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为'努力'就能换来一切吗?不,对于学英语来说远远不够......

回想一下,你的周末或者假期,都是怎样度过的:

熬夜刷剧、打游戏,一觉睡到自然醒;

感觉无聊、没事干,瘫在沙发玩手机;

每到假期快结束的时候,看着书架上布满的灰尘,又深深懊悔浪费了大把的时间,费尽心思制定的计划一个都没有完成......

摆脱了老师的管束、工作的忙碌,但在空闲时间里你也会常常迷茫这些完全属于自己你的时间,应该如何支配才更有价值?

 

其实,真正会过假期/周末的人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娱乐的!

把空闲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读一本书也好,学一门外语课也好,都是让自己提升附加值而又不会因为白白浪费掉整个假期而陷入懊悔焦虑的好办法!


道理不用多讲,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但真正的困难并非在于此,而是在诸多诱惑面前,绝大部分人很容易三心二意,中途放弃,饱受学习低效率之苦。

学习半途而废、三心二意,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样?

我们做过很多调研,也收到过很多的学员来信或者后台消息留言的反馈,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新鲜劲过后,再继续坚持下去就会变得异常艰辛,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

报名参加培训班:路途太远、耽误时间,学生较多,进度不一;


报名参加在线教育:学习效率太低,听课的时候常常走神,无人监督;


选择自学英语:上网搜索各类“考神宝典”“学霸秘笈”,网购大量习题书籍......


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骗人的,没有坚持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结果自然收效甚微


英语真成了全人类减肥之后的第二大难题了吗?明天又要开启你今年的第10000000 次学习英语吗?


很显然,并不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学习一年就可以达到流利沟通、顺畅学习的人,不在少数。

一个故事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

曾经,一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分别向50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出发。


第一组:既不知道目的地的名称,也不知道要走多远的路。只是告诉他们要往前走。

结果:刚走出两三公里,有人开始抱怨;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开始抗议,甚至停在路边歇脚放弃。

 

第二组:他们知道目的地的名称也知道要走多远的路,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告诉他们已经走了多远。

结果: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开始抱怨;走到四分之三的时候,疲惫不堪的人们,大多数选择了放弃。

 

第三组:他们既知道目的地的名称,也知道要走多远的路,每一公里的地方也为他们设置了里程碑。

结果:他们情绪很高涨,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开心一阵,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

因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当人们有了具体的目标和明确的规划,同时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时候,人们就会更有动力,更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学习是从目标到结果的过程,你以为只有努力就足够了吗?

我们都要学习英语,但是目标却迥然不同:有的人是为了考到一个更好的成绩,有的人是为了出国旅游,有的人是因为兴趣爱好......


但是,我相信手机屏幕前的你们,大多数人都会说:我想学英语,就是为了提升英语能力、了解西方思维习惯、文化背景......


在这里,我需要提醒你:这是目的,不是目标。

目的是愿景,意义层面,较虚;目标是清晰、量化的目的,实践层面,更实。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设立目标呢?

知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设立目标时,按照SMART原则(具体,量化,可行,相关,限时)。今天的微软公司都要求自己的员工按照SMART原则制定年度计划。

所谓的SMART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最迟什么时间,把一件具体、可行、实际的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比如,我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考过英语六级(目标),在2018年12月10号(最迟完成时间)之前,掌握6000个单词,刷完近3年的真题(具体、可行),平均分达到450(量化)。

 

目标树立完成,如何实现就成为我们下一步需要考虑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以为: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可以换来成果,努力与时间是成正比的。于是,他们就开始购买各种书籍,词汇、语法,习题......


但事实上,他们犯了心理学家实验里面第二组人的错误——没有“划出里程碑”。面对艰辛而曲折的过程,中途放弃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实现目标的方式也是讲究科学性的。


“划出里程碑”:把一个长期目标拆分成阶段性目标,然后对每个阶段目标再进行细分,划分出切合实际的简便易行的小目标,再去做出行动。

 

为什么要“拆分目标”?


相比于“延迟满足”,我们更喜欢“立竿见影”的积极反馈。努力却看不到收获,很容易放弃,打击继续学习的信心。而拆分过后的小目标,却可以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增加满足感,缓解着急和焦虑的心情。 

 

最后,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理解“学”与“习”的关系。

1946年,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曾经做过一项关于“语言学习”的实验。他发现,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听讲”这样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根据这一实验,我们得知:“学习”不仅要输入,还要输出;输出的效果远远大于输入。

“学”代表输入,“习”代表输出。我们在吸收了新的知识之后,必须把这些知识输出练习才可以真的掌握。

 

这一理论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我们不仅仅需要背诵、阅读名著、听老师讲课,更需要勤做笔记、讨论学习、随堂检测,常常复习。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英语不好的原因了。


但是知道之后,你就可以学好英语了吗?

貌似有点难度。


认真看到这里,屏幕前的你肯定懂得:学习英语要树立明确目标、并要懂得方法。但理论归理论,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制定目标、拆分目标、细化目标,在落实行动......


但你制定的目标可能过重、可能过轻;还需要根据每天的时间进行调整,纵然细分过的小目标还是无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很容易又陷入到焦虑的烦恼当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词汇的来龙去脉7:smart money是什么意思?
看了这3个孩子的故事,我终于明白:养出优秀的孩子,只需要3步
如何利用时光序,做好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
每一名英语学习者都应该知道的SMART原则
英语词汇学习
《两小时掌握学英语的秘诀》读书笔记-SMART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