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巢起义,本为百姓,为什么会迅速失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黄巢落第后所赋的一首诗,不过当时大多数人都把这首诗看做是文人们怀才不遇后的普遍感慨罢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以后,黄巢居然真的带领百万雄狮,席卷长安,将风烛残年的唐王朝推下了历史神坛。

私盐贩子闹江山

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各地藩镇节度使势力一度膨胀到极致,就连中央朝廷也无可奈何。中央政府方面,唐朝末年重蹈了汉末的宦官之乱。除了内宫以外,朝廷上也是党派林立,相互排挤倾轧,下层百姓的民生问题,根本没有官员去落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可谓是水生火热。

公元873年,压倒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这年,关外发生了重大旱灾。中央官员和地方节度使不仅不下令赈灾,反而依旧是像往年一样横征暴敛。老百姓无奈,只能变卖土地,举债交赋,然而这样却造成了更多的流民。

底层百姓被逼到了死路,只能走上造反的道路。公元874年,山东濮州有一名私盐贩子王仙芝,开始集结这些流民,向唐王朝宣战。王仙芝号称“天补均平大将军”,号召各地穷苦百姓一起推到李氏王朝,重新划分土地。起义军声势浩大,一时间在山东得到了百姓们的纷纷响应。

公元875年,科举失败的黄巢在老家曹州继续经营着贩卖私盐的营生,然而本就是生死线上挣扎的买卖,却因大旱受到了影响。眼看自己的生计不能顾全温饱,而起义军又声势浩大。于是他心一横,也开始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和濮州的王仙芝遥相呼应。起义军的实力此时已经达到了数万之多。

唐王朝为了抵御起义军的进攻,以洛阳为中心,布下了一条从南到北的防线,起初起义军先后攻克沂州、汝州,眼看东都洛阳不保,唐僖宗匆忙下令,赦免王仙芝罪,希望能够招抚王仙芝。

王仙芝在随后攻打郑州时,遭遇失败,起义军不能西进,只能在江淮一带活动。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起义军已经从几万人发展到了近三十万人,江淮一带的官兵根本不是起义军的对手。

唐朝政府眼见起义军越演越烈,于是下令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一听有官做,便想接受招安。

这个消息传到黄巢那里后,黄巢立即找到王仙芝,怒斥他不该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抛弃手下的数万弟兄。王仙芝想要接受招安的想法也被其他起义军们纷纷反对,王仙芝只得作罢。

此后,黄巢带领部分起义军北上山东,继续巩固自己的实力,而王仙芝则率军南下。王仙芝在南下的过程中,屡屡被政府军所败,自己也殒命湖北。至此,起义军的实力被大大削减。

黄巢带领下的起义军

王仙芝去世后,起义军中威望最大的当属黄巢,于是黄巢整合王仙芝旧部,成为新任起义军首领,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起义军仍然继承了王仙芝时提出的口号,均分土地财富,这一理念仍然吸引着众多百姓纷纷追随。

黄巢担任首领后,考虑到起义军窝在山东,很容易被唐王朝调集重兵形成包围态势,因此必须要先南下,囤积物资,然后再北伐直上,直捣长安。

为了顺利抵达江南,黄巢采取了避实击虚的方法,他先是率领起义军猛攻洛阳,这使得唐王朝不得不集结大量兵力护卫洛阳,眼看计划达成,黄巢放弃进攻,带领起义军直奔东南。

东南地区的守将都以为黄巢的目标是洛阳和长安,因此大都未进行作战准备,这就让起义军顺利攻下了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公元879年,黄巢带领起义军攻打广州,广州守备军根本没有形成有效抵抗,节度使李迢被起义军生擒。

起义军以广州为据点,向全国百姓宣布讨伐唐朝政府的檄文:藩镇割据,兼并土地。中央政府放任灾民,不管不顾。地方官员,不顾天灾,继续鱼肉百姓。起义军起义乃是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号召大家加入起义军的队伍之中,打倒唐朝腐朽统治,老百姓平分天下土地。

这些讨伐檄文得到了广州本地以及其他地区百姓的纷纷认同,一时间起义军的数量发展到了50万人,黄巢决定趁势北上,先克洛阳,再下长安。

公元879年10月,起义军浩浩荡荡从广西桂林进军湖南,先后攻克了长沙、江陵等地。随后,继续北上准备占领襄阳、南阳两大重镇,威慑中原。

然而荆门之战的失败,让黄巢不得不放弃襄阳、南阳两座重镇,而是继续顺江而下,先攻克皖南、扬州等地。公元880年,起义军从河南东线进入中原境地,随后,一路高歌,径直攻下了东都洛阳。

