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旁征博引】说俞 ——《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第四十九》
userphoto

2022.08.09 福建

关注

编者按:由浙江径山俞楚园点校。

俞楚园抄录《说俞》手稿第11頁 

     《说文》舟部:“俞,空中木为舟也。从亼,从舟,从巜。巜,水也。”

按,此俞字之本义也。而书传中罕有用其义者。《淮南子·汜论篇》曰:“乃为窬木方板以为舟航。”似叚窬为俞。然俞者空中木,为舟之名,而窬木者,犹《易》云“刳木”也,则固有虚实之分矣。己卯之春,徐花农孝廉为余造一小舟于西湖,欲袭余吴下曲池小浮梅槛之名,又拟从余之姓,题为俞舫。余因署以四字曰“小浮梅俞” ,此则用其本义矣。

其见于经籍之最古者,《尚书·尧典篇》“帝曰,俞”,枚传曰:“俞,然也。”

按,俞,然。《尔雅·释言》文也。俞者,然之声,此有其声而无其义。然声音亦随世变,夏商之书,无曰俞者矣。《礼记·内则篇》曰:“男唯女俞。”则记人之时,俞为女子之应声,知男子应声久不作俞也。司马相如《封禅文》云:“于是天子俙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试哉。”此袭用古语耳,非汉时尚有此声也。至《汉书·礼乐志》“星留俞,塞陨光”,师古曰:“俞,答也。”似即俞然之古义。然窃谓此俞字当读如以周切之揄。《广韵》十虞,羊朱切,有揄字,与俞同音。十八尤,以周切,又有揄字,乃一声之转也。留俞叠韵,不当如师古所说。且《易讼》九四:“渝安贞。”《释文》引郑注曰:“渝,然也。”似亦叚渝为俞者。然如郑义,实近不辞。《集解》引虞翻曰:“渝,变也。”义长于郑矣。

《灵枢经》曰:“脉之所注为俞。”

按,此据《内经·素问论篇》王冰注所引也。脉之所注得有俞名,盖取中空之义,虽非本义而实本义之引申也。考《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篇》,其字作腧。其文曰:“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荣,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说文》无腧字。以其为脉之所注,故从肉作腧耳。肝之俞曰大衝,心之俞曰大陵,脾之俞曰大白,肺之俞曰大渊,肾之俞曰大谿,此五藏五俞也。胆之俞曰临泣,胃之俞曰陷谷,大肠之俞曰三閒,小肠之俞曰後谿,三焦之俞曰中渚,膀胱之俞曰束骨,此六腑六俞也。并详《素问·气穴论篇》注。而《咳论篇》曰:“治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痹论篇》曰:“五藏有俞,六腑有合。”是又以俞专属五藏而不属六腑。大率对文别而散文通也。《气穴论篇》又有“热俞、水俞、胸俞、背俞、膺俞”之名,医经具存,故不备说。

其假借字则为瘉。

《荀子·解蔽篇》:“故伤于溼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杨琼注曰:“俞读为愈。”按《说文》疒部:“瘉,病瘳也。”则俞者瘉之叚字,杨琼读为愈,非也。

又为踰。

《史记·蒙恬传》:“若知贤而俞不立。”《索隐》曰:“俞即踰也。”《荀子·仲尼篇》:“俞务而俞远。”杨琼注曰:“俞读为愈。”愚按,《说文》足部:“踰,越也。”小司马读俞为踰,得之。杨读俞为愈,非也。《说文》无愈字,或以为即愉之变体,未知然否。而自唐以来,经典相承通用愈字,如《孟子》“今病小愈”,《小雅》“政事愈蹙”,字并作愈。故杨氏于俞疾之俞,俞远之俞,并读为愈矣。惟《淮南子·原道篇》:“火逾然而消逾亟。”其字作逾。按《说文》辵部:“逾,[辶戉]进也。[辶戉]1,踰也。”是逾踰义通。

又为愉。

《庄子·天道篇》:“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按即愉愉也。《仪礼·聘礼记》:“私觌,愉愉焉。”《释文》作俞俞,是其证。 

其于地名为先俞。

《史记·赵世家》:“反巠分、先俞于赵。”徐广注引《尔雅》曰:“西俞,雁门。”按《尔雅·释地》:“北陵西隃雁门是也。”既为北陵,安有西隃之名。古字止作先俞。先之为西,声之转也。俞之为隃,形之变也。《广韵》十虞,羊朱切,有隃字,云:“崳次山在雁门。“则字又变作崳。

为俞山。

《水经·漆水篇》曰:“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按《说文》水部,”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东入渭“。然则俞山岂即岐山欤?《山海经·西山经》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则其字又作羭。

为俞水。

《史记·司马相如传》“巴俞宋蔡”,《集解》引郭璞曰:“巴西阆中有俞水,獠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武募取以平三秦。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也。”其字作渝。常璩《巴志》曰:“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说文》欠部新附有歈字,引《切韵》云:“巴歈歌也。”字又作歈。盖字本作俞,因其为水名而从水作渝,因其为歌而从欠作歈,滋乳寝多矣。至《说文》水部,渝篆2解,“一曰渝水在辽西临俞,东出塞”。此与巴俞绝远,□一水也。

