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儒吾俞追远 Part 1
userphoto

2022.08.06 福建

关注

嘉儒吾俞追远


<目录> 

Part 1:吾俞嘉儒始祖试解        

Part 2:祖先从南京铁井栏来    

Part 3:俞氏江南始祖俞纵与东晋政权    

Part 4:河间俞跗与夏津“俞国”   

1

吾俞嘉儒始祖试解

吾俞嘉儒开基始祖锡公俞世宝,明初居福建泉州宰鸡巷,兄弟五人金、银、铜、铁、锡,排行第五,后世尊为锡公。

《嘉儒俞氏族谱》“序”载:“锡公为化北里泽朗巡司,遂居嘉儒”。

《嘉儒村志》又载:“泽朗古时是海防要塞”,还说:“泽朗厝有石寨(俗称泽朗寨)为水师长年住所”。

泽朗寨应是泽朗水寨之简称。福建闽江出海口以北的霞浦海域有烽火门水寨、莆田海域有南日岛水寨,还有厦门海域的浯屿水寨等等都是当时的海防要塞。

福清海域除泽朗水寨外,还有福清湾内的壁头水寨和兴化湾头的目屿水寨,均为明初所设“卫所军”的基层驻防单位。

泽朗水寨是泽朗巡检司的驻防地,巡司为巡检司头领。锡公从泽朗巡司任上退役后没有返回泉州,就近选择了泽朗西邻的嘉儒(下桥)落籍。

福清县衙也有“巡司”一职,一般由九品佐官担任,属福建省布政使的地方行政管理系统,锡公所担任巡司属福建省都指挥的海防卫所系统,彼此职守也不一样。

海防“卫所军”巡检司的标准配置为112名军士、水手。巡司由百户长担任。

古时(明代)泽朗西厝和对岸的营头都是泽朗巡检司的营地,双方隔着小海湾(今为泽朗养殖场)相互守望。霞湖洞上的烽燧为泽朗巡检司提供了与其他水寨、所城、卫城“卫所军”的通讯联系。

明代,全国沿海共建有卫城十九座,所城八十五座,福建省沿海共建有卫城和所城十六座。

规模大的卫城,如上海金山卫,下辖六座所城。规模小的卫城,至少下辖两座所城,每座所城也至少下辖两个巡检司以作护卫,组成系统完善、彼此呼应的海防体系。

明代这个海防体系的卫城、所城和巡检司共配置的各种战船多达1350多艘。

福清境内有一个卫城在海口镇叫“镇东卫”,下辖长乐境内的棉花所城和吾邑龙高半岛上东瀚万安所城。

泽朗巡检司位于万安所城北翼,目屿巡检司位于万安所城南翼的兴化湾北头,一北一南拱卫万安所城。

所城和它所领两个巡检司共配置千名军士和水手,又称千户所城,指挥由千户长担任。如知名的广东深圳大鹏千户所城和上海川沙千户所城的指挥一样都由千户长担任。

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每次都要从福建沿海“卫所军”中征用军士、水手等。据福清方志,仅其中一次就从万安千户所城及其所领泽朗和目屿巡检司抽走了百名军士、水手。

吾邑境内的镇东卫城和万安所城及有关海防设施何时开始兴工并最终投入使用?

新近出版的《文化福清》和《走进福清》都说是江夏侯周德兴所督建,但又说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开始动工,历经十年,到洪武三十年才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而事实上,这位江夏侯受命来闽管理军务的时间是十七年前的洪武三年(1370年),而且在福建只待了短短的一年,就被调离去平定“五溪蛮”,从此再也没有重来福建(见《中华全二十六史·明史·周德兴传》)。由此可以肯定,明初福建沿海卫、所城等海防工程的督建者并非江夏侯周德兴而另有其人。

锡公开始驻防泽朗巡检司的时间,自然应该是在这些海防工程投入使用的洪武三十年之后。

假定,锡公在泽朗巡检司驻防履职五年后的建文四年(1402年)就退役,第二年就是永乐元年(1403年)。据此可以断定锡公落籍嘉儒的时间应该是永乐元年前、后。

我曾根据锡公后裔已下传二十七代作了测算,所得结果锡公入村的时间在永乐八年(1410年)上、下。

永乐元年和永乐八年这两个结果非常接近,据此把锡公入村的时间定为“永乐初年”是合适的。

《嘉儒村志》对锡公的唯一描述是“通晓堪舆之术并长武功一表人才”。

“堪舆之术”就是用罗盘辨认“左青龙、右白虎、北玄武、南朱雀”以便于看出风水好、坏的技术。巡司经常出海巡弋,摆弄罗盘确认乘船所处方位和航向是其基本作业,操练武术更是军人天职。“村志”里短短一句话却很好地描述了一位老水师的本色。

