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旗飘扬·父辈的足迹】 东北行(下篇)

         四野43军(六纵)后代联谊会



  2023年9月14日,【军旗飘扬 父辈的足迹】东北行四平站活动,在“四平战役纪念馆”开启。纪念馆的《四战四平历史陈列》以崭新的面貌、丰富的内涵、高科技数字化的先进技术手法展现在来自祖国各地的43军(六纵)老战士后代眼前。李冰天会长首先代表四野四十三军(六纵)后代联谊会,向纪念馆捐赠珍贵的《43军胜利解放海南岛作战战后军事会议纪念》老照片,纪念馆李馆长庄重地接过珍品,对后代们不忘初心,追寻父辈足迹的真情活动表示肯定和欢迎。

  纪念馆战史研究室主任张宇明亲自担任全程讲解并随时与老战士后代互动。在她的带领下,后代们依次参观了各展厅。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一个个精心布置的模型、一组组重现历史的视频,真实再现了四平战役的全过程。后代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悲壮的岁月。


  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铁路公路脉系发达,是通向东西南北的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控制东北地区必须先控制四平。四平解放战拉开了解放东北的序幕。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国共两军为争夺这块战略要地,进行了四次殊死较量,即“四战四平”。战役共分四个阶段:

四平解放战:1946.3.15—17 时间:3天

四平保卫战:1946.4.18—5.18 时间:31天

四平攻坚战:1947.6.11—6.30 时间:20天

四平收复战:1948.3.4—3.12 时间:9天。

                  后代们签字留念

  全体后代与纪念馆工作人员合影


                     三道林子战斗

         2023年9月15号上午,后代们先后来到塔子山、三道林子遗址。张宇明主任作现场讲解。


  1946年3月我军解放四平,挡住了国民党军继续北进的道路。国民党意识到有可能失去北满半壁江山,在民主联军解放四平的第二天,新1军、71军从沈阳北上,直逼四平,妄图打开进入北满的大门。我军先发制人,主动前出四平以南铁岭、开原、昌图一带,以运动战节节阻敌,且战且退。4月4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来到四平,考察部署守城工作,决心与敌决一死战,奠定东北局面。



  四平地处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险关要隘依托,我守城部队只能在平地上挖战壕、修工事,准备同受过美式训练、全美械装备的新1军较量。他们的口号是:“就是死了也要用尸体挡住敌人进攻四平街的路”。        

        4月17日,时称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天下第一军”新1军攻到四平南郊,随即在东南西三个方面对四平形成了“围三阙一”的弧形攻势。        

        4月18日,新1军开始攻击四平南郊,四平保卫战正式开始。21日起,新1军最强悍的38师开始猛攻三道林子,一场空前激烈的三道林子鏖战打响。              

        三道林子位于四平西北,距四平城约2公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臂形高地,总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海拔30米,是四平西北的制高点,即西侧防线的重要支撑点。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四平之战的得失。一旦失守,敌人即可从此向西北迂回包围四平,并可居高临下,切断我军补给线,使我军处于极为不利境地。


  敌人一排排炮弹倾泻在阵地上,树木烧成焦炭,被炮弹掀起的浮土一尺多深。国民党军在炮火掩护下,整连整营发起集团冲锋,一次不行再来,再不行还冲。短短二天时间,守在这里的我保安1团二个营几乎全部伤亡,无力再战,奉命下撤。        

        当夜,我军7旅21团及旅直特务营接替阵地,继续浴血鏖战,当夜即毙敌近百,击伤敌30师副师长。其后六天中,三道林子高地终日炮火连天,上万发炮弹倾泻而下,我军阵地平均每分钟落弹上百发,战壕被炸平,地堡被炸毁,山上的泥土几乎被翻了七八遍,弹落如雨,硝烟弥漫,遍地焦土。通往市区的道路被敌炮火封锁,部队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伤亡在一天天增加。


  三道林子每天都在拉锯式争夺战中。敌人每日向我发动7、8次集团冲锋。炮弹过后便开始冲锋。没想到被炮火掩埋在泥土中的我军战士们在一片喊杀声中一跃而起,他们抱定“生做四平团,死做四平鬼”的信念,端着刺刀冲上去,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新1军士兵装备精良,但惧怕近战,敌人的18次冲锋全被我军的刺刀杀了回来。骄横的敌38师的尸横遍地,四处奔逃。三道林子虽然已成一片焦土,但它却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25日,我东北局的 《东北日报》以“21团在,四平街在”的大标题,报道了7旅这支英雄部队的事迹。       

