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鼻烟壶里画出大乾坤 彰显文化自信
央广网西安11月4日消息(记者舒隆焕)“用世界上最小的画笔,创造出绝美的‘壶中天地’”。从业40多年来,千余个精品鼻烟壶在张铁山手中诞生,在小小的鼻烟壶里画出大乾坤,方寸之间彰显文化自信。
师承冀派学成回陕 创立“秦派”内画艺术
张铁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派”内画艺术创始人,陕西省政协委员、省新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匠心匠艺四十余载,其创立了“秦派”内画艺术。
张铁山制作的鼻烟壶(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我们居住的生命有一个小小的瓶口,可以看看世界,鸟垂直地落进海里,可以看看蒲草的籽和玫瑰”。顾城《内画》里的这句诗抽象地表达了每个人透过自己的生命瓶口看到如梦似幻的大千世界。内画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技艺,产生起源于鼻烟壶艺术,在方寸世界、毫厘之间,绘就万千生灵。
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被誉为“鬼斧神工的袖珍艺术品”。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师承于冀派内画的张铁山,1988年回到陕西西安,创办了内画艺术研究室,将自己所学的鼻烟壶内画技艺带到了西安,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为了将青铜器元素画入鼻烟壶中,我曾多次探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并追着博物院里的专家讲解青铜器的文脉与精髓。”张铁山告诉记者,这些年为了创作内画,他游历于陕西西安、咸阳、宝鸡等各处的古迹遗址与街头小巷,力求将更多的陕西文化元素和中国精神标识融入到内画艺术和鼻烟壶艺术。
张铁山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吸收别派之所长,继承了陕西地域特有的周、秦、汉、唐之国韵,创立了以润、透、精、雅为特点的“秦派”内画艺术。
位于西安曲江筹建的鼻烟壶艺术博物馆(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从成立内画艺术研究室到升级为内画艺术研究所,再到创办内画艺术研究院,张铁山从一名手艺工作者转变成内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教习者。近日,记者在西安曲江新区新开门看到,张铁山筹建的鼻烟壶艺术博物馆,初具规模,不久后将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这里也是其“秦派”内画艺术和鼻烟壶艺术创作和传习的新基地。
从师承冀派内画大师到自成一派,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旁人眼中,张铁山已经问鼎内画艺术的最高殿堂。但张铁山却说:“如何更好的把‘秦派’内画技艺传承下去,特别是让全世界的人通过这一小小的瓶口了解陕西、了解中国,任重而道远。”
走进学校传道受业 著书立说传承内画语言
张铁山刚在西安扎根初期,创业十分艰难,在城中村租了一间15平米的小屋,黑暗潮湿,但仍坚持创作。他说:“我住在出租屋里创作,到附近宾馆,将作品推销给来西安旅游的外国游客,颇受欢迎。”
外国游客对陕西文化、中国文化的热衷,促使张铁山度过了创业初的艰难时期。
“外国人称赞鼻烟壶内画是‘鬼斧神工’,过去他们不知道这是怎么画的,躺着画还是倒着画......”每每提及于此,张铁山神色里满是得意。
博物馆里展示的各类鼻烟壶艺术著作(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记者在张铁山筹建的鼻烟壶艺术博物馆看到,入口两侧有两排高大的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许多关于鼻烟壶艺术学术的著作。抬头看着书柜,张铁山言语间透露着些许遗憾。他说:“这里的著作基本都是外文著作,只有不到十本是中文著作。”
鼻烟是舶来品,但鼻烟壶却是地道的中国发明。据张铁山介绍,鼻烟明朝传入中国,鼻烟和鼻烟壶清朝开始兴盛,后经过发展,金器、漆器、木器、竹器、石器、玉器等材质的内画鼻烟壶“走出去”,成为外国上流社会的玩物,并形成了大批相关的文学艺术著作。
张铁山坦言,在国内,对于内画艺术和鼻烟壶制作的技艺,各大流派底气十足,但相关的中文、译文著作屈指可数,这也成为了内画艺术和鼻烟壶技艺传承的“短板”。
“我这一生的目标就是想把鼻烟壶艺术的话语权夺回来。”
张铁山认为,时光能语,岁月无声,时间是手艺人的标尺,著作是内画艺术和鼻烟壶技艺传承的重要载体。
