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枝明:青年海归”捡破烂“,竟然......

“老五民俗馆”位于龙江公园对面富贵世家(一期)沿街店铺的一楼,远远地望去,“老五民俗馆”五个大字特别地显眼,这五个大字出自我省著名书画家、福建省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郭东健之手。听说“老五民俗馆”里有民间精品老物件,初春之际趁着春节喜庆长假之余,我们来到馆内观赏。

老五民俗馆

来到馆内,“老五民俗馆”馆主、民俗文化传承人陈枝明便向我们一一介绍馆内的民俗陈列品。从清代的“五福屏风”、金丝楠木八仙桌、金丝楠木太师椅、寿山石“如鱼得水”,到清代“高脚柜”、金丝楠木书桌、红木六件套、红豆杉观音像、明代大书柜、古代朱红漆竹编提篮的工艺、历史沿革、文化价值,娓娓道来,令人如痴如醉。正可谓“一眼一千年,满堂尽古董”也。

图为陈枝明(右二)在讲解“五福临门”的文化寓意和工艺技巧。

今年31岁的陈枝明系福清老五陈修俊的小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受父亲陈修俊热衷于收藏民间民俗老物件的影响,他自幼对民俗文化产生了极其浓烈的兴趣,耳濡目染,从父亲那,他懂得了许多收藏民俗老物件的文化价值,只不过那时他在校读书,很少有机会随父去“文化拾荒”,倒也觉得家里堆满的“老物件”,每一件都会“说话”,都在述说着遥远的过去。

少年时代,陈枝明常常从家里的“宝藏库”里,不时不时地拿出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老物品送给要好的朋友,令许多小伙伴们羡慕不已,小伙伴们的开心,陈枝明也感到特别的开心。陈枝明说,那时自己的慷慨,“反正自己家里的‘保藏库’的东西多如牛毛,只要小伙伴们喜欢就送,多一件与少一件都无所谓啦!”

少儿时代的陈枝明,对“老物件文化价值”的概念,仅仅只是一个不显眼的物件,可以换很多小人书、弹珠、纸牌、糖果等好玩好吃的东西,他感到自己家里到处都是别人家没有的东西,特别地富有。

高中毕业后,为了开拓眼界,陈枝明便东渡日本自费留学,2013年“海归”后,在选择无数职业中,三百六十五行,他选择了传承父亲的“文化拾荒”职业,全身心地投入传承民俗文化。

陈枝明说,“文化拾荒”很多时候是“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有时,几天都空手而归,一无所获;有时却是收获累累;有时仅仅只是犹豫了一下,但第二天再去时,却没有了踪迹,后悔的事,十有八九。

记得小时有一天,陈枝明跟随父亲出外“拾荒”,走了好远的路,临近中午时分,刚好路过光饼摊,他喊肚子饿,父亲只给他买了2块光饼,父亲自己却饿着肚子没吃,他以为父亲身上的钱花光了。后来,他却看到父亲掏尽了身上的钱买了一批老物件,饿着肚子回来。

那时的他非常纳闷:“一块光饼才几分钱,父亲却舍不得花,却舍得把大把的钱拿去买不能吃、不能啃的瓶瓶罐罐,箸笼秤砣,少买一个,足够吃上几碗扁肉、鱼丸,干嘛要饿着肚子呢?那时的父亲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笑笑地说‘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陈枝明说,“小时我想不通,但假如是现在身临其境,我也会这么做的。”

提及自己的文化传承,陈枝明说,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传承才会有光大,我喜欢民俗文化和文化拾荒。他说,在国外,越是发达的国家对历史文化传承越是重视,民众对民俗文化的热情远远地超出了对股市证券的热情。

提及自己的文化传承,陈枝明说,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传承才会有光大,我喜欢民俗文化和文化拾荒。他说,在国外,越是发达的国家对历史文化传承越是重视,民众对民俗文化的热情远远地超出了对股市证券的热情。

他也曾听父亲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襄阳发现一段150长的三国时期的古城墙,但还没来得及拍照,就被开发商给推毁了,历史上唯独的一段古三国城墙就这样从历史上消失了。

父亲也曾常常对他说,过去许多居民是独门独户,家里有许多祖传的老物件,但随着搬迁到高楼大厦居住,把这些老物件都给扔了、毁了。老物件从表面上看与现代化生活有些不相称,但老物件折射出的却是老祖宗生活着的时代的背景与方式。老物件的保留、保护离不开文化拾荒,没有了文化拾荒,也许便没有了文化传承。

陈枝明说,文化拾荒常常会被人误解为“捡破烂”,但他不在乎人家的看法。因为他在选择“父志子承”时,父亲就曾告诉过他,从事“文化拾荒”要经受得住别人的白眼、冷漠、讥笑、辱骂,甚至于驱逐,“但凡这一切,你都得忍受,这是‘拾荒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倘若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收藏将大打折扣!许多东西将会与你擦肩而过的!

陈枝明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大浪淘沙的现实生活中,“我以父亲为榜样,用一件件藏物印证福清的历史!”

文/图陈仁杰 通讯员 郑松波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观历史文化民俗--老物件
民俗老物件收藏的5个文化意义,了解收藏的深度!
#传承文化 #民俗文化
慎终不忘先父志——《论语》悟读【83】
兴家坨民俗博物馆 追忆历史感恩幸福
千年稷山 一眼看穿:难得一见的土俗人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