         几天时间,21团歼敌6百余人,自己也付出了伤亡5百多人的代价。有老战士回忆,一个连整整齐齐冲上战场,晚上回来,变成稀稀拉拉的几十个人,枪是打成捆抬回来的。七旅旅长彭明治急得一次次向林总要求增兵。可是,双方一旦开战,兵力处处紧张。


  梨树县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参谋处长李作鹏向林总报告:山东七师解放了长春!林总指示李作鹏:立即给杨国夫发电,祝贺解放长春,传令嘉奖全体指战员;令杨国夫的主力火速赶到三道林子。


  久攻未成的国军38师还在继续组织陆空军配合,向三道林子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飞机像母鸡下蛋似的向七旅阵地上丢下无数枚炸弹,阵地火光冲天。刚刚抢修好的工事,转眼间炸成了一片平地。飞机过后,又是敌人的集团冲锋。在坦克的掩护下,黑压压地逼向三道林子。仅半天时间,民主联军某连就伤亡过半,有的排只剩下3人。七旅将士武器简陋,面对坦克这种庞然大物,不得不后退,阵地失守。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国夫带着北满七师(山东七师)20旅58、59团火速赶到了三道林子,如神兵天降,从敌人的侧后杀将过来,气势磅礴,排山倒海。七旅指战员顿时信心倍增,将士们前后夹击,一鼓作气,吃掉了敌人一个团,夺回了阵地。                

        27日,在三道林子守了6天的7旅21团因伤亡太大,被调至当时战火较缓的东线哈福一带作战,7师58、59 团完全接管三道林子阵地,独立坚守。直到5月18日,四平保卫战结束,长达24天,这里寸土未失。

  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今成红色教育基地。仰望三道林子战斗遗址,后代们无不感慨万千,更加缅怀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集体合影留念


                      塔子山之战



  1946年5月15日,四平街战火复燃,东侧山地防线成为国民党攻击的重点目标,防线制高点塔子山遭到有着机械化作战优势的新6军三面猛攻。

        英雄的塔子山是四平保卫战最后一战的主战场,在四平以东十公里,踞四平以东群山之首,海拔400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塔子山,就可以在此居高临下,向四平东北侧背实施迂回包围,封闭我军退路。一旦失守,四平危矣。



  东满7纵55团、58团在塔子山防守,两天的激战部队伤亡过重,失去战斗力,东南侧防线危机。18日战情危机之时,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把手中掌握着的一支老牌英雄部队-----西满3师7旅19团派上了塔子山主阵地。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老部队,前身曾是北伐时期著名的叶挺独立团,红2师4团,堪称解放军的老祖宗。        

        同日,国民党新6军对我军发起疯狂立体式进攻,先用上百门大炮进行地毯式覆盖轰炸,后用飞机反复俯射。把山上的民主联军阵地全部炸平,山头也都削平。塔子山上乱石嶙峋,无法深挖掩体,民主联军伤亡重大。炮弹过后,国民党军以营为单位,分三路连续发动汹涛恶水般的冲锋,我19团战士从血泊中爬起,拼死抵抗。子弹打光了,就进行白刃格斗,就用石头砸,最后血战至19团几乎伤亡殆尽。这支擅打硬仗的老部队在塔子山上演绎了悲壮的一幕。        



  塔子山失守,保卫四平的民主联军立即身陷危局。时间紧迫,林总没来得及向中央军委请示,于18日当晚果断命令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实施战略转移。鏖战了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就此结束。



  在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伤亡八千多人。他们大多是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英雄们永垂不朽!        

        国民党军伤亡人数高达1万6千人。对骄横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来说,也是一次很沉重的打击。        

        撤出四平的第二天,毛泽东来电,对民主联军英勇保卫四平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的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从三道林子、塔子山遗址下来,后代们邀请张宇明主任一同合影留念。


                      攻坚老虎出山

        1947年5月,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东北民主联军走出困境,在强大的夏季攻势中猛烈扩大占领区,国民党军被挤压在中长铁路沿线狭长区域内的几座大城市里,陷入困境。自6月11日起,东北民主联军陆续投入九万兵力强攻四平,国民党驻守四平的71军军长陈明仁决以破釜沉舟死守四平。长达二十天的惊心动魄的城市鏖战——四平攻坚战开始。



