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荀子》中说:“一个人相貌不如内心重要,内心不如处事方法重要。如果一个人内心和处事方法都正确,则相貌虽丑而心术正,也不妨害他是君子;如果一个人相貌虽好而心术险恶,也不妨害他是小人。”
   (《荀子·非相》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心:古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用以代称脑,也泛指思想。心想,实际上是脑子想。)
   所以,一个人不必太在意自己的相貌。长得再好,如果心术不正,该是小人还是小人;长得再不好,如果心术正,该是君子还是君子。
    

 

   【注释】行:德行,品行。名:名誉,名声。自:自然。重:重视,敬重。貌高:颜值高。相貌漂亮。

   【解读】德行高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并不是相貌漂亮。

   简单地说,这世上并不是谁长得好看人们就敬重谁,而是谁德行高人们就敬重谁,是“德高望重”,而不是“貌高望重”。无可否认,我们都欣赏长得好看的人,但“貌高一尺,德高一丈”,如果貌高的人心术不正,连那一尺都没有了!——美女如果心术不正,就贬而为“美女蛇“了!遍观上下几千年,那些世代为人们所敬仰的人,有多少人是靠着相貌为人们所敬仰?遍看现在,那些为我们所尊崇的人,有多少人是因为相貌我们才尊崇他?

   包拯是我国名传千古的北宋名臣,他清正廉洁、断案英明、执法为民、不畏权贵,人称“包青天”,北宋时就家喻户晓,很有名望,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深居简出的妇女都知道他——“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他廉洁无私,在端州为官时,当地端砚十分名贵,被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以前在端州做官的人都是借着进贡朝廷,按照进贡数量再多加几十倍来制作砚台,用以赠送当朝权贵,而包拯却只让按进贡数量来制做砚台,任期满后一方砚台都没带走——“岁满不持一砚归”;他执法为民,在开封为官时,按当时制度,告状的不能直接进官府告状,包拯却打开官府正门,凡是告状的都可以直接进到官府里,当面陈述是非曲直,因此官府里的小吏也不敢欺上瞒下,收取贿赂,使得无钱打点关节的平民百姓也有处伸冤了;他不畏权贵,在开封为官时,开封城内有一条惠民河,惠民河两岸既住有平民百姓,又住有达官贵人,由于开封是北宋王朝的首都,那些达官贵人大多都是当朝有权有势者,或是皇亲国戚,他们无所畏惧,很多人家都把河拦起来一部分,建成他们家的水上园林,与自家住宅连成一片,致使惠民河堵塞不通,也导致了开封城里发大水,淹了开封城,包拯于是趁着开封城被淹,下令将那些“违章建筑”——水上园林,全部拆毁。

   包拯为官清廉,执法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在民众中极有声望,并把他作为清官的化身,其事迹被改编为小说、评书、戏曲、影视剧等,并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和神话。历代著名作品如小说《三侠五义》、《包公案》,戏曲《铡美案》(又名《秦香莲》)、《陈州放粮》、《狸猫换太子》,影视剧《包青天》等。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风靡大街小巷时,连几岁的孩子都能跟着电视铿锵有力地吼几句,“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包拯不仅在宋朝当朝人们尊称他为包公,千百年来,历世都尊称他为包公。包公不仅在民众中极有声望,也是黎民百姓对于政府官员能秉公执法的精神寄托。当今社会,人民对于强势横行的官员大人恨之又恨,无奈之又无奈,有冤无处申时,还寄托于包公再世。曾有一年,农民工维权还跑到河南开封府景区,跪在景区“开衙仪式”中的包公面前喊冤,叩请“包大人”“包青天”为民做主。
   历史上都传包公是个黑脸包公、包黑子、包黑炭,但包拯的脸到底黑不黑呢?历代史书都没有关于包拯相貌的记载,所以包拯很可能就是一个相貌普通之人,绝不是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也许散在人堆里就找不见了,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尊敬与爱戴程度,人们爱戴的是他的品行,是他的一身正气!所谓“行高者,名自高”啊!
   古代谁貌高,西晋时的潘安貌高,史书上记载他“美姿仪”,年少时经常是,乘车走在京城洛阳大道上,女人们遇到他,都手拉手围绕着他,往他车里扔水果,他出去一趟,能收获一车水果回家。女人花痴也疯狂,“掷果盈车”典故由此而来。(《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如今一说哪个男子长的好,还说“貌似潘安”,潘安也成了美男的代名词。但潘安仅仅是“貌高”而已,人们并不敬重他,相反还有些看不起他,说他轻躁、势利、谄媚,有一个成语“望尘而拜”就因他而生。说他谄媚当时权势熏天的贾谧,卑躬屈膝到每观察到其出行,远远望见其所乘车辆扬起的尘土,就开始行叩拜礼了。(《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候:守望,观察。)
   其实,潘安并不叫潘安,他叫潘岳,字安仁,可后世为什么称他为潘安了呢?据说是,后人在提到他时,为了文章(比如说骈体文和诗歌)对仗押韵需要,把他字安仁的“仁”字省掉了,说他趋炎附势,名字也不配有个“仁”字。