为了传承内画艺术和鼻烟壶技艺,张铁山自己撰写出版了2本鼻烟壶艺术学术专著,多年来坚持收徒传艺30多人,已培养出了3位陕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此外,他还联合相关单位,让内画艺术和鼻烟壶技艺传承走进中小学。近期,他又在力促与陕西高校合作,或将开设内画艺术和鼻烟壶通识类选修课程,让该项技艺传承走进大学课堂。
博物馆里展示的鼻烟壶内画画笔(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现在有两位博士学生正在将我总结的鼻烟壶艺术语言编撰成学术语言。”张铁山说:“我自己现在传习中讲的关于鼻烟壶的技艺和文化都是‘白话’,是个人语言,通俗易懂却无法形成鼻烟壶艺术独有的语言体系,所以需要联合高校,依靠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力量、学术力量‘传道受业’和著书立说。”
鼻烟壶内画曾经“走出去”,如今回到了张铁山的手里。
张铁山想让“秦派”鼻烟壶内画在自己手中发扬光大,依靠专业、成体系、有权威的学术著作,让高超的内画和鼻烟壶技艺,再一次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向世界讲述陕西乃至中国的内画、鼻烟壶故事。
成为时代记录者 方寸之间彰显文化自信
烟壶虽小,内藏乾坤。张铁山画青铜器,画青花瓷,包浆、细纹都被细致地描摹还原,他说:“这是国之重器。”把儒释道装入小小的鼻烟壶,打造方寸间的“壶天仙境”,他说:“这是中华文明。”
鼻烟壶内画是极考验耐心和细致。为了保持眼力的锐利和手底的敏感,张铁山几十年来不碰烟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作品雅致与灵气。在创作青铜器系列时,张铁山仔细观察青铜器展品的造型姿态,甚至不放过包浆裂纹。他认为,画好一个物件,实践中的艺术对话是至关重要的。
张铁山坦言,他并不认为自己在内画上很有天赋,“但我一旦选择去做这件事,就想把它做到极致。”
张铁山(前左二)向徒弟传授技艺(央广网发 受访者 供图)
“这个玻璃展台上的鼻烟壶内画画的是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战’疫情的场景,真实生动。”在张铁山筹建的鼻烟壶艺术博物馆里,一组抗疫题材的鼻烟壶展品吸引了参观者驻足欣赏、拍照。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张铁山主动主动请战,戴起红袖章,成为社区的值班员,为他创作抗疫系列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据了解,早在20多年前,张铁山便通过技艺传承开始公益扶贫事业,他招收身有残疾或家庭贫困的学生,教他们内画和鼻烟壶技艺,给予他们生活上的保障。当年拜师学艺的学生,如今大部分成为了鼻烟壶内画技艺传承的中坚力量。
小小的鼻烟壶里,有蝴蝶振翅欲飞,有仕女娇羞轻笑,还有重峦叠嶂与烟波浩渺......这都是传统工艺美术中常见的素材。令人感到新奇的是,在张铁山的作品中,国史党史、革命故事、脱贫故事、青山绿水等都是他的创作题材。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古丝绸之路陆路起点城市西安被赋予新动能,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为西安重构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机遇,这也为陕西文化“走出去”架起了“丝路桥梁”。
博物馆里展示的鼻烟壶作品(央广网记者 舒隆焕 摄)
将现代故事融入古朴的容器中,玲珑晶莹的鼻烟壶里透着光,光芒穿越秦风唐韵,照进了现实,张铁山想成为时代的记录者,成为“丝路”文化传播的使者。
“现在的艺术在未来都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这是工艺美术一个最大的优点。当下发生了什么,若干年以后都能在这些作品中被清楚地记录、完整地保存。”多年来,张铁山的作品一直紧时代步伐。
张铁山表示,作为一位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传承者,应该时刻思考怎样利用手中的画笔,传承好陕西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在这方寸之间彰显文化自信,记录时代,传承爱国情怀,担负社会责任。
接下来,红色延安系列、秦岭系列、纪念系列等,是张铁山计划推出的系列新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鼻烟壶——技艺高超的内画艺术
张康宁:勤耕工美丰功扬华夏 一代名师哀歌入仙境——沉痛悼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山先生星殒(第2010期)
张文堂内画壶重见天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山:小瓶子,大世界
精品内画鼻烟壶欣赏
内画界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