  民主联军攻城前,陈明仁已经将四平原有的城市防御体系充分利用起来,它庞大严密,地堡林立,沟壑纵横,易守难攻。其城防体系有核心阵地与卫星阵地。核心阵地如军部、师部、团部大楼修有地道、地下室,每层楼内四角筑有地堡。城区外围阵地前有卫星阵地,设七道屏障:最外层为陷脚坑,第二层为拌脚之密集小木架,第三层是每隔十步一道铁丝网,网上系有小铃铛,第四层是鹿砦,第五层是矮土围,第六层是一丈多深的壕沟,水底埋有木桩和拌索,第七层是一系列交通壕、盖沟、地堡。交通要道、主攻方向和核心阵地以及主要支撑点之间遍布地雷、拉火手榴弹并架设高压电网。五个守备区依高低层次以轻重火炮和各种轻重火器编织成立体交叉多道火网。全城基本做到楼皆工事,房皆碉堡,以沟代路,形成一个防御整体。一旦外围工事被突破,各核心工事及各支撑点可以自保反击。阵地内,指挥所、掩蔽部、粮食弹药储存处等应有尽有,并配有发电照明设备。


  6月11日至13日,我民主联军开始攻打四平外围,蹈破金汤,占领了飞机场和西南郊的新立屯。        

        6月14日晚8点,总攻打响。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2师当夜从西南方向突入城区,展开艰苦的巷战。18日凌晨,辽吉纵队从西北方向打开突破口,进入城区。     

        初次进行城市攻坚作战的民主联军遇到敌人异常顽强的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伤亡多人的代价,由于炮火封锁,冲入城里的民主联军多日断水断粮,又因所占区域狭小,炮火下伤亡严重。

  鉴于6纵17师(山东7师)在围攻德惠的战斗中表现不俗,林总把17师单独调来,做为四平攻坚战的预备队,于17日完全接替伤亡巨大的一纵队阵地,继续向国民党核心守备区域顽强进攻。        

        6纵17师的前身是山东八路军第3支队,其成员很多是来自淄博煤矿的工人,他们普遍精通炸药、善于爆破,他们的这个长处在攻坚作战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十七师在实战中创造的“四组一队”战术,收效显著,一个营打一条街,勇猛爆破,攻坚成效立显。


  19日,17师攻至国民党军核心守备区,四平攻坚战进入最高潮。17师用大爆破战法,先后占领了碉堡密布的中央公园和转盘街四周的中山堂、市政府、中央银行、电信局、绿野电影院等数座大楼,为总攻71军军部扫清了障碍。                

        20日傍晚,17师三面包围并开始攻击四平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中最为坚固的核心工事71军军部大楼。他们先用大小炸药包把大楼周围的上百个地堡和数道铁丝网炸得满天飞,然后对大楼实施爆破,很快大楼被打开一个缺口。3连指导员刘梅村带领连队率先冲进了大楼,经过极其激烈的战斗,打到大楼东头。在楼内激战的同时,楼外的汽油库被炸,燃起冲天大火,固守楼内的上千名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敌军长陈明仁已于17日提前逃往路东油化工厂,他的胞弟——71军特务团团长陈明信被生擒。道西区被我占领。至此四平城一半以上被我军攻下。

  21日,我军开始越过铁路向路东攻击。敌守军在天桥北一座5层大楼上向我军猛烈开火,我军伤亡惨重,6纵16师48团接替辽吉纵队继续向道东攻击。21日夜,1纵3师、6纵18师在车站以南成功越过铁路攻到道东一带,逐房逐街逐堡爆破,付出很大伤亡。五夜鏖战只占领了一大片平房区。

        25日,一纵三师攻占国民党军重要据点天主教堂。此后,国民党军残部退守到东北部城区的晓东中学、油化工厂一带顽抗,路东市区一半以上也被我军占领。28日,国民党军10个师南北两路增援四平,企图解四平之围,并与我军决战于四平外围。在此情形下,我军攻取四平已无意义,遂奉命于6日30日拂晓全部撤离四平战场,四平攻坚战结束。


  此战我军已攻占四平四分之三城区,却终未完全得手,令人扼腕叹息。但此战进一步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使其进一步陷入衰败的大趋势之中。此战显示了我军的强大战斗意志及强大攻坚能力。六纵17师参加主攻,纵深鏖战十三昼夜,战术上成果十分显著,一战成名,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成为东野头等主力师之一。东总林彪司令员在嘉勉电中称:“17师在四平战斗中,英勇顽强,打出了威风,恰似是一只攻坚老虎。”从此,“攻坚老虎”师的威名在东野各部队广为传扬。