   中国古代不仅有四大美女,同样还有四大丑女——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女。可是四大丑女在极丑的同时还极有贤德,极有才干,绝非等闲之辈,所以四大丑女并没有因为貌丑而让人生厌,反而借“丑”而“美”名传扬,她们的芳名同四大美女一样流传于后世。
   四大丑女之首是嫫母。《琱玉集·丑人篇》中说:“嫫母,黄帝时极丑的女人。她的脑门跟秤砣似的,塌鼻梁,体型肥胖如同大竹箱,皮肤黑黢黢的,如今驱除疫鬼时所戴的面具就是仿照的她的模样。但是嫫母非常有德,黄帝娶了她作妻子,让她来管理后宫。”
   (《琱玉集·丑人篇》嫫母,黄帝时极丑女也。锤额顣頞,形簏色黑,今之魌头是其遗像。而但有德,黄帝纳之,使训后宫。)(琱[diāo]:同“雕”。雕刻。顣[cù]:古同“蹙”。頞[è]:鼻梁。簏[lù]:竹箱。魌[qī]:古时驱除疫鬼时用的面具,状狰狞丑恶。也叫“魌头”。)
   这嫫母的颜值哪是低啊?简直是个负数!不仅人看着害怕,鬼看到都逃走!但是,你别看她长得超级丑,但据传说,镜子却是她发明的;而且,你别看她长得超级丑,嫁的却是轩辕黄帝。
   据说黄帝第一次看见她,是在视察桑园的过程中。有一个女子被蛇咬伤了,就在众位女子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时,其中一位面貌丑陋的女子却不慌不忙,沉着应对,一边对被蛇咬的女子吮吸吸毒,进行包扎,一边指挥其他女子四处采药,黄帝对她的果敢和组织能力大为佩服,后来得知这个又丑又黑的女子叫嫫母。
   再后来,黄帝娶了嫫母,令她管理后宫。嫫母丑也无敌,能干也无敌。据说,纺轮和织机是嫫母发明的,她让人们穿上了衣服,脱离了树叶、兽皮裹身的野蛮人生活;据说,黄帝打败炎帝,杀掉蚩尤,也有嫫母的一份功劳。
   《吕氏春秋》中说:“人们对于相貌,没有不喜欢漂亮的,但漂亮的未必能遇到,所以,嫫母能辅佐黄帝。黄帝对嫫母说:‘持之以恒磨砺你的品德,交给你治理后宫的事务不要懈怠,虽然你长得丑但又有什么关系?’”)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遇合》若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乎黄帝。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厉:“砺”的古字。磨砺。正:整治,治理。)
   黄帝对嫫母说的话简单地说就是,只要你德才兼备,长得不好没关系。黄帝可以说是相当明智的人了,只要人品好,事能干好,相貌无关紧要。反过来可以说是,如果一个人人品不好,事又干不好,长得再好有什么用?

