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岭南的会馆”诞生记

“最岭南的会馆”诞生记

http://dadao.net  2011-06-21 09:20:39  来源: 珠江时报


  6月17日下午4时30分许,评审团的专家们已经散去,邓伟根、区邦敏、俞进、冯永康等区领导又聚到应邀参加南海会馆国际概念设计的第四号方案旁,端详着、品味着、议论着。
  “整体设计很岭南。”
  “会馆主楼体量小了点,下来还要请设计师深化。”
  事实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邓伟根在前一天下午就先睹了这四个方案,四号方案给他的直观感觉是“最稳重”,此外,一号方案的桑基鱼塘很有创意。”
  这个印象与一天后专家评审团的点评不谋而合。
  区领导们长舒了口气。近一年的酸甜苦辣,背负着南海会馆建设使命的他们终于露出了会心一笑。高水平的设计师、高规格的评审团、政府不参与评审过程,倘若这样还创作不出岭南人的会馆,那就有辱使命了。
  虽然这是会馆建设的第一步,但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入围的两个方案公布于众,然后聆听,让公众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南海会馆。


6月2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邓伟根等领导在西翼片区调研,并到锦湖片区、岭南文化苑等地考察。

文翰樵山复兴之路
  樵山自古繁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海因山而兴,数千年英雄辈出,有“南海衣冠”的美名。
  在农耕时代,岭南的人们在水乡中舟楫往来,西樵山是必去的地方。他们上岸后,从西樵山西门上山,于是,这里成为人影交织、车水马龙的闹市。而今,西门的喧嚣已经静谧,樵山的光环有些褪色。
  这让南海的决策者们陷入了沉思———没有文化的复兴,南海谈何可持续发展!去年7月,邓伟根主政南海后,即密集召集各界人士座谈,并深入全区224个行政村调研,思考南海发展新战略。
  经过100天,深入到全区224条村调研之后,多次邀请专家和资深学者座谈后,一个新战略便横空出世了。“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框架被搭建起来,随后细化成“一山两站三湖三轴三片”的新格局,其中“一山”就是西樵山。同时出台的“狮舞岭南·龙腾南海”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中,更是把西翼片区定位为“文翰樵山”,力图打造岭南文化高地。
  无疑,这点燃了“文翰樵山”复兴之路的火把。
  其时,西樵镇正在编制爱国片区的规划,也就是后来的锦湖片区。于是,区镇决策层一拍即合。
  “锦湖片区是为了西樵山的复兴。”邓伟根说。区长区邦敏是地地道道的西樵人,对樵山充满了感情,把新一轮的开发放在山下,也印证了他的观点,“要在保护中审慎开发。”
  现实的状况是,经过多年开发,锦湖片区水域面积逐渐缩小,必须扩大。从锦湖片区到樵高公路的交通尚不便利,于是决策层动议修建“樵山大道”。
  樵山观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观音坐像,再往山下则是供奉文星的标志性建筑奎光塔,形成了一条“观音—奎光塔”的景观轴线,而樵山大道正好在这条轴线上,一直延伸到西江。
  这是西樵山到西江的精神轴线。而当决策者们站在锦湖片区往山上看,能看到观音的侧耳,一个灵感在他们中蹦了出来,“这不是听音嘛。”
  是的,在听南海的声音。这成了锦湖片区听音广场的原始创意。