锡公早年“原在闽南经商后入水师”之说和第三子尓举公“弃农从戎”之说都是出于对明代的户籍管理和兵备制度不了解所致。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所有跟着他打天下的军士,退役后全部编入当地的“军籍户”。

明朝的户籍严格区分“军籍户”与非军籍户的“民户”和“匠户”,彼此“不得妄加变乱”。“军籍黄册”每十年重编一次,以便于按册出丁赴卫、所当兵服役。卫、所军是明代的“正军”,即常备军,“父死子袭,世代相传”。史称“世兵制”,早在西汉就有。明代把“世兵制”和户籍管理结合起来称“军户制”更加完善、严格。明嘉靖年各地自发组建抗倭义军。戚继光还到浙江义乌募兵,这些都非卫、所军即常备军。

尓举公的“军籍房”不是变来的,是承续锡公的军户。同样锡公的军籍也不是想入就入的,而是承袭其父的军籍。

吾俞先祖登陆泉州的时间,据有关史料应该是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间,朱元璋称帝前后,距今整650年前。

吾俞先祖和落籍当地的明军一样,都编入“军籍户”,到锡公一代居泉州“宰鸡巷”。据泉州宗亲介绍,当年因在此宰杀鸡禽专门供应驻军而得名。有一年泉州人庄际昌高中状元回到泉州后到宰鸡巷内的“倚士宫”进香,他赴京赶考前曾来此祈愿果然中榜就题写“雁塔钟灵”的匾额感谢女神护佑,为纪念这一盛事把宰鸡巷改为“台魁巷”,盼从此“魁星高照”人才辈出。

这里的“台”字首先是敬语敬辞,如常见的“台端”、“台驾”、“台示”、“台监”、“台企”等等。妙在“台”字的发音和闽南以及福州地区的方言中宰(tai)的发音完全一样。老巷名中的tai在新巷名中得到了延续。不能不说改得十分精妙。

倚士宫主神“临水夫人”是护佑妇女和儿童的女神,作为地方神祇信仰形成于唐末,唐与宋朝廷都曾赐敕庙额和各种封号,到明代朝廷赐封“碧霞元君”香火盛极一时,至今闽南与台湾还有“临水夫人”陈靖姑的信众。

当年,倚士宫内有座白塔,因此泉州坊间又称“宰鸡巷”为“倚士巷”或“白塔巷”。

吾俞嘉儒始祖锡公驻防泽朗巡检司前生活居住的宰鸡巷就是今泉州老城区与知名的开元寺相邻的“台魁巷”。

锡公落籍的嘉儒村俗名下桥。下桥如何得名,有几种说法都不靠谱。我见过,有关方面撰写的一篇关于1931年“龙高暴动”的资料所提供的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复述於下供参考。

宋代福清湾里建有上、下两座大桥。“上桥”就是如今大家熟知的海口桥,又称龙江桥。“下桥”在今嘉儒。

“上桥”建成并使用了七、八百年,桥体保存很好,但“上桥”的俗名被彻底忘却了。与此完全相反,“下桥”的俗名一直活在民间口中,但桥本身毫无踪影,只空留“下桥”之称。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如上海有个古地名“九亭”沿用数百年,现在连一个亭子的影子都没有。

“下桥”极为可能动工不久就停建,已建部分桥体连同所剩石料被移作他用,再加上七、八百年来地理环境的自然变迁,原先的桥址遗迹或堰塞成陆,或被潮汐冲刷而无影无踪了。

通俗上口的“下桥”和儒雅的“嘉儒”还会继续并存下去。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睿轩】福清的夜晚
无 锡 蠡 溪 公 园
凭啥主要看气质,我大福清就要看颜值!
毛天哲:宋於潜令毛国华考论
你从未见过的福清夜景,那是我心中的家乡
顺宁杂著-清-刘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