要知道洛阳与长安不过一个潼关阻隔,一旦潼关被破,长安也将不保,安史之乱的危机将会重新上演。

果然,仅仅半年后,起义军就顺利攻克潼关,唐僖宗效仿李隆基仓皇逃入成都避难,起义军顺利地开进了长安城。黄巢进驻长安后,对于下层百姓,秋毫不犯。还把收缴的贵族财物散发给穷苦百姓,长安百姓无不对起义军感恩戴德。

对于那些唐朝的贵族、宗室,黄巢则采取了雷霆手段,将其全部处死。初步料理完长安诸事后,黄巢并没有下令彻底剿灭唐僖宗,而是开始建国称帝,设立百官。然而这些举措很快让黄巢陷入了危机之中。

唐王朝的反击

黄巢进驻长安后,先是分发财物,取得了老百姓的认可,然后就迫不及待的称帝建国。然而他还是忽视了唐王朝的影响力。

长安虽然被占领了,但是很快黄巢就发现了问题,长安的人口太多了,加上自己又带了几十万大军,粮草供应成了难题。由于起义军只是占领的长安城,长安陈附近的周边地区还牢牢地掌握在藩镇将军的手中,因此,起义军很快就面临着严重的粮草短缺问题。

同时,唐王朝下令各藩镇军集结长安,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领沙陀骑兵率先抵达长安,与起义军展开战斗。恰逢此时,起义军的大将朱温投降唐朝,给予了起义军重重一击。

外有追兵,内无粮草,黄巢为了避免起义军被藩镇势力包围在长安,只能从长安撤出,原路返回。即便是在撤退途中,黄巢也再次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他没有撤往地形复杂,守卫兵松散的南方,而是计划撤回到自己的老家山东。

这也致使黄巢在撤退途中不断受到政府军骑兵的围追堵截。公元884年七月,黄巢率领起义军退守泰山虎狼谷,由于起义军败局已定,黄巢外甥林言趁黄巢不备,将黄巢一家杀死。剩下的起义军也被赶来的沙陀骑兵悉数歼灭,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宣告了结束。

黄巢起义的失败原因

黄巢起义,声势最为浩大时,竟然攻克了唐朝的国都,不可谓不神勇,然而这场起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也是多方面共同导致的结果。

1.急于北伐,未建立稳固的根据地。黄巢一开始的虚击洛阳,进攻东南的策略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当他顺利攻克南方时,却未能依靠南方独特的优势,稳定生产,为北伐蓄积力量。而是仅仅待了半年不到就开始了北伐长安、洛阳的进程,这致使起义军没有稳定的后方,粮草、兵力都无法取得稳定的供给补充。

2.占领长安后,行事过于激进。黄巢占领长安后,对于王公贵族采取的措施过于激进,要知道这些人大都是在各个地方有着足够影响力的实权人物,黄巢没有对他们分化处理,而是一刀切,全部处死。这也导致社会上真正握有实权的人物不敢归附,只能站到起义军的对立面。

3.未能切断唐王朝的权力中枢。起义军虽然占领了长安,但是作为唐王朝的中枢,唐僖宗未被起义军擒获,这导致唐僖宗能够在成都组建并指挥反击力量。

4.撤退时出现重大策略失误。黄巢退出长安后,最为理想的抗击政府军地点应当是在南方。凭借着南方的地理优势,黄巢军本可以轻易躲过政府军追击,然而黄巢却放弃南方返回了自己老家山东,在地势平坦的地形情况下,起义军的威力远不如沙陀骑兵。

总结:

总的来说,黄巢起义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之一,起义军还曾一度攻陷都城,不可谓不强。然而由于领导者的政治短视以及战略上的失误,导致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仍是以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
《全唐诗》

《新唐书》

《贵耳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月13日 黄巢起义始末
领导者的性格决定事情的成败,看看黄巢起义,就明白了!
释读中国历史235:历时9年的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唐王朝却不是赢家
从唐末“黄巢起义”入手,探究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投尸黄河
黄巢虽然残暴,可他却为我国,拔掉了毒害国家近600年的“毒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