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以致道 实以致用

   作者:三木秉凤     

 
 
 
 
 

寒径踏雪闻莺啼,

进退维谷践虚实。
流星疏影三更奋,
金鸡报晓传春息。
 
 
 
 

        世界之大,奇绝缤纷,文化之阔,荟萃万邦。清晨风寒之中,恬然独入,林径深幽处,喟然俯仰,天地日月间,憧憧往来犹如走进天人合一之境。人立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无论形态变化如何,皆以两种存在方式表现自身――即体与相,也就是哲学里所言的本体与现象(文言中相与象通用),本体恒永无变,以虚无以致于空性,现象如云卷云开,故变化以致于实用。宇宙万物因体与用之结合,才构成太极大道之鬼斧神工与造化万端。大道无形,运载日月,大道无情,生灭万物。道住何处?东方文化之本质,是以文中所载自然之道,化为天下行事之理,化为万民之觉心,理以体道者为道理,而理以御术者为术数,术之应用则为西方文化之基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人类历史一定会将宇宙真实呈现给智者,如果站在圣哲的角度,观察东西方文化现象,东方的道性文化与西方的术性文化,在近百年的思想碰撞中,竟然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太极!然此非人力所为,社会规律造化使然。如何破解意识形态的人为对立,将体与用、道与术、恒与变的这对文化夫妻,巧妙结合而造福天下,唯有道性文化具备此功!与西方动态的海洋文化不同,东方文化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农耕文化,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的有为而有所不为,是中华民族太极阴阳文化精神的儒道特别组合,犹如乾坤之绝配,陆海之绝唱。
        《易经》乾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坤卦又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王符《潜夫论》言:“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传习录》曰:“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从天地之别,到虚实共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不同年代的思想展现。作为中国文化,其上“可与天地准”,其下可与民生云,即道法自然,又注重现实、崇尚实干。它立于太虚,但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它又立于太实,追求充满活力的无为而无所不为。此正是儒道相交的合和之处。
       
      小者无内,大者无外,道术无二,浑然一体,故而《中庸》曰:万物相生而不相害,道相行而不相悖。道家提倡务虚,提倡无为,提倡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领域下功夫,提倡修身养性,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正如《易经》坤卦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以道行事,以德载物。而道、德确是无形无相的东西,然而,这就涉及到事物的本体和规律。实则为现象,虚则为本体,日月星辰为现象,无边无际的虚空为本体,现象是变化的,本体是恒久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通过本质呈现出现象,犹如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虚实之极处,两者难分难割! 虚不是虚假、虚构、虚浮、虚妄、虚夸等。虚与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虚是针对宏观性、战略性、决策性的环节而言的,它是抽象性、艺术性、思维性的东西,是精神,是思想,是灵魂,是指导方针,是路线设计,是政策决议,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即将虚的宏观思想、战略意志、政策指导等向可行性、具体性、操作性的实质性转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人类历史犹如滚滚江河,千万年纵横不过浪花淘尽天下英雄,大观昔日秦皇“焚书坑儒”用法家有为治国,天怒人怨,二世而亡,而汉初时期文帝、景帝等推崇“无为之治”,国泰民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一派繁荣锦华之象,天下出现大治局面。以“无为”而达到天下之大治,这是“以虚治国”的典型写照。
        
        治国以虚,惠民以实!虚实相生以致于大用!人一旦掌握了虚实之用,其思想境界必定飞升腾达,从纷繁琐杂的事物中摆脱出来,以道治事,以理治事,以律治事,以虚治实,以无为而无所不为,以有为而有所不为,这才是万年道家本真与儒家纲要之道术合和。儒道合和而生出东方之大用,随着世界东西方虚实文化的结合相融,这种大用必将由东方向世界漫卷,而由东方思想认同到世界思想认同,再由东方文化认同致世界文化大同,各域文化在一次次跌宕撞击中最终汇成世界社会大同的精神归宿而福佑万代人民,我们实干以用,世界虚位以待。

2018-1-30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人,工作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及战略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携手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万年自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
几则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家的经典语录
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区别
《老子》与《周易》中的修身之道
两朵奇葩共绽放 ——看儒道两家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儒道互补《论语》十则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