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继刚 ——“象”思维


 诸位先生好!聆听先生们对“象”思维与中国画的论述,我认为是一次重新寻找中国文化源头的开始,受益良多。关于吴毅先生所提出来的学术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

下面谈几句浅见,请诸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道、象、技

 

“道”无形于天地间,极远极近,致广大而精微,无处不在。“象”有外象与内象,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形而上为忘形得意之象,形而下为以技得形之象,混沌为“道”之父,“象”为道之子,而“技”为孙,此道、象、技之关系。“象”思维与中国画不得不谈此三种关系。《周易》已经阐述了关于道的存在,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美学基础,绘画创作及发展的规律。老子告诉了我们运用道的方法,庄子说明了技、道的关系,亦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思想是在人的生命体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人的生命体,思想是不存在的,没有笔墨技巧的精妙,万物难以成象,艺术创作更谈不上“忘形得意”的超越,达到形而上的艺术高峰。绘画技巧与笔墨功夫的化境,完全是个人修养问题,主要因素是文化学习及对道的感受,道是在践行中完成的,没有践行对道的领悟与体会是不够的,这必然会出现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主要问题。

 

二、笔墨、气息、气韵   

 

关于绘画中的笔墨气息气韵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了,心性决定绘画创作中的审美趣味,其中包括哲学、美学、笔墨、构图等,气息是作品的生命源头,无作者生命气息及作品中的“气韵生动”,这件作品根本谈不上艺术的妙境。我从事古书画鉴定及书画创作有年,在鉴定与创作实践中有所心得,创立了自己的鉴定学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心性学研究”,其中包括对作者心性、气息、笔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鉴定学体系,我的学理研究方向的确定,是在恩师杨仁恺先书画鉴定比较学基础上完成的。杨先生一生从事鉴定工作,为国家鉴宝寻宝,其功绩与学术地位是举世公认的。关于书画鉴定气息说早有定论,如“望气派”。杨先生的“鉴定比较学”就是对作者气息与作品笔墨等因素在鉴定过程中的感受与比较,这是杨先生鉴定书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认为书画创作中的“气象”是每位画家自身所拥有的生命气质,心性与生命气息就是作品的生命,是内象超越外象的“大象”。

 

三、诗意、画境、创作

 

中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作,无不饱含着诗情画意,谢灵运的山水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千年来一直滋养着中国山水画与田园画派的创作,可以说画家笔墨形式是作品的表象,亦形而下的技象,诗情画意则是作品中的内涵,形而上的意象。没有诗意的绘画作品是乏味的,是没有灵魂的中国山水画作。因此,古往今来,对山水诗与山水画认识,先贤们已有大量的诗文论述,阐述了“有声画无声诗”、“诗画本一律”的美学特征。苏轼在王维《摩诘蓝田烟雨图》中题:“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些著名的句子,开释了我们对山水画的认识与理解。

画境,是山水画作品内象与外象相融而生发大象之境,于得意忘形中饱含着无限的诗情画意及学养,在笔墨技巧与体悟道的过程中进入玩、游、忘三个境界,最终以物我两忘心境直入莲台,获得天人合一,达到永恒之境,亦内美之境。

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中国山水画创作永远不可改变的真理。对于造化的认识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本人的认识,当面对山川江河时,当以诗人之情怀关注之,将山川纳于胸中,先得山川之气之势,再得松石之形之态,江河之流之缓急,记之而后创作。这就是我对张璪这句不朽名言的浅识。

 

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谢稚柳 丹露山色
论黄宾虹的书画鉴藏对其书画创作的影响
砚池滳音(十九)
[每周画题]陈安明山水画访谈(21)笔墨载道
中国美术人物志——任振山·第四届艺术名家书画大拜年
飞入寻常百姓家——陈克永 邢少臣作品惠民展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