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力维护农村基层稳定
userphoto

2017.10.25 黑龙江

关注




目前,正处于农村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难免会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产生许多利益摩擦和纠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讲,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综合着手,进行标本兼治,才能真正确保农村基层稳定。
   一、确保农村基层稳定,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是农民增收,农民吃穿不愁,丰衣足食,就能人心安定,这是整个农村稳定的根本。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要调优一产。发展农业,就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才能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效益农业,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在“特色”上做文章。
   二要调特二产。农村发展工业的重要作用在于“以工补农”,即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就业门路。由于在农村创办企业除原材料之外的生产要素都比较紧缺,政府必须大力加以扶持。
   三要调强三产。农村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提高三产的比例是势在必行的,能从很大程度上关联着农村一产、二产的发展和农民的就业。农村三产除了满足本地的需求之外,重点是开拓外向型市场,主动参与到大的经济环境中去运行。一方面是“走出去”闯市场,这也相当于“三产型”的劳务输出;一方面是“引进来”建市场,立足本地资源,创立品牌三产,吸引外来顾客进入循环消费。特别是欠发达山区应从观念上变“穷山恶水”为“奇山秀水”,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二、确保农村基层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发展农村经济只解决了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要实现农村稳定还应满足和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证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反映到当地的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上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要抓住教育这一基础性环节,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农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问题。
   二要加强群体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娱乐方式,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封建遗留陋习,在广大农村树立正气和文明之风。
   三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使农村群众教育有课堂、活动有去处、娱乐有场地,以此丰富农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杜绝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和“黄、赌、毒”。四是加强普法教育力度。在农村发生的大部分矛盾纠纷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因此,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是维护群众利益和农村稳定的迫切需要。
   三、确保农村基层稳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关键   目前,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干群关系,形成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群众才能支持我们的工作,许多可能影响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要察民之情。不知民情,工作就会脱离群众。总得来看,农民在生活生产方面集中体现在“愁的是卖难,盼的是科技,缺的是资金,要的是稳定”。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也很敏感,比如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农民负担、土地征用政策兑现、移民安置、干部不公不廉、企业改制等,这些都是影响农村稳定的显性因素,必须予以全面掌握。
   二要解民之忧。群众之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贫困问题。目前的农村贫困面还比较大,应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力度。要把扶贫的重心下移到村、到户,按 “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本”的要求建立好扶贫档案,以“一户一策、一村一特、一乡一品”的模式进行开发式扶贫。二是农民负担问题。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反响也比较强烈。我们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积极推行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把农民的负担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如果农村治安环境不好,农民受气、被敲诈,根本利益就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协调网络,切实加强民间矛盾纠纷的调解。
   三要恤民之苦。当前农村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在生活上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困难。要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四要维民之权。在农村,农民比较关注的权利有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决策权、财产所有权、政治权利等。当这些权益受到干预或损害时,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发生信访上访现象。关键要搞好“一把手”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居信访工作网络,努力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好。
   四、确保农村基层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保障   基层组织在整个政治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三个代表”的要求最终要在基层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才能实现。大量的事实证明,哪里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哪里就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一要提高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农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是由党的领导地位决定的。提高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有两个关键,一是选好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二是理顺“村两委”关系。党支部既要大胆树立核心领导地位,又要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依法支持村委会开展村民自治。
   二要提高民主政治的程度。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搞好村务公开。村中的事务,只有让群众心知肚明,群众才会主动参与,干部的行为才会受到约束,我们的工作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二是搞好民主选举。通过民主选举,让群众选出自己信赖的人来管理村里事务,能有效地激发农民参与管理的自觉性,增强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搞好民主议事。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及热点问题交给群众来管理,让群众来讨论、决策,集思广义,既有利于团结群众,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落实。
   三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现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的工作方法简旦戎暴,政治观念淡薄,个人私欲比较强,执行政策不力,甚至违背、歪曲党的政策。因此,要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注重工作方式和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干部素质体现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上。现阶段,农民最大的心愿就是求富,最缺乏的是求富本领和致富能力。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应自觉成为科技、文化、信息等方面的带头人,以自身的素质和致富本领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北滘镇村(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鄄城县推行农村党员群众“说事日”制度
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2”工作法:民主决策的有益探索
抓村重在民主法制建设 ——南平市下派村支书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调查
提升农村党支部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对策措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