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巨大; ?距离遥远。

彗星 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 总星系 地月系 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 木星 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 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 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 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 太阳辐射的影响:?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 周期约为11

1

1/13页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速度 类型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轴 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恒星日

自北 其他各地均相等 减,南北极点为零 (23564)

西逆 (15?/时)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向南 公转 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恒星年

东顺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3656910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54846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

2/13页

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晨昏线:

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

B.特点:

0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如果昼弧,夜弧?

昼长夜短,昼弧,夜弧?昼短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

c.只有在二分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6点日出,18点日落。

d.二至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

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 e.

3.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时间 23564 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昼夜交替的时间 24

(2)时差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规律:

000A(经度相差360,地方时相差24小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B.东早西晚

C.东加西减

?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加西减)

2.区时: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同一个时区,每相差一个时

区,时间就相差1小时。

?区时的计算步骤:

00a.求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余数部分<>,取商;余数部分>7.5,取商+1) b.求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c.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的选择,根据“东加西减”原则) 3.日界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向。(左右手定则)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记忆课本19页图1.23三幅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3

3/13页

0-两地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简便计算:太阳高度=90

(3) 四季更替和五带

1. 四季的划分

?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四立

?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二分二至日

?气候四季的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2. 五带的划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地球的内部圈

1. 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分类 特点

传播物质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横波(s波) 较慢 固体 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

改变 纵波(p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2. 分层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

组成。

3. 地震波的波速变化: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 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4

4/13页

1.受热过程示意图

2.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二、 热力环流

1(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根本原因:地球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形成过程: 3.

由图得出的结论:

?近地面,高温低压,低温高压,水平方向上,气压由高压指向低压。

(低压控制的天气为阴雨天气;高压为晴朗天气。)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性质相反。

?某一地,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值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值。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

4.几种现象的解释:(注意结合图)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

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 三种情况:一力: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hPa)

1006

1008

1010

(hPa)

二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006 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这种情况只在高空中出现。

1008

1010

5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5/13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全面解析(汇编)
昼夜交替和时差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难点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