                          天桥之战

        一百多年前,四平城因铁路而生,建于1927年的天桥(原名:昭平桥)下面哈大铁路穿城而过,将四平分割成东城、西城二大块。天桥也成为连接东西城区的纽带。    


在这次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各部经过浴血奋战,终将国军赶到道东,道西全部被民主联军控制。而这座横亘东西的天桥就成了我军进攻道东的拦路虎。


  天桥是当时这座城市的制高点,桥上桥下及两侧密布明碉暗堡,敌人居高临下,用火力控制天桥两侧四百米宽的铁路开阔地。桥面上铁丝网、拒马等障碍重重。只有拿下这个制高点,才能顺利进入道东,从道西向天桥攻击的辽吉纵队,受制于天桥守敌顽强抵抗,攻击受阻,也曾从道西区一侧拼力攻打过天桥,但没能成功,天桥一障难破,致使战斗进展异常艰难。


  6月25日,6纵18师52团趁着黑夜,左拼右杀从天桥南侧的一条小路隐蔽进入道东区天桥下,在54团的侧翼配合下,再次猛攻天桥,当战士们冒着弹雨经过几番冲锋,冲过引桥马上要接近主桥时,悬挂在桥上的十几个鼓囊囊的麻袋突然喷出坚硬滚圆的黄豆,它们倾泻而下,瞬间铺满桥面。冲锋中的战士们猝不及防,纷纷滑倒、爬起、再滑倒,成了敌机枪扫射的活靶子,500多条年轻的生命血浸天桥,停止了青春的跃动。

  上个世纪90年代,天桥改扩建,四平战役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收集了一部分天桥拆下来的马蹄石,做为历史文物保留下来,用旧石头做成天桥复原场景中的小路,我们这些后代子弟踏在曾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石头上,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血染的天桥,牺牲的烈士,一幅悲壮的画面让人不忍回想……


  让我们记住这支英雄部队的番号吧,他们是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18师52团,俗称“黄团”。

        六纵18师52团(129师385团)是115师教6旅老部队组建的主力团队,战斗作风勇猛顽强,能攻能守,突击力强大,在焦家岭战斗中,由黄荣海指挥,创造了“四快一慢”的典范战例。该团部队战斗力很强,是师主力团,是有名的“黄团”。

        黄荣海前辈,时任6纵18师副师长,江西万安人,十五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作战机智勇猛,曾被罗瑞卿大将成称为“黄猛子”。“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认真领会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坚决执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战术,率部多次抗击和粉碎了日伪軍的扫荡,他指挥的部队被根据地人民群众誉为威震敌胆的黄团”。



  2023年9月15日,四平烈士陵园,松柏长青、庄严肃穆、军旗飘扬。四野四十三军(六纵)后代联谊会、四野四十三军后代广东联谊会及王连恩烈士家人敬献的花篮摆放在烈士纪念碑前。王连恩烈士外孙声泪俱下的讲话,无不让在场的后代们动情动容。


  王连恩烈士生前是6纵17师49团三营营长。在三打四平,冲击敌军指挥部大楼的激战中,不幸被敌子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王连恩烈士牺牲后,总部追授他为战斗英雄,他所在营被命名为“王连恩营”。



  路过天桥战斗遗址时,后代们默默看着天桥,都在心里呼唤着当年冲锋陷阵的英雄,悼念着英勇献身的烈士。

               参谒四平烈士纪念塔。



  四平一行,让我们认识到:四平战役,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战机、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根据地。它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消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砍断了国民党军沈阳、长春之间的重要桥梁。也为国共谈判争取了时间,为东、北、西满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9月16日,【军旗飘扬·父辈的足迹】东北行纪念活动正式结束。

        走过父辈们走过的路,瞻仰父辈们拼杀过的战场,祭奠英勇献身的英烈,我们隔着悠远时光,仿佛看到父辈们硝烟战火中正与敌人厮杀。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他们的功绩多么辉煌,他们的意志多么顽强,他们的生命意义何其伟大!我们为有这样的父辈光荣自豪。        

        军旗猎猎,军号嘹亮。父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珍惜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成仁有志花应碧    杀敌留红土亦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在四平战役失守,为何中央要给他升职主政东北
1947年10月3日
血染四平城:国共实力悬殊 最后一战仅用了一天
联谊会代表38军后代向四平烈士陵园捐赠书画作品
毛主席:守四平是我决定的,黄克诚回复:就是你决定的,那也不对
解放战争期间四平战斗用血的代价为朝鲜战争提供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