文化殿堂、精神祠堂
  在规划锦湖片区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在决策者和规划师们的脑海里打转:这个片区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邓伟根在密集调研时已思考:南海自秦朝设郡,“大南海”遍及粤桂琼三省;“文翰樵山”集岭南文化、侨乡文化和观音文化于一体,在“文化引领”战略下,如何找到一个载体把它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很快,一个创意在区决策层议论开来———能否建造一座标志性的南海会馆,让海外40万南海乡亲尤其是“大南海”人有一个精神家园。
  讨论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社会各界,令人兴奋的是,赞成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区决策层更是赋予这个项目以时代的定义:“锦湖片区是‘文翰樵山’战略核心,南海会馆又是锦湖片区的重要节点,是核心中的核心。”
  而南海会馆为更多的公众所熟知,则是在去年11月初的世界南海联谊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上,邓伟根致辞时感言,现在全世界都有南海会馆,唯独南海没有,希望2015年的第三届恳亲大会能在西樵山下的南海会馆举行。
  此后,南海区委区政府积极筹备,先后与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省商学院旅游学院等机构和高校共同调研,推进南海会馆从一个美好构思走向可行性设计。
  一个月后,南海党政代表团赴苏南考察学习,特地参观了无锡灵山梵宫。在梵宫内一座由海南阴沉木雕刻而成的“南海观音”面前,邓伟根向代表团成员们抛出了一个思考:南海会馆就是“大南海人”的“文化殿堂、精神祠堂”。
   今年1月底,备受关注的南海会馆概念设计建议书新鲜出炉,在“文化殿堂、精神祠堂”核心定位基础上,延伸为“当代岭南建筑瑰宝,宗教文化艺术奇葩,南海延裔精神家园”,专家评审团给予了高度评价。
  2月下旬,南海区在香港举行了港澳各界人士座谈会,充分听取他们对南海会馆规划和建设的意见建议,并对外发布称将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一个插曲是,当时为了试探海外乡亲们对南海会馆的反应,还临时设计了三个方案,抛砖引玉。”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副局长李耀茂透露。
  随后,南海会馆进入设计方案征集阶段。

设计评审开广东先河
  6月17日下午,当四号方案评审以第一名入围的消息从南海传来时,年逾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正在华南理工大学忙碌地研究项目。
  “身为岭南人,能创作这样一件建筑作品,个中的喜悦不亚于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天后,在古朴雅致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里,他仍难掩内心的兴奋。
  同样兴奋的是他的学生、四号方案设计团队成员之一的张振辉,他用“痛快”来形容南海会馆项目的创作过程。
  从南海会馆选址到设计,充满了碰撞与争议,但决策者和设计师们都一个个地克服了。
  首先,南海会馆应放在哪里?“争论中存在着两种观点,”李耀茂说,“一种主张放在景区深处,另一种则主张拉到樵高公路新城外面。”经过几次三番的讨论和研究,最终选了个折中方案———锦湖边上靠山处,“既增强了会馆的文化底蕴,又照顾到新城的开发运营。”
  另一个难题是,邀请谁来主持这个设计活动。何镜堂依稀记得今年春节后的一个下午,副区长冯永康专程赶到华南理工大学拜访并邀请他参加南海会馆的设计,他沉思片刻后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要找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同台切磋;二是要有高规格的评审团队。冯永康当即应承下来,何镜堂便向其推荐邀请中国建筑学会主办设计活动。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建筑学会能“看得上”这个项目吗?“但时间紧迫,我们只有自告奋勇,第二天就飞到了北京。”李耀茂回忆说,然而,学会的领导忙于会议,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左右才见到人,“起初他们对这个项目不太感兴趣,但我们不气馁,又磨了几个小时,最后才答应下来。”
  中国建筑学会与区政府多次商议后,敲定了何镜堂、香港严迅奇、台湾宗迈和上海曹鸿福等四个世界华人圈内顶尖的设计团队,以邀标形式参与设计活动。
  更让何镜堂团队钦佩的是,在6月17日的专家评审会上,南海的决策者们只是“旁听”,而把评审的话语权全部交给建筑大师们。
  “顶尖的设计师、高规格的评审团、政府人员不参与评审,这在广东开了先河。”他感叹说。