为俞县。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俞侯吕它,俞侯栾布。师古并曰“音输“。考《地理志》清河县有鄃县,师古亦曰“音输”。俞即输也,以其为邑名,故从邑耳。《说文》邑部亦有鄃篆,然《说文》邑部之字,古书往往无邑旁也。至如王莽改淄川国之劇县为俞县,此不足录。又《汉志》益州郡有俞元县,二字为名,非专取俞义,亦姑弗及焉。

其于人名为俞跗。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索隐》《正义》并音臾附。应劭云:“黄帝时将也。”《汉书·艺文志》经方家,有《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而《古今人表》无俞跗。《素问》一书,载黄帝与岐伯问答之语居十之九,间亦及雷公鬼臾区,而俞跗无一语焉,何也?惟《灵枢经》3《五变》《五味》《论勇》《论痛》诸篇,并称黄帝问于少俞,岂即俞跗欤?窃尝论之,俞跗殆即鬼臾区也。俞跗,《索隐》《正义》并音臾附,与臾区之臾固同音矣,附与区古韵同部。《玉篇》云:“《说文》附音蒲口切。”而《左传》豆区之区,仆区之区,并音鸟侯反,则附与区音亦相近也。《淮南子·本经篇》“以相呕咐”,呕咐叠韵语也。《说文》部:“附娄小土山也。”《史记·滑稽传》“瓯娄满篝”4,《正义》曰:“高地狭小之区。”附娄与瓯娄一也。此皆付声区声相近之证也。鬼臾区三字,本有声而无义,缓言之曰鬼臾区,急言之曰俞跗。《古今人表》有鬼臾区无俞跗,是可明其为一人矣。后世以俞跗为俞氏之鼻祖,吾斯之未敢信。

为俞儿。

《庄子·骈拇篇》:“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我所谓臧也。”《释文》云:“俞儿音榆。司马云,古之善识味人也。《淮南》云,俞儿狄牙,尝淄渑之水而别之。一云,俞儿,黄帝时人,狄牙则易牙,齐桓公时识味人也。一云,俞儿亦齐人。《淮南子》一本作申儿,疑申当作臾。”以上并《庄子释文》语。俞儿亦作臾儿,则俞跗之即鬼臾区又一证矣。

又《管子·小问篇》:“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走马前疾,事其不济乎?’

        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且走马前疾,道也。祛衣,示前有水也。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此则又为山神之名,与识味之俞儿别,姑附与此。

为离俞。

《山海经·大荒南经》:“赤水之东爰自有离俞。”郭璞注曰:“即离朱。”按《海外南经》:“狄山有离朱。”注曰:“木名也,见《庄子》。”乃遍考《庄子》之书,无木名离朱者。至离朱二字,则屡见《骈拇篇》曰“而离朱是已”,《胠箧篇》曰“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骈拇篇释文》曰:“离朱,司马云,黄帝时人,百步见秋毫之末。一曰,见千里针锋。”《孟子》作离娄。然则离朱即离娄,人名也,非木名也。及读《天地篇》云:“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元5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始知郭氏所谓见《庄子》者即此文也。《山海经》之离朱,自是木名,《庄子》之离朱,自是人名。乃离朱之木在赤水之东,而《庄子》所谓使离朱索之亦在赤水。郭意《庄子》托木名为人名,故云然也。俞,朱,娄,一声之转。离娄可作离朱,则也可作离俞,木名人名,固不必拘矣。

为䚦俞。

《列子·汤问篇》:“䚦俞师旷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张湛注曰:“䚦余6未闻也。”殷敬顺《释文》则云“古之聪耳人也”。按上文云:“离朱子羽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注亦云:“子羽未闻。”愚则疑子羽即师旷也,䚦俞即离朱也。师旷字子野,见昭八年《左传》。野与羽,古韵同部。《诗·燕燕篇》《七月篇》《鸿雁篇》,并以野与羽为韵,是其证。故子野亦作子羽矣。䚦俞犹离俞也。愚谓离俞即离朱,则䚦俞亦即离朱也。䚦与离,声之转也。据《说文》,䞾读若池,㥴读若移,并其例也。疑《列子》原文本作:“䚦俞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子羽方夜擿耳俛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后之读者,知䚦俞即离朱,子羽即师旷,乃旁注离朱、师旷字,而传写误入正文,又误移易其次耳。

在春秋时,则卫有甯俞。甯武子也。

郑有堵俞弥,见僖二十四年《左传》。

公子俞弥,郑文公娶于苏而生者也,见宣三年《左传》。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则以堵俞弥、公子俞弥为一人。

