题材为背景的小说,如果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在其中看见高于现实生活的写照、高于自身思想的体悟点播……这小说,似乎只是在重现生活,果真如此,很多时候,读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情感,比如理想、失望、悲悯、仁慈、恶毒、凶残……等等,便不能升华,从而导致精神的快感便无从享受。这快感不只是乐感、喜感、爱感等积极快乐的感受,当然还包括苦感、悲感、痛感等消极悲哀的感受。

有人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还是不无道理的。

既然以现实生活题材为背景的小说源于生活,便不能有太多违背常识、叛逆常情、或者有悖常理。当然,这种要求仅局限于那些描述大多数人都熟习的生活的小说中。

如果小说家为了自己所作的小说结构的完整,为了小说结局的完满,或者小说的作者因为自身的局限而刻意去违背常识、叛逆常理、或有悖常情,这样做,要么是自作聪明式的把读者当傻瓜,要么就是作者自己已经写到了江郎才尽的田地。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有人热爱有人鄙夷,我的看法是这样
散文绚烂之后是平淡
【教育读书】这才是聪明人正确的选择!你所不知道的“脊椎骨阅读”
苏童:今天的文学也许难呼应现实
我们为什么写作?
宁宗一读《金瓶梅》:“伟大也要有人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