岭南地区的中国馆
  更多的设计难题留给了四个单位的建筑师们。他们坦言,如何将南海会馆的文学语言变成建筑语言,是设计中最大的难点。
  以何镜堂团队为例。他们从项目定位开始入手,“首先,南海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海会馆必须浓缩岭南文化精髓;其次,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当代岭南精神。”他说。总之,用“岭南”和“时代”就高度凝炼了会馆的性格。
  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会馆不能高过西樵山,同时要与西樵整体格局相协调。要像一首交响乐,序言、铺垫、高潮、结尾流动奔放。还要充分体现寻根、旅游、休闲等实用功能。”
  接下来,由建筑、规划、景观、绿色生态建筑技术各专业共20多人组成的项目团队、历时50天的日夜奋战,先后塑造了二三十个建筑模型,他们渴望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岭南创造一个精品。
  何镜堂最欣赏自己团队的创新精神,他从来不否定学生们的观点,在设计讨论阶段,他鼓励每个人发散思维,激发讨论,再逐渐归纳出设计方向。用张振辉的话来说,“没有火花的合作不是成功的合作。”
  在南海会馆的设计布局上,四号方案用了岭南祠堂的元素,背山面水;而在建筑元素上,则浓缩了南海地区的祖庙、戏台、奎光塔、花灯、莲花座等元素,“但并非照搬过来,而是在艺术层面上进行抽象化。”同时,他们还运用了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来体现会馆的现代性。
  “总之,这个南海会馆是为西樵山量身定做的,”何镜堂说,“是在西樵山脚下长出来的岭南明珠。”
  当最终作品像雕塑一样在设计师们眼前慢慢升起时,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一个岭南地区的“中国馆”。
  而今,尽管两个入围方案正在接受公众的检阅,但无论结果如何,南海会馆设计都已留给他们足够美丽的故事。
  (备注:此文中4号方案即是民众参与投票的两份入围方案中的方案一。)

新闻追踪
哪个方案“最岭南”?
  南海会馆两份设计方案公示受到市民热议
  南海会馆国际概念性设计评审入围方案昨日在“南海一点通”网站(http://www.nanhai.gov.cn)公示。两份入围方案中,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团队方案设为方案一,香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团队方案设为方案二。
  截至昨日发稿前,两份方案均拥有200多名支持者,本报节选整理了部分网友的观点,发现核心在于哪份方案“最岭南”。

A挺“一”


建筑凸显文化传承功能

  网友“Keyboard-J”:考虑南海会馆建筑承载的使命,方案一更多地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的韵味,与西樵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之灵气相吻合。日后崛起的后现代建筑会越来越多,反倒是凸显岭南文化的建筑更显传承。

适应南海西部文化沉淀
  网友“海纳百川”:文翰樵山是最美的梦,潮涌灯湖是最劲的舞。千万不要在西樵再建一个千灯湖,要区别开来。方案一是文化积淀的,适合南海西部;方案二是维多利亚湾的翻版,是现代的,适合南海东部。

B挺“二”


时代性建筑让人耳目一新

  网友“Emma”:南海会馆方案二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也充分融合了当地的地理环境。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保留了自然的味道。相反,传统庙宇类建筑南海已经很多了。

桑基鱼塘就是最大特色
  网友“端木古柏”:方案二以“桑基鱼塘+古村落”的设计理念体现南海岭南文化的唯一性,空间布局等更人性化、更丰富,充分体现了岭南水乡特色。

C相加
水乡特色结合传统文化
  网友“阿叻叻”:这两个方案各有千秋,从建筑方面方案一做得比较有内涵,彰显传统岭南文化;方案二 “桑基鱼塘”的感觉非常好。如能实现水乡特色结合传统文化是最好。

策划/本报记者 谢建辉 赵会端 杨宝安 撰文/本报记者 谢建辉 李维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山新八景是指哪些?
佛山自驾两日游怎么安排?必去景点配搭小众美地,陶醉岭南风情
探秘佛山 印记岭南文脉
对不起,我要去佛山了!
广州佛山新地标——南海文化中心设计解析,预计2022年完工
赏 花 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