其为姓也,在《列子》之书有俞氏之医。

《列子·力命篇》:“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据此,则战国之时已有俞氏矣,然莫详其所出。《玉篇》舟部云:“俞,弋朱切,空木为舟也。又姓。”《广韵》十虞,羊朱切,俞字云:“然也,答也。《说文》作兪,空中木为舟也。又姓。又耻呪切。”7按《广韵》一书,于氏族颇详,而于俞姓不详所出。然则俞姓所出自唐以前未有能言之者也。俗说乃以伯牙为俞姓,此不知所本。按《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高诱注曰:“伯姓牙名,钟氏期名,悉楚人也。”是伯牙姓伯,安得以为姓俞乎?二人皆楚人,盖钟子期者,钟仪之后,伯牙者,伯州犂之后。未敢附会,以为衰宗之光也。

别为丑救切之俞氏。

按《广韵》“於,又姓”之下乃云:“又耻呪切。”则知俞之为姓是羊朱切,非耻呪切,唐以前旧读然也。而四十九“宥,丑救切”,又有俞字,注云:“姓,汉有司徒掾俞连。“则俞连之俞读丑救切,而不读羊朱切。连之为人不可考,未知其所以得姓之由来也,而后世遂别其字为侴。郭忠恕《佩觽》云:“俞有丑救、弋驹二反,俗别为侴。”是有俞氏又有侴氏矣。殆其子孙所以自别于俞氏,字书无之,不可从也。

     又别为孙氏。

《三国·吴志·宗室传》:“孙韶字公礼,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裴休8之注引《吴书》曰:“河,坚族子也,出后姑俞氏,后复姓为孙。”按如《吴志》,则河本俞氏子,而赐姓孙。如《吴书》,则河固孙氏子也。二说未详孰是。先兄福甯君娶于孙,尝谓余曰:“安知俞孙非一姓乎?”余则引《吴书》说以解焉。

又别为喻氏。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有喻氏姓一条曰:“《芸阁姓苑》云,喻氏出汝南。其先帝颛顼之苗裔,周文王之裔绪。《左传》'郑公子渝弥为周司徒’,后别立族为渝氏。历秦汉至景帝,皇后讳志,字阿渝。中元二年避讳,改水为口,因为喻氏。”愚按,宣三年《左传》:“郑文公又娶于苏,生子瑕,子俞弥,俞弥早卒。”其字作俞而不作渝,且未尝为周司徒。《姓苑》之不足信一也。汉景帝六年,皇后薄氏废,七年,立皇后王氏,中元二年避讳。则所避者王皇后也,史不详其名。然汉时辽西郡有临渝县,未闻更名。则汉时不避渝也。《姓苑》之不足信二也。《能改斋漫录》又引《南昌姓苑》云:“南昌有喻氏,东晋有喻归,撰《西河记》三卷。”愚案,《隋书·经籍志》:“《西河记》三卷9,记张重华事,晋侍御史喻归撰。”然《晋书·张重华传》:“康献皇后遣御史俞归进重华为凉州牧,重华谋为凉王,不受诏。归曰:'先王之制,异姓不得称王。’重华遂止。”10是喻归实俞归也。愚疑喻氏乃俞氏之别,而俞氏为郑公子俞弥之后,容或可信。俞弥虽云早卒,然僖二十四年“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11,杜注虽云“堵俞弥,郑大夫”,而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谓即公子俞弥。既能帅师,则非殇可知。以先文公而卒,故云早耳。俞氏之出于俞弥,或不妄也。其后不知何故,又别为喻氏。喻氏之后不知其先由俞改喻,而以为由渝改俞,遂改俞弥为渝弥,与《左传》不合矣。

注释:

1、此字即戉字加辶字底,读如越,字库无此字,[ ]号系笔者所加。

2、此处□与下文“□一水也”,可能均因拍照时受反光未能显示。疑此□为“说”字,下□为“非”字。

3、案,此后所列《五变》《五味》《论勇》《论痛》皆是《灵枢经》篇名,与《灵枢经》非并列关系。

4、案《史记·滑稽列传》原文作“瓯窭满篝”,曲园公引文“窭”作“娄”字,不知所本。

5、案《庄子·天地篇》原文作“遗其玄珠”,改作“元”,避清讳。

6、案《列子》张湛注原文作“䚦俞”,此作“余字盖笔误。

7、《广韵》十,虞部羊朱切有俞字,注文如曲园公“俞字云”所引,但此处宜作“于俞字云”,方洽。

8、休,当作松。裴松之,字世期,东晋至刘宋时人,著名史学家,《南史》有传,著有《三国志注》。此作“休”字,或曲园公笔误,或剞劂之误。

9、中华书局1973年标点版《隋书·经籍志二》作“《西河记》二卷”。

10、案《晋书·张重华传》原文颇详,此处节略成文。

11、案《左传》各本以“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句读 ,此从曲园公文意断句。 

                                                   20191220日俞楚园点校 

附图 

图1,俞樾《春在堂全书》光绪九年重定本扉页与总目书影 

图2,《春在堂全书·俞楼襍纂》第四十九《说俞》首叶书影 

图3,《春在堂全书·俞楼襍纂》第四十九《说俞》第五叶书影    

编者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引用,请联系作者或俞学小助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列子集释卷第一天瑞
8-庄子集解卷五
庄子补正 达生第十九
庄子注 : 提要
《庄子注》提要02
《列子》卷5汤问诗解3形气虽异天性钧平生全分足毋相易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