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杉溪(二)—— 杉江俞氏|俞氏|先祖|孝义|宋度宗|通甫
userphoto

2022.08.28 福建

关注

俞氏基

杉溪,始筑于俞氏讳开,字通甫者。 据《杉江俞氏宗谱·三迁成家传》载:“吾家先世居歙,刺史公一遷於睦,今嚴州是也,長官公再遷於瑜山,其三遷於今之杉溪爲世居,則自通甫公始也。”又据《杉江俞氏宗谱·唐老人传》载,开公于白濛洲中遇唐老人指点,由瑜山徙杉溪,遂奠居焉。 其后支流派衍,生齿日蕃;科甲蝉联,巍榜续登,蔚然而成信郡丰邑之著姓。

按:杉江俞氏第八世

开,行28,字通甫。生于宋哲宗元祐壬申(1092)四月初七日,28岁由瑜山徙居杉溪,始作谱系。卒于宋高宗绍兴戊寅(1158)十一月廿三日,葬金吾山下柳屯田故居之侧,立庵曰洪庆,有田赡祭,状元徐元杰为记。娶陈氏,葬7都黄村洋山。子三:侖、介、仝。

附:《杉江俞氏宗谱》前八世世祖

稠(伯希)

长官迁:(弼父、宗颜)“由睦州徙居信之永丰瑜山。按旧谱公讳叔祥。”

齐(云升)

偕(公明)

尧赈(彦济)

开(通甫)“由瑜山徙居杉溪,始作谱系。”

俞氏家谱

《杉溪·俞氏先祖颂》

(曲江·金石人)

阡陌交错晨鸟鸣,稻黍飘香孕嗣丁。

水曲山环金龟形,清趣可掬醉人景。

孝悌嘉行酬身命,勤俭懿风兴祖庭。

耕读治家族规承,达仕齐国先训秉。

乡闾里门达天听,拙荆布衣羞公卿。

斯人虽逝风范存,古韵流芳福泽盈。

《孝义里门诗》

(司训·陶凯)

俞氏之先,世笃儒宗,策名天官,以振文风。

逮有原父,克嗣前哲,孝义之行,终古不灭。

及于子熺,益大其家,巍巍里门,蔚乎光华。

大夫旌淑,于以劝后,弗替益虔,其泽弥厚。

其泽弥厚,子孙绵绵,闻于九重,宠锡自天。

我诗孔扬,既颂而规,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按:《杉江俞氏宗谱·俞氏传》

(洪庆庵)通甫厥后稍废弛,菊圃兄弟复共祠,赎其田,通甫祀得不替。邑令为旌其里门曰:“孝义”,故至今称杉溪里门,曰“孝义里门”。

按:杉溪俞氏第十五世:兴字行

澂,兴二,字有原,号菊圃。生于宋度宗咸淳丁卯(1267)九月十一日,孝友尚义,通练博学,先世造洪庆庵以祀先祖,复其地而更新之,又赎其山之废逸者以赡祭。邑侯辜中嘉其行,请旌为孝义里门,太常博士危素作《里门记》,翰林学士张起岩篆额。卒于元泰定帝泰定丁卯(1327)三月廿九日。邑侯宋详以孝义卓行申祀乡贤。

珏,兴七,字德玉,号光洲。生于宋度宗咸淳癸酉(1273)正月廿七日,通敏特达,敦孝崇礼,重立洪庆庵,祖垅祀田为周子敬所得者悉复之。又立积庆,善庆二庵,俱有田赡祭,白云先生许谦为记。明嘉靖乙丑(1565)以茔田闻府,府憲钱藻批云:祖宗遗田以供祭,子孙会饮以睦族,义甚美善也,至今世守享祭。卒于元惠宗元统癸酉(1333)十二月廿四日,葬黄土山。

古风遗韵

杉溪――

俞氏肇基,历史跌宕,再回眸已近千年风雨。

岁月洗礼,人文积淀,轻吟唱盛赞万载传统。

有宋以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开公裔孙谨遵崇先报祖,敦本睦族的古训,满怀克绳祖武,光前裕后的决心,不屈地在拼博与奋斗中前行。

敦本稠裔迁古杉,

睦族开系披谱典。

诚尊先贤兴旧梦,

喜看后显扬征帆。

更有多少文人骚客慕名而来!如理学家湛若水、吴与弼、娄谅、胡居仁、吕怀、王阳明,状元徐元杰、唐汝楫、费宏、张昇、沈懋学以及娄谦(监察御史)、夏尚朴(太仆少卿)、李本篆(太常少卿)、周守愚(浙东副使)、潘珪(云南憲所)、费寀(尚书少保)等等历史名人不避山高水远,历尽艰辛而抵杉溪,只为同俞氏先祖在“砥柱亭”、“鸥沙亭”、“曲江书院”等处酬歌唱和,并留下了大量的瑰丽诗文美篇。如杉溪第二十二世祖讳昺亭山公“杉溪之浒有山横枕中流,为一方伟观,构亭其上,榜曰:“砥柱”,……日偕过客游歌其间,视势利泊如也。”

《杉溪不老》

——杉溪简史

(曲江·金石人)

古渡杉溪堪别柳,神宗熙宁驿枢纽。

金龟下海白濛州,五峰林立山色秀。

景鸾钤记百福地,山行九顿好迁宿。

玉竹双涧通堑途,石杉蜿蜒丰溪流。

俞祖睦州徙瑜山,元祐通甫始居杉。

清波杂志释名源,唯其束水数有三。

易安避难题驿馆,烟光满翠宿江南。

理宗淳祐创书院,先贤俞掞题瑜山。

元时商贩集永平,繁华江南世人惊。

明清隶属辖十堡,民国废都换新景。

和盛造反远名扬,新学杉江三岩并。

几度更迭世纪初,撤编散制泣祖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店村牌坊楹联(供参考)
第三章 江苏曹姓.pdf
唐末五代固始入闽姓氏考
破解徐村之谜 ——再谈司马迁是山西河津人
崇仁裘氏 | 蝶恋花二首
楚国崛起史1—看两千多年前楚国人是如何描写国家的前世今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