   一个人的相貌与品德、才能并不是同步的,古今中外,“帅”字旗下“金漆饭桶”多着呢!“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女蛇”多着呢!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绣花枕头一包草”!

 

   有一位朋友论长相实在不好意思夸她,可以说长得不太好,有些中等偏下了,但她人品却相当的好,跟她在一起心里很踏实,既不会害你,也不会歪你,还能处处为你着想。有一段时间由于业务关系经常去她单位,发现她单位里的人上上下下都非常尊重她,这种尊重绝不是单位里那种表面“维和”状态的尊重,而是发自内心真正的尊重。见惯了单位里表面上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排挤倾轧,一个个自我感觉超好,自我以为是凤凰,别人都是麻雀、乌鸦,这种尊重就愈发难得。后来逐渐发现并认识到,她在单位里能得到这种普遍的尊重绝非偶然,她在工作上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更何况她绝佳的人品换来的良好的人缘。同样是这个单位,有一次去,却发现走廊里一阵吵闹声,原来是这个单位一个同事迎头走到另一个同事跟前说:“你个混账巴哥,你除了会巴结,会打小报告,你还会干什么?你还能干什么?!”一看那个被称为“巴哥”的人,个子高高的,长得还挺帅,可以称为“老字号”的帅哥了。这“老帅哥”一看这架势,也顾不上人多了,涨红着脸就跟对方吵起来,吵着吵着在升级过程中被同事拉开了。看到这一幕,我很惊讶,问朋友:“那巴哥姓巴吗?这年头还有在单位里明着干起来的?不都是暗着来吗?”朋友笑了,说:“他不姓巴,因为他好巴结,大家私下里管他叫‘巴结哥’,简称‘巴哥’,他就属于那种暗着来的人。”这位朋友接下来说:“你见狗见主人摇尾乞怜时啥样,就知道巴哥见了领导时啥样,但你摇你的尾巴,别暗着捣人啊?单位里人人都能成他蒜臼子里的蒜,说不定哪天就被他捣一家伙!我们单位里是‘防火防盗防巴哥’!单位还有一句口头禅,‘小心被巴哥放到蒜臼里!’”我一听,只能呵呵了。我这位朋友嘴很严,不轻易谈论一个人,从她嘴里能说出一个人的“坏话”,看来这人实在不怎么样。这人在单位里名声臭了,大概也是靠其多年积累换来的。
   看样子一个人在单位里、在社会上受到尊重与否,与他的长相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哪怕你长相好到天上去,只要人品在地底下,人家该看不起照样看不起你。一副再好的相貌也换不来他人的尊重。
   也许,小孩子时期,长得好的孩子特别招人喜爱;青少年时期,长得好的孩子也容易受到别人的夸奖;但成年以后,一个人的长相就很少再被人真正地看重了。对于成年人,人们更看重的是他的品德和能力,长相有时不过是捎带性地提一下。
   对于爹妈没给自己一副好脸蛋,颜值失控的人,心不能失控,才更不能失控,由此才能先天不足后天补,使人忽略相貌,在德与才上敬重自己。


   脸上有一块黑斑的赵孟照样受到人们的敬重(赵孟疵面)
   晋朝时有一个人叫赵孟,担任尚书都官令史一职。善于就一些玄学问题辩论演讲,风范一流。他的脸上有一块黑斑,一遇到决断不了的事情,大家都会说:“应当去问问脸上有一块黑斑的人。”
   (王隐《晋书·卷十一》赵孟字长舒,入补尚书都官令史。善于清谈,有国士之风。其面有疵黯,诸事不决,皆言“当问疵面”也。)(疵:特指黑斑,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读包公《明志诗》
历史开讲
世人景仰--包公故里包公祠 (绝品收藏)
且看包拯当年是如何被下属忽悠的
开封故事——开封府
河南风光七日游(1)开封包公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