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论中国家庭的历史,看先秦时期“家庭”的演变

作为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可以说是不可替代且至关重要。正如桑塔亚那曾经所说:“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当中,家庭向来是多种因素影响之下的产物,它的背后充斥着社会、制度、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子。

也因此,当我们探究家庭的起源发展时,总是需要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对家庭这一概念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

一、家庭的产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1、自然是促使家庭出现的重要条件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整体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处于一个相当低下的状态。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几乎没有远行的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很难同其他地区之间展开有效的交流,物品的交换和贸易也在这时显得没有可行性。因此,他们想要生存发展下去,就只能依靠自己来生产和创造那些生活必需品。

然而,即便是在现代,个人的力量都相当微小,更何况是在古代那样一个险恶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人们不得不仅仅依靠起来,构建起一个又一个部落,部族制度就此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家族和家庭的组织形式也正是在这样的生活需要下所产生。

另外,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华文明几千年来都是将农业作为自己的主要生产生活活动。但是,相比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放牧活动,农耕对于集体劳作的要求更高,无论是荒地开垦活动还是播种活动亦或是收割活动,都需要大量劳动人口一起进行才能够完成,否则便会陷入成果减少的窘境,无法满足生活所需。

直到西周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更是采取了井田制这一土地制度来促进不同家庭之间的合作,这再度说明了农耕活动下集体劳作的重要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的出现是中国古人为了适应时代环境、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2、人类社会的动荡提升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中国历史上,向来流行着一种名为王朝周期律的观点。当一个新生王朝建立数百年后,随着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底层民众所受到的压迫将不断增加,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的刺激,最终引发一个王朝的灭亡,整个社会也会在此时陷入极大的动荡。纵观上下几千年,几乎所有政权都难以逃脱这一规律。

而面对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个人如果想要保障自己的生存,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显然不靠谱,更为强大的家族才是他们能够仰仗的对象。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家族与家庭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愈发在中国人心目当中变得根深蒂固,家庭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断增加了。

二、早期家庭的发展经历过数次变革

1、初期的家庭观念较为简单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本身并没有所谓的家庭观念,不同的男女之间只是随意结合,既没有现如今的道德束缚,也不必承担所带来的实际后果,他们更注重的应该说是家族。但是,随着部族内部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采集制经济的发展,原先相当混乱的群婚现象就逐渐演变成以母系关系为主导的部族群婚,母系氏族就此出现并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形式。

之后,虽然部族内部的通婚被禁止,被不同部族间的婚姻所取代,但这种婚姻关系仍然较为随意,没有明确的规定来限制他们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家庭自然就只能围绕母亲这一关键角色来建立,这种家庭当然也比较简单和粗暴。

2、父系氏族的出现也改变了家庭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确立了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活动的生活方式,男性依靠自己更为强大的体力在农耕或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最终获得了整个部族的领导权。而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不同的部族之间开始发生互相掠夺的行为,战争在这一时期变得常见起来。

作为战争主要参与者和主导者,男性对于整个部族的掌控变得愈发紧密和牢固,父系氏族就此取代母系氏族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同的男子所在的家庭逐渐对原先的部族呈现出脱离的趋势,这一点在饮食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从原先得“共食制”转变为了“分食制”。

3、家庭的独立性逐渐展现出来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堪称翻天覆地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的周王朝衰微和群雄割据,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无疑更为深远。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小农这一社会阶级开始发展壮大,并逐渐成长为一股能够构建起新社会组织形式的力量,土地私有制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之上。

在土地私有制下,父亲成为家庭的主导者,每个家庭对于家族的依赖性不再如以往那般,两者的联系遭到大幅度削弱。相反的是,家庭内部各个个体之间的联系却变得更为紧密起来。当然,这并不代探究中国家庭的历史,看先秦时期“家庭”的从无到有表家庭就不再依赖家族。

三、中国古代的家庭观有着许多突出特征

1、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始终存在

周朝时期,为了维护自身政权稳固,周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方式来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制度,血缘关系由此开始与政治权利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嫡长子继承制便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正是依靠这套政治制度,周朝时期的国家权力内化为了姬氏的家族权力,谁能够在姬氏家族内部取得统治权,便能够同时取得对全国的统治权。

因此,周王朝在家族治理这一层面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久而久之,家国同构这一思想理念便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尚书·伊训》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的句子便是这种思想理念的诠释和表现。

此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家国同构的思想理念开始超越其本身的政治含义,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家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密,在《孟子·离娄上》中便有着这样的句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人尤其是受过正统儒学教育的士大夫群体,往往有着非常浓厚的家国情结,认为如果没有国,那么家将很难独自存在,这也是古代士大夫愿意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呕心沥血乃至以身殉国都毫不犹豫的思想动力。即便不是士大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也早已深深浸润到中国人思想深处。

2、家庭内部同样强调秩序

虽然从家庭的构成来看,父亲、母亲、孩子这些组成人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十分亲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的相处就可以肆意妄为,而是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秩序和规矩。一方面,由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进入到了父系氏族阶段,男性的地位大大提升,并且获得了对家庭内部的掌控权。

另一方面,在周礼这一套以强调身份等级为重要特征的理论当中,父亲、母亲等身份和角色得到进一步强化,不同角色所需要遵守的规定也明确下来。因此,一旦家庭中的成员做出了违背自己身份的举动,便会遭到严厉的惩罚,这在封建时期所带来的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强调秩序所带来的的不仅仅是对于各个角色的权利,不同的角色之间也需要根据自己的权利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先秦时期,儒家尤为强调家庭内部的和谐,这就需要家庭内部不同角色之间的良好配合以及分别严格遵守礼仪制度才能够做到。

正如《礼记》当中所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上至作为统治阶级的王公贵族,下至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平民百姓,如果无法做到家庭内部的和谐,那么都将会承受到来自旁人的巨大压力。也正是因此,中国人的思想当中历来便有着“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就是对家庭和谐这一愿景的向往。

三、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家庭观念,与中国的环境之间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无论是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还是农耕文明的特殊性质,都要求人们以集体的方式来生活,否则就会很容易遭到大自然的淘汰,家庭的重要性便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得到提升。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家庭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原先的庞大家族到现如今的小型家庭,都是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结果。

参考资料:

《秦汉家庭结构形态及其家庭伦理研究》——刘衡

《先秦时期的家庭观念与家庭教育》——徐娜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那些老神-今日头条
张国刚 | 家庭的起源
家文化起源—《人民周刊》
孔子姓什么?
姓氏是怎么出来的
世界史里的中国:原始社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